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順豐26載:用物流賦能農業產業鏈
一個國家,沒有農民。卻能做到:
1)出口力爆棚:丹麥66%以上的糧食、黃油、豬肉、牛肉等農產品出口到世界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出口到歐盟的農產品占60%,故此丹麥有“歐洲食廚”之稱。
2)1個農民工人養活225人:在丹麥總共500多萬人口當中,農民耕種的土地面積占國土總面積的63%,丹麥沒有像中國那樣的“農民”,都是清一色的“農業工人”。從事初級農業生產的人口只有4%,每個農民人均可供養225人的生活和消費。
因誕生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丹麥被譽為“童話王國”。其實,丹麥的另一張名片——“農業王國”,同樣享譽世界。
為何呢?機械化、產業化、品牌農業、國家扶持、農業經營主體....
1、家庭農場主擁有機械、農田和廠房:機械化、產業化、循環農業
丹麥農業特點是農牧結合,以牧為主,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60%以上。不論是農業還是畜牧業都是農場式經營,全國大約有6.7萬家農場,一般的家庭農場平均擁有40公頃土地,87%的農場不雇幫手,主要依靠家庭內部勞力,這些農場都是農場主自己經營的,并且擁有自己的機械、農田和廠房。
如收割麥子,一臺機器向前開,邊收割邊脫粒,麥粒和麥稈自然分離,分離后的麥稈由同一臺機器打成大小同樣的捆置于田間,然后被裝車送往收購處進了造紙廠,麥田里只留下麥茬。
丹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全職農場主家庭平均年收入約為47萬丹麥克朗,高于城市服務業高級職員的平均年收入。農場雇工的月收入高于城里服務員的收入。僅從農業人口的收入看,丹麥城鄉之間已經沒有差別。
2、農產品優質高效:法律限制農藥化肥、確保土地不污染、保障農產品品質
丹麥農業的高產優質,是在嚴格限制化肥和農藥使用量的情況下取得的。從上世紀80年代起,丹麥政府就制定了相關法律,限制化肥和農藥濫用。
三大類化肥總體施肥量,則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224公斤下降到1996年的144公斤。目前,丹麥化肥用量還一直保持在這個水準上下,遠低于發達國家為防止污染而規定的每公頃化肥施用量225公斤的上限。
如此,提高農業經營者農產品質量和品質,有好的品質,何愁賣不了呢?
3、賣產品:專人做專業的事情,商業公司全權負責銷售、壓價者會被打擊
這一招比較狠,在中國很難做到。
丹麥的農產品可謂酒香不怕巷子深,不論生產多少農產品,都不愁銷路。原來,丹麥農產品出售由農民自己成立的農業協作社負責,每個農場主都是農業協作社的成員,農場主把他全部的產品提供給協作社建立的商業公司,而且公司不能拒收,農場主專管生產,商業公司管銷售。
同時,為了防止協作社購買產品時壓價,協作社內部通過選舉或投票選擇供貨者,這就保證了大供貨商在協作社內有足夠的影響。協作社有自己的董事會,定期選舉管理人員。通過協作社來解決賣方與買方的糾紛和利益沖突,這是丹麥沿襲了一個世紀的傳統。
4、強化產業鏈:專業化、講究精細分工、維護產業鏈條既得利益者
農業在丹麥有悠久的傳統,但自上個世紀初以來,隨著農業生產的全球化蓬勃發展,丹麥農業分工越來越細,專業化程度穩步提高。
以養豬為例:
丹麥養豬產業鏈分為育種、仔豬養殖、成豬養殖和生豬屠宰四部分。農民可根據自身興趣、硬件條件以及技術特長選擇合適的經營活動。
即使在一個行業,工作也越來越專業化。丹麥養豬產業鏈就分為育種、仔豬養殖、成豬養殖和生豬屠宰四個部分。產業鏈間分工明細,使得農民可根據自身興趣、硬件條件以及技術特長選擇合適的經營活動。
5、建立合作社:抱團+服務、讓合作成為常態
丹麥農場90%以上都加入了一個或多個合作社,而合作社最活躍的形式就是建立專屬的專業公司。
如此,通過對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和產業組合,合作社把分散的家庭農場經營融入整個產業鏈,實現大規模分工和分業生產,最大限度地發揮整體效應和規模效應。
同時,生產期間,社員可以從合作社專屬公司優惠獲得良種、農業機械及技術指導等。收獲后,合作社專屬公司負責收購產品并集中加工銷售。
除了合作社,產業鏈其他環節間的合作也不容小覷。事實上,研究人員、公司、公共機構及大學間的合作是丹麥農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
6、打造農業品牌名片:有機農業成為信仰
做農業需要做品牌農業,只要在品牌農業的基礎,實現產業化和規模化才有可能。
丹麥,把有機農業成為國家名片。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丹麥有機耕地面積達240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9%;全國有3700多家農場獲得有機生產認證,占農場總數的9.2%。早在2015年,丹麥人均有機食品消費就達到200歐元,有機食品零售份額占全國食品市場的8%,占比居全球第一。
為進一步推動有機農業發展,丹麥政府制定了《2020年有機行動計劃》。根據該計劃,到2020年,丹麥有機食品在公共食品消費領域的比重要達到60%;幼兒園、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的食堂要變成“有機食堂”。為確保這些食堂的食物來源是有機食品,丹麥政府大力鼓勵和支持有機食品供應商及生產商生產、研發更多有機食品。
7、農民:職業化,需要考試學習
在中國做農民太容易了,租一塊地,就可以成為農民。
但丹麥農民需要考試、學習才有資格。
在丹麥,你想跳入“農門”是相當不容易的。無論你是照管牲畜,還是耕地種田,都要先接受3年的農學院基本教育和1年左右的實習,通過考試才有資格耕種和照顧牲畜。也就是一個丹麥人須經過10年初等教育,再在農學院學習5年,才有資格當農民。
盡管,丹麥專家預測2018年丹麥農業將出現蕭條。但,丹麥農業品質和從業者素養、國家扶持,丹麥農業依然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中國農業經營者,需要好好學習一下。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管理辦法》2025年10月1日..
2025年智慧植物工廠技術研討會在京舉辦,共探設..
深度研究!探尋縣域在農業強國建設中的發展路徑..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字節跳動發布2025助農數據報告:數字技術助力新..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