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三農日報第321期
大佬名言:成功的創業家,沒有一個以金錢為目標。——啟行營地教育創始人趙蔚
三農日報,尋找新商機!一起來和農業君尋找屬于你的未來財富吧...
「要聞」
1、投資人:什么才是“新經濟”命門
創投圈的包凡,從投資者的角度為“新經濟”加上了三個先決條件:
1)技術驅動,必須要有一定的技術成份在里面;2)有一定創新的商業模式;3)屬于創業型的公司。
從包凡的定義來審視新經濟創業者們,不難發現不少人理解的新經濟,不過是“新”在了表面上——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去改造傳統經濟,卻沒有“新”在骨子里——用互聯網科技提升效能!
對“新經濟”的2個預判:一個是效率革命,這是尋找金礦位置的不二法門;另一個是契約精神,任何市場到最后都是人性的競爭,契約剛好是保持健康度的緊箍。這兩個或許才是新經濟的命門。
2、馬云談退休:回去教書,教學學生如何面對挑戰
當下,馬云他正把更多的時間和財富用于公益事業,已創立馬云公益基金會,專注教育,就如同為億萬富豪的比爾·蓋茨的公益腳步。
“我能從比爾·蓋茨那兒學到許多。我永遠不可能像他一樣富有,但有一件事我能做得更好,就是早一點退休,”馬云在采訪中表示。“我想有一天,不久后,我會回去教書。我覺得這件事和做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相比,我能干得好得多。”
馬云說,自己不會去教學生數學、英語、商務,而是去教學學生如何面對挑戰。
3、企業正確實現AI轉型的關鍵是什么呢?
那企業正確實現AI轉型的關鍵是什么呢?計算機科學家吳恩達補充了兩點:
首先是一定得有來自高層的支持,就像他在Google大腦和百度開始相關工作時,得到的都是CEO級別的支持,這會減少新業務和轉型過程中的阻力,同時也是決心的體現。
其次還需要有自知之明,有判斷力,知道自己的公司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4、90后創業者最容易犯的5大錯誤
報告顯示:近九成大學生考慮過創業,其中26%的在校大學生有較強的創業意愿,而有3.8%的學生則表示一定要創業。但90后們的創業成功率不超過5%,入局者眾,但是成功者寡。
其中,5個錯誤不要犯:1)資金儲備不足,盲目借錢去創業;2)缺少行業知識儲備 跟風創業;3)創業單打獨斗 缺乏交流;4)太過自信 急于擴張;5)產品定位不清晰 沒有明確客戶;
5、國務院發聲:讓個人減負、企業總體不增負
近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落實新修訂的個稅法的配套措施,為廣大群眾減負
會議確保5000元起征點10月實行。這次會議提出,要確保10月1日起如期將個稅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由3500元提高到5000元并適用新稅率表。
同時又提出,抓緊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確保總體上不增加企業負擔。
「新知」
6、社區互助農業(CSA)是什么?
所謂“社區互助農業(CSA)”,即消費者預付菜金,生產者負責生產和配送,消費者和生產者共擔風險,互助合作。
SA即社區支持農業(其實叫社區互助農業更貼切),這是一種預付信任制農場,會員繳納年費,獲取一年的蔬菜供應份額。一周配送一次或者兩次。
這里信任和蔬品控是關鍵,會員客戶對農場高度信任,農場生產高品質蔬菜禽蛋。
7、稻蟹混養:立體高效生態農業模式
稻蟹混養是“一地兩用、一水兩養、一季雙收”的立體高效生態農業模式。
稻蟹混養最大的好處就是充分利用水稻與螃蟹之間的生態關系,讓兩者互利共生。螃蟹主要以稻田里的浮游生物、害蟲、雜草等為食,減少了水稻農藥噴灑和螃蟹飼料喂食;而螃蟹生長要蛻殼,螃蟹蛻掉的殼和產生的糞便是很好的有機生物肥,可以促進水稻生長,從而培育出綠色健康的“稻田蟹”“蟹田稻”。
8、微農業: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一種創新變革
微農業是微小型精品農業經營模式,它主要體現在經營規模小、富有創意、時尚、靈活、新鮮、便利和低碳環保,在屋頂、陽臺、露臺、庭院就可以種植花草和果蔬。
微農業可以改善局部地區小氣候環境,緩解城市熱島效應,降低空氣中漂浮的塵埃和煙霧,減少降雨時屋頂形成的徑流,保持水分,還可以充分利用空間,節省土地等作用。業內人士分析指出,相對于粗放規模經營的傳統農業來說的小而精農業,微農業個性化特征明顯,體驗性強,實現了生產、生活、生態相融合,是農業生產經營方式的一種創新變革,是21世紀一項新型的朝陽產業,也成為創業新的“高地”,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9、啥叫光伏農業
光伏農業,即將太陽能發電廣泛應用到現代農業種植、養殖、灌溉、病蟲害防治以及農業機械動力提供等領域的一種新型農業,主要有光伏大棚、光伏養殖、光伏農場等多種形式。不同于光伏電站或農業大棚、農場單獨的盈利模式,光伏農業走的是電力+農產品的雙重盈利模式。
「產業創新」
10、日本人銷售農產品主要采取5種方式
日本農產品為何沒有滯銷,因為日本農業經營者采用以下5個途徑銷售產品,這個途徑承包了日本農產品銷售任務:
1)農產品直銷:以產銷聯合體為主要銷售形式,也就是常說的從種植者直接賣給消費者,沒有中間商,沒有倉儲和運輸成本。
2)農產品宅配:找到專門的運輸公司,直接從種植者賣到消費者,在家等著就能等來新鮮蔬果等農產品,質量有保障,農民也不愁銷路。
3)農產品配送:以農協為運作主體,以配送為主要銷售形式,承接訂單,通過一些平臺獲得訂單,找到銷路。
4)集配模式:20世紀60年代后期,為了降低農產品物流成本,進一步減少中間商的盤剝,提高所售農產品的質量,日本農協開始采取直銷方式銷售農產品,并在全國建立多個生鮮食品“集配中心”。
5)連鎖超市模式:大賣場、超市與農場進行訂單銷售,日本農產品的商品率高達95%以上,部分農產品可以達到100%,十分注重品牌,打好招牌就有了競爭力,不愁賣。
11、商業性區塊鏈養殖險首單落地山東
近日,安華農業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商業性區塊鏈肉鴨養殖保險首單在山東兗州簽出。該險種以“區塊鏈+保險”模式破解了長期困擾家禽類養殖保險承保、查勘以及理賠等“老大難”問題,是繼生豬價格指數保險后,安華農險在養殖險保障上的又一探索。
12、農產品營銷五大路徑
路徑一:做大單品,以大單品品牌賣向全國
做大單品概念,以一個高品質的單品用一個品牌賣向全國,甚至走向全世界。
路徑二: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建立農產品招牌店
頻發的食品安全事件,使人們對食品安全愈加關注,對天然健康的產品愈加追求。原生態條件下生產的天然營養健康的農副產品及加工食品,顯得十分的寶貴,容易成功。
路徑三:b2b,做農產品領域的“英特爾模式”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把分散的農產品行業的供給與更分散的農產品的需求精準對接起來,這是農產品行業革命性的大事,這里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農產品(食材)領域的b2b模式,照樣可以成就像電子行業的英特爾、食品包裝業的利樂一樣的行業品牌。
路徑四:深加工產品賣全國,區域市場試銷市場快不得,全國市場慢不得。進入農產品的深加工領域,其實等于變身為食品企業,進入了快速消費品行業。
路徑五:農產品餐飲化
農產品餐飲化可謂農產品深加工的另一種形式。農產品在店內現場制作,現場售賣,現場體驗。
「地方」
13、河南:17家農業企業在境內外上市,畜牧產值全國第一
河南省是農業大省,目前,我省小麥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1/4多;食用菌產量全國第一,瓜果類農作物產量全國第一;畜牧業總產值2425億元,居全國第一,牛、羊、禽肉產量全國第二,禽蛋產量也是全國第二,奶類產量全國第四。
其中,有17家農業企業在境內外上市,41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我省經濟總量重要板塊。
14、湖南農業培育十個千億重點產業
湖南省農委計劃,未來5年,湖南省以種養業為基礎,以加工業為紐帶,發展“互聯網+”、電子商務等新業態,促進十大農業重點產業全產業鏈發展。到2022年,努力實現十個產業全部培育成為千億以上產業。
其中糧食、畜禽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4000億元,蔬菜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3000億元,茶葉、水果、油茶、油菜、水產品、中藥材、南竹等7個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突破或者接近1000億元。
15、湖北制定蝦稻共作稻漁種養產業規劃:3年內擴至700萬畝
湖北省將制定蝦稻共作、稻漁種養產業發展規劃,力爭到2020年,全省蝦稻共作、稻漁種養規模發展到700萬畝,實現畝產千斤稻,畝均增收兩千元以上。
目前,該省發展蝦稻共作、稻漁種養面積561萬畝,位居全國第一,蝦稻共作、稻漁種養專業合作社達到1556家,種養大戶達到1萬多家,小龍蝦加工企業50家,初步形成了小龍蝦全產業鏈。
16、山東:出臺《蔬菜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地方標準
近日,山東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通報,該省為加快從蔬菜產量大省向蔬菜質量強省轉變,出臺《蔬菜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地方標準,促進蔬菜高質量供給。
這是中國首個關于蔬菜標準體系建設的標準,通過構建生產、產品、加工、流通、質量追溯、管理服務等6個標準子體系,覆蓋蔬菜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條。
根據地方標準的要求,山東將制定農業投入品質量標準,嚴格規范農藥、化肥和抗生素、激素使用,從源頭上嚴把蔬菜質量安全關。同時,制定高標準農田、土壤修復改良、農田灌溉排水、節水節肥等地方標準。
「觀點」
17、西南大學教授:農業效率低下導致人們不愿從事農業
西南大學農工院教授陳建認為,農業勞動生產率較低、從事農業的比較效益低下,是許多人不愿意從事農業生產的主因。據相關研究,中國的農業勞動生產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7%、美國的1%。其中,最關鍵的是農業機械化水平,最重要的問題是丘陵山區機械化問題。
對此,陳建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誰來種田”的問題,農業必須實現機械化、現代化,用工業化發展思維,深度融合山地特色農業發展的特定現實環境,走農業機械化的道路,在產業融合發展的視角下重組和重整涉農生產要素,大幅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讓農業從傳統生產模式轉變為高效而有競爭力,使從事農業生產體面而有尊嚴,使農民富有而受人尊重。
18、劉陽生:土壤污染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劉陽生表示,《土壤污染防治法》主要亮點在于確定了“預防為主、保護優先、污染擔責、公眾參與”的原則。這個基本原則決定了我國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思路和行為準則:從源頭控制污染源,避免形成新的土壤污染,優先保護未污染土壤,對受污染土壤采用分級管理措施。土壤污染者承擔應有的責任,公眾參與可以促進土壤污染防治過程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這是防止土壤污染的最主要措施。
「新商機」
19、食品老板種植藤椒 未來要玩農旅結合
呂志勇原本是經營食品廠的老板,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種植藤椒背后隱藏的巨大商機,于是利用自己多年積攢的積蓄,在謝家鎮鄧廟村租下五百多畝土地,種下整整八個山頭的藤椒。
呂志勇原本就是食品廠老板,自然結識了不少食品商,種植藤椒,無疑是最優化的利用了這種資源,呂志勇種的藤椒在樹上還未采摘就被郫縣豆瓣、食品廠、海底撈火鍋店等大型廠家訂購一空。加上眉山本身就是泡菜城,呂志勇的藤椒可謂是銷路通達。
除了出售新鮮采摘的藤椒,呂志勇還將一部分藤椒烘干出售,價格相比鮮藤椒高出不少,此外,利用自身擁有原材料的優勢,呂志勇還將一部分果實小的藤椒用于榨油,榨的藤椒油出售又是一個高價,利潤相比單純出售鮮藤椒要多出不少。
就在種植藤椒的園區內,記者看到不少工人正忙著修建水庫等設施,據介紹,針對下一步的計劃,呂志勇打算后期陸續加大投入,將園區打造為集餐飲、休閑、觀光、垂釣等一體的農旅結合體。
本文由農俠會整理編輯!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96 篇
瀏覽:37392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