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高度信息化的時代,我們幾乎時時刻刻都在刷屏,明知絕大多數信息無聊無趣,甚至扭曲、有害,仍止不住地去刷。但越刷屏,就越有信息饑餓感。一旦手機離手,就會失魂落魄。
信息的海量堆積不僅沒有帶來內心的充實,反而總覺得內心空蕩蕩的,于是,每個人都成了“空心人”……
01
在一個人內心
真正不可消逝的是什么
尊敬的焦揚書記、許寧生校長,尊敬的各位老師:謝謝母校喊我回家,給了我這珍貴一刻。
親愛的同學們:祝賀你們從世界各地匯聚于此,成為新一代復旦人。希望在你們身上。
今天凌晨五點多鐘,我獨自在校園走了很久,感受到一種特別而久違的寧靜、肅穆。
我知道這寧靜和肅穆,在世上任何別的地方,都永不可被復制,它封存于我心底,瞬間被這熟悉的一草一木激活了。
站在3108階梯教室前、在當年的七號樓如今的任重書院樓前,真是百感交集。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物質條件相對匱乏,好友聚會也就在當年的干訓餐廳請喝一杯酸奶而已。
有時,我帶著兩塊干面包一頭扎進圖書館,深夜才會出來。
但那些年復旦濃厚的理想主義氛圍,一個窮學生心中的萬丈豪情,穿透時光的鐵幕,仍時常叩擊我的內心。
仿佛也是在警醒我,在一個人內心,真正不可消逝的,到底是些什么。
錢穆先生曾說,對自己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對傳統,應懷有溫情和敬意。對我們的個人史,又何嘗不是如此?
離開復旦的三十多年中,每當我苦悶、矛盾、彷徨之時,復旦時期的無數細節,先生們給我的種種教誨時時浮現。
可以說,母校對我靈魂的滋養、對我內心的教育從未中斷、從未停止,也永遠不會終止。
02
不做“空心人”
同學們,你們生于本世紀初,是嶄新的一代人。
持續深入的改革開放,給中國社會帶來了數千年未有的巨大進步,物質生活和人本身生存狀態的豐富性、多樣性,哺育了你們。
你們是在信息時代出生并成長起來的第一代人。整體上看,這一代人視野開闊,聰慧敏銳,自信而獨立。
我的兒子是這一代人中的一個。我有個保持了十多年的習慣,在他讀書和生活的每一個關鍵時刻,會寫一句話送給他,讓他去反復體味。
在他赴國外讀書時,我寫了五個字送給他,叫:不做“空心人”。
為什么有這么一句呢?我是在警示他,對這一代人高度信息化的生活方式,要保持足夠清醒的審視和反省。
曾有一個你們的同齡人,這樣對我描述他的狀態:睡眠之外,時時刻刻在刷屏,明知絕大多數信息無聊無趣,甚至扭曲、有害,仍止不住地去刷。
但越刷屏,就越有信息饑餓感。一旦手機離手,就會失魂落魄。
信息的海量堆積不僅沒有帶來內心的充實,反而總覺得內心空蕩蕩的。
我知道這已經是個常態。這個時代對信息消費的依賴性,正在逼近一個危險的臨界點。但真正讓我擔憂的,還不是這個。
我發現,即使是面對難得一見、瑰麗雄奇的自然奇觀,面對渴盼親情的家中長輩,面對他人的痛苦遭遇,很多人表現出來的,是一種無動于衷、一種超然的淡漠、一種對現實的疏離感,甚至是麻木。
高度的信息化,有著把這個星球每個角落的人都有效聯通起來的神奇能力,但同時,它本質上也加劇了每個個體內心的“孤島狀態”。
所以我告誡兒子:不要被物質和消息的過度消費“空心化”,成為“空心人”。
03
世界上所有的美
都需要高度的專注和漫長的淬火
我當然不是在否認信息化對人類發展的的澎湃推動力。這種推動力是無與倫比的,是無法被顛覆的。
我在想,在高度信息化的生存中,人本身如何不淪為一種快速消費品。
越是在眾聲喧嘩中,越需要一顆真正安靜下來的心。越是快速變化的時代,越需要一顆真正慢下來的心。
我期待同學們能夠成為這樣的自覺者。
世界上所有的美,都需要一種高度的專注和漫長時間的淬火。讀書、求知,當然更不例外。
有過鄉村生活經驗的人知道,長得過快的樹,是空心的,其材質不堪大用。
在信息時代,整個社會的“速生、速成”的心理慣性,事實上得到了強化。我期待同學們從這種強悍的慣性中,掙脫出來。
在時代的屏幕上瞬間自生自滅的文字,越是淺陋粗鄙,就越需要有人能以“坐得十年冷板凳”的勇氣,舍棄眼前之利、螢火之光,創造出能昭示一個時代良心和品質的精神產品,穿透這個時代流傳下去。
越是有人覺得心里空蕩蕩的,就越需要另一群人懂得,應該往這種空蕩蕩中填補些什么。
越是有人不再確信什么,覺得“愛”、“理想”、“信仰”成了過時的、陳舊而虛張的概念,就越是需要另一群人把這些詞,高高地舉在頭頂。
對內心貧乏的人來說,這些詞是空的。而對內心豐富的人來說,它們永遠是有血有肉的,是新鮮的。
對大自然、對現實的變遷、對世間的悲歡離合,我們內心的觸角都要敏感地、密切地去感受它們,催生清新的生命感,不必去過度轉述網絡上蒼白的“二手人生經驗”。
只有這樣,明確的信念才會產生,生命的內在熱度才不致流失。
04
什么是教育的根本?
有所學,有所成,有所愛
教育的根本要義是什么,今天在場的老師們遠比我有權威來作出闡釋。
我對它有九個字的個人解讀,叫:“有所學,有所成,有所愛”。
同學們根據個人興趣、能力結構和社會需求,選定了自己的專業,這是有所學。
最終,在一些專門領域形成獨到見解,有了貢獻,成就了更好的自己,甚至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這是有所成。
這一步,在大師林立、治學傳統根深蒂固的復旦,也是能做到的。
最困難也最要緊的是,要“有所愛”。一個人,對求知、求真理沒有非同一般的執著,沒有一種內心的灼熱,沒有百折不撓的堅忍,自然匹配不了一個愛字。
沒有固守社會良知正義、突破一己局限的家國情懷,自然也難以體察到這個境界。
有所愛,意味著獻身精神、一種信仰;意味著可能需要放棄很多,也需要有深刻的自省能力時時喚醒自己。
這一定是個長期的、艱苦的錘煉過程。
在今天世界上,一些大學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她的校園里,有更多的學生懂得:要把求知、求學上的懷疑精神,與對生命價值的確認和信仰的形成融為一體。
把對科學的“冷眼”觀察、冷靜探索,與做人做事的古道熱腸融為一體。
把探求真理的堅韌不拔,與生活中憐小憐弱、恤殘恤孤的生命柔情融為一體。
只有這樣一顆“有所愛”的心,才不會空掉。我們才不致淪為一個“空心人”。
05
從平凡中,汲取智慧
在這里,我還要把英國小說家毛姆在名作《月亮與六便士》的兩段話,送給同學們。
一句話是“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月亮”。這句話的意思是,人要克制對唾手可得的實際利益的誘惑,要有一種超越性的、更寬闊的眼界。
有時候,抬頭看月亮,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啊,因為利益的羈絆,不是那么容易破掉的,尤其是生活在承受重負之時。
另一句話是:“我用盡了畢生的力氣,只是抵達了生活的平凡”。這句話中包含的力量,正好與前一句形成互補。
平凡,是每個人都想著要去突破的。但平凡的真味、深味,又恰恰是在人生絢爛至極、歸于平淡之后。
人光有超越的一面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從平凡中汲取智慧的能力,也要有一種自知平凡的謙卑。
同學們,四年之后,當你們從復旦畢業之時,一定會有某種強大的心靈共性,在你們和我之間形成。也唯有如此,一所偉大學校特有的精神氣質才會永恒地存在。
謝謝大家。愿每一位同學都有美好的前程。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91 篇
瀏覽:37225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