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視小米商業模式,看褚橙、小罐茶、壹號土豬如何玩新商業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源",所以自5000多年前,我國就非常重視農業,也一直是一個農業大國。
隨著近代工業革命的興起,帶來經濟繁榮的同時,也為人們創造了更多機會,減小了對土地的依賴,尤其是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城市高樓林立,且越來越往郊區擴展,原本用來種植糧食土地寸土寸金,成為了房地產開發商賺取利益的搖籃。
反觀大洋彼岸的美國,農民動輒擁有上千公頃土地,大多利用現代大型機械耕種收割,不僅省時省力,還嚴格控制化肥、農藥等的使用,產出優質健康的糧食,農業也是國家大力扶持的。
那么,為何美國會推崇農業,而中國卻逐漸忘卻"農業大國"的底色,一味追求經濟利益,將土地都變成樓房呢?又會帶來什么危機呢?
中美農業的現狀
說到農業,自然而然就會想到農村。我國以前的農村,每一寸土地上都種滿了糧食,春種時,田間地頭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播種者;秋收時,家家戶戶都曬秋,鄰里之間還熱熱鬧鬧的彼此幫忙。
但如今,回到農村,大多數地方都是冷冷清清,很少見到青壯年,原本肥沃的土地,要么變成了一座座洋氣的小別墅,要么就是長滿了荒草,尤其是西部地區的農村更為明顯。
而且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對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基礎設施需求也越來越大,原本城市周邊的城鎮、鄉村等都被吞噬,城市規模越來越大,尤其是沿海地區,用來耕種的土地越來越少。
再說說美國農業,它不但擁有世界第一的耕地面積,國家也非常重視農業發展,所以"農場主"成為美國出鏡率比較高的一個詞。
據悉,在美國有220萬個農場,而每個農場的面積多達170公頃,可見美國有大批平原適合現代機械化耕種,而美國的糧食產量也非常可觀的,玉米、大豆產量位居世界第一,小麥的產量也排在世界第三位。
難道美國有很多人都種地嗎?剛好相反,美國地廣人稀,基本上每個農民都擁有上千公頃的土地,所以美國以現代化農業為主,靠著機器耕種,不但效率高,產量也高,僅僅靠著3%的人口從事農業,就養活了美國3億多人。
不難看出,中美之間農業發展現狀是有很大差距的,可以說一個進步緩慢,還處在傳統農業往現代農業轉變階段,而另一個則利用現代機械,成為現代農業的代表。
同為21世紀的農業大國,我國還有5000多年的農業傳統,為何兩國之間的差距如此之大呢?
造成差距的原因:兩國農業現狀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農民從事農業是否獲利,又包括傳統觀念、地理環境等多方面因素。
傳統觀念
隨著上個世紀90年代,打工潮的興起,農村人走進了城市,以前靠著耕種謀生,現在靠著上班或做小生意度日,確實經濟情況發生了好轉,在農民的意識中,靠著土地種糧食,既辛苦又掙不到錢,自然就不愿意再回到農村種地,地也就荒了。
不僅如此,他們還會給下一代傳遞這樣一種思想:好好讀書,考上大學,這樣就可以離開農村,跳出農門。
所以,在我們國家一提到農民,就容易有沒文化、素質低、靠體力勞動賺錢、貧窮等一系列標簽,農民是社會的最底層已經深深烙在大眾心中,自然人們不會想著好好利用土地發展,而是擠進城市,成為靠腦力賺錢,衣著光鮮的"城里人"。
而美國從事農業并不需要辛苦的體力勞動,也不代表社會地位低下,反而因為要操作一些機械,有著較高的門檻;而與我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不同的是,美國農業大多以農場方式出現,就像公司一樣,人們分工明確,不僅需要人種地,更需要人進行系統化管理,從而吸引了很多年輕人投身農業。
地理環境
我國雖有5000多年農業歷史,但卻一直沒能擺脫傳統農業的模式,尤其是現在一些偏遠農村,依舊靠著人力耕種,離現代化機械農業還差的很遠。
受地形限制,我國雖然地緣遼闊,但在南方以及西部的大片土地上,農田被切割成不規則小塊,梯田尤為常見,而這就決定了這些地方只能靠人力耕種,無法實現大規模的機械化生產,不但效率低下,也抑制了人們在農業耕種技術方面的研究創新。
而東南沿海以及一些平原地區,雖然可以運用機械耕種,但農作物的價格并不高,農民種地大多也無錢可賺,影響了人們從事農業的積極性。
而美國則有所不同,美國有大片的平原,氣候溫暖,適宜種植農作物,而且便于機械化耕種,也為人們優化生產方式,提高生產效率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而促進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除此之外,還受國家政策影響,我國雖然也出臺了一些針對農業的政策補助,但農民通過種地的收入,確實少于其他方式賺到的錢;而美國聯邦政府大力扶持農業,會通過補貼出口農產品的方式,提高出口競爭力,在美國農民的收入并不比白領少。
所以,總得來說,是否獲益,會影響人們對待農業的觀念和態度。當我們覺得把土地留下來種糧食,遠不如建房子、修基礎設施帶來的利益大時,人們就會放棄農業轉投其他行業。
當人們能在土地上獲得可觀利潤時,就會吸引更多新鮮血液進入,人們的生產積極性會大大提高,整個行業形成良性循環,這也就不奇怪,兩國農業現狀會產生如此大的差距了。
差距帶來的危機
如今,中國和美國農業的差距如此之大,所造成的危機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糧食嚴重依賴進口。
據相關資料顯示,在2018年時我國的糧食進口就多達1億多噸,其中大豆就占了8000多萬噸,剛好美國大豆生產位列世界第一,相當于我國進口的這些大豆大多來自美國,甚至可以說賣多賣少,價格高低,都是由別人說了算,危機近在眼前。
不僅是大豆,還有玉米也嚴重依賴進口,進口數量連年增加,而這些進口回來的玉米,在產品質量、價格方面略有優勢,又會打擊國內種植玉米的激情,如此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所以,雖然購買國外一些糧食,可能省時省力,甚至產品質量還不錯,但如果不改變我國如今的農業發展現狀,在糧食生產上無法滿足國內的消費需求,不但為美國等產糧大國創造了客觀的收益,更重要的是中國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在未來堪憂,被其他國家握住了命脈。
一旦發生任何波動,就容易出現糧價上漲,人們吃不起飯的困境。想要解決我國農業現狀,還是需要改善農民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輕人從事農業;另一方面就是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民在種地上有利可圖;最后是創新農業生產技術,減輕農民生產的體力勞動,提升效率。
這也給了我們一個警示,不論何時何地,應謹記"民以食為天",不管科技如何發展,購買渠道如何便利,我們都不能忘記農業生產這個根本,始終保持"農業大國"的本色,并致力于變成"農業強國"。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