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小米商業模式,看褚橙、小罐茶、壹號土豬如何玩新商業

進入2017年的春耕市場,氮、磷、鉀以及復合肥市場量價齊跌、價格環比下降,導致企業開工嚴重不足。值得引起注意的是,一邊是農資市場價格觸底,一邊則是農民難以承受種糧投入高、種植收益低而出現的撂荒,肥料需求減弱成為不爭的事實。
需求在、產業在。記者認為,撂荒蔓延在口糧主產區,影響著中國農資市場化肥價格的走勢;肥料供給側的終端需求,不僅決定農資產業的健康持續,更關系國家糧食安全。阻止撂荒蔓延,不僅需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在創新、挖潛、解決“誰來種地”的同時,農資人士呼吁,解決土地撂荒,需要更高層面的國家糧食戰略和制度保障。
跌聲中
春耕接近尾聲,但是在此輪角力市場的博弈中,用農資界“坤哥”的一句話說就是:“辛苦漲價大半年、一夜回到解放前”“春耕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直白地說:“往年春耕價格略漲,今年肥料價格卻是一路看跌”。不容樂觀的是,這不僅僅是復合肥市場的現象,也是氮磷鉀原料市場的真實寫照。
在農資人眼中,尿素是肥市的“晴雨表”。4月24日中國尿素批發價格指數顯示,春耕期間尿素環比下跌11.35,跌幅為0.69%,價格跌至1500元每噸,甚至在跌破成本價之后仍未企穩。與此同時,開工率下滑、減產保價成為一種市場應激反應。磷銨市場也延續疲軟,磷肥出口預期不佳,價格同樣持續走跌。與去年相比,同比與環比雙雙下跌,目前64%的二銨價格約為2400元/噸。同時,業內普遍認為,磷肥企業開工率降低三分之一已是保守估算。
鉀肥在鹽湖股份“挺”價之下價格暫穩,保持在近1900元/噸,卻給了一些小廠重新開工的機會,市場銷量不容樂觀。此外,國際鉀肥企業利潤也發生了根本變化。據悉,國際企業2016年鉀肥利潤與2002年水平持平,成為近15年以來的“低谷”。再看復合肥市場,“價格混亂”或是一種積極表現,反映出對于后市預判的兩極分化,背后則是春耕旺季的生產開工率卻不足70%,原料采購基本停止。
承壓下
與此同時,重壓之下的生產企業和經銷商都在價格跌勢中尋求策略。尿素生產企業從4月下旬到5月上旬工廠集中檢修期,廠家以減產保價操作,期盼價格恢復反彈。而磷肥企業和復合肥企業緊隨其后,紛紛開始實行限產保價措施。
流通環節的管道庫存急劇下降,是廠家壓力增大的直接原因。然而,承壓中的流通環節中間管道庫存也在經受市場考驗。進入傳統的春耕旺季,除了“信心不足是市場最大隱患”的心理暗示之外,似乎沒有更多的利好。然而,市場卻在跌勢中持續“發酵”,傳導到流通環節,則加重了經銷商在市場下游的小心翼翼操作和“不擔責”做法的逐漸蔓延。雖然,目前廠家普遍采取打款計息的方式挽救市場,但是在經銷商層面,則演變成“計息”過程的按兵不動。即使終端農戶用肥,經銷商也是采取廠家直接發貨到地頭,不存貨、不備貨、中間管道庫存空虛,已經成為市場的一種普遍現象。
一邊是化肥價格接近底線,一邊則是作為農資市場供給側的終端需求卻在逐漸降低。值得關注的是,春耕肥料需求悄然變化的背后,撂荒加劇已是不爭的事實。
今年4月春耕期間,央視曝光了“大片良田撂荒,種糧大戶棄耕,農民掙不到錢,以后誰來種地?”的問題,引起人們深刻反思。安徽霍邱縣農業部門負責人表示:“全縣300萬畝土地,這幾年冬小麥種植面積確實連年走低。”此外,《期貨日報》報道了今年春耕期間,“南方地區農民撂荒現象比較突出,湖北、河南信陽地區、安徽、江蘇等地被撂荒的田地隨處可見,部分地區甚至出現了連片的現象。”糧食主產區出現的問題,側面反映了土地撂荒的進一步加劇。
撂荒后
雖然春耕期間肥料價格一跌再跌對于農資人來如同“災難”,但是農民的感受卻是大相徑庭。
《中國農資》記者調查承德地區的情況表明,農民種植糧食年收入每畝不足2000元,“趕上天災則風險更大,不僅不賺,反而要賠錢。”而央視調查安徽省情況也顯示,普通農戶2016年去掉家庭用工成本后,小麥畝均凈利潤為負21.91元,也就是說,種一畝小麥就要虧損20多元。農民反映:“現在種子、化肥都在漲價,去年小麥每斤卻只賣七八毛錢,500斤也就是300多塊錢。”再加上土地流轉費用,實際上種小麥還要虧本,所以種糧食也就沒了動力。
撂荒與糧食種植勞動強度高、成本投入較大,與糧食種植效益不及非農業生產收益也不無關系。高附加值蔬菜作物因其種植期短、適合勞動力相對較弱的村民勞作,受到農民“追捧”。同時,種植糧食2000元的每畝年收益與打工收入差距拉大也削弱了種糧積極性。日前,國家統計局對外公布的《2016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目前農民工月均收入達到3275元。這與種植糧食2000元的每畝年收益相比更加具有拉動力。
此外,城鎮化也帶動大批農民進城。《2016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底,農民工總量達到28171萬人,比上年增長1.5%,增速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這也是2011年以來農民工數量增幅首次擴大。隨著經濟來源方式的改變,收益拉動使外出務工成為“農二代”甚至“農三代”的首選。“農一代”漸漸老去,“農二代”對于土地依戀漸失、種糧意識缺失,使撂荒成為必然。
土地撂荒背后折射的是一場糧食“戰爭”。如果中國的糧食不能自給,就很難從高度上呼應習總書記關于‘飯碗要端在自己手中’的治國方針。“農以食為天”,13億人吃飯的基本需求不能得到保障,將是一種糧食安全隱患。日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在清華大學演講時提出,我國的人地關系當中更復雜的因素是我們還得自己種地,糧食得自給自足。這個問題不是經濟學問題,中國的糧食問題是國際政治問題。
目前,這一現象也引起化肥界“農資人”的高度重視。“任何一個產業如果長時間沒有利潤,最終會慢慢萎縮。農資市場如果有需求,價格早晚還會恢復。但撂荒后的農資供給側出現問題,不僅化肥產業面臨崩潰,也將嚴重威脅我國糧食生產安全。”有關人士分析認為,農民撂荒現象如果是小范圍或短期,不會對我國糧油安全造成太大影響,也不會對農產品價格形成沖擊。但如果這種現象是在較大范圍出現并持續數年,那就應該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現階段,農資價格下跌已接近底線,農資企業無錢可賺,在這種情況下,農民種地也不賺錢,可見整個農業生產鏈條陷入了一個非良性循環。《中國農資》記者認為,面對“城鎮化、務工潮,成本漲、糧價降”的現實,僅憑農資企業價格“救市”,無疑是杯水車薪。只有改革,農民的收益上去了,土地才不會被撂荒,農資也才會有廣闊市場。農資人士認為,糧食保障、農業現代化需要國家出手、政策發力,站在國家高度,需要更高層面的國家戰略,糧食安全需要一種國家聲音和制度保障。(來源:中國農資傳媒)

相關文章
【智慧農業】無人智慧農場建設現狀及架構..
【有機肥產業】2025 年有機肥市場爆發前夜:三大..
農大教授李季:生態農業是大勢所趨!..
鄉村振興管理師火熱報名中,歡迎農業老板、創業..
深度探析!歐盟智慧農業發展路徑與共同點..
智慧農業13個經典案例,設施農業園區、農場、合..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的基本概念與核心邏輯..
【預制菜】預制菜老板必學!預制菜產品佮核算稅..
智慧農業“未來”已來 有何堵點?如何解決?..
同心同夢 共創未來——冰山松洋壓縮機開業三十周..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新疆 70 周年:天域航通“鴻雁” 飛書,寫就 “..
【農業模式】“浙”8大模式30個案例公布!..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考證】農業經理人技能證(第21期)10月7月報名..
【農文旅】3類新興“文旅+”融合的商業模式,速..
【縣域農業】農業品牌的 “主戰場”,藏著鄉村振..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