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任正非在戰略預備隊學員和新員工座談會上發表了本篇講話。在華為最艱難的時期,任正非號召華為的年輕血液力爭上游。華為,究竟有多么頑強與幽默,看此文就可知曉。
以下:很高興看到大家這么有干勁。當前我們處在一個比較困難的歷史時期,你們這些新員工能勇敢地加入到我們這支隊伍,與我們共渡難關,首先歡迎你們;第二,戰略預備隊的學員,無論將來你是上升還是下降,不要忘了自己必須努力,公司在這個歷史時期每年還拿出十幾億美元進行員工轉人磨芯的培訓,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戰略預備隊的賦能,本身是培養將校的,但培訓與選拔都不一定是準確的,一時的落第,別灰心。古時,如果沒有那么多落第弟子,就不能留下這么多好詩。
沒有落第的張繼,就不會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沒有落第的王勃,就不會有《滕王閣序》;沒有被貶的范仲淹,就不會有“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我們可能會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難,但這也是一個最大的機會時期。大家想想,歷史上每個國家的崛起大多在危難的時候,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匈帝國沒有了,但崛起了另外的國家群體。
我們處在動蕩之中,首先要保持堅定不移的沉靜。靠你們的聰明、才智和實踐,要走到貢獻這條道路上來。在本職工作上踏踏實實地努力,你可以大膽地發表你的工作意見,不熟悉的地方,多看、多聽。
一、華為人的首要任務是做好本職工作
華為公司每個人都以踏踏實實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為中心,多產糧食。人力資源考核機制對不同崗位有不同要求,沒有設年齡限制,關鍵看個人的能力和貢獻能不能適應崗位要求。
1.每個人都要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中心我們不需要每個員工都去閱讀公司的總戰略,不要關注太大的事情,“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沒有處在一定的位置,讀了也不一定理解。
戰略是太復雜的問題,幾句話是講不清的,你積累到一定時候,一定會心領神會,一定有能力參與,今天還是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一步一步地爬上樓。
而且年輕人要多服從你的領導,多與你的團隊合作,踏實做好本職工作,小事做不好,怎么能證明你能做大事呢?
對于每個人來說,適應你的崗位,提高業務技能,搞好周邊協同關系,把本職工作做好,這才是最重要的。
既然你是偉大的天才,為什么不能把地下的“莊稼”種好一點?然后大家評一評,然后你跳一下,下次再種更大一點的“南瓜”,青蛙多跳幾次,就上田埂了。
華為公司的體制沒有限制人才,這次破格提拔的人,很多都是入職1-3年的優秀人員,我們最重視第一次調整工資的人,特別是做出成績的,希望一次調整到位。
優秀人才在最基層的時候容易受氣,要適應當時的領導,他并不是元帥,不完全能慧眼識英雄,所以你首先要在這個環境中生存下來。如果你在第一個環境生存不下來,換第二個環境、第三個環境、第四個環境……,你的青春就全浪費了。還不如把“腳”用刀子削一削,適合這雙“鞋”,穿上“鞋”跑快一點,就跑出那個圈了。
你們應該好好去讀公司發布的文件,包括總裁辦電郵。如果你們想對華為的管理有一些了解,就讀心聲社區,包括跟帖,也可以讀黃衛偉和田濤的幾本書,基本代表公司內部的聲音。
2.你必須發揮出自己的能量
比如,2012實驗室的員工,不是要求你們要種多少“大米”、“小麥”和“土豆”,而是做好充分準備,才能去消化、理解客戶需求,才能對未來的技術方向作出貢獻。
一是,希望你的微信朋友圈少一些吃伴、玩伴,要增加學者等世界上有獨特見解的人;二是,少玩游戲,晚上和周末多看學術性文章和技術性文獻,趁燈塔還沒熄,多看看指路明燈。
不要總是埋頭苦干。你們要多學習,把自己“肚子”撐大一些,“肚子”大是指學問,不是指脂肪。真有學問了,才會有獨到見解。
公司允許試錯,在評價成功和失敗的過程中,對從事未來工作的人主要是對過程進行評價,不完全是看結果,因為失敗的項目中也會有優秀的人產生。如果有人登不上“珠峰”,在喜馬拉雅山腳就不能放羊嗎?
成功與失敗是相對的,特別是將來的人工智能等領域,可能只有世界第一名才算成功,第二都不行。
你在上一個項目不成功,不要緊,可以加入到別的成功團隊去,帶去了經驗和教訓,就會給成功團隊一種支持。
我們不要對成功過于渴望,然后使自己挫敗感特強,只要盡到自己最大努力,就是成功了。
3.華為未來崗位分3類:職員類、專家類、管理類
第一個是職員類別,也叫專業化崗位。這些崗位對年齡沒有限制,因為有經驗,可以做到50-60歲,將來他們還會有工齡津貼、崗位補貼、質量補貼……保持一定的合理收入;職員類崗位采用絕對考核,不涉及末位淘汰,你適合這個崗位就安安心心做下去,為什么要換個年輕的呢?為什么不能干到六十、七十歲呢?都是用纖纖細手去敲鍵盤,又不是拼刺刀,只要力氣按得動鍵盤就行。
第二類是專家隊伍,專家要快速適應社會變化,趕不上時代變化就會掉隊,華為沒有收容隊。
初級專家應該一專多知,做好本職的基礎上,再想別的;中級專家一專多能或兩專多能;高級專家要有場景化的合成作戰能力。比如,現在你說只懂1G、2G,那是要被淘汰的;如果你懂3G、4G,就能完成產品線生命周期管理。
我們已經跳到新領域來了,專家就一定要在這個領域里搞明白。專家的工作方式與組織形式,要垂直循環,也要有橫向循環;垂直循環使你能知“天氣”,又能吸收“地氣”,一些做出突出貢獻的員工也容易在循環中冒出來,但是不適應發展的專家淘汰也快。拼不動“刺刀”,就要及時換崗位。
第三類是行政管理隊伍,主官和主管每年強制性10%的末位淘汰,即使全優秀也是硬性的,這樣才有新的血液循環。
大家也看到AT團隊改組的文件,任期兩年制,使用的方法是“君權神授”與“民主推舉”兩者結合起來,對AT成員的履責形成合理的制約。
當然,我們的退休機制也很寬松,公司已經有明確規定,帶病可以退休,允許保留一定的股票。如果你認為自己病了,寫個報告給領導即可,不需要醫生證明,只有你最了解你,退休后把身體養好;如果你認為自己還年輕,想奮斗,那就好好學習,努力貢獻,一定要跟上隊,要有駕馭工作的能力,否則沒人會同情你。華為不會對工齡實施保護,只是對你的貢獻進行保護。
二、只要堅持不懈地努力,“烏龜”也能追上“龍飛船”
1.戰略預備隊是為選拔,不是為培養
戰略預備隊不可能把你們訓練成一個非常熟練的工程師,它只是一個起步,一個轉人磨芯的過程。
經過基礎訓練以后,你可以去應聘自己有意向的崗位,進入那個領域以后,再去升華,靠自己去深刻認識和理解。
比如,5G場景化是一個新課題,我們高層和技術層都還沒有完全搞明白,現在敞開了一個機會窗,誰去搞明白,誰就有機會。
2.自我學習和努力最重要
如果考試科目剛好不是你擅長的,考得不好,就證明你不好了嗎?不會!在實踐中發揮出你的作用才能證明價值。
一時的考試不能說明什么,但總要有個過程;工作分配得不好,不等于將來你就不能冒尖。所以,預備隊成員不管將來是分到哪個班,“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沒有說落后的人將來一定不能做將領,我們不要因為一時沒有跟上步伐就氣餒了。大家不要太在意這點,而是要生生不息地自我努力。
有人可能會跑得很快,有人稍微跑得慢一些,大家不要擔憂自己的起落,就是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
3.自我激勵是最重要的激勵
華為公司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自我批評,一開會就講自己存在哪些問題。不要寄望他人的激勵,不要太在乎別人怎么評價,要在乎你自己怎么做。
如果在某次選拔中剛好沒被選上,別灰心,跟選拔老師的水平有很大關系。大家一定要有好心態,輸了就踏踏實實回去做工作,越是這種心態越容易成功,當你抱著一定要成功的希望,心中的雜質太多,反而不成功。
有人問:“在戰略預備隊收獲良多,精氣神得到了極大提升,能不能讓更多的人進來淬煉一次?”
我認為,戰略預備隊是在心里,是邏輯化的,而不一定是在物理形式,你隨時隨地都可以把自己當作戰略預備隊成員。
三、新員工要有基層實踐經驗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新員工要拉開差距,承前啟后
最近我們提拔的都是新員工,有破格提了三級,為什么?希望你們能差異化,不要瞻前顧后。
我們處在新時期,又處在一個特別困難的時期,特別優秀的人才正在成長。我們的研發系統有九萬多人,如果能像西方公司一樣得到優質資源,就不需要這么多人,但是這個磨難會讓更多的英雄產生。
你想想,美國一個文件下來,我們幾千個電路板要改板,更換零部件,算法也不一樣;剛改完,又要改到另外幾千塊板去;然后打擊變換了,又要改到另一種形式,幾千塊板的反復迭代,有多少英雄豪杰啊!
研發之所以沒有進行結構性改革,就是給他們一些寬松的環境,讓他們適應。我們看到這支隊伍在困難中變得更加有水平、更加堅強了。
“要讓打勝仗的思想成為一種信仰;沒有退路就是勝利之路”,這是美軍馬丁·鄧普西上將的話。你看,我們高舉美國將領的話,向美國學習的精神并沒有因為美國打擊我們而改變。
2.每年,流動部分研發人員,帶著技術去理解客戶需求
如果市場不懂技術,怎么與客戶溝通呢?新員工在研發工作的前兩年原則上不流動,第三年開始考慮這個問題。所以,希望每個人珍惜在研發的機會,完整地完成一個小合同、小項目,一定要有成功實踐經驗,你就有了決斷能力;有了研發經驗,然后走向市場,在我們和客戶之間的界面實踐,就可以放大你的認識和看法。
如果你到市場以后發現自己就是一個純技術人員,不合適在市場成長,還可以回流。
公司有小循環、中循環、大循環,最典型的大循環就是余承東、汪濤、陶景文……,當然,希望你是成功實踐才回流,不要灰溜溜回來,因為研發非常需要有戰略洞察能力的人來做領袖。
有些研發主管沒有一線實踐經驗,不清楚前方狀況,如何去駕馭架構呢?他們需要補上這一課。
3.公司允許員工在內部自由流動
我曾專門針對員工的流動性對各級主管有過批評,要求各級主管要開放。戰略預備隊有一個班專門管員工流動,如果你跟主管合不來,或者崗位與你的能力、方向不一致,那你可以跳到這個班來進行培訓。
這個班大概有9600個職位可供選擇,現在參加選擇的只有3000多人,所以你有機會選擇到適合發揮自己才能的地方。
如果員工不努力工作,離開這個崗位,在另一個崗位也可能會被淘汰;如果領導沒有好好干,下屬都走光了,他就是“空軍司令”,就會坍塌,想當官就要領導大家打勝仗,獎金多,大家都愿意跟你干。
我們已經開放流動機制,但是也批評了胡亂流動,今天想想這個崗位合適,明天想想那個崗位合適,那就蹉跎了歲月。
你應該想到,自己最合適到哪一點,就盯著這一點持之以恒地發展,可能你就會成為最好的你。
有些人雖然不夠聰明,但是他矢志不渝做一件事,就有了很大的成功。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91 篇
瀏覽:37272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