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業案例|71歲“老干媽”再度露面:不貸款、不參股、不融資、不上市!
導語:去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文件,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設一批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此前僅批準了兩個地方。近日,“示范區”落地山西晉中和江蘇南京。為什么選中他們?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應該如何建設?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工作。2018年1月16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發展的指導意見》。
《意見》首次以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題,從國家層面系統指導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發展,并明確提出,到2025年,布局建設一批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
2019年11月18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建設山西晉中和江蘇南京示范區。
加上1997年批準成立的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2015年批準成立的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目前已增加至四個。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干旱半干旱農業”為主題
楊凌示范區建設二十多年的時間,趟出了一條“干旱半干旱農業發展”之路。
楊凌的品牌不僅在全國有影響,在國際上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尤其對“一帶一路”的農業發展發揮了很大的影響力。
去年楊凌的品牌價值是800多億人民幣,樹立了很好的品牌。楊凌農業高科技成果博覽會,近四年每年博覽會成交額超過1千億元。楊凌對職業農民的培訓是48萬人次,現在楊凌示范區已經有1.5萬人左右的農民獲得楊凌示范區頒發的職業資格證書,實際上是農業專家里的科技人員,并且這1.5萬人活躍在全國很多干旱半干旱地區,有幾百個推廣點,對干旱半干旱地區的農業技術推廣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楊凌同樣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了很多進展,一共取得400多項科技成果,并且這些成果很多都得到了很好的推廣應用。
舉個例子,陜西地區的蘋果產業很大,楊凌示范區培育了兩種蘋果,一個叫“瑞陽”,一個叫“瑞雪”。紅富士蘋果在陜西大概只賣2塊錢一斤,而“瑞陽”、“瑞雪”最低價是8塊錢一斤,并且供不應求。
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鹽堿地綜合治理”等為主題
“黃三角農高區”,前身為山東省國營廣北農場,始建于1950年,是華東地區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機械化國營農場,被譽為“華東地區農墾事業的先河”。
國務院在批復中賦予黃三角農高區的任務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鹽堿地綜合治理、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體制機制與政策創新、四化同步發展方面先行先試、作出示范,建立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新驅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模式,成為促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重要載體,成為帶動東部沿海地區農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強大引擎。
山西晉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有機旱作農業”為主題
國務院在批復中要求山西晉中示范區以“有機旱作農業”為主題,以“農副食品加工”為主導產業,努力建設全國健康食品和功能農業綜合示范區、科技產業孵化示范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產品加工物流集散區,在北方旱作農業區農業提質增效、做大特優農產品、做優設施農業、做強現代農業服務業等方面探索示范。
晉中為什么選擇有機旱作農業?中共山西省晉中市市委書記趙建平回答了三個理由:
第一,有機旱作是破解北方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隨著水資源的不斷開發利用,灌溉面積的擴大已接近極限,特別是在北方地區缺水少雨的情況下,通過旱地增產技術的提高,實現農業的增效勢在必行。
第二,有機旱作是山西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的重大革命。山西旱地占全省土地的70%以上,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是山西農業發展的出路所在,山西省委省政府在深入分析把握全省獨特的資源稟賦基礎上,提出了“山西農業發展不在大,而在特;不在規模,而在功能,需要以有機來定性,需要用高科技來引領旱作農業”。
第三,有機旱作是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抓手。在新時代下,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農業中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的矛盾,基于山西特色農業走“小而精、特而優”提供了發展機遇,在晉中已經形成多樣化的小雜糧生產格局,各種小雜糧種植面積在100萬畝以上,這里的農民在長期的實踐中探索和發展了平整土地、施用有機肥、精耕細作、輪作養地、保持水土等等一系列有機旱作農業技術,具備了全面提升有機旱作農業的品牌力、創新力、競爭力和全要素生產力的基礎。
江蘇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綠色智慧農業”為主題
國務院在批復中要求江蘇南京示范區,以綠色智慧農業為主題,以生物農業為主導產業,努力建設國際農業科技合作示范區、長三角農業科技創新策源地、科技振興鄉村樣板區,協同推進農產品特色加工、農業智能裝備制造、農業科技服務業發展,在建立規模化種植示范基地等先進技術和生產模式示范體系、探索東部發達地區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和產城產鎮產村融合發展系統解決方案等方面探索示范。
南京市人民政府代市長韓立明介紹了南京農高區的工作開展情況:
國際農業科技合作示范區:突出開放創新
目前南京農高區已經和荷蘭瓦格寧根大學、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等國際知名院校開展合作,未來還將推動建立國際一流水準的實體化研究機構。
此外,園區建成了全國最大的農業專業會展中心,吸引了亞洲果蔬產業博覽會、世界草莓品牌大會等有影響的農業會展。我們還將在南京農高區提供國際創新成果的示范應用場景,舉辦國際農業創新創業活動,充分集聚全球的農業科技人才和項目,讓開放創新成為南京農高區最鮮明的標識。
長三角農業科技創新策源地:著力抓好三件大事
一是依托國內食品學科排名第一的江南大學,廣泛集聚優質創新資源,構建未來食品技術創新體系,爭創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二是積極推動南京農業大學作物表型組學研究重大科技設施建設項目,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三是以推動未來食品產業化為目標,銜接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食品專題戰略研究成果,設立國家級科技專項,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科技振興鄉村樣板區:推動“四新”并舉
以產業振興為牽引,加強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的應用示范,在推動農業智能化、綠色化、精品化發展的同時,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南京已經成功舉辦了四屆全國“雙新雙創”博覽會,也就是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博覽會。前不久剛剛閉幕的第四屆“雙新雙創”博覽會,一共有1000多家企業參展,參觀人數超過8萬人。
如何成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司長蘭玉杰說,示范區的遴選標準簡單概括為“四看”:看定位、看基礎、看集聚、看支撐。
一是看建設定位是否準確。示范區建設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主要是要找準創新驅動發展和鄉村振興兩大戰略的交匯點,以新發展理念引領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高質量發展,關鍵是要滿足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承接區域發展戰略布局。
二是看建設基礎是否扎實。示范區建設的基礎是否扎實主要有幾條標準:有明確的四至范圍,要有鮮明的主題,而且主導產業有一定的規模,基礎設施較為完備。
三是看創新資源是否集聚。我們在建設過程當中特別注意集聚,在創新資源集聚過程中強化創新鏈、支撐產業鏈、激活人才鏈、提升價值鏈、分享利益鏈,要利用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培育和發展新的產業集群。一句話,就是要提高產業鏈的水平。
四是看地方政府重視程度,即支撐程度。大家都知道,政府主要是搭建平臺、完善政策、營造環境,看看政府是不是真正重視、真心支持、真誠服務。
流程主要是三個環節:
一是省級人民政府制定建設的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
二是省級人民政府根據科技部現場考察的意見和建議,向國務院提出示范區建設的申請;
三是科技部組織專家對國務院批轉的擬建示范區進行實地考察和論證,會同有關部門上報國務院審批。
管理流程主要是“1+3”:
“1”是經過國務院批準的示范區要納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序列。
“3”就是建立三個制度:一是示范區發展年度報告制度;二是管理統計制度;三是評估考核制度。目的是強化示范區建設的監督監測和動態管理。
未來將加快、加強、加大示范區建設
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用三個關鍵詞表述下一步的工作:第一個關鍵詞是加快,第二個關鍵詞是加強,第三個關鍵詞是加大。
加快示范區建設布局
去年1月國務院文件出臺以后,我們經過一年多的努力,今天發布的是建成兩個示范區,但國務院文件規定在2025年在全國要建設30家左右的示范區,任務非常艱巨。
我們對示范區建設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寧缺毋濫”,我們不僅要有前期很好的工作基礎,更重要的是要有明確的發展思路,還要對中國農業發展存在的瓶頸問題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另外,示范區建設是想帶動整個中國的農業走向創新驅動發展道路,要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路。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當時給國務院提出,30家示范區要帶動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和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實際上就是“333”布局,300家左右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現在已經有271家,還要補齊;我們還鼓勵各省建設省級農業科技園區,部署到縣,全國大概要建設3000家左右。
所以“333”的整體部署我們希望在2025年前有一個比較好的結果。現在省級科技園已經超過1000家了,后面圍繞著30家建設和“333”布局要加快進度。
加強示范區規范管理
示范區建設簡單來說是“兩區三高地”。
“兩區”,一是農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先行區。推動農業創新驅動發展就要靠農業有沒有好的成就;二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驗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試驗區,要為老百姓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
“三高地”是指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這是我們的目標。
能不能實現“兩區三高地”的建設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比較科學的考核機制,這就看示范區的農業強不強、農民富不富、農村美不美,農村的社會化文明程度高不高,這是我們要進行考核的。只有把“指揮棒”樹好,我們示范區建設才能走在正確道路上。
加大示范區建設力度
從科技部角度來說,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圍繞主導產業培育創新主體。示范區明確提出要“一區一主導產業”,主導產業怎么樣做強?產業要強關鍵是主體要強,即企業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強,所以要培育龍頭企業、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個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讓更多的創新型企業在園區成長。
二是圍繞典型問題集聚全球創新資源。每個示范區都有一個主題,要解決一個制約中國農業發展的突出問題,而這個問題的解決必須有全球眼光,必須集聚最優秀的資源才能予以解決。
所以科技部考慮,在示范區建設過程中要列專項支持,通過專項引導來集聚全球資源,幫助示范區建設國家級平臺,比如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等,通過這個平臺來集聚科技資源,推動這方面的建設。
三是圍繞“環境”建設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這非常重要。要讓我們的企業、我們的人才愿意在示范區創新創業,所以環境建設要靠改革和開放,要推動科技改革的很多政策在示范區先行先試,優化創新環境。我們要加大開放力度,集聚全球科技資源。
來源:中國經濟網、神農島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98 篇
瀏覽:20051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字節跳動發布2025助農數據報告:數字技術助力新..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