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什么叫農業1.0?
西方人搞殖民化,占領了幾塊大陸——北美大陸、南美大陸、澳洲大陸,以及部分非洲大陸,西方人用西方的農業生產模式在這幾個大陸(也就是通過殖民占領的大陸)推行大種植園和大農場。所以,農業1.0是殖民化的結果,發展出來的就是大規模的農場。把農業作為第一產業,生產原材料,所以,可以叫做農業一產化的規模經濟,以推行大農場為主。中國很多學農的人在教科書上學到的都是要推行規模經濟,集約化大生產。錯了,那個模式只能在殖民地條件下才有。
比如大家學美國農業,你們知道不知道美國的原住民占美國現在3億多人口的百分之多少?恐怕沒人知道,因為我們的教科書刻意忽略了這些重要的數據。美國的原住民現在只剩下2%。在哪兒呢?在亞利桑那沙漠地帶的保留區里。原住民沒有權益,所以美國的大農場全部是由外來的白人當農場主,所以他叫farmer。你們是什么?你們跟我一樣都叫做亞洲原住民,我們原住民人口占中國人口總數的多少?100%。你想學美國嗎?先把原住民減到2%,就搞得了美國的大農場。
這個道理很簡單。可能你們現在還未必能馬上轉過彎來,我們是原住民,我們沒有被外來殖民者消滅到只剩下2%。
在亞洲的原住民大陸上,找不到大農場國家。
印度也是原住民,小農,有點地主而已。
日本是單一大和民族的原住民,日本到現在為止高度現代化、高度工業化、高度城市化,但日本還是小農經濟,平均小農規模2公頃到3公頃,就是“30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當然,日本犁地不是用牛,是拖拉機,但日本還是小農經濟。
韓國,包括中國臺灣,都比我們現在的現代化程度高,請問他們有大農業嗎?
越南有大農業嗎?
凡是原住民國家,幾乎都找不到我們腦子里想的那個農業1.0版的大農業。
實際上,大農場只在殖民地條件下才有。
這個道理本來是常識。
我們以為我們可以學殖民化的大農場,好了,我告訴你亞洲只有一個島嶼國家有大農場,就是被西方人殖民化長達400年的菲律賓。但是如果你到菲律賓去考察,你會發現菲律賓的大農場沒有哪個農場主是菲律賓的原住民,基本上都是外來人口,是西方人。為什么?因為殖民地實行的是什么制度?殖民地的總督是由歐洲派來的,他只向外來殖民者發土地證,原住民不被承認為人類。
所以,別指望著在中國這種原住民國家推行農業1.0版的大規模集約化農業,做不到。
所以,農業1.0對密云縣要我說就徹底別想,要放棄那個想象。無論誰來,給你們講說我要弄多少地,我要搞什么大規模的建設,千萬別信這套,搞不得;搞了,一定是矛盾重重。
那么農業2.0是什么?
我們地處山區,2.0版的農業跟我們有關嗎?
可能有關,但是對不起,這個機遇也不是我們的。
2.0版農業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工業的生產方式改造農業,叫做設施化農業、工廠化農業。中國現在則是農業產業化,要在規模化和集約經營的基礎上,拉長產業鏈,形成農業的收益。二產化的農業應該叫農業2.0。這不僅在大多數國家都屬于虧損的;并且在歐洲一些國家和在日本,二產化農業因嚴重污染,造成對資源環境的嚴重破壞,因而正處在退出階段。中國現在強調的農業產業化,很大部分的內容是指農業二產化,拉長產業鏈,可能產生一些收益,但即使在美國,這個收益能留在農民手里的一般不到10%。在中國,農業產業鏈中農民得到的收益恐怕8%都達不到。
所以,二產化農業對我們來說,也仍然值得掂量掂量,特別是在山區。
那我們現在的條件適合什么?
作為山區的地方政府,無論是鎮一級的官員,還是村一級的干部,我們要考慮的恰恰是三產化,就是農業3.0;和進一步的農業4.0。
農業3.0是什么呢?
其實無外乎就是把農業和第三產業結合。
第三產業包括什么?首先是景觀。不要輕易地破壞我們的山區景觀,要保持山清水秀,就有了發展景觀農業的條件。
說到這兒,給大家舉個例子。有一次,我在意大利,住在一個小農場里,農場有夫婦兩人。頭一天,剛一見面就看這個男主人在那兒嘮叨。因為男主人說的是意大利語,女主人能講英語,我就問女主人,怎么回事?她就給我解釋,說他們家有半公頃的葡萄老了,她想把葡萄砍了種櫻桃,說你們中國人喜歡吃櫻桃,我們將來說不定能給你們出口,說另外你們喜歡櫻桃木地板,我這櫻桃果賣不了多少錢,但我這樹長大了還能給你們賣櫻桃木。當然,這也是半開玩笑說的。女主人想調整結構,就像我們現在提倡的,得調整結構,得集約化,得成片種植,但是他們卻被意大利地方政府的法律禁止。為什么?政府說你們就得插著花種,種點小麥,種點牧草,種點葡萄,種點橄欖,種點花,種點果,為啥呢?這叫做景觀農業。地方政府說,得從大局出發,那些城里人來了他不得看我這兒四季有景啊?只有插花種植,才能四季都有景觀,如果你改成單一品種大面積種植,我這只有一季的景,另外三季游客不來了,我就沒收入。
所以,什么叫做景觀農業?農業3.0首先就是山區景觀不要破壞。
假如你們把路兩邊的多元化的樹木植被全砍了搞成統一綠化,如果再統一規劃鄉村建筑都變成了現代化農宅,一排房子全一個樣,走進一個鎮,哪個村都一個樣,城里人還來嗎?沒景觀了。
所以,景觀農業一定要和各地自然資源條件高度結合。這就意味著你把自然資源變成了景觀農業資產。自然資源多大啊。大家一定想清楚,不要被那些外來資本把我們的景觀破壞,尤其不要想著還可以搞農業2.0,或者農業1.0,不對。你們現在的條件最合適的應該是農業3.0,而農業3.0的第一條,就是自然資源條件跟景觀農業密切結合。
浙江有一個縣叫安吉縣,安吉縣的縣委書記很聰明,他說我是山區,GDP肯定不能跟人家比,那還能比什么?比資源環境,比景觀條件。就要求到這兒來修路,不能修直,他這個政策跟意大利是一樣的,你只有讓車繞著彎開,山區啊,你別把路裁彎取直,就不搞那種大寬馬路,你才能讓這些開車的人走到那些景觀比較好的地方。給他留一個小停車場讓他照相,他在這兒滯留的時間越長,他就得在這兒吃飯,對不對?如果在這兒吃飯就變成農家樂了,如果在這兒住宿呢,那你就要有住宿費了,那就可以實現成倍地增加消費的愿望。如果我們搞工業化,那你就要把道路裁彎取直,讓他一下過去,還會有消費嗎?
我們怎么才能增加消費呢?山區農村自己的消費能力是有限的,我們得靠外來的人消費。人家來消費我們的景觀。如果景觀被破壞了,資源被破壞了,就沒有外來人口到這來消費的可能。
所以提醒各位村官,各位鎮官,切不可為了追求招商引資讓他們把我們的最美的景觀占有了,那我們就完了,根本沒法共享了,這個道理是非常清楚的。
接著要注意什么呢?要注意有人氣。
為什么要有人氣呢?因為景觀好了,下一步就是休閑旅游農業潛力是非常大的。一直以來,都有意大利的農業旅游協會跟我們聯系,說在中國能不能找到農業休閑旅游的點,我們組織歐洲游客來,因為歐洲游客已經把歐洲的休閑旅游農業消費夠了,他們非常想到亞洲來,特別是到中國來看看有沒有對接歐洲休閑旅游的點。這需要什么?需要我們保留鄉土文化。人家來了以后,如果沒有鄉土的建筑藝術,沒有你們的傳統文化,人怎么能待得住呢?人家來就是要找密云山區有什么特點,你的鄉土社會文化,為啥平原地區廟門一律朝南,而山區這個廟朝北?你總得有點能跟人家講的故事,得有題材。啥叫休閑旅游農業?你現在拿什么去把城里人給吸引來?沒人氣,就沒消費,我們是不可能靠北莊鎮自己這點人口來增加消費拉動增長的,那個夢是做不得的。
你們怎么能把城里人吸引來呢?有多種方式。
密云縣有一個鎮,有一批城里邊來的學生在那兒辦了一個書院,來的人絡繹不絕,就聚集了人氣。這地方就有題材,有題材就有知名度,有知名度有什么呢?廣告嘛,宣傳嘛,不用你去打廣告。所以,如果城里的那些學生、那些下鄉支農的人愿意在我們這兒搞點什么社區建設、婦女建設、老年建設等,所有這些事兒千萬別當壞事,只要來了就好,就怕不來,想盡辦法吸引他們來,以各種名義吸引他們來,來了就都是題材,有題材就有休閑旅游農業,甚至進而發展到養生農業。到了養生農業階段,山水就值錢了,為啥呢?我再給你們介紹一個例子。
江蘇南京附近有個高淳縣,高淳縣拿了一個“慢城”題材。
大家聽說過慢城嗎?世界上有一個慢城協會,也是意大利人搞的,意大利人搞了慢食協會,搞了慢城協會,還得搞慢生活。工業化時代講究“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在三產化時代、生態文明時代,我們講綠色、可持續。于是,慢城就是個概念,慢生活也是個概念,慢食還是個概念。
那,城里人到這兒來干什么?他消費你的什么?
當你變成養生農業的時候,他來了要吃你的有機產品,洗胃;喝你的山泉清水,洗血;呼吸你山間的空氣,洗肺;在山區養生,洗心。請問洗血多少錢?洗心多少錢?能算賬嗎?
如何實現跨越式發展?如何才能夠創新?這就是創新。立足現有資源創新。
這時候政府就要發揮作用,要協調,要改變大家的認識,不能按照一產化農業——農業1.0的思維。農業2.0與你無關,3.0與你高度相關,但如果沒創新,沒協調,沒共享,也沒對城里人開放,這個綠色經濟就難以發展。
怎么才能讓城里人下鄉?打個比方,有名人來就是題材。在墨西哥的一個原來的礦業城市,因為礦采完了,礦區廢棄了,這城就衰敗了。那么,他干了一個什么事兒呢?把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研討會請來了,在這兒開了一個塞萬提斯作品《堂吉訶德》小說的研討會。從這兒以后,這個礦業資源枯竭城市對外宣傳的題材就是《堂吉訶德》。不論塞萬提斯還是《堂吉訶德》,跟它有半毛錢關系嗎?沒有。但這個城市所有的紀念品、旅游冰箱貼什么的,都是堂吉訶德。其實都是想盡辦法改三產。吸引大家來到這兒來看舊礦井。
我們有這么好的自然資源和山區環境條件,不把綠色作為創新的指導思想,不把協調作為工作的主軸,那是我們失職。所以,結合五中全會的關鍵詞,看看我們現在情況,下一步要瞄準綠色,狠抓創新,以協調為手段,實現共享。
接下來,我再給大家講幾個重要的事情,讓大家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
首先,農業一產化造成大規模立體污染,在經濟上有客觀必然性。那我們再看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如果我們搞農業二產化,就意味著更嚴重的污染,破壞我們的生態環境,那樣三產化農業就沒法搞,所以農業二產化我們搞不得。為什么歐洲、日本都在逐漸退出農業2.0?退出的原因是污染過于嚴重。
所以,切不可招商引資,我們要搞的是小農的農戶、村莊的文化,要使在地化資源得以綠色開發,要用這套東西。
我們再往下看瑞士。瑞士的市民在郊區有他們的小塊地,這一小塊地多少呢?大概就是半公頃,甚至更小,允許他們在這兒搭個棚子,或者搭個小房,干嗎呢?放放工具,還可以安放張床休息休息。這種對市民出租的郊區農業在歐洲國家、日本、韓國比比皆是,我們能不能搞成這樣?那就意味著聚人氣了。
那我們要靠什么呢?靠在地化的品種注冊本地化標志,什么東西是最適合本土的?這個品質到底好在哪兒?是富硒,還是富什么,他到底產生健康作用是什么?要把這套東西作為綠色的主題思想、作為題材,才能有吸引人來養生的條件。那好了,把最能夠產生這種作用的生產本地化產品的土地變成什么呢?變成對市民出租的土地,一年一收租,農民的資產性收入就是穩定的,外來的消費肯定比本地人要高得多,因此你們的消費就上去了。
山區什么東西是最值錢的?
請看這個石片片的門,木板房,這是位于山區的四星級酒店,為啥四星級呢?推開門就是山區景觀。我在德國被人家請去做交流,特意安排我到鄉村住這種四星級,早晨推開木窗,牛在你的窗下吃草,那個感覺是不一樣的。現在城里人高度緊張,得精神疾病的比比皆是,他怎么洗心呢?他得到鄉村來住幾天。我們現在越來越強調要休假,休假上哪兒去?到鄉村去,而不是在城里住賓館,鄉村的四星級賓館就是因為你有景觀。什么叫做景觀農業?就是因為你有了景觀,你的農業才值錢,這個道理一定要跟大家反復強調。
中國社會是個什么社會?是個穩態社會,什么叫做穩態社會呢?因為給大家分了地,所以中國60%的底層社會人口是小土地所有者,他只是現金收入能力低。經過三四十年的發展,我們產生了一批中等收入群體。現在在中國,中等收入群體已經占總人口的30%以上。30%什么概念?中國13億人,現在13.6億人,30%是多少?5個億左右。是美國中產階級總量的2倍半,是歐洲中產階級的2倍,世界最龐大的中產階級人群在中國。這些人要求個性化、定制化,這時候,如果我們把農業4.0搬進來,我們就等于超前發展了。
什么叫農業4.0?
“互聯網+”加什么?
農業4.0需要與互聯網這個工具密切結合,加題材、景觀、本地化標志、休閑旅游等。由此,把“互聯網+”搬進來,推進的就是農業4.0了。
這個工具和誰結合了呢?和那些天天泡在網上的城市中產階級結合。
北京是中等收入群體人口占50%以上的城市。據統計,北京本地戶籍人口現在是1000多萬,加上那些沒被統計進來的有2000多萬。如果只按統計的本地戶籍人口1000多萬人算,北京是中等收入群體占總人口比超過50%以上,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北京至少有600萬到700萬的中產階級,這些人是未來我們發展農業4.0,城里的中等收入群體都想下鄉,如果你們這兒不把房子搞成千篇一律,我說不定就愿意到這兒來長租一院。夏天來了,冬天就找個人幫我看著,有的是余錢,根本不是資本不足,現在是資本過剩,大量的錢壓在城里人手里,用不出去了。
這個趨勢上世紀80年代在美國、在歐洲開始發生,到我們這兒是進入新世紀開始發生。
如果不善于保護好自己本地的資源性資產,如果全都按照城里那樣全搞成鋼筋水泥,對城市人有沒有吸引力?我為什么不找別的村,那個村還保留了原來的文化,還有原來帶有鄉土氣息的社會風貌,能完全改變我在城里的那種感覺,我得找這種地方。
中國的中等收入群體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現在找不到消費的地方,而我們又把自己破壞得很嚴重,我們等于拒絕了這部分能夠支付消費的人,我們把他們拒在門外了。所以我提醒各位,特別是村里來的朋友們,千萬保護好你村里原來的傳統文化,保護好你們原有的景觀,做成宣傳片,利用“互聯網+”這個手段,你們把它放到網上,用這種方式來實現綠色農業的發展。
中國跟歐洲結合成立了“世界綠色設計組織”,我們在這個組織下面又成立了“鄉村發展專委會”,這兒有一大批專家,都是致力于鄉村設計的。要保持綠色,保持多樣性,千萬不能搞單一的、統一的干法,那還是工業文明的思維,而不是生態文明的思維。所以,把這個道理講清楚,大家就知道了,如何維護資源環境形成景觀,如何以景觀來構成吸引外部到我們這兒休閑旅游甚至是養生的條件;如何把這些做成題材,特別是借鑒一些國際題材,我們說的“三慢”——慢食、慢城、慢生活。到這兒來別著急,你慢慢來,你就能養生了。我們給他的那個消費題材叫“四洗”,即洗胃、洗肺、洗血、洗心。
結合以上講農業3.0的“三產化農業”,打造未來我們農業4.0版的綠色發展的前提條件。也就是要進一步借助互聯網工具,實現農業的社會化+生態化。
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16年1期
作者:溫鐵軍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91 篇
瀏覽:37243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