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今天看來,華為這種在正確假設支配下的方向感、思想與理論、創新戰略,以及對正確戰略的孤注一擲的堅持,無疑是華為崛起和階段性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
成功是成功者的魔咒,能打敗華為的永遠是華為自己,而不是任何外部競爭對手。
黑天鵝、混沌、動蕩、非連續性、不確定性…… 類似的詞匯都是關于人類今天和未來的焦慮性描述,華為的未來三十年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因循守成、拒絕變化將是死路一條,無選擇的出路只能是:變革與創新,以變革不斷激活組織,以創新征服未知。
——華為高級顧問田濤
1、創新與變革是華為持續成長與強大的兩大利器
20 世紀90 年代初,華為創始人就清醒地認識到,隨著國家經濟建設高潮的到來,大規模發展通信基礎設施將是大勢所趨;而消除數字鴻溝,正是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命運的重大路徑之一。一個寬闊而充滿想象力的主航道為華為呈現出了巨大的機遇,華為要乘勢而上。
在此一認知的牽引下,華為從幾十號人、幾千人到今天的十七萬人,以二十九年的資源集中度,持續、飽和地聚焦于固定通信、移動通信、光傳輸和數據通信等核心領域的通信管道的研究與開發,即使在2001 年全球IT 泡沫時期也毫不動搖。今天看來,這種在正確假設支配下的方向感、思想與理論、創新戰略,以及對正確戰略的孤注一擲的堅持,無疑是華為崛起和階段性成功的核心要素之一。三十年前,人類移動通信的普及率不足1%,三十年后超過了100%(全球移動終端擁有量)。
未來二三十年,人類將進入視頻時代、云化時代,這是華為過去五年的假定,今天它正在逼近現實,AT&T收購時代華納的舉措,其背后反映的正是美國的全球戰略野心和未來布局,任正非對此的感慨是,在美國面前,“華為還是小弟弟”,但美國企業所掀動的洶涌澎湃的數字洪流,包括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蓬勃興起,將需要巨大容量的管道來承載。華為真正進入到了“藍海”,因此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地位和優勢資源,持續壓強于信息管道的方向,構建面向未來的客戶戰略和技術創新戰略。
創新是需要理論前瞻的,沒有理論的創新是無源之水。創新同樣需要正確的價值導向,華為二十九年的技術與產品創新,始終奉行一個不變的準則:以客戶為中心。無論是語音時代的模仿——追隨式創新,數字時代的追隨—— 引領式創新,從數字交換機、光傳輸、IP 路由器…… 到分布式基站、SingleRAN基站、IP 微波等等,一路走來,華為之所以很少有重大的創新失誤與戰略挫敗,究其根本,就是“大道至簡,簡單就是生產力”—— 一切的創新無不緊緊圍繞著客戶的顯性需求與隱性需求而展開。
顛覆常在,創新永恒。任何商業組織要想長期立于不敗之地,至簡至上的“大道”只能是:以客戶為上帝,擁抱顛覆,擁抱創新。
2、厚積薄發
新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歌手鮑勃·迪倫在一首歌中唱道:“一個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看見天空?”聽到這首歌、看到這段哲言時,我正在審讀《厚積薄發》稿件,內心掀起了強烈共鳴:這不就是在講華為嗎?
二十年前,在上海租住的一間簡陋民居中,任正非對華為上海研究所的十多位年輕的研發工程師們說,二十年后,我們要在上海建一座可容納一萬人的研發大樓。二十年不到,華為上研所不僅有一座亞洲最大的單體建筑,擁有上萬名科技專家、工程師和開發人員,而且是華為領先全球業界的無線產品大本營……今天,華為在全球有十六個研究所,二十八個能力中心,十九萬名員工中,有將近一半的人從事研究與開發,每年以銷售收入的10% 以上投入研發,過去十年,累計研發投入兩千四百億人民幣……
厚積薄發。三十年,集結和驅動全世界最大規模的研發團隊,緊緊圍繞通信管道的城墻口,咬住它,撕開它,飽和攻擊,華為終于從山腳下攻上了“上甘嶺”—— 他們的執著與勇猛、寂寞與奮進,以及“最強大腦”間的相互撞擊,和在另一種“槍林彈雨”中的冒險與沖鋒……
機會主義是創新的敵人。二十九年,華為拒絕資本化與多元化,即使在通信管道領域,也始終警惕力量與資源的分散,警惕短期利益的誘惑與干擾。“小靈通”——一種日本早就淘汰了的落后技術,曾經在中國市場風生水起,華為在當年只需要投入幾十號人、兩千萬人民幣,就可以為公司帶來百億人民幣的年銷售收入,任正非堅決放棄這一“難得的機遇”,堅持將“賭注”押在面向未來的無線新制式WCDMA。作為最高決策者的他當時面臨的內外壓力是極其巨大的,2002年的某一日,任正非在與筆者喝茶時,多次重復一句話:我們是一家有理想的公司,我們是一家有理想的公司……
華為是從珠穆朗瑪峰的北坡登頂的(柳傳志對華為的評價),北坡既陡又冷…… 但在理想主義旗幟和核心價值觀的牽引下,十七萬華為人合成一股鐵流,歷經二十九年的孤獨奮戰,終于攀爬到了第一座山峰的山巔……
唯堅韌者始能遂其志(富蘭克林語)。
3、成功是成功者的魔咒
成功是成功者的魔咒。登上“珠峰”的華為是否會患上峰頂眩暈癥?是否會步入絕大多數組織從幼稚到成熟、從成熟到急劇衰落的怪圈?
華為其實面臨著諸多挑戰,必須進行深刻的變革。2009 年前后,華為已多多少少患上了大企業病,也正是從2009 年開始,針對已有的、可能發作的大企業病,華為從思想輿論、激勵制度、組織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實驗。
能打敗華為的永遠是華為自己,而不是任何外部競爭對手。一個超穩定結構的組織,不可避免地將走向活力降低與喪失。華為要有思想與行動的警覺。
2016年10月28之夜,華為吹響了面向未來的盛大集結號:兩千位在研發體系奮斗了十五年、二十年的專家、研發高管“自帶降落傘”,即將奔赴市場一線……很顯然,這是一個巨大的組織動作。長期關注和研究華為的臺灣政治大學教授李瑞華評論道:這樣的舉措全球很難有哪一家大企業敢于做、可以做,唯有軍隊能夠做到……
組織管理的核心命題是:逆本能,即通過一系列的舉措,讓組織遠離舒適區,遠離熵增。華為三十年的組織建設,正是遵循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和耗散結構理論而運行的。華為要想再創輝煌,自然亦應循此而行。
兩千位研發專家、高管換位到一線,零距離感知客戶在技術轉型時期的現實需求,與客戶共同創造潛在需求,反過來倒逼研發更進一步貼近客戶;更重要的是,幾萬人的市場團隊如虎添翼,八萬人的研發組織被充分激活了。換血與輸血,使組織始終充滿青春氣息。而唯有內生力量的生生不息,才可以擁抱顛覆和混亂。
近幾年,華為的管理語境中出現了一些新概念: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多路徑多梯次跨越上甘嶺并攻進“無人區”、炸開組織金字塔尖、拉法爾噴管、獲取分享制、模糊員工與非員工界限的利益共享生態圈等,很顯然,這些概念及其衍生出的一系列變革行為,背后表達的正是對大企業病的深刻認知,以及對未知和變化的主動探索。
黑天鵝、混沌、動蕩、非連續性、不確定性…… 類似的詞匯都是關于人類今天和未來的焦慮性描述,華為的未來三十年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展開的,因循守成、拒絕變化將是死路一條,無選擇的出路只能是:變革與創新,以變革不斷激活組織,以創新征服未知。但創新的前提和歸宿依然是:客戶顯性需求的持續滿足與隱性需求的創造性開掘。創新的宗旨依然是:聚焦主航道,不在非戰略競爭點消耗戰略競爭力量。
《厚積薄發》講的是華為在語音時代、數據時代的創新故事,而過往時代,華為只是個一流的追隨者;放眼即將到來的圖像時代,華為能否如任正非所愿,成為人類“天氣預報”的一分子?成為行業的世界領導者?人們將拭目以待。
成功是成功者的魔咒。厚積才能薄發。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91 篇
瀏覽:37203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