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耕地是糧食的“命根子”,數量和質量協同發展關乎我國糧食安全與社會穩定。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
建設高標準農田,已經連續超過10年出現在中央一號文件中。最早在2005年,在此之前,一些產糧大省搞過“沃土工程”。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規劃。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2019年11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提出到2022年,全國要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而且將高標準農田建設情況納入地方各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內容。
近期,國務院以“國函【202186號】”批復了《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緊盯糧食生產目標,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高標準農田建設總體要求、建設標準和建設內容、建設分區和建設任務、建設監管和后續管護、效益分析、實施保障等,為各地科學有序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
本期政策梳理與分析,圍繞《規劃》有關內容進行分析、解讀和研判。
01
《規劃》主要內容
(一)工作原則
1、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切實落實地方政府責任,加強政府投入保障,提高資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2、科學布局、突出重點。依據國土空間規劃、銜接水資源利用等相關專項規劃,科學確定高標準農田建設布局。
3、建改并舉、注重質量。在保質保量完成新增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的基礎上,合理安排已建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
4、綠色生態、土壤健康。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過程,切實加強水土資源集約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5、分類施策、綜合配套。統籌推進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治理,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實現綜合配套。
6、建管并重、良性運行。完善管護機制,落實管護主體和管護經費,確保工程長久發揮效益。
7、依法嚴管、良田糧用。對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實行嚴格保護,全面上圖入庫,強化用途管控,遏制“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二)建設目標
通過新增建設和改造提升,力爭將大中型灌區有效灌溉面積優先打造成高標準農田,確保到2022年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到2025年建成10.75億畝高標準農田,到2030年建成12億畝高標準農田。
把高效節水灌溉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規劃、同步實施,規劃期內完成1.1億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建設任務。
(三)建設標準
遵循鄉村振興戰略部署要求,統籌考慮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農業、水利、土地、林業、電力、氣象等各方面因素,圍繞提升農田生產能力、灌排能力、田間道路通行運輸能力、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能力、機械化水平、科技應用水平、建后管護能力等要求,結合國土空間、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水資源利用等規劃,加快構建科學統一、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體系。
堅持數量、質量、生態相統一,修訂《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GB/T30600)、《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規范》(GB/T33130)。根據不同區域自然資源特點、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土地利用狀況,制訂分區域、分類型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及定額,健全耕地質量監測評價標準。
新增建設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應依據《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GB/T30600)等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結合地方實際,統籌抓好農田配套設施建設和地力提升,確保工程質量與耕地質量。
(四)建設內容
1、田塊整治
建成后,農田土體厚度宜達到50cm以上,水田耕作層厚度宜在20cm左右,水澆地和旱地耕作層厚度宜在25cm以上,丘陵區梯田化率宜達到90%以上,田間基礎設施占地率一般不超過8%。
2、土壤改良
建成后,土壤pH值宜在5.5~7.5(鹽堿區土壤pH值不高于8.5),土壤的有機質含量、微生物碳量等其他物理、化學、生物指標達到當地自然條件和種植水平下的中上等水平。
3、灌溉和排水
建成后,田間灌排系統完善、工程配套、利用充分,輸、配、灌、排水及時高效,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生產率明顯提高,灌溉保證率不低于50%。
4、田間道路
建成后,在集中連片的耕作田塊中,田間道路直接通達的田塊數占田塊總數的比例,平原區達到100%,山地丘陵區達到90%以上,滿足農機作業、農資運輸等農業生產活動的要求。
5、農田防護和生態環境保護
建成后,區域內受防護農田面積比例一般不低于90%,防洪標準達到10~20年一遇。
6、農田輸配電
建成后,實現農田機井、泵站等供電設施完善,電力系統安裝與運行符合相關標準,用電質量和安全水平得到提高。
7、科技服務
建成后,田間定位監測點布設密度符合要求,農田監測網絡基本完善,科學施肥施藥技術基本全覆蓋,良種覆蓋率、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明顯提高。
8、管護利用
全面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信息統一上圖入庫,實現有據可查、全程監控、精準管理、資源共享。
(五)建設分區和建設任務
依據區域氣候特點、地形地貌、水土條件、耕作制度等因素,按照自然資源稟賦與經濟條件相對一致、生產障礙因素與破解途徑相對一致、糧食作物生產與農業區劃相對一致、地理位置相連與省級行政區劃相對完整的要求,將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分成七個區域。
新增建設項目的建設區域應相對集中,土壤適合農作物生長,無潛在地質災害,建設區域外有相對完善、能直接為建設區提供保障的基礎設施。
1、建設分區
(1)東北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3省,以及內蒙古的赤峰、通遼、興安和呼倫貝爾4盟(市)。已經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約1.67億畝,未來建設任務仍然艱巨。
(2)黃淮海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和河南5省(直轄市)。耕地以平原區居多。
(3)長江中下游區。包括上海、江蘇、安徽、江西、湖北和湖南6省(直轄市)。大部分耕地在平原區,坡耕地不多。
(4)東南區。包括浙江、福建、廣東和海南4省。耕地以平地居多。
(5)西南區。包括廣西、重慶、四川、貴州和云南5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坡耕地為主,地塊小而散,平地較少。
(6)西北區。包括山西、陜西、甘肅、寧夏和新疆(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5省(自治區),以及內蒙古的呼和浩特、錫林郭勒、包頭、烏海、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烏蘭察布、阿拉善8盟(市)。
(7)青藏區。包括西藏、青海2省(自治區)。耕地主要分布在南部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等干支流谷地,東北部黃河干流及湟水河谷地,北部柴達木盆地周圍。
2、建設任務
確保到2025年建成10.75億畝、2030年建成12億畝高標準農田。
(六)建設監管和后續管護
1、統一上圖入庫
(1)完善信息平臺。把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立項、實施、驗收、使用等各階段信息及時上圖入庫,形成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一張圖”。
(2)加強動態監管。綜合運用航空航天遙感、衛星導航定位、地理信息系統、移動通信、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構建天空地一體的立體化監測監管體系,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有據可查、全程監控、精準管理。
2、加強后續管護
(1)明確管護責任。發揮村級組織、承包經營者在工程管護中的主體作用,落實受益對象管護投入責任,引導和激勵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參與農田設施的日常維護。
(2)健全管護機制。調動村級組織、受益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專業管護機構、社會化服務組織等落實高標準農田管護責任的積極性,探索實行“田長制”“田保姆”、項目建管護一體化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管護格局。
(3)落實管護資金。各地要建立農田建設項目管護經費合理保障機制,制訂管護經費標準,對管護資金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
(4)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在有條件的地區統籌推進農業水價形成機制、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和管護機制、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終端用水管理機制建立,促進農業節水和農田水利工程的良性運行。
(七)實施保障
(1)加強政府投入。省級政府承擔地方主要投入責任。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整合使用土地出讓收入中用于農業農村的資金,重點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
(2)完善多元化籌資。發揮政府投入引導和撬動作用,完善銀企合作機制,采取投資補助、以獎代補、財政貼息等多種方式,有序引導金融、社會資本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
(3)統籌整合資金。從中央、省級、縣級三個層面,做好資金統籌整合工作,將資金落實到地塊,確保完成建設任務。
02
《規劃》重點內容解讀
(一)標準高在哪里
一是在農田質量高。地平整、土肥沃、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有利于推動 規模化經營、機械化生產。
二是產出能力高。一般能提高10%-20%的產能,也就是100公斤左右的產能。
三是抗災能力高。旱能澆、澇能排,大災少減產,小災不減產,一般年景多增產。
四是資源利用效率高。節水、節肥、節藥、節人工,有效提高規模化經營效益。
(二)建設怎么推進
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目標任務和區域布局方面,強調“兩個優先”,即集中力量在劃定的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優先安排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先將現有或規劃建設的大中型灌區范圍之內的有效灌溉面積建成高標準農田。
(三)管護如何展開
確保良田良用,不僅要建好,還要管好、用好。規劃提出把“對建成的高標準農田,不僅要完善農田設施的管護制度,還要將其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實行特殊保護”。農業農村部正指導地方探索多元的管護資金籌措機制,地方通過政府補一點、經營主體拿一點、水價電價改革籌一點等多種方式,籌措了管護資金。
(四)中央財政如何保障落實《規劃》建設任務
據了解,財政部將從以下幾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一是加大資金源頭整合和投入力度。將原農業綜合開發專項資金、土地整治工作專項資金和用于高效節水灌溉的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整合設立農田建設補助資金,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二是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重點領域予以保障。將會同有關部門抓緊修訂完善資金管理辦法,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共同事權屬性,建立健全投入保障機制。
三是多措并舉保障《規劃》的年度重點任務落到實處。財政部將按照職責分工,堅持新增建設和改造提升并重、建設數量和建成質量并重,支持相關省份開展已建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91 篇
瀏覽:37239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