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里,都面臨很多“局”。
做想做的,沒有收益;做能做的,沒有動力。
發展不好,全力以赴;事業好了,家庭又亂;家庭穩定,身體又垮;身體好了,事業又亂了。
工作一多,沒空想事;想不清楚,就更多意外;更多意外,就更忙。
一旦陷入局里來回重復,焦慮、浮躁也就相隨而來。
最重要的是,在每個人自己的局里,你翻遍書也找不到標準答案。但面對困境,只能破局。人生就是一次次破局的過程。其實所謂的局,就是“系統”。
雖然我們身邊處處都是系統,但卻很少有人能跳出來看到。高手并不是能力比我們強、智商比我們高、定力比我們好,只是因為他們思考比我們深、見識比我們廣,他們看到了更大的系統。
一、升維:解決那些無解的問題
現代社會,我們似乎都會面對無解的問題,舉個例子。
案例1:產品不好,還是銷售不力?
公司的銷售經理總在抱怨產品太少了,客戶有這個需求、那個需求,產品部門都說太忙不能全面滿足,銷售抱怨如果能滿足這些需求,公司的銷售額早就上去了!
與此同時,產品部同事的怨氣也不小:銷售部的同事不給力啊,我們上次做的產品又賣不出去,如果你們能多賣一些,我們就有動力做新產品了!
兩個部門的經理相互抱怨,可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案例2:扶不起來的職場阿斗
這類人經常拖延工作,但是你一說,他還態度極佳。
“咦,這個怎么沒交?”
“哎呀,我馬上我馬上,今天家里有事,所以……”
“前天的郵件發了嗎?對方來催了。”
“實在不好意思,這個我忘記了,這幾天都在做××的項目訪談。”
在各種借口和道歉之后,他開始奔波忙碌,有時候甚至加班到很晚。但是這樣連續加班幾天,又需要休息調整狀態。于是下一輪的拖延開始了。
這些是不是都是你生活中無解的問題?我把它們稱為“輪回問題”。
一件事之所以來來回回,是因為這個局里根本沒有解決方式。除非你能看透這個局,破局跳出,才能停止這種輪回。
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消耗在這種往返的輪回問題之中,他們就像輪圈里面的小白鼠,怎么努力向前跑都停不下來。因為答案根本就不在前方,需要退后一步,看到整個系統,找到破局之處。
斯坦福大學精神科教授保羅·瓦茨拉維克在《改變》這本書中提出過一個很有洞見的概念:第一序改變和第二序改變。
簡單來說,事情有兩種改變的形式:
第一序改變是指不影響原有模式的改變(系統內的改變),也就是“狀態改變”;
第二序改變是指對系統的改變,也就是“模式”改變。
想象你在開手動擋汽車,踩油門提速是第一序改變,而換擋則是第二序改變。如果你陷入一場噩夢,你在噩夢里跑、跳、躲避、溺水、打架……這些都是第一序改變。除非你真正醒過來,才能跳出這個噩夢,醒來是第二序改變。
你沒法僅靠踩油門就換擋,也沒法通過在噩夢中做點兒什么來中斷噩夢,所以如果當前的辦法無效,你就需要從第一序改變躍遷到第二序改變。第二序改變,就是破局的關鍵。
現在,我們再來看看上面兩個問題的破局點:
案例1:不是關系問題,而是目標問題
銷售經理和產品經理的死磕,不是人品問題,也不是制度問題,而是企業的客戶定位不清晰,把銷售額當成唯一指標。
缺乏清晰的客戶定位,產品研發者就沒法集中火力針對某一客戶群迭代出足夠好的產品,自然沒法獲得決定性的市場優勢;產品沒有競爭力,而銷售要短期內創造利潤,只好轉向其他客戶,提出各種產品需求。產品經理如果接招,一定會加速這個循環。
最后,企業往往進入的不是一個有一萬家公司的市場,而是進入了一萬個市場,一個市場中有一家公司。
針對這種情況,解扣的方式是重新調研,圈定大市場的核心痛點,暫時不盯著銷售額,而是盯著目標客戶滿意度。
案例2:不是態度,而是能力問題
對于那位出了問題就一頓道歉的同事,他只是為了更深地掩飾自己——聽不見指示、搞不清重點、劃不明白邊界。
態度的改變,就是為了心智模式不用改變。
大部分人的精力都消磨在了第一序改變上,這恰恰阻礙了他們的第二序改變,也正是因為在第一序中花了太多能量,所以他們一直無法躍遷。
所謂的躍遷,就是一次次讓自己做第二序改變,一次次地破局。而改變的第一步,就是識別所在的系統。
二、系統:新手看樹木,高手看森林
孔子的弟子子貢遇到一個來請教孔子的人。子貢問,您有什么問題問我的老師呢?
對方說,我想問問一年有幾季。子貢說,四季啊。對方說,不對,明明是三季!雙方爭吵起來,聲音驚動了孔子。
孔子觀察了一會兒,對那個人說:你說得對,是三季。那人大笑而去。
子貢問,先生,一年為何是三季?
孔子說,你看那個人一身青衣,應該是螞蚱所變。螞蚱春生秋亡,哪里見過冬天?在他的腦子里根本沒有冬天,所以他就是個三季人,你和他討論上三天三夜,也沒有用啊。
如果以后你看到不講理的人,記得提醒自己——他是三季人,你也就心平氣和了。
但是今天,如果你只見事物,不見系統;只看到第一序改變,看不到第二序改變;只看到樹木,看不到森林;只看到事物,看不到事物背后的系統,你也就是個現代社會的三季人。
1.什么是系統?
試著觀察水流里的一顆石頭——水流沖擊石頭,會在石頭旁邊形成波紋。這個波紋很有趣——每一秒鐘,構成它的水分子都是變化的,但是波紋的形狀卻是穩定不變的。
那么這個波紋是變化的還是不變的?
石頭、水流都是“元素”;波紋則是系統的“功能”;石頭在水流中的位置決定了這個波紋的形狀,這是“關系”。
一個系統至少包含三個因素:元素、元素之間的關系,以及系統的功能。
波紋展示出一個系統的基本特質:系統由元素和元素之間的關系構成,元素之間的關系比元素更重要。換一顆石頭,只要還放在同一個位置,這個波紋就存在。關系不變,功能就不變。
在前面舉的輪回問題里,如果內在的關系沒有改變,即使換一個人、換一個團隊,這個循環依然不會有改變。同樣,如果一個人的心智模式沒有改變,即使他換10份工作,最后也會陷入同一類麻煩。
第一序改變的是元素,第二序改變的則是關系。
所有的系統都是由元素、關系和功能三部分組成:
元素之間的關系比元素更重要,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多出來的部分就是元素之間的關系;
關系結構不變,系統的結果也不會變。第二序改變,改變的就是系統的結構。
單獨看,系統的思維方式也沒有什么特別,但是把它和工業化時代最核心的思維方式“細分——分析”做比較,就會發現兩者巨大的思維差異。
2.還原論與系統論
工業化時代,我們發展出來一套科學的、有邏輯的、不斷細分的系統,最后把事情拆分成很多元素的思維方式,我們稱之為“分析”。
福特的流水線就是典型的細分思路——最早的汽車只有幾個老師傅手工完成,福特把汽車的安裝分成幾千道工序,細分到普通人一經訓練即可上手。這極大程度促成了分工、提高了效率。
福特這種思維方式就叫作“還原論”,復雜的事情可以拆分為各部分的組合來分析。
大部分咨詢公司的處理方式就是這樣——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細分。細分找到問題點,然后替換一個部件就好。
根據這種思維方式,如果一個事情出了問題,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增加或替換一個元素,如果短期有效,那么長期也應該不錯。但這種思路面對復雜社會問題,往往會顧此失彼。
比如,如果自己發展得不夠快,如果用“還原論”來看,就要更加努力。但如果用“系統論”來看,很多職業快速發展的人,不僅是因為自己努力,還因為聰明地借助了趨勢。
這時,肯定就有人問:到底還原論好,還是系統論更好?
其實,角度沒有好壞,都是簡化世界的一種方式罷了。主流的觀點是:
在解決獨立、單點、局部的簡單系統時,還原論的思路更加有效;在面對復雜問題時,系統論的方法則更加有效。
在分析物理、化學這種非生命體、自然科學的時候,還原論更有效;在討論生物、社會、心理這種生命體、交互性多的領域,系統論更重要。
三、看透系統,不斷破局
今天,萬物之間皆有聯系。每個人都需要面對越來越多的系統,也會進入越來越多的系統。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之下,有簡單重復的系統原型。你想象的系統有多大,你就能調用多少東西,就有多大力量。
如果不理解系統,即使看到一切,你也什么都看不見,你只是“look”(看),而并沒有“see”(看到),更不要說“insight”(洞察)。
如果你看不懂系統,就是現代世界的睜眼瞎。所以,新手要學習系統,老手會利用系統,而高手需要破局。
系統最重要的是關系,我們從最重要的兩個關系說起——時間關系和空間關系。
一個人看問題有見地,無非兩個方向——看得遠和看得透。
看得遠是能看到事物發展的脈絡,找到過去和現在的關系,找得到“回路”;看得透則是能夠理解事情背后的真正規律,看到事情背后的“層級”。
1.回路:設計人生的增長引擎
19世紀大文豪巴爾扎克曾抱怨:“我需要休息,讓我的大腦重新煥發活力,旅行就能讓我休息。但是要能去旅行,就必須得有錢;為了賺到錢,我必須要工作……我陷入一個惡性循環里,根本不可能逃出魔爪。”
巴爾扎克不知道,他的問題還挺現代。很多現代人都遇到過這種巴爾扎克式困境。旅行、錢、工作看似無關,卻串聯在時間之上,像是一條咬著自己尾巴的貪吃蛇。
如果看不到它們的內在聯系,就會短期內什么都想要,休息的時候想旅行,旅行的時候擔心錢……怎么都不順。
好比你抓著一條蛇的頭,同時又想拽住它的尾巴,其實是自己和自己較勁。這就是一個以時間為關系的系統——回路。回路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自我強化的正循環和負循環。
當然,正負是我們人類的觀點。如果增長的是投資,就是正循環;如果是債務,那就是負循環。系統不管這個,系統就管循環。
比如,“忙——亂”就是一個回路,越忙越亂,越亂越忙。前面說過,在系統里,結構決定結果——具體在忙亂什么、誰在忙亂都不要緊,一旦增強回路形成,這個回路就會自我強化,一直到系統的上限受不了為止。
這種循環在我們身邊處處可見,搞好了,是人生的增長引擎,搞不好則是人生的死亡螺旋。
① 增長引擎
比如,持續學習的習慣,是“學習——成長——增值——學習”的循環;堅持鍛煉的習慣,是“鍛煉——精力充沛——鍛煉”的循環;與人為善的習慣,是“善意——回報——善意”的循環。
② 死亡螺旋
窮者越窮貧窮是一種心態,窮者越窮就是一個典型的死亡螺旋。
忙——亂——忙稀缺——沒有資源想長遠的事——稀缺物質匱乏——誘惑多——自控力消耗——物質匱乏
如果不能打斷這個循環,你也許會一直窮下去。最好的方式是先停下來,控制住混亂場面,然后引入資源思考、學習和規劃,建立起另一個正循環來抵消負循環。
總之,你要用一條“想未來——高收益”的小循環抵消這個窮困循環。
為什么系統循環看起來特別簡單,但還是有很多人往里跳?
因為反饋回路都有一個玩死人不償命的特點:短期感受和長期收益總是相悖。
正循環的學習、健康、投入、習慣剛開始都感覺很累,并不舒服,而負循環的開頭——忙帶來的充實感、不投入的安全感、工作狂的成就感,短期感受都很好。
所以,人們往往為了不改變而改變。
2.層級:看問題很透徹的技術
三個乞丐冬天在巷子口討飯。
甲對乙說:“我要是皇帝就好了,我就讓公差把這條街的剩飯全部都收來歸我,不用討。”
乙說:“你就知道討飯!我要是皇上,我就打個金斧頭,每天砍柴去。”
丙嗤之以鼻:“你們兩個窮鬼!都當了皇上,還要干活嗎?讓娘娘們天天烤紅薯伺候我吃!”
如果你覺得這個故事好笑,那你天天喝的這些“怕就怕成功的人比你更努力”的勵志雞血,也挺好笑的。成功人士的確努力,但是努力對成功的影響并不如你想的那么大。
其實,勤奮也是有境界的:低水平勤奮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奮靠方法論,高水平勤奮靠選擇目標。
假如你希望快速學習、成長,一年內成為一個“有核心競爭力”的人,你在這三個層面如何提高自己的效能呢?
勤奮的第一重境界:很努力
你是否愿意學習?處在這個層面的人應該都有知識焦慮。
那你是否空出來時間、精力和財力來學習?現在好的學習資源很便宜,但很多人明明有學習焦慮,卻沒有學習時間;明明有學習時間,卻沒有學習精力。
所以,要學習,要付費學習,要空出時間、精力來學習。
勤奮的第二重境界:方法論勤奮
一定要相信,你今天遇到的問題,早就有人經歷過,并且找到了更好的方式。你要做的,只是學習,將各種方法論應用到實踐中。
不過,任何東西過多,總不是好事,尤其在更高層系統不明確的時候。
舉個例子:
金庸小說《天龍八部》里的王語嫣識得各大門派的武功,表哥一邊打架,她還一邊在旁邊點評。
但是王語嫣永遠成不了高手,因為王語嫣缺乏兩樣東西:上層缺一棵清晰的問題樹,底層缺好的執行力和精力管理。單層思維、戰術勤奮的王語嫣,永遠只能當功夫解說員。
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向上躍遷一層。
勤奮的第三重境界:更少目標,戰略勤奮
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你到底在什么賽場和誰競爭?你的核心競爭力會越來越有用嗎?在更高層面獲得了競爭力,對你有什么價值?
有想清楚這些問題,才能找到破局點。
舉個例子:
張三在一家小公司做產品經理,很多時候,他經常做的事是催活,甚至因為催不動美工自己還學了UI設計,但還是不知道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
其實,產品經理最核心的競爭力是“洞察客戶、理解趨勢、關注同行”。只要你能夠洞察客戶需求,就能說服各個領域的高手按照你的想法工作;只有你足夠理解趨勢,才能在關鍵時候引爆;只有你關注同行,才會不斷被啟發用新的方式組合內容。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大量的數據和訪談之上。不過,當你有了這個能力,自然就會撬動一流人才的注意力。如果想不明白這些,花再多的時間去學習各種管理、技術、板塊……短期有效,長期無能,還會被專業人士超越。越忙越沒有競爭力。
愿你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的懶惰。
四、結語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個系統里。
為什么很多問題無解?因為答案根本就不在系統內。
我們只有通過升維思考,才能看懂系統,才能破局!
內容來源:摘編自中信出版社出版書籍《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
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91 篇
瀏覽:37234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