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土流網創始人兼CEO 伍勇
三農日報第376期
今日名言: 習慣是一個人思想與行為的領導者。——愛默生
看三農日報,發現更大的產業!
「要聞」
1、美農業部擬規定領糧食券者必須工作 75萬人或失福利
據外媒報道,主管糧食券項目的美國農業部20日宣布,擬推出新規對領取糧食券者增加工作要求。
根據目前的規定,非殘疾、處于工作年齡且無撫養或贍養義務的成年人,必須工作或參加每周20小時的培訓項目,否則每36個月里只能領取3個月的糧食券福利。
各州只能在失業率高于7%的地區豁免工作要求,“崗位不足”的定義將被收緊,未來幾年各州的豁免能力也會被削減,而即使受益人被豁免工作要求,其豁免期也會被由最多兩年縮至一年。
據估計,將有約75.5萬人失去豁免工作要求資格,老年人和孕婦不被包括在新提議所涉及的群體中。
2、部委聯動建立豬肉供應保障體系
近日,農業農村部、公安部、市場監管總局決定從2018年12月到2019年5月,在全國開展打擊私屠濫宰,防控非洲豬瘟,保證生豬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治理行動。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下半年以來,受到非洲豬瘟疫情等因素的影響,豬肉價格出現較大波動,豬肉供應市場不穩定,一方面影響了老百姓的菜籃子,另一方面也對生豬養殖產業鏈產生了不利影響。多個部委聯動,對生產端進行規范,同時也利用中央儲備,加強了市場的應急能力,有利于市場供應和產業健康發展。
3、農業農村部:返鄉創業農民工已達520萬人
農業農村部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返鄉創業農民工已經達到520萬人。他們成為鄉村產業振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新動力。
4、農業農村部:加強農業瀕危物種資源保護迫在眉睫
12月18日,農業農村部召開部常務會議,研究加強農業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工作。
會議強調,要建立以國家保護為主、科教機構支撐、企業和社會參與的保護體系,完善原產地保護與異地保存相結合、資源保護與利用相促進、資源優勢和產業優勢相融合的保護格局。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出臺中長期規劃。當前,要加快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收集進度,特別是對瀕危、瀕臨滅絕的,及時采取搶救性保護措施。加快國家作物長期庫新庫建設,抓緊建設國家級畜禽資源保種場區。
5、中腐協首次發布了5個協會標準
日前,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全國土肥和諧大會上,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首次發布了《腐植酸標準化良好行為規范》《腐植酸有機—無機復合肥料》《腐植酸復合肥料》《礦物源腐植酸鉀》《腐植酸有機肥料》5個協會標準。
據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會長韓立新表示,協會標準在考慮大部分企業承受能力的情況下,要么在適用范圍上、要么在項目指標上、要么在檢測方法上高于或優于目前已發布實施的腐植酸相關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符合新《標準化法》賦予的協會標準(團體標準)的特點和屬性。她希望首次發布實施的5個協會標準能助推腐植酸行業和產業健康發展,在市場中不斷驗證、不斷修正,規范行業行為,把控產品質量。
「地方大動作」
6、湖北孝感整治麻糖米酒生產企業
12月20日,從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區食藥監局獲悉,歷經半個月的麻糖米酒食品生產企業專項整治,該局完善食品安全管理記錄81條,改正生產加工布局不合理10處,對拒不整改或多次整改仍不到位,問題嚴重的,立案查處5起。
據了解,此次專項整治對象為該區麻糖米酒生產加工企業,重點檢查廠區環境衛生是否干凈整潔;原料采購索證索票是否齊全;食品添加劑是否實行專人采購、專人保管、專人領用、專人登記、專柜保存的“五專”管理制度;生產過程控制是否嚴格;灌裝和包裝人員是否執行洗手、干手、消毒程序和穿戴潔凈的工作衣帽、口罩、手套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不合格品、廢棄物是否做好處置并記錄等。
7、廣東未來7年將完成基干林帶造林36萬畝
近日從廣東省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作現場會了解到,從2019年起,廣東省將正式啟動實施新一期全省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2019至2025年全省將完成基干林帶造林36.41萬畝(其中紅樹林3.59萬畝),完成縱深防護林造林114.85萬畝,為沿海經濟帶建設夯實生態基礎。
8、四川農行計劃新增1500億元貸款服務鄉村振興
據了解,未來五年,四川農行計劃新增投放不低于1500億元貸款,在六大領域發力,積極支持全省鄉村振興戰略。
四川農行副行長林慶說,四川農行將把服務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服務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服務縣域幸福產業發展、服務民生設施建設、服務精準扶貧脫貧、服務產權制度改革等六個方面作為該行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重點方向。
9、吉林長春建立秸稈轉化利用補貼機制
日前,吉林省長春市在加大秸稈禁燒力度的同時,加大補貼力度,建立秸稈離田機制,多途徑促進秸稈轉化利用。
據介紹,該市財政每年拿出5000萬元用于秸稈綜合利用補貼;各縣(市)區、開發區在省市補貼的基礎上,加大配套補貼力度;各鄉鎮、村與農機大戶、秸稈綜合利用企業簽訂秸稈離田協議,各類秸稈處理機具根據秋收進度適時開展秸稈離田作業。
「產業新勢力」
10、乳業融合發展趨勢明顯
近年來,我國乳品生產量、進口量和消費量均呈現增長態勢。業內人士認為,我國乳制品行業面臨挑戰與機遇,一方面應把高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要加快“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從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進口255.7萬噸、93億美元的乳制品,比2016年分別增長13.3%和36.1%,是當年中國進口額增長最快的食品。2008年至2017年的10年間,中國乳制品進口量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1.5%。
11、中國農科院重點研發環保農肥
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梅旭榮表示,農業綠色提質增效技術集成轉化行動,要重點研發一批環保高效的肥料、農藥、飼料及添加劑、疫苗及診斷制劑、獸藥和地膜等新型產品,突破農業生產中資源環境和質量安全等方面的瓶頸問題。
12、智慧農業:打造科技服務三農新樣本
日前公布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首次建立了鄉村振興指標體系,提出了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政策舉措。近年來,伴隨著互聯網等新技術的加速涌現,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各環節,數字農業、智慧農業應運而生。
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現今,科技已經成為農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農業智能化已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新方向的背景下,智慧農業正在成為鄉村振興發展的重要路徑。
13、三小時將農業廢棄物變廢為寶
近日,廣東省某公司自主研發了一種有機肥快速制造技術及設備,該技術及設備在京通過了由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并被認為顯著縮短了有機物料發酵腐熟時間,減少了生產和環境成本。
該公司技術總監、臺灣遠東科技大學鐘明吉博士介紹說,他帶領團隊研發的有機肥快速制造技術及設備,能在2到3個小時內,將有機廢棄物、秸稈、豆粕、蔬果渣、菇包、蔗渣、家禽與畜牧糞便、食品加工廢棄物等催化制成符合國內規范的有機肥料與飼料成品。
14、京東欲打造“無人配送大軍”:引進AI機器人
京東集團引進了配備人工智能(AI)的自動行走式配送機器人。機器人可在5公里以內自主移動,避開障礙物、配送商品。類似于移動式快遞柜,客戶通過面部識別等解鎖,自行取出商品。中國的網購市場迅速擴大,但另一方面也像日本一樣,勞動力短缺情況加劇,今后機器人的使用或將擴大。
「觀點」
15、棒谷操龍輝:這是拼技術+流量+供應鏈的時代
棒谷科技供應鏈管理中心總監操龍輝:大變革時代,機會是最大的成本,而現在,是一個拼技術+流量+供應鏈的時代。
16、分析師:獸藥原料不可復
在當前下跌的大背景下,獸藥原料行情是否會跌到以前的價位,中國獸藥飼料交易中心分析師認為,由于上游原料漲價和環保處理費用的增加,獸藥原料生產成本增加,成本線上移,在近期市場競爭比較溫和的情況下,企業不會進行低價銷售。即使獸藥原料行情或將繼續下探,但要回到之前低價位,則有一定難度。
本文由農俠會整理編輯!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