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近日,由中央網信辦信息化發展局、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國家發展改革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國家鄉村振興局社會幫扶司組織有關機構和地方編寫了《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提出了數字鄉村建設的總體參考架構以及若干可參考的應用場景,供各地區推進數字鄉村建設時借鑒使用。文件從信息基礎設施、公共支撐平臺、數字應用場景、建設運營管理和保障體系建設多角度作了闡述,為方便大家閱讀,小編從以上幾大方面分篇章轉發,與大家共同分享學習,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關于種植業數字化的相關內容。
種植業數字化是數字技術在農作物種植各環節的應用,通過獲取、記錄農業生產經營各環節數據,并計算分析得出應對方案,為種植各環節流程提供智能決策,提高生產效率。
①數字化“三情”監測分析
利用物聯網等信息化手段對墑情、苗情、災情等“三情”和氣象進行預測預報,精準指導生產決策。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可依托“三情”一體化監測平臺,獲得作物生長過程中的墑情、氣象信息、生長情況等實時監測數據,并基于算法分析,得到農作物的全周期生長曲線,及時獲得預警信息和生產管理指導建議。
建設微型氣象站和“三情”監測點,構建能夠對接所有感知設備的“三情”一體化監測平臺,實時生成態勢結果,形成農業生產指導建議,對農業生產情況進行整體把握。
注意事項:開展數字化“三情”監測需要大量資金,應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大型農業園區、農業合作社、大型農場等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積極開展“三情”監測,提交監測數據并獲取相應信息服務。應遵照《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信息服務導則》(GB/T 37690-2019)、《農業社會化服務農業信息服務組織(站點)基本要求》(GB/T34804-2017)、《農田信息監測點選址要求和監測規范》(GB/T 37802-2019)等標準要求,科學選建農田信息監測點。要建立科學的“三情”監測設備校準和農情數據復核機制,及時精準掌握“三情”真實情況,并通過“三情”一體化監測平臺進行共享。
②病蟲害監測數字化
按照分級建設、聚點成網的思路,利用智能化監測設備、軌跡分析模型與數字化預測技術,加快完善國家-省(市)-縣(區)農作物病蟲害數字化監測預警網絡,建成全國統一的病蟲害數字化監測預警平臺,提升監測預警能力,實現重大病蟲害監測標準化、信息化。
省級層面加密布控監測站點,在草地貪夜蛾、蝗蟲、稻飛虱、小麥條銹病、赤霉素等重大病蟲害發生源頭區、重發區、流行區和遷飛過渡帶以及邊境邊疆病蟲入侵高風險區實施縣級監測點全覆蓋,進一步完善升級病蟲害防控指導意見,支撐防控決策。
縣級層面加強配備標準化、智能化病蟲害監測設備,重點布置自動識別蟲情測報燈、自動計數害蟲性誘捕器、流行性病害自動監測預報器等,實現病蟲監測數據的自動化采集、標準化存儲傳輸及與省級、國家級監測預警平臺的無縫銜接,從省級、國家級平臺獲取整體趨勢和防控意見。
③農田自動化生產管理
通過信息監測、信息分析、智能決策、自動控制等技術手段,實現農田的信息在線感知、精細生產管控、高效運維管理。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可通過手機APP、小程序等,依托農田自動化生產系統(自建或購置),在線監測作物生長信息,并根據作物生長需要自動調控設施環境,開展灌溉、施肥、防病、除蟲、除草等自動化生產管理,降低生產成本。
縣級層面依托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和“三情”一體化監測平臺等,為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開展農田自動化生產管理提供技術指導和數據支撐。
注意事項:農田自動化生產適用于設施種植,搭建系統和配置智能設備需要大量資金,應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大型農業園區、農業合作社、大型農場等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積極探索與實踐。
安徽省長豐縣:打造數字草莓新模式
一、背景介紹
長豐縣是全國著名的優質草莓生產基地,草莓種植已有近40年的歷史,品牌價值達73.66億元。截至2020年,全縣草莓種植面積達21萬畝,年產量36萬噸、總產值61億元,從業人員18萬人,受益農民36萬人,全縣農民收入近一半來自草莓經濟。近年來,長豐縣按照數字賦能草莓產業思路,大力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試點工程,建立了全國領先的以草莓為主題的草莓文化博物館,初步建成數字草莓病蟲害大數據平臺,建設博士草莓園、合肥艷九天、長豐縣莓味道等一批數字草莓園區,全縣數字草莓發展基礎較好、前景廣闊。
二、主要做法
長豐縣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數字草莓”大數據中心、草莓園區智能管理、草莓品質品牌數字管理等數字化系統,構建長豐草莓“產業布局、病蟲害識別、肥水管控、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銷售網絡”一張大圖,實現草莓生產溫、光、氣、土、肥、藥可視化和聯動控制,打造草莓資源數字化、生產智能化、管理精準化、服務遠程化、質量監管網絡化“五化”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數字農業應用場景模式。
一是建設“數字草莓”大數據中心。依托建立的草莓品質品牌數字管理、草莓園區智能管理系統,對草莓資源數據進行梳理、整合、分析,為全縣草莓產業優化升級提供決策參考。大數據中心采集和匯聚全縣草莓基地在農業產業化、農業物聯網、農產品質量安全、病蟲害防控、草莓市場銷售等方面的數據資源,按照安徽省農業大數據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數據規范要求,實施數字草莓全量數據集成。
二是建設草莓園區智能管理系統。推動草莓大棚數字化升級,配備自動氣象站、土壤環境和植物本體傳感器、視頻監控、水肥藥一體化綜合管理等設施設備,采集土壤水分、土壤溫度、空氣溫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高清圖像等信息,借助大數據、圖像識別、可視化等技術,依托建立的智能水肥一體化、病蟲害智能化識別、草莓專家等遠程服務系統,為農事管理、病蟲害防御提供科學依據,實現溫室大棚的自動化運行管理。
三是建設草莓品質品牌數字管理系統。在示范園區溫室大棚內部安裝智能巡檢機器人,通過運用AI識別傳感器和AI算法,對草莓生長果形、裂果、成熟度等表型信息進行動態采集。結合各類傳感器采集的資源數據,利用AI技術構建專業的本地化草莓大數據模型,形成標準化草莓AI品質控制模型。通過構建統一的“長豐草莓”溯源標識,接入溯源的掃碼系統,使經銷商和消費者在購買農產品時可以了解該農產品的質量等級,進一步提升長豐草莓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
三、取得成效
通過數字賦能、科技加持,推進草莓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數字草莓經濟新動能加速匯聚。一是草莓綠色發展水平大幅提高。通過病蟲害智能識別系統和水肥藥智能管控系統,實現精準化施肥、施藥,草莓生產節肥30%、節藥45%。二是草莓產業降本增效顯著增強。通過數字化實現草莓平均產量提高15%,每畝節省農資、人力等費用800元,畝均增產增收3600元,經濟效益增長15.2%。三是草莓線上銷售發展迅速。依托數字化技術,草莓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覆蓋率達到99%以上,長豐草莓電商銷售占比從過去的10.1%增長到19.2%,草莓線上年銷售量超7萬噸,有力提升了長豐草莓品牌影響力和美譽度,成為全縣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④數字農場建設
面向規模化種植基地和大型農場,依據不同種植品種、不同生產模式、不同區域條件進行農業機械和施肥灌溉設備等的智能化改造和集成應用,實現農作物種植全生長周期的智能化、信息化作業,促進生產管理措施的優化調控。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通過數字農場建設,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的物聯網測控體系,綜合應用農田氣象監測設備、遙感和植保無人駕駛航空器、無人駕駛農業機械、農田智能灌溉設備等智能農機裝備,結合農田測量、定位信息采集等技術手段實現與智能農機裝備配套,建設農機作業質量監控管理系統,對農田生產情況和農機作業情況進行實時管控,開展精細化種植、智能化決策、可視化管理和智能化操控,實現精準農業生產。
省級層面統籌推進大田作業智能農機裝備的示范應用,組織大型農機裝備生產企業和農機科研院所,利用5G網絡、北斗導航、地面物聯網、農業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進行農業智能裝備研發和集成應用。按需建設省級農機調度系統,實現農機作業智能調度管理。
縣級層面推進和指導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依托省級平臺做好智能農機調度工作。
注意事項:數字農場建設需要大量資金,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大型農業園區、農民合作社、大型農場等農業生產經營主體積極探索和試驗。
天津市西青區:智慧農場探索數字鄉村振興路
一、背景介紹
天津市西青區位于天津市西南部,是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和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近年來,西青區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涉及農業的產前、產中和產后,著力打造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智慧農場系統,將其作為智慧農業的“大腦”,助推鄉村振興。
二、主要做法
西青區大力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通過與國內頂尖龍頭企業深度合作,實現各生產環節數據化、可視化,探索出了一條有產業、有顏值、有活力的特色數字鄉村振興之路。
一是數字技術助力移栽準備。以自動取土車為設備載體,通過線下的地塊信息綁定、取土車自動取土、土樣二維碼標記,檢測中心的任務分配、土樣檢測,線上系統的結果反饋,形成了完備的數字化測土解決方案。在插秧過程中,無人插秧機搭載了自動駕駛系統,并接入了高精度的RTK定位基站,作業精度可達厘米級,可使插秧精度更高,插秧更平直,交接行更勻稱。
二是數字技術輔助作物生長。引進5G無人機巡田系統,在5G網絡的覆蓋下,只需在云平臺上向無人機下發針對長勢異常區域進行巡查的指令,即可較為直觀地觀察地塊不同區域的長勢情況;通過在水稻灌溉渠道上部署智能灌水、排水閥門、水位傳感器,同時結合遠程監控系統,實現稻田水位監測、自動灌水、自動排水等功能;利用水稻控氮技術動態監測及分析水稻冠層氮素含量,調節以地塊為單位的水稻氮素含量均勻度,達到控氮、節肥、提質的目的;建立病蟲害預測模型,結合氣象、地理、作物、物候期、病蟲害性質等數據對特定區域的特定作物進行動態病蟲害預測,同時,結合安裝在田間的蟲情測報儀、孢子捕捉儀對田間蟲害、病害進行在線監測。
三是數字技術獲取農業數據。利用高分辨率的衛星遙感數據,基于“光譜信息-植被指數-長勢信息-估產模型-產量信息”的估產模式,建立水稻產量信息與遙感光譜信息的定量關系,對水稻進行時序性的動態估產,還可提供針對小麥、玉米、棉花等作物的產量預估服務,準確度超過85%。估產數據可為農業保險、農產品收儲規劃等提供依據。
三、取得成效
一是完善農業記錄。農民可獲取一整年完整的種植數據以及相關的環境數據,包括天氣、遙感等數據。完整的種植數據將輔佐農民在后續的種植過程中完善決策分析與種植方案。
二是提高生產效率。智能灌溉系統可實現智能灌溉,根據水位的變化系統可自動根據水位值灌溉,農民也可以用手機或電腦遠程操控灌溉。一個閥門可控制10-15畝,既可節省人工,提高灌溉效率,又可智能噴灑,實現精準灌溉;無人插秧機配備了測深施肥裝置,插秧、施肥一次完成,使工作效率提升50%。
三是提升評估準確率。利用衛星和無人機遙感技術,進行產量評估,準確率可達到90%。在形成的產量地圖的基礎上,綜合分析農事記錄、土壤測土數據、施肥數據,可對下一個種植季的種植方案進行優化,持續提升種植效益。
來源:《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91 篇
瀏覽:37234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