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2020年10月5日趙其國(右三)
在安徽小崗村功能農業試驗基地考察
功能農業是一個關系著“未來農民種什么,人們吃什么”的新興方向。2008年,我第一次提出了“功能農業”的概念,至今已有14個年頭。在全國同行的共同努力下,功能農業走過了概念提出、科技創新與產業示范三個階段,總體上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那么,什么是功能農業?為什么要發展功能農業?當前我國功能農業發展的現狀怎樣?“十四五”又會有怎樣的發展前景?本文將帶讀者們一起去了解這個新興方向。
三個關鍵詞解讀功能農業
功能農業(Functional Agriculture)是我在2008年首次提出的。我將它定義為:在天然富含有益成分的土壤、生境中生長或通過生物營養強化技術及其它生物技術培育,實現農副產品中一種或多種有益健康成分(如礦物質、生物化合物)基于人類健康需求做出標準化優化的生產實踐。
趙其國(前中)主持第669次
“功能農業”主題香山科學會議
如何看待功能農業這個新興方向?根據十四年來的發展實踐,我們認為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
1.大趨勢
新中國成立以來,高產農業解決了“吃得飽”的需求,綠色農業解決了“吃得安全”的需求,功能農業主要希望滿足人們“吃出健康”的需求,是農業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功能農業主要是幫助消費者通過“食補”,解決微量元素等缺乏的“隱性饑餓”問題,實現“缺啥補啥”的目的。
功能農業還代表了人類“吃”的大趨勢。吃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有什么吃什么”,第二個階段是“想吃什么吃什么”。面向未來,人們要走入吃的更高階段——即“該吃什么吃什么”,就是根據人體健康需求,精準攝入適量營養功能物質。
在2019年11月舉辦的第669次功能農業主題香山科學會議上,與會專家認為:功能農業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大趨勢。而今,第718次香山科學會議即將于2022年春天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將圍繞“我國功能農業科技‘創新鏈’的布局設計”的主題,共同繪就功能農業的發展藍圖。
2.好時機
功能農業多年實踐、發展至今,得到了中央部委的高度重視。
“功能農業”有關表述被先后列入中央“一號文件”、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農業農村部《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農業農村部“主食提升行動”以及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中國好糧油”行動計劃。功能農業正在成為支撐我國地方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科技力量,成為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質量興農”新抓手。
同時,以富硒功能農業為代表的功能農業,在2017年至2021年五年間,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多次關心,得到了“將硒資源變硒產業”“打好富硒品牌”等指示。中央的關注與支持,賦予了我國功能農業蓬勃發展的好時機。
3.新風口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2019年公布數據:全球70億人中,有20億人存在營養素攝入不足導致的“隱性饑餓”問題,功能農產品市場潛力巨大。全球新冠疫情的發生,更深刻改變了人們的健康理念,大幅提升了人們的健康意識,市場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被提前催化。
據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預測:2025年,功能農業產值可達1500億元,規模可達2000萬畝;功能農業占比也將在2030年達到10%,2050年達50%以上,市場規模可達數萬億。
按照30~50年的農業科技革新周期來看,目前的功能農業正處在新周期的起步期;從產業發展規律來看,功能農業當前正處于示范發展階段,有望成為萬億級新風口。
打造功能農業國家級平臺
為了引導發展好功能農業這一戰略新興方向,在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已在南京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國家農創中心”)初步構建了一批功能農業的主流平臺,不斷發展、發聲,積聚優勢力量,唱響主流聲音。
1.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
2020年8月,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FAST China Alliance)(以下簡稱“聯盟”)正式成立。這是在農業農村部科教司備案,在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框架內的全國首個功能農業國家級聯盟,成員單位包括中國科技大學蘇州高等研究院等120余家全國功能農業重點科研平臺、龍頭企業和社會組織。
我本人出任聯盟名譽理事長,聯盟依托單位、理事長單位為南京恒寶田功能農業產業研究院有限公司,秘書處設于南京國家農創中心,理事長為尹雪斌研究員。
聯盟科學顧問委員會由我、孫鴻烈、印遇龍、謝華安、趙春江、張福鎖等6位院士,以及國際硒研究學會名譽主席Gary Banuelos、國際有機農業學會榮譽主席孫尚穆、中國地質調查局朱立新研究員、新西蘭食品科技院郭秀蓉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張春義研究員、全國農技推廣中心高祥照研究員等多位國內外著名專家組成。
不久之后,我們又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大力支持下,由南京恒寶田功能農業產業研究院聯合全國功能糧油農業領域重點高校、研究機構、企業、推廣機構等共同發起成立了“國家功能糧油科技創新聯盟”(以下簡稱“功能糧油聯盟”)。
功能糧油聯盟將針對我國居民存在的“隱性饑餓”問題和健康消費需求,聚焦糧油的營養化、功能化,以“五優聯動(優糧優產、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為基本思路,大力開展以產業創新服務為導向的體制機制創新,打造國家級功能糧油“政產學研商金媒”融合創新與推廣平臺。
這兩個聯盟都是功能農業事業發展的共同體,它們的成立都是融合行業內優勢資源與力量,把功能農業這個新興方向進一步做強、做大的好機會。我們希望,能夠共同推動功能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與可持續發展,以“中國好糧油”服務質量興農、鄉村振興、健康中國等戰略的實施,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我國農業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2.“一帶一路”國際功能農業科技創新院(iFAST)
2021年底,在農業農村部支持下,南京恒寶田功能農業產業研究院牽頭,聯合國際硒研究學會、泰國科學院(TISTR)等國際功能農業科研機構組織,成立了“一帶一路”國際功能農業科技創新研究院(iFAST)。
iFAST由我擔任名譽院長、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印遇龍院士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院長由尹雪斌研究員擔任,副院長包括王張民研究員,廣西富硒農業研究中心主任劉永賢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吳信研究員。
這是一個更加國際化的平臺。iFAST將按照“四個面向”,即面向世界農業科技前沿,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面向提升我國農業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結合“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開展建設、研究工作,目標是打造國際一流的功能農業科創中心。
在國際硒會上做功能農業主旨報告
趙其國(右三)在南京國家農創中心
功能農業實驗室指導實驗
功能農業的“20+1”發展格局
近些年來,在我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功能農業重點實驗室主任尹雪斌研究員以及全國各地同志們的共同推動下,功能農業取得了很大的發展。
目前全國已有江蘇、安徽、浙江、河北、江西、山西、湖北、陜西、廣西、寧夏、黑龍江、河南、貴州、吉林、湖南、山東、廣東、重慶、新疆、海南等20個省份在積極布局、發展功能農業。再加上“一帶一路”戰略沿線的泰國,功能農業已形成了“20+1”的發展格局。
各省大多依托地方土壤土質、農業品種等特色資源稟賦,聯合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平臺,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服務鏈”,在規劃制定、科技支撐、摸清家底、高標示范、新品研創、品牌打造、科普館廊和功能農業產業園建設等方面開展工作。近年呈現出百花齊放、你追我趕的發展態勢,探索積累了一系列寶貴的實踐經驗,涌現出一些全國知名的“尖子生”。
為了培樹全國功能農業發展樣板,國家聯盟以富硒功能農業作為先導重點和突破口,舉辦了2020年“全國硒資源變硒產業十佳地區”評選活動,共60萬人參與投票,從全國256個富硒市縣(區)中,評選出了20個“十佳地區”及提名獎地區。陜西安康、江西于都、湖北恩施、河北柏鄉、廣西福綿等地均位列“十佳地區”,并已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富硒產品與品牌。這些地區硒產業的獨特發展思路與經驗,既可較好代表我國功能農業發展水平,又能為兄弟地區提供一定借鑒。
據統計,“十佳地區”富硒產業產值可達2000-3000億元,擁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但也應看到,整體上,我國硒產業發展仍普遍存在鏈條不長、質量不高、標準化缺失等突出問題,高質量發展部分仍不足10%。我們認為,“標準化、智慧化、循環化和品牌化”將是我國硒產業不斷提高發展質量,打響富硒品牌的突破之路。
功能農業:未來已來
在發展初期,功能農業更多是對傳統農業的“賦能”,以功能種植業為主,產業基礎弱、鏈條短,產業價值沒有得到充分挖掘。經過14年的不斷探索、優化,在“十四五”開端,已呈現出“三產融合、強基補鏈”的新趨勢。
面對鄉村振興的國家戰略需求,如何通過功能農業科技賦能,促進三產融合發展和產業鏈價值提升?國家聯盟也已有一些思考和動作。
一產上,將著力建設萬畝功能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重點集成聯盟各成員單位的最新技術,在我國代表性富硒(鋅)等特色土地地區,通過“功能肥料+功能種子”實現功能農業示范發展的綜合技術解決方案。
二產上,充分發揮全國功能農業重點示范基地的標準化功能食材供應鏈優勢,以功能農業為基礎推進功能食品產業集群發展,重點結合地方美食、功能性預制菜產業發展和中央廚房建設,由此形成“1+2”的發展格局。
三產上,功能農業發展將突出與二產和三產的有機關聯,形成一二三產聯動發展的新格局。三產融合“新組合”,即“1+2”“1+3”。“1+2”指以標準化功能農產品種養為基礎,帶動功能農產品深加工和特殊醫學食品產業發展;“1+3”則以功能農業園區建設為基礎,發展功能農業勞動教育基地建設,服務學校勞動教育剛性需求,在勞動教育同時引導學生接觸農業前沿科技,增進對農業科技的了解與興趣,并發展功能農業親子游、研學游等業態,帶動周邊餐飲、住宿等產業同步發展。
“十四五”期間,功能農業將進一步釋放發展潛力,充分發揮農業轉型升級、全面鄉村振興有力抓手的作用。我們預測,在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一帶一路”國際功能農業科技創新院等平臺的牽頭推動下,全國功能農業產業將“橫向拓展、縱向深化”,呈現國際化加速布局、創新網絡持續擴大、產品趨向多功能化、新業態不斷涌現等鮮明特征。
我相信,在全國鄉村振興之路上,在健康中國戰略深入過程中,功能農業必將不斷突破、大有可為!
來源:《科技創新與品牌》雜志社 作者:中國科學院院士 趙其國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96 篇
瀏覽:37353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