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國際領先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分刊《自然·植物》,刊發了華盛頓州立大學學者John P. Reganold的研究,回顧和分析了40年來有機農業與常規農業的綜合效益 [1]。研究團隊在英國衛報上,對“我們可否通過有機農業喂飽100億人口?”給出了積極的答案 [2]。
這份研究對世界生態農業發展的瓶頸和趨勢做了深入論述。筆者認為,對我國農業如何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也頗具參考意義。

到2050年如何喂飽全世界?這是我們亟待解決的人道主義問題。40年前,時任美國農業部部長曾經對此回答:“誰提議發展有機農業,就叫他先決定一下要餓死美國公民中哪5000萬人”。
40年過去后,刊發在自然雜志的最新跟蹤研究卻證明:有機農業系統的產量雖然低于常規農業10-20%,但在經濟效益、環境影響、社會效益等方面都超過常規農業,更在提供營養、適應氣候變化、增進土壤健康、保護生物多樣性、增加就業和創造新的經濟模式等方面有著積極表現。研究人員John Reganold預測,在面對21世紀人口激增、氣候變化和環境惡化等全球議題下,新有機農業是可持續農業發展的主力軍。
從2003至2015年,中國糧食總產量已實現“十二連增”。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中國農業需要從‘量’實現向‘質’的轉變”。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加強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促進農民收入增長”等成為新一輪農業發展的關鍵詞。而這些和John Reganold所論述的“新有機農業”的概念異曲同工。
1、超越“不用農藥化肥”的新有機農業
提到有機農業,人們往往會與“低產”“低效”“傳統”等概念劃等號。在John Reganold的最新研究中,他對有機農業詮釋了新的定義。21世紀的有機農業不僅僅是指不用農藥化肥,而是基于生態學原則,強調科學輪作、自然的病蟲害治理、生物多樣性、種養結合、土壤堆肥,使用現代工具,改進品種和多樣性,養護土壤和水,在養殖種植中綜合使用創新技術。
這種新的有機農業既包括認證有機的“正規軍”,也包括超越認證有機的“草根”——無需借助外力、內部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模式。
2、從“產量為王”到“可持續的綜合評估”
有機農業在環境效益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自明,而它最受詬病的,是人們懷疑其無法滿足人口快速增長對糧食的需求。研究人員通過大量平行對比實驗分析研究,發現有機種植的產量對比常規種植的平均低8-25%,其中表現較好的有機大米、大豆、玉米等產量只比常規種植的低6-11%。而在極端干旱的地區,由于生態農場會更加因地制宜的種植多樣作物,土壤持水能力更強,產量甚至遠高于大面積單一化的種植產量。
如果我們將農業生產價值由單一向綜合維度進行重新評估,有機農業則展現了更多元的優勢:


圖片來自自然雜志文章《Organic agricultur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本文筆者翻譯為中文
四種花瓣的顏色代表了定義“可持續”的四個維度,生產量(橙色),環境(藍色),經濟效益(紅色)和社會福祉(綠色)。
經濟效益,也是決定有機農業能否成為主流農業趨勢的一個決定因素。由于有機農產品的價格一般高于常規農產品30%左右,有機種植者能提高20%以上的收入。事實上,有機農產品溢價在5%-7%時,有機生產者就已經和常規生產者盈利持平了。這意味著,隨著有機農業規模的擴大,消費者可以以更低的價格購買到有機產品。
我們不應忽略的,還有農業生產所帶來的生態效益價值。當前常規農產品的價格,并沒有如實反饋出因農藥化肥造成的環境惡化、農殘重金屬健康風險、作物品種多樣性消失、生態系統破壞等外部成本。未來的農業經濟效益將不再只單一計算畝產,而應從更全面的生產生態系統考量。
此份研究還強調了有機農業能帶來更好的社會效應,如增加農村的就業機會(鼓勵返鄉青年),推動社區建設,增加農民與消費者的溝通,加速農村創新,增加新的經濟模式等。
3、中國農業下一步轉型升級
反觀當前的中國農業,從傳統農業的精耕細作到現代工業化農業的“十二連增”,我國正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到2020年實現化肥和農藥使用量零增長”進入行動期,綠色防控、有機農業示范基地的開展,農村一二三產業的創新與融合——這些都標志著中國農業的轉型升級已正式開啟。
新有機的概念,不再只是不用農藥化肥,而是一種系統性的解決方案。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的農業模式可以解決全球糧食問題;相反,未來的農業應該是結合有機農業、混林農業、集成農業、保護性農業、種養結合等多種可持續模式,而這才是保障未來糧食安全和生態可持續的答案。
目前我國也存在著不同形態的農業實踐,有常規農業,也有社會生態農業(CSA)、認證有機農業、地方政府支持的生態有機示范區、減少農藥化肥使用的綠色防控基地、小規模的自然農法、偏遠地區的自然農業等等。如果這些農業模式向新有機農業的原則學習,盡可能地滿足綜合標準考量,而不是單一追求產量最大化,那么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將邁向一個新的高度。
如何才能加速可持續農業的轉型?綠色和平希望,我國能夠在農業轉型的機遇中,全面加大對生態農業科研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通過政策引導、經濟激勵讓企業、農戶、農村經濟組織向生態可持續的模式轉變,并為轉型中的農戶搭建更公平、開放的市場。
文章來源:綠色和平 作者:常婉婷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910 篇
瀏覽:37686 次
【智慧農業】無人智慧農場建設現狀及架構..
【有機肥產業】2025 年有機肥市場爆發前夜:三大..
農大教授李季:生態農業是大勢所趨!..
深度探析!歐盟智慧農業發展路徑與共同點..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的基本概念與核心邏輯..
鄉村振興管理師火熱報名中,歡迎農業老板、創業..
【預制菜】預制菜老板必學!預制菜產品佮核算稅..
智慧農業13個經典案例,設施農業園區、農場、合..
同心同夢 共創未來——冰山松洋壓縮機開業三十周..
智慧農業“未來”已來 有何堵點?如何解決?..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新疆 70 周年:天域航通“鴻雁” 飛書,寫就 “..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縣域農業】農業品牌的 “主戰場”,藏著鄉村振..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