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匯源飲料食品集團董事長 朱新禮
三農日報第449期
今日名言:省事是清心之法,讀書是省事之法。——佚名
看三農日報,發現更大的產業!
「要聞」
1、院士:我國養殖業還沒有超過種植業
羅錫文院士表示,未來農業的全面機械化,首先是第一產業的全面機械化,即從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全面發展。同時,還包括第二產業的全面機械化,即從種植業向養殖業和加工業發展。
“通過對世界上農業發達國家的觀察,我們會得出一個規律:當一個國家農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養殖業就一定會超過種植業,荷蘭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羅錫文說,這就需要我們大幅度提高養殖業的機械化水平。
2、中辦國辦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戰略》提出目標,到2020年,數字鄉村建設取得初步進展。全國行政村4G覆蓋率超過98%,農村互聯網普及率明顯提升。到2025年,鄉村4G深化普及、5G創新應用,城鄉“數字鴻溝”明顯縮小。到2035年,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基本實現。
「地方大動作」
3、安徽實施稻漁綜合種養“百千萬工程”
2018年底,安徽提出實施稻漁綜合種養“百千萬工程”,力爭到2022年,每年新增稻漁綜合種養100萬畝,每畝水稻產量達到1000斤,畝年產值達到10000元。
安徽省分管副省長張曙光指出安徽稻漁綜合種養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今后將在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加強科技創新、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強化示范帶動等方面下功夫,進一步推進安徽稻漁綜合種養快速發展,保障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
4、今年河北省農膜回收率力爭達到75%
從河北省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獲悉,為有效控制農田殘膜“白色污染”,凈化生態環境,提高土壤地力,河北省將通過加強源頭控制、推動減量增效、加強試點示范等多項措施,力爭今年全省農膜回收率達到75%。
5、江蘇力爭2019年休閑農業綜合收入增長20%
2019年,江蘇省休閑農業綜合收入力爭增長20%,達到640億元,并創建一批休閑農業特色品牌。
“休閑農業是農業跨界融合的重要途徑。”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朱新華表示,2018年,全省具有一定規模的休閑農業景點達到9200個,年接待游客量2億人次,綜合收入超過535億元。
「產業新勢力」
6、農資農產品或受中美貿易戰影響
中國日前表示:自2019年6月1日0時起,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提高加征關稅。
意味著,6月1日起,從美國進口的肥料、農藥、農機具、收割機就要大幅漲價了,漲價幅度從5%到25%不等,尤其是肥料和農藥基本是25%的漲幅!
分析認為,美國在華涉肥企業銷售的大部分屬于特種肥料,加征關稅對其影響較大。農藥方面,加征25%關稅部分對進口農藥影響不大,其它三個檔次的加收關稅,由于是針對非零售包裝,將產生一定的影響。
7、報道:73%的草場出現了沙漠化與土地退化
草原退化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的難題。據聯合國環境署報道,全世界的45.56億公頃草場中,有33.33億公頃,即73%出現了沙漠化與土地退化狀況。而草原是地球的"皮膚",是維護世界生態安全的綠色屏障,一旦破壞將難以恢復,加強草原保護修復意義重大。
8、數據:電商生鮮僅占生鮮購買渠道3%
根據招商證券的相關報告,我國生鮮市場在2018年同比增速有所減緩,但市場整體規模仍在不斷擴大,其預計在2019年將達到5.31萬億規模。
同時數據顯示,傳統農貿市場依然是我國居民購買生鮮的主要渠道,占比約 73%。超市渠道占比 22%,為第二大渠道。目前生鮮消費被電商渠道分流的并不多,占比約 3%。
9、報告:2019Q1生鮮線上交易僅達1成,用戶向頭部平臺聚集
第三方數據挖掘及市場研究機構比達(BigData-Research)日前發布的《2019年第1季度中國生鮮電商市場發展報告》顯示,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穩步增長,帶動生鮮消費需求;現階段線上生鮮交易占比僅1成,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報告》顯示,2019年第1季度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為513.4億元,環比增長10.1%。隨著巨頭加大布局,生鮮電商領域“馬太效應”開始顯現,用戶和資源不斷向頭部平臺聚攏,頭部平臺規模不斷擴大,與其他中小平臺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報告顯示,2019年3月多點月活用戶數達到379.7萬人,位居第一;京東到家、盒馬、每日優鮮月活用戶數都達到260萬以上。
10、到2025年我國農業規模占全球比重將超過1/5
業內指出,發展農村數字經濟,要夯實數字農業基礎,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中心和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要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加快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打造科技農業、智慧農業、品牌農業。
相關資料顯示,到2025年我國農業規模占全球比重將超過1/5。推動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聯動三農,成為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彌補農業現代化短板、實現農村經濟提檔升級的重要突破口。
11、我國養蜂行業發展困難的四大原因
一是對養蜂缺乏認識,重視不夠,導致養蜂生產長期處于放任自流狀態。
二是不科學施用農藥,花期仍亂用農藥,對蜜蜂殺傷嚴重。
三是受假冒偽劣產品影響,真正的蜂產品生產銷售舉步維艱。
四是我國養蜂機械化程度低,導致養蜂太苦太累,年輕人不愿從事養蜂,當前養蜂隊伍嚴重老齡化,存在后繼乏人問題。
「觀點」
12、馬云:不要相信有“長期投資者”的存在
馬云表示,“作為一個企業家,要習慣被挑戰,被投資人、顧客說 No。當所有人都相信一個事情的時候,你是沒有機會的。只有少部分人看到的未來,你相信并且證明了,才是你的機會。”他稱,應該在團隊和顧客身上投入時間,這兩類人開心了就能成功,“不要相信有‘長期投資者’的存在”。
13、楊灝:智慧農業使農民靠天吃飯轉變成知天而作
“智慧農業正是通過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的手段,更加精準地洞察自然環境和作物生長的規律,變靠天吃飯為知天而作。智慧農業就像一位永不疲倦、盡職盡責的守門人,以科技為武器,為廣大農民看家守業。”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楊灝說。
14、每日優鮮王珺:前置倉是推動生鮮線上化的主體業態
每日優鮮合伙人兼CFO王珺表示,線上生鮮市場增長潛力巨大,未來5-7年內有可能成為一個滲透率達20%、規模超萬億的賽道,而前置倉則會是推動生鮮線上化的主體業態。
在他看來,如果說傳統商超是生鮮消費的1.0時代,倉店一體是2.0時代,每日優鮮則是在通過2.0版前置倉探索生鮮消費的3.0時代。
15、宋心仿:要振興發展蜂業,摒棄化學農業怪圈,發展生態農業
全國人大代表、東營市蜜蜂研究所所長宋心仿表示,我國是養蜂大國,蜜蜂飼養量長期位居世界前列,蜂產品產量與出口量雄居國際市場第一。然而,這一形勢正在不斷惡化:農藥的使用以及病害、物種競爭等因素,導致我國固有的中華蜂大幅減少。
因此,要振興發展蜂業,摒棄化學農業怪圈,發展生態農業,給蜂蜜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也應鼓勵蜂農多生產成熟蜜。
16、李志起:農業品牌迫切需要創新和變革
首農電商創始人李志起認為,中國的農業,現在迫切需要更多的創新和變革。在發展思維上一定要跟這些大國去取經借鑒。而不是停留在大國小農狀態,傳統農業經濟的這套做法在今天顯然已經走不通了。
李志起表示,從世界經濟發展的規律來講,一個國家的崛起,首先應該是企業和品牌的崛起。從工業1.0、2.0到工業3.0,每一個階段都誕生了一些世界級的品牌。而到了工業4.0時代,中國已然成為全世界崛起最快的一個國家,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國家機遇。
本文由農俠會整理編輯!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