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二氧化碳也能當作肥料?沒錯。內蒙古近年來就將二氧化碳作為氣肥大量使用,將巨量工業生產的、大自然不能自然消納的二氧化碳用于工農業生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由于目前項目資金匱乏、科學研究不足,政策扶持不夠,導致富碳農業在農村大面積推開存在困難。
富碳農業好處多
富碳農業,是指在人工密閉環境中,利用光、氣、溫、水、肥、種等最佳條件組合,創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環境,將二氧化碳作為氣肥大量使用,將工業產生的二氧化碳用于農業生產。
在專家學者和農牧部門工作人員看來,富碳農業應用有以下幾點好處:
第一個好處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溫室效應引起的氣候紊亂,對中國這樣一個農業大國來說,其影響是不容小覷。”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副廳長趙永華介紹,目前二氧化碳在工業上也有許多方面的利用,如工業焊接、驅油等,但都是把二氧化碳作為介質,并不能將其真正消耗掉,最終還是被排放到大氣中。而部分企業將二氧化碳壓縮成液體埋在地下封存,一旦遭遇地震等情況,存在泄漏的隱患。
富碳農業利用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掉二氧化碳,從而達到減排溫室氣體的效果。全國有5600萬畝設施農業,按每畝用2至3噸二氧化碳計算,每年可消耗1.1億至1.6億噸二氧化碳。“推廣富碳農業對減排溫室氣體效果是相當可觀的。”趙永華說。
第二個好處是節水、減“藥”、減“肥”。
研究發現,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為400ppm(ppm為百萬分之一)左右,而最適宜農作物生長的二氧化碳濃度為800至1400ppm,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遠遠不能使農作物達到最佳生長狀態,而溫室大棚由于通風受阻,二氧化碳不能及時補給,導致光合作用效率低下,農作物產量和品質不高。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二氧化碳、氮磷鉀等元素共同作用,如果二氧化碳濃度不夠,就像木桶效應一樣,用再多的水、農藥和化肥,也不能讓農作物達到最佳生長效果。相反,如果二氧化碳濃度提高,水和農藥化肥的利用率也會提高,用量會相應減少。對解決農殘問題也能發揮重要作用。”包頭市農科院總工程師尚春明說。
第三個好處是增產量、提質量。
“我們企業從2017年開始在溫室大棚內安裝試用二氧化碳輸送系統,每個溫室大棚安裝4個二氧化碳罐。在其他變量不變的情況下,增施二氧化碳的大棚,西紅柿產量提高了三分之一左右。”呼和浩特市禾裕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王升明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不僅增產,還能提高作物干物質含量和含糖量,果實口感好、風味純正、貯藏期延長等。
據了解,目前許多國家都采用增施二氧化碳,為農作物增產。“如日本通過燃燒白煤油為溫室增施二氧化碳,歐洲則是燃燒天然氣,這兩種資源在我國都不豐富。立足我國的實際,收集工業二氧化碳用于發展富碳農業更有創造性,能從根本上解決溫室大棚效益低和菜籃子、果盤子的健康問題。”趙永華說。
富碳農業亟盼政策、資金支持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雖然富碳農業具有諸多優點,但由于成本高,缺乏政策支持,社會認知度不夠等原因,目前富碳農業在我國的發展未能形成氣候。
赤峰聯誼氣體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生產工業級、焊接級和食品級液態二氧化碳,氣態瓶裝二氧化碳和干冰的企業,近兩年企業嘗試制作供溫室大棚使用的液體二氧化碳,銷售給當地農民。
“一罐液體二氧化碳成本40元,罐體成本近500元,每棟大棚安裝一套增施二氧化碳設備需要1200元,對農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投入,想把這個事推廣開來,只能靠企業給一定補貼和優惠。”聯誼公司總經理劉力坦言,做農業用二氧化碳,企業目前幾乎掙不著錢。
據了解,目前內蒙古自治區做富碳農業的企業不超過5家,遠遠無法形成產業化規模。“希望國家能給做富碳農業的企業一些政策和資金上的支持,同時在農民群體中大力宣傳推廣,讓大家認識到二氧化碳對增產增收的作用效果。”王升明說。
除此之外,富碳農業的相關科學研究也比較匱乏。“目前的研究都是散點式的、小規模實驗,我們知道富碳農業的好處,但具體的增產增收效果如何,缺乏精確的、規模化的、深入的研究。這也是下一步發展富碳農業亟須突破的方面。”趙永華說。
建議把發展富碳農業納入國家戰略
怎樣將富碳農業推廣開來?趙永華、劉力等多位業內人士給出以下建議:
首先,把減排二氧化碳發展富碳農業、實施二氧化碳施肥技術列入國家發展戰略。國家有關部門項目資金應給予傾斜和優先支持,并考慮設立富碳農業專項扶持資金,專門用于富碳農業發展中的補貼,并積極開展示范推廣工作。
其次,要求排放企業收集并利用二氧化碳。對排放二氧化碳量大的火電廠、合成氨廠、煉油廠等企業,要求其必須安裝二氧化碳收集設施,作為農業利用,嚴禁向大氣排放。對使用二氧化碳的企業、合作社等給予補貼。對二氧化碳施肥的設施設備納入農機補貼范圍,可優先給予補貼。
此外,設立減排二氧化碳,發展富碳農業專項資金或基金,建立富碳農產品回收體系,拉動菜農使用二氧化碳氣體施肥技術。
專家還建議,應把二氧化碳的收集、運輸、利用技術(分設施利用和大田利用)列入科技重大專項進行研究,編制不同作物使用二氧化碳情況下的模式化栽培技術及技術規程。
“在環境容量日趨緊縮的情況下,僅靠工業承擔治理污染難以為繼,尤其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大田作物最終是工業二氧化碳的最大消費市場。由農業承擔碳減排,也許是最可行、最經濟、最現實的選擇,也是重大創新。”趙永華說。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97 篇
瀏覽:37426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