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氏、牧原、雙匯、新希望……這 13 家農企,成 2019 上半年中國上市公司市值 500 強!
一起來看看,這一周(2018.11.26—2018.12.02)三農領域都發生了哪些事?
「一周?政策」
1、我國共享住宿領域首個標準性文件《共享住宿服務規范》發布
近日,我國共享住宿領域首個標準性文件《共享住宿服務規范》(簡稱《服務規范》)發布,其旨在提升共享住宿服務的標準化和品質化。
據了解,新發布的《共享住宿服務規范》對共享住宿活動做了具體界定,并對平臺、經營者(房東)及消費者(房客)三方主體的行為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和規范,內容涵蓋房源審核、安全保障、用戶隱私保護、交易與爭議解決等諸多方面,并探索建立行業“黑名單”制度。其旨在提升共享住宿服務的標準化和品質化,強化行業自律,規范行業發展秩序,營造行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2、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漁業法》修訂
為貫徹落實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漁業法》修訂工作。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漁業法》是涉及整個農業產業發展和行業監管的基礎性法律。目前兩部法律均列入了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相關司局要增強工作緊迫感,做到目標明確、人員到位、保障有力、責任落實。要以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精神,扎實開展立法調研和起草工作,制定符合新時代要求的法律。要加強組織溝通協調,爭取多方面支持,推動兩部法律早日出臺。
3、中央財政提前下達909.78億元 助力脫貧攻堅
從財政部了解到,近日,中央財政提前下達全國28個省區市2019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預算909.78億元,約占2018年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060.95億元的86%。
據了解,為進一步提高地方預算完整性,加快支出進度,幫助地方提前謀劃和打贏脫貧攻堅戰,在此次提前下達的909.78億元中,安排資金120億元,繼續重點支持西藏、四川涼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并將資金分解到具體區、州。
4、農地改革政策加速制定“三塊地”改革試點將收官
日前,從有關部委及權威人士處獲悉,包括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內的“三塊地”改革試點即將收官,近期還將重點完成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按照計劃,土地確權登記及“三塊地”改革試點均要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接下來將進入農村土地改革三項試點總結評估期,在此基礎上加快土地管理法修改。
5、財政部:調整后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
財政部今日發布關于調整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的公告。公告顯示,為促進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的健康發展,現將《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2018年版)》予以公布,自2019年1月1日起實施。
另外,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中商品按《關于完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監管有關工作的通知》中規定的監管要求執行,屬于《通知》適用范圍以外的,按以下要求執行:
(1)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商品清單中商品免于向海關提交許可證件;直購商品按照個人物品監管要求執行,網購保稅商品“一線”進區時需按貨物監管要求執行,“二線”出區時參照個人物品監管要求執行。
(2)依法需要執行首次進口許可批件、注冊或備案要求的化妝品、嬰幼兒配方奶粉、藥品、醫療器械、特殊食品(包括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等)等,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一周?報告」
6、報告:我國發展智慧農業十分迫切
《2018-2023年中國智慧農業行業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顯示:近年來,我國的耕地面積呈持續性減少趨勢,而且由于我國人口眾多,我國人均耕地面積遠低于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據數據統計顯示:2017年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有1.46畝/人,比世界人均耕地面積2.89畝/人少了1.43畝,可見中國的人均耕地面積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作為一個農業大國,人均耕地面積的減少讓我國糧食供需關系趨于緊張,使我國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因此,發展智慧農業,提高糧食生產質量,推進耕地高效合理的利用對我國農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一周?數據」
7、數據:預計2018年養殖規模將進一步減小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2017年中國生豬養殖規模為8031.36億元,同比下降18%,預計2018年養殖規模將進一步減小,規模或跌破8000億元。
8、數據:10月中國進口大豆95%來自巴西
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份中國從巴西進口的大豆數量同比接近翻倍。10月份中國進口653萬噸巴西大豆,高于去年同期的338萬噸。中國從巴西進口的大豆數量占到10月份大豆進口總量的95%。其余5%的大豆進口量來自美國,烏拉圭,阿根廷和俄羅斯。
「一周?要聞」
9、AI進軍農作物病害檢測
AI監測病蟲害主要指利用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技術,采用特定的計算機算法和模型,對農業病蟲害發生的光譜或圖像信號進行挖掘,獲得有效的數據特征,實現對病蟲害情況的實時識別和鑒定的過程。
以往,病蟲害的檢測需要人工巡視,而且一旦發現不及時,就容易導致農作物大片死亡。通過AI圖像識別技術的引入,可以不停拍照和比對,提供不間斷的監測和預報,節省了大量人力成本。美國和墨西哥農場AI實際應用結果顯示,農產品每周的收成提高了2%—4%。
10、我國大豆產量減少 明年種植面積有望擴大
近日,黑龍江省2018年玉米和大豆生產者補貼資金發放工作正式啟動。今年,黑龍江大豆補貼高達320元/畝。分析師張瑾節認為,面對大豆與其他作物補貼的巨大差異,明年大豆的種植面積大概率會有所增長,玉米面積下降的同時有可能水稻種植面積也將下降,但由于水稻種植收益總體高于玉米及大豆,預計水稻面積下降的總量仍然有限。根據玉米與水稻的種植利潤,初步預判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增長空間500-800萬畝,增幅在10%-15%。
11、最新“三農”補貼:每畝達270元!
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2019年國家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各種補貼政策正相繼出臺。明年的“三農”補貼內容將出現變化。除了農機、種糧等補貼外,還將出現進城購房補貼、助學金等。
國家按二八分配原則發放種糧補貼,也就是從原來的農資綜合補貼中拿出20%的資金,用于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將80%的原農資綜合補貼資金,加上原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原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用于耕地地力保護,繼續直接發放給種糧農民。按照目前的情況看,每畝地的補貼能達到270多塊錢。
「一周?地方」
12、黑龍江:推出農業金融服務項目
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由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建設銀行、哈工大聯合推出的農業金融服務項目日前在全省首批26個試點縣上線試運行,已有186萬戶、6069萬畝土地的信息錄入平臺,通過全省農村金融服務手機APP,為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提供方便快捷的融資服務,大幅降低融資成本,為破解農村融資難、融資貴提供有效路徑。
13、海南:三亞扶持農村電商 最高補貼25萬元
近日,海南市政府近日制定并印發了《三亞市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建設扶持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資金補貼采取“先建設后補貼”的方式。扶持周期為三年(2018—2020年);補貼資金從三亞市互聯網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列支。
其中,建設補貼:每個市級電商運營中心最高補貼15萬元,每個區級電商服務中心最高補貼10萬元,每個村級電商服務站最高補貼3萬元。
運營補貼:每年每個市級電商運營中心最高補貼25萬元,每年每個區級電商運營中心最高補貼20萬元,每年每個村級電商服務站最高補貼12萬元。
14、山東:3至5年全面盤活農村閑散土地
山東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閑散土地盤活利用的通知》,提出對無建筑物或建筑物已坍塌的廢棄宅基地、歷史遺留工礦倉儲廢棄地等目前已形成的農村閑散土地,全省每年盤活20%以上,通過3-5年時間實現全面盤活利用。
除了無建筑物或建筑物已坍塌的廢棄宅基地、歷史遺留工礦倉儲廢棄地,“農村閑散土地”還包括已撤并鄉鎮、中小學、集貿市場、商業設施以及布局散亂、利用粗放的其他集體建設用地;歷史形成的未納入耕地保護范圍的園地、殘次林地,廢棄坑塘、溝渠等適宜開發的農用地;村莊周邊可開發利用的未利用地等。
15、青島農村集體資產:878.97億元
從山東青島市農委獲悉,青島市已摸清農村集體經濟資產的“家底”,青島市6015個涉農村(居)于日前全部完成清產核資工作任務,累計清查核實農村集體資產878.97億元,清查核實集體土地1212.73萬畝。
「一周?產業」
16、未來生物農藥的發展已經是必然趨勢
生物農藥行業分析表示,由于近年來農業發展速度過快,農藥研發和施用技術沒有跟上,導致對自然環境的危害逐漸加大,新型安全高效綠色農藥的發展迫在眉睫,生物農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未來生物農藥的發展已經是必然趨勢。
17、智慧農業生產環節四大應用場景分析:數據平臺服務占比最大
智慧農業生產環節的四大應用場景分別是:數據平臺服務、無人機植保、精細化養殖、農機自動駕駛。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數據平臺服務在智慧農業生產環節應用場景中占比最高,占比為40%。無人機植保在智慧農業生產環節中其占比為35%。精細化養殖在智慧農業生產環節中則占15%。農機自動駕駛在智慧農業生產環節中占10%。
18、“機器換人”推進京郊林果殘枝綜合利用
近年來,隨著北京市百萬畝造林工程的推進和林果種植業的發展,每年都產生大量的殘枝廢棄物。針對此問題,北京市農機試驗鑒定推廣站以機械化為手段,陸續引進應用可移動式樹枝粉碎機、樹枝快速粉碎發酵一體機、樹枝粉碎染色一體機、專用抓取設備等一系列先進設備,實現了林果殘枝收集拉運和處理加工全程機械化。
據北京市農機試驗鑒定推廣站技術人員介紹,下一步將優化技術模式、加大宣傳力度,早日實現全市范圍內的殘枝廢棄物全量化利用。
19、優質專用是我國小麥未來發展方向
在市場需求拉動和政策引導下,近年來全國優質專用小麥發展迅速,尤其是在最低收購價水平穩中略降的情況下,小麥種植更加需要從市場要銷路、向質量要效益。隨著土地流轉加快、適度規模經營戶占比提高,以及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發展,優質專用小麥在我國將具有更好的推廣基礎。在市場機制和政府之手的共同作用下,預計未來小麥生產將呈現小農戶以生產普通麥為主、規模戶以生產專用小麥為主的格局,口糧安全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將得到有效保障。
20、我國開展“菜臉”識別 準確率超過90%
最近,國外已經展開了這方面的研究,在美國和墨西哥的幾座農場里,溫室中有10 臺攝像機正連續拍攝西紅柿的生長情況,并提交給相關軟件進行分析,識別出可能存在的問題,比如蟲害或病菌侵染。而在我國,也有企業專注于AI與食品健康管理,據了解該企業對于常見菜品的識別已達到了千余種,其識別準確率超過90%。
21、“互聯網+農業”催化劑:大數據、云計算
農業大數據和云計算的應用是目前“互聯網+農業”領域比較欠缺的一塊,主要應用方向為幾個方面:
一是全國乃至全球農副產品的需求大數據,農副產品、畜牧、水產養殖、種植等產品的需求的地域分布、時段分布能夠較為精準的指導農林牧領域的生產安排,減少之前出現的盲目跟風、產量豐收收入卻下降的問題。
另一個方面是精準對接產需,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把產需做精準對接,保證農業從業者收入的同時也提高了農副產品市場的豐富度。
本文由農俠會整理編輯!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