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作者:國家發改委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主任 涂圣偉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業經歷了一個曲折發展、持續探索和不斷升級的歷史過程,農業生產條件顯著改善,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升,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據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的《新中國成立70周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我國糧食總產量由1949年的11318萬噸提高到2018年的65789萬噸,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農業的持續穩步發展,給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支撐,不僅有效解決了13億中國人吃飯的問題,而且對世界農業發展也作出了突出貢獻。
70年的變革與發展,深刻改變了我國農業農村面貌,農業發展不僅擺脫了底子薄、積累少、“靠天吃飯”的局面,更站上了加快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歷史新起點,其中一些經驗彌足珍貴,具有重要啟示價值。
堅持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性地位。“民不賤農,則國安不殆”。在一個積貧積弱的農業國基礎上建設現代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保持農業穩定發展至關重要。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對農業基礎地位的認識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深化,經過反復探索確定了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按照農業、輕工業、重工業的次序安排國民經濟的基本方針。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新世紀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踐證明,鞏固和加強農業的基礎地位,符合中國國情和經濟發展規律。正是由于農業的穩定發展,中國經濟轉型發展才有了更堅實的基礎,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才更有底氣。
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農業發展根本動力。新中國成立以來,體制機制改革探索始終是貫穿我國農業發展的一條主線。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農業資源相對緊缺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實現農業現代化,沒有經驗模式可循,唯有改革創新才有出路。從上世紀50年代的農業合作化制度,到改革開放后實施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再到農產品市場化改革、取消農業稅等,每一步改革和探索,都走過了不平凡的道路,并對農業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黨的十八大以來,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農村土地制度、集體產權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深入推進,適應了農村生產力發展要求,賦予中國農業發展強大動能。
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我國農業生產力的變革與飛躍,很大程度上依靠農業科技進步。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十分重視農業科技工作,制定了農業科技相關計劃或規劃,初步建立起農業科技研究、教育和推廣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科技迎來發展的春天,農業科技投入持續增長,農業科技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不斷走向深入,一系列良種良法的廣泛應用,現代農業裝備水平的提升,讓農民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科技進步成為重要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的重要基石。到2018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3%,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6%,農業科技主要創新指標躋身世界前列。
堅持持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為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積極興修農田水利,逐漸減少各種水旱災害,大規模農田水利建設夯實了農業發展基礎,對國民經濟恢復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持續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農業生產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我國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由1952年的1995.9萬公頃擴大到2018年的6810萬公頃;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67%,農業生產方式實現從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機械動力的歷史性轉變。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農業高質量發展是大勢所趨、勢在必行。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需要構建起“四個體系”——
一是高匹配度的生產供給體系。適應城鄉居民消費升級需求,針對“大路貨賣不掉、好東西買不到”等問題,提高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用性和靈活性。
二是高效率的生產組織體系。轉變過度依賴生產要素大規模投入和農業資源高強度利用的模式,優化農業生產要素投入結構,創新農業生產組織模式,提高農業要素配置效率和生產組織效率,推動農業效率變革。
三是高效益的現代產業體系。針對農業大而不強、多而不優,好產品“優質不優價”等問題,堅持效益優先,以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重點,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優化農業產業體系,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四是可持續發展的制度體系。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政策支持體系,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生態保育型農業,加快改變過多使用化肥、農藥、地下水和過度養殖、過度捕撈、過度放牧等現象,提升農業生產與資源承載能力和環境容量的匹配度。
70年的實踐已經表明,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業向好則全局主動。農業發展取得的重要成就,為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消除農村貧困作出了重大貢獻。在邁向現代化的新征程中,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會越來越低,但農業的基礎地位不會改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開辟了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廣闊道路,必將引領中國農業走向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內容來源:中國青年報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96 篇
瀏覽:37401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