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作者:南風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產業●科技●商業)
鄉村振興到底如何玩?諸多企業都給出了一個答案:產業提檔升級!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家把鄉村振興推上新的戰略高度。今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即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文件指出,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故此,農業高質量發展,產業提檔升級事關億萬農民的收入與美好生活,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是建設現代化農業強省的必由之路。
順應大背景,互聯網公司發紛紛借助產業優勢、科技優勢深入產地產區助力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賦能三農。
近些年,隨著產業加速變革,農業科技逐漸成為我國產業升級的重中之重,也已然成為巨頭們的必爭之地。
-010-
重塑農業價值鏈 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損耗
陳磊曾在履職拼多多CEO后的首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拼多多將堅持致力于幫助農民賺得更多,幫助消費者節省更多,通過在技術和運營方面的知識積累,使農業價值鏈更加高效,以實現“普惠”的目標。
數據顯示,目前農業生產方式現代化程度還不高。但是在城市化、人口結構調整和數字化趨勢下,在未來十年內,很多農民將退出農業生產。同時,農產品供應鏈是制約我國農產品上行的短板。中國果蔬類的流通損耗達到20-30%,遠高于美國的11%。
這也是作為中國最大的農產品電商平臺的拼多多看到的問題,問題就是機會,中國農業走上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智能化的發展道路勢在必行。
拼多多董事長陳磊表示,未來的中國農業必須要靠科技來重塑農業價值鏈,通過數字化和互聯網技術,讓農產品“產供銷”向“銷供產”的轉變。
歷時5年,拼多多有效打通農產品上行通道,將產地、農戶和消費者直連,減去中間環節,再以直播為抓手,將上行通道的效率最大化,既是拼多多的模式創新,也走通了電商扶貧的基本模式。
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新電商平臺重塑農產品供應鏈模式,有效打通農產品上行通道,特別開拓了農貨上行通路。不僅讓農戶與市場得以低成本對接,享受新電商紅利,還培養了一批懂電商、懂農業的“新農人”投身到現代農業的建設中。
截止目前,拼多多已經在全國范圍內,持續投入建設冷庫、生鮮冷鏈物流體系等基礎設施,建立適合于生鮮農產品的供應鏈體系,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損耗。
陳磊認為,在農業前端,中國領先的農業機械、人工智能、5G等技術,已不同程度地應用于田間地頭。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有望為全世界其他地區提供解決農業生產的方案,輸出設備、技術、甚至于標準,從而重塑農業價值鏈。
-020-
重倉農業數字化 擬建1000個數字農業基地
阿里在數字農業的布局上,發力最早,而且做得非常努力。這背后也顯示其對數字農業的戰略決心和長遠謀局。
馬云曾說:“袁隆平先生把畝產做到一千斤,我們要用互聯網技術,爭取把畝產做到一千美金。”在巨頭中,阿里不僅口號喊得高,在電商和產業鏈上也最具競爭力。
于是,阿里在數字農業賦能上,實施2條腳走路:
1)在技術方面,阿里通過與其他企業合作,將數字化、互聯網應用于生豬養殖、蘋果及甜瓜種植等領域,對生物的生命周期、成長過程進行備案、分析與管理。
2)在產業鏈方面,阿里更是結合自身的電商和商業的特長,將天貓生鮮、菜鳥物流、螞蟻金服等聯合在一起,為合作商提供銷售、金融及物流運送等多方面的服務。
截止目前,2020年,阿里數字農業的大格局已經成型,全國建成昆明、南寧、成都、淄博、西安的五大產地倉全部投入運營,已經形成全產業鏈賦能農業新模式。在產地倉內,農產品可以在90秒內完成清洗、分選、分級、包裝,直接把農產品變成商品;同時,配上菜鳥物流體系和阿里各大渠道加速推動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
除此之外,阿里還聯合全國的農業院士專家、科學家共同探索數字種植,從源頭開始,幫助農民種出更好的農產品,真正實現“種得好、賣得好”的承諾。
從2019年開始,阿里計劃3年內在全國打造1000個數字農業基地。屆時,基地將與阿里生態的零售企業“共享”,陸續供給盒馬、大潤發、天貓、淘寶特價版以及盒馬集市等。
“阿里做農業沒有短期KPI,我們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分析,阿里做農業與其他公司的區別之處在于,第一是重投入模式,即產地倉為核心的數字農業;第二是自營模式;第三是進入農業源頭端,和農業生產、農業流通環節每一個農民、每一個企業一起承擔整個產業的風險;最后是戰略定力,即將其作為長線任務,希望用三年、五年甚至更長周期來看其成果。
其實,阿里希望借助技術、供應鏈、流量等優勢真正實現“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農業”的助農終極目標。
-030-
以科技助力農業產業鏈升級 破解農業上下游難題
今年,新疆棉花事件,讓中國農業科技公司更關注傳統農業產業的升級和科技進步。
以新疆棉花為例。
從科技化、智能化來看,棉花采摘機、無人機正在為棉花產業賦能。數據顯示,北疆地區95%以上棉田已實現全程機械化,南疆地區棉花采收機械化率在四成左右。機采棉種植模式促進棉花生產提質增效的同時也節省了成本,促進棉農增收。
科技化與智能化已成為棉花生產的必然趨勢。除了棉花種植端的無人機之外,棉花的上下游產業鏈的紅利也逐漸顯現。
智棉物聯總裁吳國寧接受農業行業觀察采訪時表示,我國棉花大農場的痛點很多:生產成本高企、求量不求質導致質量逐年降低、缺乏穩定客戶渠道、沒有標準化配套服務、管理混亂、摻假現象無法杜絕、沒有足額信貸、缺乏風險管理的專業人才等。
同樣,下游的棉紡廠的痛點也很多:生產過程不透明、皮棉質量低一致性差以及異性纖維高、對于棉農具體情況一無所知、原材料供應鏈不穩定、流通數據與生產沒有打通、美國制裁新疆棉、缺乏風險管理人才等。
資料顯示,智棉物聯的模式貫穿了上游棉農、中游軋花廠、下游棉商,基于AIoT技術,通過整合衛星、無人機、傳感器等硬件設備,以及期貨、保險、信貸等金融工具,實現了棉花產品交付全鏈式服務。智棉物聯制定了數字棉花種植標準,讓棉花生產過程可計算、可量化溯源,從而使傳統農業種植過程標準化、透明化。
智棉物聯CEO吳國寧補充道,智棉物聯提供的數據服務主要來源于自行采集、全國棉花交易市場及兵團數據,智棉物聯整合了全產業鏈的數據并在其基礎上開發AI算法,以技術賦能產業鏈上中下游。
據悉,未來智棉平臺還將提供土地流轉、保險及金融服務、高品質進口替代棉等增值服務。
截止目前,智棉物聯的客戶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均為頭部紡織集團、其中包括上海國資委下屬企業及某臺資上市公司。其中,部分智棉物聯客戶為超過100年歷史的燈塔級紡織企業,代表了中國紡織工業的最高水準。
吳國寧透露,下一步智棉物聯將盡快使數據覆蓋到更多的民營企業,并逐步覆蓋到全產業鏈。
小結
隨著數字化進程的不斷加速,數字農業逐漸成為改造傳統農業、轉變農業生產方式的重要途徑。
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已成為未來農業農村的重頭戲。在政策利好之下,互聯網公司滲透到農業產業鏈改變的不僅僅農業本身問題,更是破解整個中國供應鏈、產業鏈問題。
或許,科技向善,正在中國農業農村領域“開花結果”。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91 篇
瀏覽:37226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