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20日在京閉幕,會議總結“十三五”開局之年“三農”工作,分析當前農業農村形式,提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項改革始自去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此番再度重提,從“著力加強”到“深入推進”,夯實了今后農業農村經濟的主線。本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又有哪些看點,結合專家觀點,為您解讀。
“農業結構調好調順調優”成改革首要任務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把農業結構調好調順調優。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目標是促使農業從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到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專家表示主要包括產品結構、經營結構、區域結構、技術結構、產業結構和資源利用方式六方面的調整優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認為,我國糧食產量連續十二年增產,但同時大量谷物還要進口,暴露出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的有效供給不足,與實際需求不匹配,人們真正需求的生產不出來,在品質和質量安全上還不適應。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陳良彪認為,在經營結構上,要加快土地流轉,完善三權分置,引導形成存包農戶、家庭承包農場、托管等多元格局,穩定承包經營權,支持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經營,提升現代產業園區經營。在優化資源利用方式方面,要提倡節約農業、農業資源休養生息,生態循環和資源重新利用。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則表示,要考慮農產品育種、標準化、流通、提高地力、環境治理等多方面問題,綜合性、全局性進行規劃調整。
今年以來,新一輪農業結構調整已有良好開局。以玉米為重點的種植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鐮刀彎”等非優勢區玉米種植面積減少,糧豆輪作和糧改飼試點范圍擴大,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得到優化。
盡管如此,專家們認為,調整離“調好調順調優”還有很大差距,市場供需不匹配、農牧結合不緊、種養循環不暢、產業鏈條不長、區域布局不合理等問題依然突出。
明年農業結構調整要有新突破,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明年將繼續調減玉米,引導生豬養殖向玉米主產區、環境容量大的地區轉移,建設優質奶源基地,逐步減少近海養殖,加快發展地方特色產業。
以綠色供給滿足綠色需求——從“量”到“質”
會議指出,推行綠色生產方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把該退的退下來,把超載的果斷減下來,把該治理的切實治理到位。
綠色發展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要求。目前我國農業資源利用強度過高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不足并存,耕地、水資源約束日益趨緊,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農膜有效利用率偏低。
陳良彪認為,過去談到農業結構調整,重點解決數量平衡的問題。目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注重數量的基礎上,更加關注農產品品質、注重生產結構優化,體制機構創新,追求綠色發展,注重質的改變,促使農業從過度依賴資源到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發展。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當前我國農業面臨資源環境約束,生態功能不僅沒有發揮,不少地區反而受到破壞。綠色發展一要保護生態環境,二是要適度利用資源。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談到明年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任務時表示,要深入實施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抓好農業資源環境突出問題治理,加快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機制。
創新農業供給體制,“全面激活”市場、要素和主體
會議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鍵在完善體制、創新機制,加快深化農村改革,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全面激活市場,激活要素,激活主體。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王軍認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全社會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樣,都要圍繞生產要素的市場化展開。政府要合理引導各種資源向供給側質量效益提升聚集,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改革任務。要把市場和政府的作用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并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陳良彪表示,過去供給未跟上需求變化,體制為根本原因,以追求產品為導向,今后應該從五個方面進行供給體制改革:
一是繼續推進農產品價格機制和收儲制度改革,實現市場定價,價補分離;
二是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包括土地確權,集體資產股份改革;
三是財政支持農業投入改革,完善農業補貼政策,轉向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補貼政策;
四是創新農村金融體制,為農業企業新增貸款,增加涉農資金投放,逐步擴大農業保鮮范圍,降低保費;五是健全農村雙創體制,健全先進表彰體制。
對此,韓長賦部長也表示,明年要加快推進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擴大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加快培育新主體、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深化農墾體制機制改革。
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促進“六次產業”融合發展
會議確定,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點任務,是著眼提高農業全產業鏈收益,努力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
所謂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也被稱作是“六次產業”。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是以結構性改革入手,全面發力、全面施策。
李國祥說,隨著經濟發展,人民群眾對文化、生態、健康等要素的需求明顯提升,這對農業發展提出了新的需求,成為推動農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僅是滿足更高層次需求的需要,也是大幅提高農業生產附加值的重要渠道,無疑還將推動農業生產得到更好發展。
陳良彪副主任認為,不僅要產出實體,更要產出生態產品,如文化產品、觀賞產品等,發展體驗農業、休閑農業,進一步擴展價值鏈。
“這項改革不同于過去的農業結構調整。”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表示,“既要調整結構、優化布局,又要轉變方式,優化運行;既要廣泛調整生產力,又要變革生產關系,破解農產品供需結構性矛盾,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
三個度:糧食安全的保和放、農業生產的增和減、農村資源的進和退。
陳良彪副主任認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把握三個“度”:
一是糧食安全的保和放。主要是穩定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其余可以適當放開,如通過進口等途徑。
二是農業資源用和退。 發展和綠色要兼顧。主要包括一控制(用水總量)兩減(化肥和農藥) 兩修復(耕地修復,主要是土壤污染治理;生態修復,主要是退耕還林等),保護農業資源(耕地紅線不能破,否則穩定糧食無從談起,品種要保護好,開發利用。 農業文化傳統資源要保護好),開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種養結合,對規模養殖場進行改造,推進農作物秸稈-肥料化,飼料化,食用化)。
三是農業生產增和減。總體來說農業產能并未過剩。供給側改革是在加強產能建設基礎上,重新產能分配。比如玉米減產,轉種其余作物,或者休耕等。
一句話總結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點:順應結構性矛盾階段性變化,推進科技進步,生產體系完善,加快更好地滿足高檔化、精細化需求。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三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關系農業的長遠發展,在方向性問題上不能出偏差,不能犯顛覆性的錯誤,必須守住確保糧食生產能力不降低、農民增收勢頭不逆轉、農村穩定不出問題的三條底線。
加入農業中小企業經理人和創業者核心商圈(農俠會),行業解讀、案例干貨、行業報告、實戰課程請訂閱農業行業觀察 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910 篇
瀏覽:37565 次
【智慧農業】無人智慧農場建設現狀及架構..
【有機肥產業】2025 年有機肥市場爆發前夜:三大..
農大教授李季:生態農業是大勢所趨!..
深度探析!歐盟智慧農業發展路徑與共同點..
鄉村振興管理師火熱報名中,歡迎農業老板、創業..
智慧農業13個經典案例,設施農業園區、農場、合..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的基本概念與核心邏輯..
【預制菜】預制菜老板必學!預制菜產品佮核算稅..
同心同夢 共創未來——冰山松洋壓縮機開業三十周..
智慧農業“未來”已來 有何堵點?如何解決?..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新疆 70 周年:天域航通“鴻雁” 飛書,寫就 “..
【農業模式】“浙”8大模式30個案例公布!..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農文旅】3類新興“文旅+”融合的商業模式,速..
【縣域農業】農業品牌的 “主戰場”,藏著鄉村振..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