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拼多多走向新農業的“星辰大?!?/span>
經過8年的持續努力奮斗,2020年我國終于迎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作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行動,我國現行標準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困擾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得到了歷史性的解決,這不僅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所取得的偉大成就,亦是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
除了政府指導之外,脫貧攻堅戰亦少不了大量個人、社會團體、市場化力量的共同參與。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共1981人被確定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表彰對象(含追授61人),1501個集體被確定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表彰對象。
其中,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拼多多)作為互聯網企業的代表,獲頒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脫貧攻堅表彰中,僅有三家互聯網企業獲此最高規格的集體表彰。
事實上,拼多多最早便起源于水果拼購,長期在農業領域進行重投入,幫助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脫困。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及CEO陳磊均多次對外表示,未來要繼續在農業領域做大投入和深度創新,持續加大對農業價值鏈投資。可以發現,拼多多正在嘗試用電商的方式改造傳統農業產業鏈,而這或許也是我國農業現代化、全面脫貧致富的重要實踐。
1、脫貧攻堅,從助農開始
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但也正是因此,傳統農業社會的烙印依舊存續至今。不難看出,扶貧助農是脫貧攻堅的關鍵,而“三農”問題,一直是國計民生的重中之重,可以說,解決好了農村貧困問題,也便突破了脫貧攻堅的關鍵。
根據全球脫貧扶貧經驗來看,直接的資金援助往往在長期成效甚微,“治標又治本”的扶貧方法,自然是利用并盤活貧困地區當地的優勢資源,逐漸建立起能夠自我持續運轉的經濟產業,而對于農村而言,發展當地特色農業顯然是一大重點突破方向。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以小農經濟為主,這便造成了農業生產端整合難度較大,再加上我國幅員遼闊、消費者多元化,因此供需兩側都呈現出了極度分散化的特征,造成的結果便是生產與消費之間的匹配成本高、產業效率較低,而農產品在運轉過程中中間環節較多、難以管理。也正因為農業的現代化改造難度較大、涉及面廣,也被不少人稱之為是未來的一片“星辰大海”。
在農業領域中,生鮮產品對各方面的要求最為嚴格,但卻與大量貧困區農民切身利益直接相關。生鮮產品屬于易腐品,且收成價格與當年氣候有重要關聯,這一方面導致生鮮品在物流流轉過程中損耗較大,另一方面也導致生鮮產品價格長期波動,讓農產品(尤其是生鮮品)成為一門難做的生意。
以生鮮為例,從生產到最終銷售過程中,產品的加價率較高,但由于損耗問題,最終結果往往是中間產業鏈各環節的利潤率均不高,這也是生鮮產業鏈長期的一大怪相。同時由于生產端農民相對分散,在于集中采購方的談判過程中亦難以獲得優勢,從而成為利潤較為微薄的一環。在此背景下,農人的價值感不強,貧困區農村勞動力逐漸流向城市,這反而增加了農村脫貧的難度。
整體來看,小農經濟的現代化升級轉型,不僅成為了農村脫貧攻堅的關鍵,也可以說是未來破解“三農”問題、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把鑰匙。
在近年來交通、供電、通信、物流等基建基礎逐漸完善的背景下,貧困地區也迎來了數字化脫貧的歷史性機遇。截止2020年底,我國貧困地區的農網供電可靠率達到99%,貧困村通光纖和4G比例都超過了98%。我國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快遞,公路里程、高鐵里程、光纜線路、移動通信基站等數量都是世界第一。這也在客觀條件上,讓電商等數字經濟能夠成為推動貧困區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2、 “農地云拼”帶動農產品上行
近年來,以水果拼購起家的拼多多獲得了有目共睹的高速成長,與傳統電商平臺不同的是,拼多多不僅在村鎮等下沉市場擁有廣泛的影響力和用戶基礎,同時也通過社交拼購的方式重新改變了電商產業邏輯,改變了傳統農產品消費的采購鏈條,這也讓貧困區的農業發展獲得了更多可能性。
根據拼多多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拼多多平臺年成交額突破了萬億元大關,其中農(副)產品成交額達1364億元,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2020年,拼多多農(副)產品成交額超過2700億元,繼續保持三位數左右的高速增長。
拼多多對于農業的電商化改造,重點在于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產業效率的提升。具體來說便是借助大數據、云計算和分布式人工智能技術,一方面將分散的農業產能匯聚整合形成“云端大農場”,另一方面將分散的農產品用戶需求通過拼購、直播等傳播方式聚集在“云端”,從而實現供需的精準匹配。在這種“農地云拼”的體系下,帶動農產品大規模上行,讓貧困地區的農產品突破傳統的流通模式限制,直連全國大市場,從而激發貧困區脫貧的內生性動力。
依托“農地云拼”的體系,拼多多平臺中單品訂單量10萬+的爆款農產品便超過了1500個,包括云南雪蓮果、廣西百香果、新疆小紅杏、大涼山軟籽石榴等在內的網紅水果,其中不少爆款單品都產自與邊遠貧困區,通過農產品銷售幫助當地實現脫貧脫困。
對于貧困區農村來說,農業脫貧不僅需要在種植端保障產品的品質,還需要在市場端保障產品的銷售,這樣才能夠實現產銷的商業正循環,否則農業脫貧將會變得不可持續。而在種植技術之外,市場端、銷售端往往是大多數農民的短板。
2月24日,央視黃金時段熱播的脫貧攻堅政論專題片《擺脫貧困》中便提到一個鮮活例子。五年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主動請纓來到瀾滄縣進行專家扶貧,幫助當地農民種植土豆。但在扶貧實踐過程中,朱有勇院士卻發現,在教會瀾滄當地拉枯族農民種植技術后,他們在市場和品牌上的理解相對欠缺,尤其是對于電商、直播這類新興事物,普遍處于知道的階段,嘗試的并不多。
在紀錄片中,朱有勇一邊下地挖土豆,一遍向幾十萬網友直播推薦,在拼多多直播間中,當天挖出了25噸土豆并銷售一空。可以發現,對電商、直播等工具的認知與應用,正是貧困區脫貧的另一個重點所在。
在瀾滄土豆脫貧的故事中,朱有勇聯合拼多多講師為扶貧班學員普及電商知識,帶動當地農民拓展銷售渠道、培養品牌思維。培訓過后,學員們均在拼多多中開設網店,而這也只是成千上萬“電商助農”的其中一例,大量小眾農產品也先后通過拼多多平臺走紅全國。
廣西玉林村民龐志玉在2016年以兩萬本錢在拼多多經營“玉林百香果”,4年時間已經累計賣出1500萬斤,銷售額突破7000萬元,如今店鋪日均訂單穩定在4000單以上;92年的王雄在拼多多上銷售云南石林縣的人參果一炮而紅。在人參果成為大眾歡迎的網紅水果的同時,3年時間,云南人參果種植面積從1萬畝擴大到近20萬畝,發展出一個價值數十億元的富民產業。僅2019年王雄在拼多多上人參果銷售額便達到8000萬元。
除此之外,20年臺企IT大佬轉行賣農產品的吳阿東,放棄綠卡回新疆創業的趙閆,殘障人士創業的楊添財,空姐回“三區三州”創業的何爽……這些商家在拼多多平臺上的農產品銷售規模以億來計。
在拼多多等平臺的“電商助農”背景下,除了實在的經濟利益之外,農民也擁有了更多自我價值感。根據中國農業大學智慧電商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現狀與發展報告》估算數據顯示,未來五年農產品電商人才缺口將逐年上升至350萬。可見,如今成為“新農人”,已經成為了一條理想的創業賽道。
圖片來自《2020中國農村電商人才發展報告》
3、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
只有可持續的脫貧才是真脫貧,在脫貧攻堅戰勝利之后,下一步鄉村振興則需要鄉村當地能夠構建自身的周邊產業體系,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更多元的產業競爭力,形成“源頭活水”。
在“農地云拼”的基礎上,拼多多如今正在推進“人才本地化、產業本地化、利益本地化”策略,和 “培育致富帶頭人+探索科技扶貧應用+創新產業扶貧產品”的完整體系,讓脫貧模式規模化、可持續。
早在2018年,拼多多便創立“多多大學”,建立線上線下兩條專業性“扶貧產品上行與互聯網運營”課程培訓通道,如今“多多大學”已經累計觸達49萬扶貧產業經營者,覆蓋全國所有的貧困地區。“新農人”的創業回流鄉村,不僅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長期人才基礎,也逐漸構建了電商化產業配套。截至目前,拼多多平臺已直接帶動全國超過10萬名新農人返鄉創業,越來越多致富帶頭人脫穎而出,讓貧困地區有產業、有利益。
而在去年疫情期間,不少貧困地區的產品銷量受到影響,2020年2月,拼多多則率先上線“抗疫助農”專區,覆蓋全國包括23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在內的近400個農產區的扶貧產品。除了流量扶持之外,拼多多還設置了5億元專項農產品補貼、10億物流補貼,幫助解決疫情期間的扶貧產品產銷對接問題。5月份國務院扶貧辦聯合拼多多啟動“消費扶貧百縣直播行動”,成為疫情下的減貧亮點,當年10月,拼多多獲頒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選的全國脫貧攻堅獎“組織創新獎”。
此外,拼多多借助扶貧協作機制,通過資金投入、產業合作、流量扶持、人才培訓等方式,幫助貧困地建立產業基礎,實現多元化、可持續的長期脫貧致富。
例如出產諾鄧火腿的云南云龍縣,曾是國家扶貧攻堅的重點縣,即使在逐步脫貧后,依舊遇到產業標準化、規模化不足的發展瓶頸,再加上加工出廠的產品品類和銷售渠道單一。這些成為云龍縣長期經濟發展的“攔路虎”。
諾鄧火腿廠商與拼多多的合作實現了線上銷售渠道的可持續,同時也因為引進電商渠道而吸引了產業投資,逐步擴大生產規模。拼多多也借助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在滬滇兩地政府的指導下,捐贈240萬資金,在云龍縣諾鄧鎮馬金橋村民小組落戶諾鄧火腿“扶貧車間”。該車間2020年底開始投入使用,預計可以達到6000萬元的量產值,帶動周邊貧困人口務工約1萬次,全年給貧困戶發放工資預計將達到120多萬元,有效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鞏固脫貧攻堅的后續成果,推動當地產業升級。
從拼多多的“諾鄧實踐”中可以看出,通過“農地云拼”實現農戶脫貧只是起點,幫助當地構建特色農產品的種植、加工、開發抗風險產業體系,才能實現長期產品迭代、產品品牌化運作,實現長效脫貧致富。這不僅是電商助農的進一步延伸,也是未來鄉村振興的一大實踐方向。
中國的現代化離不開農業農村的現代化,隨著“第二個百年”新征程的開啟,“三農”發展愈發成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這也為新時代的企業提供了歷史性機遇。拼多多正在嘗試通過需求、流通、生產的一步步革新,重塑農業產業鏈條,擁抱新農業的“星辰大?!?。
來源:碧根果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91 篇
瀏覽:37246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哼\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