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眾籌新時代:網易全民養豬、蘇寧賣大閘蟹、京東賣大米
{今日名言}維持一個人的生命的事物,是他的事業。 —— 愛默生
雷軍:最想教給孩子的是“順勢而為”。曾經深信不疑如今不以為然的是那句“成功=1%的靈感+99%的汗水”。
好了,步入正題,接下來看看這幾天三農領域發生了哪些事情。
大家
#吳曉玲:馬鈴薯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
國家農業部種子局副局長吳曉玲到樂陵調研馬鈴薯產業發展情況。吳曉玲說,馬鈴薯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國家供給側制度改革、及土豆主糧化政策的出臺,給馬鈴薯產業發展帶來了新得機遇,希望樂陵抓創新、促發展,進一步抓好馬鈴薯的育種、繁育和推廣工作,申請好種子保護,對新品種做好登記儲備工作,加快馬鈴薯產業的迅速發展壯大,為我國馬鈴薯產業發展貢獻力量。(來源:中國網)
#項俊波:去年農業保險向受災農戶支付賠款348億元#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項俊波介紹加強保險市場監管,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情況。
項俊波表示,農業保險服務三農的功能作用不斷發揮。這幾年,農業保險在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轉型升級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去年,中央財政提供保費補貼162.1億元,獲得的風險保障是2.1萬億元,是補貼金額的128倍。(來源:中新社)
大勢
#《“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出臺#
至2020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將達到2000萬人,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這是日前農業部發布的《“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中提出的目標。
在指導思想上,以提高農民、扶持農民、富裕農民為方向,以吸引年輕人務農、培養職業農民為重點,建立專門政策機制,完善培育制度,強化培育體系,提升培育能力,通過培訓提高一批、吸引發展一批、培養儲備一批,加快構建一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實的人力基礎和保障。
全國新型職業農民規模達到1272萬人,比2010年增長55%,大批新型職業農民活躍在農業生產經營一線,為現代農業發展注入新鮮血液,成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骨干力量,成為新產業新業態的踐行者,成為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的引路人。(來源:農民日報)
地方
#青島出臺政策:農業轉移人口將納入住房保障體系 #
近日,青島市政府下發《關于實施支持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有關財政政策的通知》,創新公共資源配置的體制機制,加大市級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力度,使持有居住證人口享受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務。
并且,青島市支持將農業轉移人口納入住房保障體系,將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采取發放貨幣補貼或安排公共租賃住房等形式改善其居住條件。(來源:大眾網)
#河北:建全球最大農產品市場#
2017年,位于高碑店市的河北新發地將啟動二期建設。二期建設規劃占地5平方公里(7500畝),建筑面積600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263億元。
二期項目全部正常運營后,河北新發地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農產品交易市場,實現年交易額1500億元,年均營業收入25億元,稅收貢獻10億元。(來源:保定晚報)
#甘肅:開秸稈飼料化利用補助總額1000萬 #
近日甘肅農牧廳會同省財政廳研究確定2017年秸稈飼料化利用項目實施工作,補助1000萬元開展秸稈飼料化綜合利用以及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等工作。
為推進秸稈飼料化利用,2017甘肅省繼續組織實施秸稈飼料化利用示范創建、秸稈飼料化綜合利用和秸稈飼料化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推廣項目。秸稈飼料化利用示范創建項目安排在臨夏縣、靈臺縣實施,資金切塊下達到縣。每個縣集中選擇2個鄉鎮、每個鄉鎮選擇1-2個村集中進行示范創建。秸稈飼料化綜合利用項目安排在崆峒等25個重點縣區實施,資金切塊下達到縣(區)。(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干貨
# 農村創業"互聯網+農業"的三大模式#
1.互聯網技術深刻運用的智能農業模式
以計算機為中心,對當前信息技術的綜合集成,集感知、傳輸、控制、作業為一體,將農業的標準化、規范化大大向前推進了一步,不僅節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品質控制能力,增強了自然風險抗擊能力,正在得到日益廣泛的推廣。
2.互聯網營銷綜合運用的電商模式
農業電子商務是一種電子化交易活動,它是以農業的生產為基礎的。其中包括農業生產的管理,農產品的網絡營銷,電子支付,物流管理等。它是以信息技術和全球化網絡系統為支撐點,構架類似B2B、B2C的綜合平臺支持,提供從網上交易、拍賣、電子支付、物流配送等功能,主要從事與農產品產、供、銷等環節相關的電子化商務服務,并將以充分消化利用。
3.互聯網與農業深度融合的產業鏈模式
將互聯網與農業產業的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充分融合。運用互聯網技術去改造生產環節提高生產水平,管控整個生產經營過程確保產品品質,對產品營銷進行了創新設計,將傳統隔離的農業一、二、三產業環節打通,形成完備的產業鏈。(來源:財經資訊速遞)
產業
#到2020年我國農產品合格率達97%#
國務院近日印發《“十三五”國家食品安全規劃》指出,我國將針對食品安全領域的突出風險注重源頭治理、全程控制、風險管理、社會共治,護航“舌尖上的安全”。
十二五”時期,全國食品安全形勢穩定向好,但仍存在農業生產環境污染、農業投入品使用不當等源頭污染問題。對此,規劃指出要使治理關口前移、進行源頭把控,到2020年使農業源頭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總體合格率達97%以上。(來源:新華網)
# 報告:冷鏈物流將成為行業發展重點#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近日發布的《2016年電商物流運行報告》認為,電商物流行業2016年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勢頭,農村電商繼續領跑業務量增長,而冷鏈物流將成為行業發展重點。
對于2017的發展重點,報告指出,2016年全國冷鏈物流市場需求將同比增長22.3%,全國冷庫總量預計達到4015萬噸,同比增長8.2%。但我國人均冷庫面積分別只有荷蘭的7.3%,德國的43.3%,法國的54.1%,因此,在生鮮電商市場快速增長下,電商冷鏈物流的發展空間巨大。
# 分析:因成本問題生鮮電商紛紛走向線下#
中泰證券認為,生鮮電商短期難以對超市的生鮮業務造成沖擊,生鮮是傳統商超抵御電商沖擊的有效手段。這主要是生鮮特性、冷鏈物流不完善、物流配送時效性等因素所造成。
線下企業積極布局生鮮對抗電商分流,線上企業則嘗試多種方式經營生鮮品類以期分得一杯羹。在經歷純電商生鮮的倒閉潮后,部分電商企業嘗試將線上線下渠道結合起來,解決生鮮品類的經營難題。
廣發證券分析指出,生鮮運營的最大難點是物流成本高,損耗高,尋找多種方式“合并”顯得尤為重要。不同生鮮運營模式的企業,都應嘗試在生鮮新零售中探尋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其中,盒馬生鮮、京東到家、許鮮、優食管家等都陸續走向線下,鋪開線下門店。(來源:農業行業觀察)
#未來!國家發力農業保險服務功能 #
數據顯示:從2007年開始到2016年,我國農業保險提供的風險保障從當時的1126億增長到去年的2.2萬億,年均增速達38.8%。參保的農戶從4981萬戶次,增長到現在的2億戶次,增長了3倍。承保的農作物從2.3億畝增加到17.2億畝,農業保險已經覆蓋了所有的省份。承保農作物有190多種,玉米、水稻、小麥三大口糧作物承保的覆蓋率已經超過70%。保費收入從2007年的51.8億元增長到去年的417.1億元,我們的農業保險業務規模僅次于美國,居于全球第二,亞洲第一。
從這幾年的情況看,農業保險的發展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經過五年的快速發展,農業保險已經成為體現中央對三農關懷、貫徹中央建設三農意圖的重要抓手。二是,服務三農的功能作用不斷發揮。三是農業保險助推脫貧攻堅的優勢不斷在顯現。
以上內容由農俠會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
更多農業重磅新聞、產業報道、干貨案例,500萬三農領域的行業人都在訂閱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280 篇
瀏覽:19694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