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需要以新質生產力為引領,推動農業強國建設。
新質生產力正在引領現代農業大變革
目前,以基因技術、量子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技術、虛擬現實等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和產業革命已經到來,也同時帶動了農業領域新革命。每一次科技變革都會帶來農業領域的革新,推動農業方式轉型和產業結構升級:第一次是從人畜投入的簡單、低效的經營模式進入以機械耕作的時代;第二次是以進化論、雜種優勢學說、遺傳學理論等發展起來的現代農業育種技術、現代化肥技術等;第三次以DNA雙螺旋結構、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為支撐。
技術創新能夠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美國科學院公布未來十年美國農業科技領域亟待研究和突破的五大關鍵技術分別是系統認知分析、精準動態感知、數據科學、基因編輯、微生物組。農業領域的科技突破能夠大大提高生產效率,使農業生產出現人工智操控的特點。如德國Infarm公司利用高容量、自動化、模塊化的種植與配送中心,糧食生產效率比傳統土壤農業高400倍。未來像LPWAN、5G、LEO衛星等先進和前沿的數字連接技術可以從根本上改變農業生產方式,如智能作物監控,無人機耕作、智能牲畜監測、自主農業機械、智能建筑與設備管理等。根據麥肯錫研究顯示,到本世紀末,通過加強農業的物聯技術能夠使全球生產總值增加5000多億美元,使農業的生產率再提高7%到9%。
農業科技革新催生了現代農業產業變革,農業發展呈現出了一二三產融合的特征,產業鏈條持續延伸,基因化、數字化、工程化、綠色化、營養化成為農業產業發展的新方向。合成生物學、干細胞育種等顛覆性技術推動細胞工廠、人造食品等新業態;個性化營養與健康衍生出食品定制新產業;基因工程、智能裝備極大壓縮了農業的自然屬性;全鏈條協同創新推動農業生產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新態勢。
新質生產力發展不足是我國農業強國建設的最大短板
我國是農業大國,但還不是農業強國。在過去的60年里,我國農業經濟保持著高速增長,農業總產值占全球農業總產值的22.5%,位列第一。但有測算顯示,我國農業強國整體實現度為67.2%。對標新質生產力和現代農業強國的特征,我國農業在生產效率、科技創新、高水平人才支撐等方面與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與農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處于較低水平。2021年我國農業就業人數占就業總人數的比重為24%,加拿大、美國等農業強國僅為1%-3%。我國約以24%的農業勞動力產出僅占GDP的6%,而美國以1.4%農業勞動力產出總GDP的5%。農業勞動生產率的巨大差距,背后體現的,就是農業生產力水平的差距。
二是前沿性科學技術發展滯后,缺乏重大原創性成果。雖然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2年的54.5%提高至2022年的62.4%,但發達國家科技對農業的貢獻普遍在80%左右。有研究顯示,我國農業科技中國際領跑型技術僅占10%,并跑型技術占 39%,跟跑型技術占 51%。
三是高水平農業科技人才支撐力度不足。據調查,我國高水平農業科學家比例是0.049‰,美國是0.738‰。當前我國高等農林教育人才培養存在傳統人才較多、復合應用型少,整體素質相對偏低,高層次創新型人才匱乏等問題。
以上分析顯示,要使我國進入全球農業強國第一方陣,依靠傳統、常規生產力水平的提升遠遠不夠。如果沒有新質生產力引領,與農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業現代化建設將如“逆水行舟”,不但不能縮小差距,差距還將越來越大。
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強國建設的著力點
根據馬克思主義生產力三要素論,生產力由勞動手段、勞動力、勞動對象三要素構成。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強國建設,必須在這三個方面系統著力。
一是著力提升前沿農業科技水平。前沿農業科技是以現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工程技術、人文社會科學技術交叉融合為特征的“大農科”,以跨領域、高技術融合為特征,涉及到信息工程、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等顛覆性技術。以生物制造為例,據預測,全球生物制造產值接近30萬億美元,被認為具有引領“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潛力,是世界各國競爭的熱點。我國也把生物制造列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類似這種農業和生物科技領域的新質生產力,必須成為未來我國農業科技需要著力突破的領域。
二是著力強化創新性人才培養。新質技術的創新、掌握、使用都需要“新質人才”。需要大力培養具有原創精神、具備交叉學科素養、掌握前沿科技的高素質創新性人才。目前涉農人才的培養中,較為普遍地存在知識體系陳舊、知識結構過窄、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不能很好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三是著力發展涉農新業態。涉農領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將拓展“農”的邊界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延伸,引領農科新興產業、新興業態的培育與發展。涉農新業態的范圍不僅僅涵蓋傳統的農業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服務業,還將延伸到營養健康、醫學和公共衛生、生態文明、農業文化等諸多新的領域。
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強國建設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既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必須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以新質生產力引領中國特色農業強國建設,必須特別注意處理好以下三個關系。
一是發展和底線的關系。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強國建設,目的是促進我國農業的全面發展。但是,在這一進程中,必須時刻把握人口規模巨大這一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由于這一特征,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建設顯著不同于其他國家,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極端重要。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必須首先確保糧食安全底線,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二是提升效率和促進共同富裕的關系。以新質生產力引領農業強國建設,不是唯效率論,不能單純追求農業生產效率的提升,還必須創新農業產業組織模式,強化利益聯結機制,大力促進一二三產融合和城鄉融合,使廣大農民和廣袤鄉村在農業強國建設進程中實現包容性發展,促進農民農村的共同富裕。
三是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關系。綠色發展是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題中之義,不是新質生產力的補充要求,更不是新質生產力的矛盾要求。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發展智慧農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將農業建設成綠色產業。
內容來源:光明網
作息:林萬龍,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朱菲菲,全國新農科建設中心副研究員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91 篇
瀏覽:37302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