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視小米商業模式,看褚橙、小罐茶、壹號土豬如何玩新商業
作者:陳立耀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ID:nyguancha)
想要干成大事:必須專注與創新!
眾覽農業領域的變革與創新大多都來自農業產業巨頭。比如,新希望、溫氏等。
尤其是是產業鏈的創新,從單一的種養開始,切入加工、布局供應鏈和渠道,再涉足終端。這樣的企業都擁有極強的創新精神和變革的源動力。
金沙河是一家專注掛面的企業,已經發展了20年多年,從一臺機器生產掛面發展成日產掛面2000多噸,年營收超50億,產能達100萬噸的集團化農業產業巨頭公司,并且創造并保持了掛面產銷量連續10年全國第一,連續5年全球第一的發展業績,占據全國十分之一的市場——成為名副其實的隱形冠軍。
金沙河的發展都離不開創始人河魏海金的個人情懷和經營哲學。20年間,魏海金如何一步步成為“掛面大王”。
01/熱愛!是干成事情的關鍵
一個人未來會干什么事情,一定與他耳染目睹或者小時候的經歷有很大關聯。
其實,魏海金也想不到自己會半輩子與掛面結緣。
魏海金出生于河北,他兄弟姐妹9人,父親過世早,擺脫貧窮的信念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力量。60年代的河北各個農村都比較流行生產面粉,魏海金對掛面認知源于此時。
四五歲時,他在村里生產隊見到了第一臺相當簡陋的手搖掛面機。不知為何,魏海金對掛面如何生產出來十分感興趣,沒事兒就往掛面房跑,看大人們是怎么做,又是怎么晾曬的。而最讓他開心的是,能吃兩口剛出爐的生掛面,這對當時一年吃不了幾頓白面的童年來說,無疑是沒齒難忘的幸福時刻。
改革開放初期,農村實行土地承包制,生產隊開始分東西。而17歲的魏海金什么都不要,掏錢把那臺已經破舊的掛面機買下搬回家。他開始在家里自制掛面,做好了就到村口賣,一斤掛面換一斤小麥,只收取一些加工費。
少年時期的經歷也讓魏海金懂得:設備決定經營的道理。
1980年代初,魏海金又買來一臺全新的掛面機,和他人一同合伙,在村里的面粉廠生產掛面,一直堅持到1996年。
因為利潤薄、勞動強度大,加上成本不斷增加,合伙人相繼退出了,只有魏海金繼續堅持。他在1996年創建了自己的掛面廠,但蓋面廠磚和機器的資金都是靠借的。
但,20年后魏海金的掛面廠日產2000多噸,金沙河應收破50多億,成為行業牛逼的掛面集團公司。
同時,在這50年間,魏海金只生產面粉和掛面,甚至只是最簡單的掛面。
有人曾給魏海金出謀劃策,建議投資進入其他行業,搞多種經營,被魏否決了。魏海金指出:把一件事,扎扎實實做到最好,并持之以恒,終將獲得回報。
02/謹記!源頭的決勝力
在魏海金的思想里,經營企業有2個關鍵:一是品質;二是成本。尤其是食品加工企業。
自建廠之初,魏海金一直秉持“保證不了產量質量,寧可不生產”的質量理念,實施“全過程、全方面、全員”的質量管理方針,保證產品質量安全。
“只有好小麥才能生產好面粉,好面粉才能生產好掛面。”魏海金經常在內部會議中提到。
其實,魏海金有2個頭銜:南和縣金沙河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河北金沙河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因此,魏海金在種植源頭發力,主抓源頭品質。其中,有2條主線:
1、種植源頭把控
2012年,魏海金成立了金沙河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實現規模化種植,如今合作社經營土地3萬多畝。有了規模后,金沙河合作社推行“統一購種、統一農資、統一管理、統一技術、統一倉儲、統一銷售”的管理模式,平均畝產增加100多公斤小麥和玉米,可耕土地增加2%,生產投入降低10%。
2018年,魏海金又注冊“金沙河紅薯種植專業合作社”,與4個村350戶農戶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和訂單種植合同,將種植經驗及優良品種免費推廣復制給農戶,產出的紅薯、油菜、雜糧等農作物由合作社統一收購。
這2大合作社的成立幫助金沙河公司確保了源頭小米、玉米、紅薯的品質,也幫助金沙河公司解決供應鏈成本。
2、加工環節嚴管
金沙河低調發展了近20年,如今唯一沒有變化的就是產品里仍只有面粉、水和鹽,沒有任何添加劑。而變化最大的,則是不斷擴大的生產規模,不斷改進的生產設備。
同時,魏海金覺得外來面粉質量不易穩定,于是就自己把關收購小麥來制粉。面對勞動力成本上升,那就用自動化設備來解決。
同時,在面粉和掛面加工工藝和設備上不斷研究創新,重點提升了小麥收購、生產包裝、產品儲運等環節自動化、智能化程度,逐步實現工作效率高、工作環境好、人力成本低的效果。
03/競爭力的紅利:科技創新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第一競爭力!無論是國家還是公司之間的競爭,最終是科技的比拼。
據行業資料顯示,中國掛面行業已出現產能過剩現象,行業競爭非常激烈。
在此背景下,魏海金卻創造并保持了掛面產銷量連年全國領先的發展業績,掛面產銷量連續10年全國第一,連續5年全球第一的發展業績,占據全國十分之一的市場。
靠什么?設備創新。
魏海金指出,作為基本消費品,面粉、掛面的質量安全尤為重要,通過自動化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把基礎扎牢,才能為企業贏得發展的機遇。
魏海金的設備創新就是自動化。“自動實現2大目標:保障品質、降低成本”魏海金認為。
魏海金的操作思路如下:
1、技術合作
作為一家傳統的農業公司,想要技術領先必須要有一個思路:合作。
魏海金從2007年起與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所開展技術合作,經過6年的關鍵技術開發與設備集成,產能得到大幅提升。
憑借著技術創新,金沙河新建成的掛面生產線使掛面抗彎強度提高了50.8%,生產落面率每噸降低到3公斤以下,雜糧添加量提高了15個百分點,每噸掛面節煤約30公斤。
2、設備創新
農產品加工加工企業的紅利來自哪里?我們認為:設備。
經管20年的發展,金沙河基本上實現無人化生產和管理。目前,金沙河擁有6條制粉生產線,50條掛面生產線,卻只有3000余名員工。
同時,在采購上,金沙河參與研發了同行還沒有的無人值守磅房:運來一車小麥,用機器抽樣,放到儀器里化驗,水分、容重、蛋白質等指標就一目了然,收購價格也會由電腦自動給出。
另外,在倉儲和加工包裝上全部是自動化。比如,幾十萬噸的小麥倉儲,只需兩個人看管;從磨面制粉到和面軋面,再到烘干切割包裝,完全依靠先進的自動化設備一體完成。
金沙河的生產自動化,幫助金沙河贏得市場和用戶。
03/股權聯盟模式:分享利益
分享價值和收益是企業的發展的關鍵!溫氏公司的“公司+農戶”模式成就溫氏百億級企業。
金沙河有一個獨特的模式:股權聯盟模式!這個模式幫助金沙河發展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探究金沙河股權聯盟模式,還要追究到魏海金的“利他自私學”經營哲學。
金沙河掛面所做的一切,都源于一個共同價值觀——“利他自私學”——如果你要想別人對你好,你就要先對別人好。
在魏海金看來:“只有利人才能利己,實際上對別人好的人是最‘自私’的,越‘自私’的人越對別人好。始終為別人考慮,自己就會收獲良多。”
沙龍河的股權聯盟模式發展有2個方向:
1、產業鏈分享利益
金沙河作為涉農企業,積極響應中國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優化了小麥種植結構,提升了原糧品質,促進一產和二產相融合。
作為國內最大的面粉加工企業之一,金沙河團通過主導建立糧食種植合作社,實現產業鏈向上游種植環節延伸,并幫助合作社加入到從小麥到面粉的糧食種植、收購、倉儲、加工、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鏈中。
這種一二三產融合模式不僅從源頭上提升了產品質量,保證了食品安全,還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把部分增值效益反哺農戶和農村建設,又壯大了集體經濟。
2、與合作伙伴分享利益
早在2012年,魏海金采用固定地租、股權聯盟、合作社聯盟模式。
魏海金表示,金沙河的創新土地流轉模式,形成“企業+農業合作社+土地股權農戶+職業農民+科研機構+黨支部”的“股權聯盟模式”,規模化種植企業需求的小麥品種,提升產品質量和穩定性。
比如,金沙河的萬畝方項目。該項目由企業、出讓土地農戶、職業農民分別以資金、土地經營權、勞動力入股,土地產出收益各按三分之一分成。
金沙河還通過積極帶動周邊農戶種植優質小麥,并高價收購當地原糧(小麥、玉米),帶動當地農戶種糧積極性,有效提升農民收益。貧困戶具備勞動能力的,金沙河及合作社也會有效錄取務工。
魏海金曾經還算過一筆賬:金沙河作物種植業合作社推行“統一購種、統一農資、統一管理、統一技術、統一倉儲、統一銷售”的“六統一”管理模式,平均畝產增加100公斤糧食,生產投入降低了10%,農民收入大幅提高。
截至目前,金沙河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已流轉土地3.7萬余畝,共設7個生產基地,培養職業農民150余名。
04/商業模式:土地+成本
透視金沙河20年的發展與經營脈絡,其商業模式其實很簡單:1)土地紅利;2)成本紅利。
目前,金沙河已經流轉了3.7萬余畝土地,采用股權聯盟模式讓農民入股,從而減少土地成本。同時,金沙河采用自動化減少人力成本、提升生產效率,從而降低產品成本。
作為傳統的企業生存之道: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這兩點,金沙河都做到了。
未來,金沙河還將成為一家國際化公司。魏海金已瞄準國際市場、準備在澳洲等地建廠。
其實,隨著康師傅方便面的“滑鐵盧”,掛面行業也遭遇技術和消費升級的2重大山。
掛面行業第一“陳克明”創始人陳克明認為:“掛面最重要的是面粉的質量,剩下的就靠精湛的技術和厚臉皮的銷售!”
沒有技術優勢、品牌優勢,掛面行業洗牌在所難免。但活下來的一定掛面巨頭公司。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