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我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畢業后,在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做了兩年生態農業培訓工作,2008年又在廣州創辦社會企業沃土工坊,做了10年的生態農產品銷售工作,2018年開始自己親自做農場。經過了近十五年的探索,我對農業一產二產三產的融合也有了更多的認識和反思,在此,結合我在旗溪的實踐寫出來供大家參考,也歡迎朋友們來共同探討、指正。
1、農業的四生價值
想要對農業這個“第六產業”有更深的理解,我們需要先從農業的四種價值說起。
日本學者祖田修在《農學原論》一書中詳細論述了農業的四種價值,即生產價值、生態價值、生活價值和生命價值。
生產價值:即農業生產食物、以及各種經濟作物的價值。
生態價值:農田生態系統作為陸地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承擔生態功能的價值,值得一提的就是農業生態系統如果處理不當(如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會造成嚴重的面源污染,農業是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但是如果做真正的有機農業或者生態農業,農業又可以承擔保護生態(如減少碳排放)的價值。所以農業的生態價值既可能是正向的又可能是負向的。
農業生態系統是陸地上最大的生態系統
生活價值即農業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價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方式,自古就是中國的人精神追求。李子柒的視頻火遍全世界,正因為她在視頻里對這種生活方式做了美好的呈現,而這正是人們所向往的。
李子柒大火的背后是中國人對于田園生活的精神訴求
生命價值:農業是離生命(動物、植物、大自然)最近的行業,在這種接觸中帶來生命觀和哲學觀,可以稱作農業的生命價值。07年在晏陽初鄉村建設學院,我聽過一個南美原住民部落首領的演講,對我的影響尤為深刻,他說在他們文化里面,他們理解所有生命之間的關系都是滋養(nurture)與被滋養的關系,比如一顆土豆,在小的時候,是我們的孩子,我們照顧它,等到它長大了,是我們的母親,拿出它的果實哺育我們。
天地共生,萬物滋養也是中國的傳統哲學
2、工業化農業的誤區
從綠色革命開始,全世界農業開始走向工業化農業的進程。工業化農業簡單來講就是只以追求產量和效率為目標的農業。工業化的農業的最大誤區就是只看到農業的生產價值,而忽略了農業的另外三種價值。甚至在一味的追求產量和效率最大化的過程中摧毀了農業的另外三種價值。
?? 工業化農業對生態價值的摧毀:
大量使用農藥化肥除草劑,不僅造成了嚴重的面源污染了,也導致了食物安全問題。農田有機質的下降,讓農業成為了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重要來源。而農業的機械化和設施化,又造成了石油能源的大量消耗。短短幾十年農業從正向的生態功能,轉向負向的生態功能。
?? 工業化農業對農業生活價值的摧毀:
法國人類學家孟德拉斯在《農民的終結》一書中,詳細描述了他對法國南部農村由種植傳統玉米到轉型種植雜交玉米之后的變化。他說在種植傳統玉米的時候,農民是專家,是農業知識的擁有者,對于這些世世代代流傳下來的種子,他們是最了解的。他們是在和大自然一起工作來種植這些食物。但是種植雜交玉米之后,農民只能聽從科學家的建議,只是被動的執行操作,變得類似流水線上的工人,他認為“農民”這個詞被終結了。
我本人出生在80年代初的華北農村,我的童年時代農村還保留了多樣化種養,以實現自給自足的生活所需的傳統生活方式,家家戶戶養雞、養豬、養牛、養羊、菜園種菜、庭院種花、種水果。這些都是為了滿足生活所需,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而存在。童年的生活是幸福的,我一直困惑這種幸福感來自哪里,多年后我讀到米蘭昆德拉在《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一書的描述:人們生活在鄉村之中、大自然之中,被家禽家畜,被按部就班的春夏秋冬所懷抱,他們就至少保留了天堂牧歌的依稀微光。”才恍然大悟。
而如今的農村,農業的工業化養殖已基本取代了家庭養殖業(因為家養沒有效率),家家戶戶也很少再自己種菜種果,因為去超市購買更加方便,農村剩下的事情就只有大機器把種子一播,化肥一撒、農藥一打。解放出來的勞動力,要么去城市打工,要么在村里打牌。農村變得死氣沉沉,不再有活力。
?? 農業工業化對農業的生命價值的摧毀
英國的植物學家艾爾伯特·霍華德爵士在被稱作有機農業開山之作的《農業圣典》一書中曾經做過這個預測:工業化的肥料必將導致工業化的植物、工業化的動物、然后是工業化的人。
工業化農業首先把土壤當作了無生命之物,只是一個讓營養物質和水份可以被植物吸收的的載體(實際上,土壤最重要的是里面復雜的微生物群落),然后植物也慢慢被看作無生命之物,只是生產糧食的工具,動物也慢慢被看作無生命之物,只是一個產蛋或者產肉的機器,最后,人也慢慢異化成了工業化社會的一個機器。卓別林在電影《摩登時代》里面,惟妙惟肖地做了演繹。
摩登時代劇照
3、農業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發展的幾個誤區
2017年習近平主席已提出來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一系列論述。我認為這從人類發展進程上來講,生態文明是對工業文明的反思和超越。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又提出鄉村振興,其中重點正是如何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發展。
我認為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發展,其實就是如何重塑農業的四種價值。但是我們如果不能夠深入理解農業的四種價值,一產二產三產的綜合發展很容易走向誤區。
?? 常見誤區一:為了三產而三產、盲目上線鄉村旅游項目
一提到三產,大家往往就會先到發展鄉村旅游,民宿、農業觀光等項目一時間熱度很高。但是很多項目往往是為了三產而三產,沒有一產和二產的支撐,三產其實是空中樓閣。
首先,農業并不適合景區式的觀光旅游,即便你風景再好,好得過傳統的風景名勝嗎?沒有。怎么辦呢?那就只有花大價錢在農田上人工造景。
旗溪農場在2017年也做過花海項目,就是通過在農田上大面積種植各色花朵來實現人工造景,的確短時間吸引了大量人流來參觀,大批的媒體來報道。但是由于這種項目能夠讓人停留的時間太短,(1個小時左右),所以能難轉化成消費。以至于項目的投入產出非常不成比例。
旗溪農場2017年的花海項目
如果希望通過人工造景讓大家停留時間超過半天,那么基礎設置投資會更加的大,前一段時間和中山最大的一個旅游農莊項目高管聊天,他們農莊已經投入了幾千萬,疫情之前有增投了幾百萬做基建,但是在疫情爆發后,農莊收入幾乎為零,因為沒有了旅游的客流,才突然發現自己沒有什么拿的出手的產品可以通過網絡來進行銷售。
尤其是在目前全球疫情還在持續,國內疫情還有爆發的可能性的情況下,更加不適合上馬為了旅游而旅游的農業項目。
實際上如果我們能夠正確理解農業的生活價值,我們就會明白更適合鄉村的不是旅游,而是旅居和康養,因為只有能夠讓人比較長時間的留在鄉村的環境里面,鄉村的生活價值才能夠真正得到體現。
相比走馬觀花似的旅游,農村更適合的是讓人停留下來的旅居
比如疫情期間,你在城市不敢出門,人口太密集,很難保持安全的社交距離,但是鄉村人口密度低,可以保持安全社交距離的公共空間如田野、山林很多。反倒是旅居的好去處。
根據民宿網站Airbnb的調查報告:疫情爆發后,很多人取消的旅游計劃,選擇了居家隔離,所以Airbnb的傳統短租業務受到了很大的沖擊。但是他們也發現了新的業務,有一部分無法正常辦公的人,選擇自駕到離市區很遠的地方隔離辦公。
Airbnb的負責人切斯基認為:這代表一個新的趨勢的到來,我們應該順勢而為,現在旅游業的消極表現,只是代表我們以前認知的旅游形式結束了,但不代表旅游業結束了,這次疫情給人們的旅行習慣,帶來長期的、根本性的改變。人們會傾向于選擇前往知名度較低,或者在更近一點的地方發現新的旅游地。
?? 常見誤區二:為了生態而生態,沒有正確認知農業的生產價值
這是在生態農業圈很常見的誤區,我從事生態農業十幾年,見過太多為了生態而生態的例子。其實,當我們拿到一塊土地,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這里適合種什么作物(或者說這里種出的什么作物品質是最好的),然后什么作物能夠有比較好的市場、或者適合做深加工提升附加值,或者適合做體驗,這叫業務模式的建立。
然而,很多人從事生態農業卻是:我覺得這個技術好,我要保護環境,我要實踐這個技術,這叫“技術模式”走在“業務模式”之前。我曾經見過在廣東用生物動力農法大規模種黃豆的農友。有一點了解的朋友都知道最適合種植黃豆的主產區是在東北,而黃豆在南方地區屬于田邊作物,就是在田邊隨便撒一撒種,能收多少自己就吃多少。硬要在南方大規模種植黃豆的結果就是最后黃豆成本已經超過20元/斤。(在東北地區有機黃豆的種植成本大約才5元/斤)結果生態是生態了,但是沒有消費者愿意為這高昂的生態成本買單呀,所以最后只能虧損。
?? 常見誤區三:依然是用工業化的思維在做生態農業,很難實現農業的生活價值和生命價值
我常常說農業很難用工業化那一套方式去管理,如果你非要用那一套去管理,那就只能把農田搬到工廠里(溫室化、設施化、去自然化)。
用工業化思維管理農業的結果就是農業的工廠化
因為農業就是和大自然一起工作,夏天天氣熱農民5點鐘天一亮就下地干活,太陽大了天熱起來就回家吃飯。白天在家里休息,或者做加工,到了下午五點又去田里干到天黑。如果你想像城市一樣9點上班5點下班,這個時間其實是最不適合在土地上勞作的。
很多有機農場只是把化學農藥換成了生物農藥、把化肥換成了有機肥,管理方式上依然是工業化的,所以這種農場,你很難體會到農業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價值。
目前的現實情況大部分的有機(生態)農場,還是只能聚焦在農業的生產價值和生態價值上,這也是大多數農場盈利困難的原因。
4、基于對農業四生價值對理解,我在旗溪的實踐小結
?? 農場適合種什么,土地會給你答案,而不是你想種什么就種什么
從2018年開始參與這個農場以來,曾經嘗試過種菜、種水果,其實都不成功。在廣東地區種菜需要有防雨棚才能夠在夏季有穩定產出,但是過多的防雨棚,必定會對這里的自然景觀造成影響,那么農場原有的自然景觀優勢就不再了。對于種水果來講這塊土地的土層太薄,不適合深根性作物的生長。
過多的塑料大棚一定會影響農場的景觀
農場最終選擇種植香草是基于對這塊土地的產品特點的認知,旗溪所在的這一帶區域屬于香山縣(香山后改名為中山,一部分拆分劃為珠海),自古盛產芳香類作物,久負盛名的就是沉香!剛好當時一位有機餐飲界的美食評論家孫老師來旗溪,吃完農場的東西之后同樣驗證了這塊土地產品的特點,就是芳香物質含量高。基于這我們在2019年初轉向香草種植。然而香草種植也不是說你想種什么香草就種什么香草。廣東夏季濕熱的氣候特備不適合迷迭香、百里香、薰衣草等地中海香草,但是很適合姜黃、高良姜、姜花、薄荷、紫蘇、羅勒等亞熱帶香草,所以我們是種植亞熱帶香草為主,地中海香草少量種植,作為體驗。
?? 種植適合進行深加工和開展體驗活動的品種
要做到一產二產三產融合,在種植上要選擇適合做產品深加工和體驗的品種。
比如農場種植的姜黃,賣新鮮的姜黃就是一產,把姜黃開發成姜黃粉和姜黃手工皂就可以進一步提高產值,這就是二產,用姜黃來做植物染的體驗活動就是三產。2019年我們試種了半畝姜黃,光是姜黃植物染的體驗活動收入就有上萬元。但是疫情到來之后,農場不能夠做體驗活動了,怎么辦,姜黃粉的銷售又帶來上萬元的收入。
姜黃的種植:第一產業
姜黃粉和姜黃手工皂的開發,第二產業
姜黃植物染體驗:第三產業
一產二產三產融合,不是說你種了一個東西就是為了做三產的體驗。而是一個品種一產二產三產都可以做。
?? 如果你想要將農業的生活價值變現,首先你要活出來。
李子柒是通過互聯網將農業的生活價值變現的典型代表。但是也有人出來分析,說李子柒其實和其它網紅對比是最不浮躁的,是真實的將中國式田園生活拍了出來。
而我們不僅僅是要把田園生活的美好拍出來,更要真實的活出來。
我們農場之所以叫旗溪生活農場,其實就是希望可以活出農業的生活價值。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我認知的小農的生態循環農業其實就是多樣化種養的自給自足和規模化的經濟作物生產并行。
旗溪生活農場其實是就是這種模式的放大版。雖然農場看起來產品不少,但是其實來過農場的朋友都知道,農場其實有很多非賣品。農場雖然不賣菜但是種菜,是我們要自己吃的;農場雖然不賣水果,但是也自己種水果,也是農場自己吃的;農場雖然不賣雞但是自己養雞,是為了吃雞蛋;農場做的意面醬、青醬其實都是為了自己的餐廳使用,做多了才拿出去銷售。除此之外農場自己開發康普茶、開菲爾等各種發酵飲品,都是我們平常自己喝的。
孫中山先生的曾侄孫女孫雅麗女士來到農場品嘗我們的康普茶
所以我們常常說我們在土地上體會著大自然的豐盛和美好。很多來這里的朋友感慨,我們在過著他們向往的生活。
我的一位廣州的老朋友,來農場時被我從地里采摘洋甘菊為她制作香草茶的場景所吸引,干脆搬來農場住了一個月,每天和我們一起采摘、做飯忙得不亦樂乎。
后來她邀請我們去他們桂林的一個旅游項目。我到那里一看驚呆了,我只知道她家先生是做地產的,但是沒有想到這個旅游項目是在漓江最好的風景地段。住宿的別墅式酒店動輒幾千元一晚,都是國內外知名建筑設計師、室內設計師、園林設計師做的設計,各大媒體都曾爭相報道,非常高端的項目。連我都有點困惑,這么好的地方,為什么不在這里好好享受,非得跑到我們農場流汗勞動掙工分。
擁有漓江最美的風景,豪華的別墅酒店,卻愿意跑到我們農場流汗勞動掙工分,這背后是深刻的哲學問題
我開玩笑說她在這里被照顧的太好了,每天餐廳各種現成的美食供應,但是卻不如她自己在農場自己摘菜做飯來的開心。為什么會這樣呢?其實背后有深刻的哲學道理,簡單來講就是因為在桂林她沒有辦法參與創造生活的過程(不過她現在已經開始帶領她的高管們一起參與創造生活了,哈哈……)。在過去工業文明時代我們所有的設計其實都是效率和結果導向的。而美國后現代研究院的生態文明學者小約翰.柯布指出,生態文明和工業文明的一個重要區別是:生態文明以“過程哲學”基礎。小約翰.柯布還有一句名言:“奢侈生活并不等于美好生活。”
小約翰.柯布:奢侈生活并不等于美好生活
這位朋友還有另一個正在策劃階段的項目,她邀請我給她的項目規劃建議時,我實地考察她的項目后建議她們加入開放式廚房(烹飪教室)、烘培教室、植物染工作室、發酵工作室、手工皂工作室等元素,不是純粹為了生產,而是來來的客人參與到這些生活用品的制作體驗里面。當你發現你自己的吃的、用的、喝的、穿的,都可以動手,從田園采摘到工作室加工制作都有自己親力親為的參與,你會不會覺得這樣的旅游生活多了點樂趣。我們開玩笑說這個項目的Slogan就叫人人都可以成為李子柒。
?? 通過生活合伙人制度,邀請年輕人回到土地,探索和實踐自己的天賦
大自然蘊含著無盡的智慧,中國傳統哲學以及中醫,無不是從大自然的觀察中而得。這其實就是在農業中蘊含的生命價值。
天人合一的中國古典哲學,正是來自于大自然
經過兩年多在這塊土地上的實踐,我們最大的收獲是明白了如果你想要種出好的作物,首先你要了解你的土地適合種什么,也就是發揮土地的天賦。同樣如果你要有好的經濟產出,你要去了解并釋放出每種作物的天賦。(比如我們把姜黃同時開發成姜黃粉、姜黃手工皂、做姜黃植物染。)如果你認真你挖掘,你會發現在大自然里面沒有所謂的無用之物,每種植物都有自己的價值。
在工業化的過程中,我們其實忽略了這些價值,不再去管一塊土地適合種什么,反正足夠農藥、化肥用上,實在不行就種在溫室里。也同時忽視了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常常在土地上大面積只種植一種作物,用除草劑把所謂的雜草清楚的一干二凈。這也是為什么現代農業如此高污染、高耗能的原因。
其實人也如此,在整個工業化的過程中,人也是被工業化的,我們所謂的現代教育在設計之初,就是為了給工業化社會培養人才。千篇一律的應試教育下,分數成了判斷好學生壞學生的唯一標準。每個個體獨有的天賦才能被忽視,學校也不教授生活的技能。導致很多人到成年之后,既不會生活,有沒有找到自己所熱愛的事情,生命變得了無生趣。
我們針對這種狀況,發展了生活合伙人制度,邀請大家來到農場上一起學習如何在土地上活出生命的豐盛和美好。也希望大家在這里自由的探索和發揮自己的天賦和熱愛。這也是我們在實踐農業的生命價值的部分。
農場的生活合伙人夏天在參與農場的勞作
以下是來到農場做生活合伙人的夏天同學的分享:
達達好,關于生活合伙人的分享,這兩天空的時候我都會在心里認真的感受自己的感覺。
在農場的勞作和生活,無論是內在或外在,我都感受到很大的空間感,這個空間感讓我覺得自由和滋養。
想來想去沒有比這個更能表達我的感受的了。
一如之前我們聊天時,我說我在學習放松一樣,有很多感受,但是是點狀的,和很多之前的思考是聯系在一起的,不知從哪里說起,也不太有表達的欲望。
所以,以下,我盡力了
1.關于吃飯,從土地到餐桌,帶著做飯人的家鄉的味道,你只需負責期待就好。
2.工作內容,每天早會羅老師會整理出來請大家認領,選你感興趣的,或擅長的,或想要學習的,一產,二產,三產,只要你想,羅老師都給你安排的明明白白。對了,和羅老師討論工分的樂趣,你一定要參與下。(雖然我從未成功,但祝你們成功!)
3.這里不僅僅是一個農場,更是一個社區,有舒米學院,有好玩的活動,有趣的小伙伴、非常多關于土地、食物、自然教育、植物、中醫的書籍,老鼠掉進米缸的快樂,你一定要來感受下。
4.離開之時,達達童靴會有走心禮物送你,是蛻變之旅的完美ending,我不劇透,等你來體驗
任何時候站在土地上,我都像是回家一樣開心,那種心花怒放的踏踏實實的開心,愿你也會體驗到。
5、結語:“農業+”重新煥發農村的活力
在寫這篇文章過程中,有一個詞突然冒出來,就是“農業+”,在這個互聯網時代我們常常講的是“互聯網+”,也就是以互聯網為主體的,而要鄉村振興,同樣必須把農業作為創造的主體。如:“農業+直播”、“農業+文創”,“農業+藝術” ,“農業+教育”……各行各業的人才其實都能夠回到土地上,和土地談一場戀愛,并將孕育出新的生機。
比如我們在八月一號舉辦的旗溪大地餐桌,就是和兩位藝術家一起合作,這就是農業+藝術的火花。(關于大地餐桌,請參見我們二級文案)
雖然現代人越來越“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干不動農活,但這不是問題,越來越多的重體力勞動已經或正在被高科技的機械和技術所替代,我們需要的是能夠將自己的天賦和創造力,找到與土地的結合點,農業定將會重新變成一個有魅力的職業,農村也必將煥發出新的活力。
關于作者:
郝冠輝,出生于80年代,成長于華北平原的鄉村,高中時代因感于土地的召喚,決心把鄉村建設成可以安居樂業的地方。
2006年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追隨著名三農問題專家溫鐵軍教授從事鄉村建設工作。2008年來到廣州,創辦社會企業沃土工坊,幫助小農戶和返鄉青年銷售生態農產品。2014年創辦專注于幫助小農推廣生態農業的公益機構沃土可持續農業發展中心,2018年發起成立培養返鄉新農人的沃土農耕學校。2018年底開始正式扎根中山旗溪,負責旗溪生活農場的運營工作。2019年-2020年參與了中國鄉村建設學院《鄉村振興前沿》叢書策劃和其中《可持續農業》一書的主編工作。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97 篇
瀏覽:37428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字節跳動發布2025助農數據報告:數字技術助力新..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