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眾籌新時代:網易全民養豬、蘇寧賣大閘蟹、京東賣大米
你們城里人真會玩,是前段時間網上最火的一句話。流行熱度長久不衰,自黑自嘲的成分多,城市人也愛用。這句話我這里借用一下,正好契合國內互聯網行業的一個熱點轉換節點:互聯網的正面戰場開始逐漸從城市轉移到了農村。農業互聯網面臨著一次重大的產業升級,飛越1.0時代,迎接2.0時代。
商務部部長助理王炳南今年4月份在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農村電商發展概況時表示,目前我國涉農網站共有3萬多家,其中電子商務網站3000多家。數量足夠大,有點類似之前的千團大戰,O2O大戰,直播大戰的氣勢。
農業互聯網不等于農業電商,農業電商不等于生鮮電商。我們說范圍的更準確一點的話,農業互聯網也不包括傳統的電商平臺,如阿里和京東。
之所以把他們排除在外,一方面是他們的農村策略,無論叫什么,村淘還是淘寶農村合伙人,京東無人機送貨等等,都是傳統電商平臺邏輯,在農村地區的自然延展,雖然在農村實踐了很多年,逐個縣拉著縣政府開動員大會,創新突破不大;另外一方面,我們說的農業互聯網,是專門定位在農業行業,主要服務三農的互聯網企業。這里之所以用農業的行業屬性劃分農業互聯網范疇,是因為我國農業的強烈特殊性,城鄉二元化劃分,明顯有別于第二第三產業。
按照互聯網完整業態包括的領域,結合本行業的特點,農業互聯網應該包括:農業電商,農資電商,農業技術服務,農業信息服務,農業土地流轉服務,農業物流服務,農業第三方專業公司服務,農業大數據,農業金融,農業企業級服務平臺,農業物聯網和追溯體系,農業創業公司孵化服務。
其他互聯網早在城市中成為主要業態的,比如BAT或者游戲或者社交或者支付,都是圍繞著人和人性為基本需求,基本可以忽略掉人的行業社會屬性,也不屬于我們討論的農業互聯網范疇。
對應上述主要農業互聯網業態,梳理目前市場主體,還不能看不到完全的一一對應關系。假以時日,也就是五年內,上述業態都會出現。當然,農業互聯網也有自己獨特的業態,如土地流轉互聯網服務,土地物聯網服務,是城市互聯網企業所沒有的,這個顯而易見。
前面提到了,農業互聯網有著自己強烈的行業特征和屬性,我們把農業互聯網簡單和城市互聯網對比,也不見得的科學。我們就把目前的一些農業互聯網業態簡單的統稱農業互聯網1.0時代,用于區分已經看得到的農業互聯網2.0時代萌芽。
農業互聯網1.0時代,雖然數量多,但質量普遍不高,面臨著整體升級的需要,我們看看1.0混戰中的一些現象和特點:
1.本末倒置,號稱借助互聯網,沒有互聯網之實。一些做農業互聯網金融的企業,他們的做法核心其實是我國古老的保甲制度現代版。流行的做法是找到當地的加盟商,把保證金和人頭做無限連帶責任的擔保。這個制度的核心是利用農村熟人社會的特征,用強人際關系做擔保。談不上什么創新,秦朝就有的制度,現在仍然沿用,除了支付功能和理論化的個人信用體系數據化,互聯網基本沒有發揮什么作用。
2.很好的找到了行業痛點,倒在盲目補貼上。前一段因刷單倒下的某農業互聯網企業,其實是有著非常好的互聯網技術班底,痛點抓的也非常準。他們看到了農產品(000061,股吧)領域中傳統渠道,也就是菜販子的“霸語權”,準備用信息撮合的服務入手,為一二批發市場提供交易信息平臺。可惜的是,不知道是資本催生的,還是過分迎合資本對數字的渴望,偏離航向,開始瘋狂補貼。一車白菜來回刷單。批發市場和基地兩頭刷。初心本來是要革菜販子的命,幾億美金反而又送給了菜販子,羊入虎口。科班出身,加上資本形而上的指導,或者說是誘導,學到和方法論的都是流于形式。
3.急功近利,不掌握行業特點,反被傳統行業強大阻力給吞噬,拉下水。現在你去各地農村還能看到,各種互聯網電商,搭戲臺子,像傳銷,存一千返一百的,買網上化肥送彩電。更有甚者,互聯網企業投資重資產,買配肥站,生搬硬套,說是把握了行業制高點,不愁沒有流量。照這個邏輯,萬達商業反而應該比阿里做電商更成功。同時,一些農業上市公司為了制造概念圈錢,給自己打造個互聯網平臺,把自己一畝三分地的交易流水往線上趕,我也把他們歸入此類。此類的互聯網的特點是,沒能抵抗住傳統行業的強大阻力,沒有把握住互聯網的實質,最終就剩下一個空蕩蕩的網店,徒有其表。
4.一廂情愿,不計市場成本,高科技和追溯體系靠政府強推,沒有市場機制支撐。比較突出的比如農業物聯網,大數據的收集整理、監控成本高、技術人力資源成本高;建立農產品可追溯體系,宏大設計很好,但前期投入大,市場機制不順,農莊和企業沒有積極性,僅靠政府呼吁和發動,普通農戶是很難接受的。
綜上,農業互聯網的1.0時代,是比較雜亂無章,無序的。但是,不少有志之士,做出了非常值得褒獎的嘗試。我國是成王敗寇的文化為主導,社會氣氛對創新是非常不利的,不能理性包容探索和失敗。這個強勢文化氛圍對農業創業尤其不利,我們要為更多農業互聯網行業的創業人士大聲喝彩,因為這個行業相對城市業態更加復雜,更加艱苦,愿意投入進來的互聯網精英本來就少。他們的每一步探索和嘗試,都是農業互聯網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的,寶貴的經驗。
農業互聯網的1.0明顯的不足是:或者就是放棄互聯網的效率,再回到傳統行業的方式方法上去;或者就是陷在互聯網奇怪的補貼方法論里面,給油門,輪子空轉,沒落在地上,沒商業模式。一句話,創新不夠,真正利用或者發揮了互聯網巨大效率的互聯網企業,并不多見。
正本清源,我們還是要看看我們農業互聯網到底能夠解決現階段以及未來我國農業的那些問題。
我國農業中的問題是很明顯的,目前形成行業共識的,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問題:
1.我國第一第二產業的現狀是工業化的高度發達和農業發展不均衡并行;
2.農業行業信息嚴重不對稱;
3.服務三農的專業公司雜亂無序,自生自滅,沒有形成體系,被抑制了需求;
4.部分欠發達區域的農業經濟,割據封閉,無法融入全國市場;
5.農產品中間環節過多,劣幣驅逐良幣,高肥高藥等劣質農產品憑借低價,大量進入和占據流通渠道,主導了城市餐桌,使得對農業的高投入無法得到相應的高回報,使得農產品質量完全不能符合市場的消費升級需求;
6.物流和冷鏈嚴重缺失。
上述問題不是彼此獨立的,而是彼此交織和疊加在一起的,錯綜復雜,互為因果,動任何一個問題,都會要牽扯到全局。傳統方式下,國家農產品價格補貼政策是有問題的,沒有涉及到生產要素的配置,并不能提升整個行業的生產效率。
最近我國農業發生的新變化和其中的邏輯:
1. 新農人大量涌現。一方面,大量的80.90后從農村出來后,不再回歸土地,他們會就近在縣城里面居住,結婚生子,但就業是個問題。有些思路比較領先的,他們憑著新一代對手機的熟悉,開始自己做起農莊,主要利用互聯網方式做農產品銷售。還有一些厭倦城市生活或者間歇逃離城市生活的人,在大城市周邊做起來農莊。這些新農人的農莊普遍有一些共性:經歷過城市生活,了解城市對綠色農產品的需求;會利用電商和快遞手段銷售。但是,這些新農人普遍對供應鏈不熟悉,銷售渠道更是難點。他們對市場的服務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新農人的數量,沒有權威統計,保守估計,全國農莊有500萬左右。
2. 城市和農村的中間地帶,新型特色小鎮將大量涌現。最近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發出通知要求在2020年前建立上千個特色小鎮,促進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造鎮計劃背后是城市空間外擴和資本外溢的深刻邏輯,是國家對經濟轉型上一個臺階的國策,縱觀2015,16年的國內外宏觀經濟環境,其中的道理無需贅述。
3. 消費升級會體現最終體現在農產品上。上文提到了農業問題互相糾纏疊加,但九九歸一,核心問題是究竟誰為農產品價格和服務升級買單。這個問題答案很清晰,是城市消費者。我國的城市消費者已經可以逐漸接受為更加綠色更加環保的食物支付更高的價格,消費習慣在慢慢養成。不過現在的問題是,由于傳統流通渠道的存在,互聯網滲透率太低,現在這個溢價并沒有有效的傳導到農民手中。
4. 第三方的農業專業服務公司發展面臨爆發點。這個其實一直是中國農業從業人員的夢想。歐美國家這一塊早已經很先進了。圍繞著農業的服務模塊化,專業化,互聯網化,融資租賃公司也可以跟進服務。目前,這個專業服務的規模還太小,區域化,但五年后就會連成片。
5. 品牌化將會最終讓中國農產品走向規模化和國際化。農產品的品牌化已經叫了好多年了,踏踏實實的去投入,去培育的大企業不多。太多的巨無霸企業,大錢更愿意投入到娛樂游戲電影行業里面去。當然,這一塊,我也看到不少企業在線下穩扎穩打的布局,假以時日,借助互聯網,潛力巨大。
一方面是農業長期積累的問題疊加,一方面是各種新鮮的現象蜂擁而出。農業互聯網2.0就是在這個趨勢下應運而生的。
考慮到農業互聯網1.0的經驗和教訓,2.0升級版,需要注意的幾個核心和方向,全面超越1.0的量大,質量低,同質化重復建設的問題:
1. 避開幾個誤區。反對唯市場論,唯農業行業論,唯硅谷論。唯市場論最不好理解。農業行業里面,市場機制還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問題是,縱觀世界,農業行業是弱勢產業,一直反哺第二三產業,但又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關。全世界的政府政策上基本都在補貼農業。在國內互聯網農業的創業過程中也要深刻理解國內的農業政策環境。不能陷在自己的邏輯里面,不看農業宏觀環境。
舉個簡單例子,比如你的農業互聯網也要學習丁磊養豬當然可以,但你要再以低成本,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辦養殖場,現在已經行不通了。國家對農村環境保護已經提到了國家戰略層面。唯農業行業論,我發現太多的農業行業創業的人,不僅僅是農業互聯網,都對自己的農業項目充滿了激情和夢想,但沒有打開視野,去打通和銜接第一二三各個產業。這樣導致了農業行業成功率降低,供應鏈缺失,在自己的小圈子打轉,甚至變成了自娛自樂的農業自留地。唯硅谷論是說我們農業發展現狀和美國比起來,有自己鮮明的階段性特點,沒有太多硅谷模式和先例可以copy,互聯網人還是要扎根中國的土地,成長出自己特色的農業互聯網模式來。
2. 綜合解決問題的思路。就農業面臨這些綜合性的難題和新趨勢,具有長期性的和全局性的特點,必須通過有點有面的平臺思維來結合。而互聯網就是這種思維的完美工具和解決方案。通過互聯網的平臺作用,可以讓信息高度對接和匹配;可以讓農產品直接面對城市消費者;通過互聯網的平臺作用,把市場機制充分運用好,讓用人格擔保品質的新農人和高質量農產品得到市場的關注和互聯網流量;讓新農人在農資和經營方式的高投入,得到相應的高回報;讓農產品的需求和城市消費者的消費升級趨勢,帶動現有物流體系,快遞和冷鏈建設,向農村腹地深入;讓城市消費者的消費升級趨勢,變成新農人在農資的選擇更綠色更安全的自覺行為,進而指揮農資需求的升級和減肥減藥。
3. 堅持互聯網能力為主導的方案。上面談到1.0時代現象的時候提到很多互聯網企業創業初心是利用互聯網能力改變農業,過程中遇到傳統行業的挑戰和阻力,可想而知。能不能堅持發揮互聯網的長處和效率,去解決每個碰到的現實問題,而不是向現實困難妥協,這個還真不是紙上談兵,是互聯網企業每天決策都要反復思考的問題和指導原則。也就是這些決策的累計決定了你的企業最終能夠走多遠,能否堅持互聯網初心。
4. 共享經濟在農業互聯網中會大行其道。我國城市化過程的基礎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制造已經造就的城市蓄水池已經可以讓兩三億農民工城市化,加上新的造鎮計劃。但這些城市人融入城市生活的最根本基礎就是有長期的,穩定的工作。同時,這群人也是最好的培養共享經濟的沃土。伴隨著城市化進程,共享經濟的互聯網思維,非常適合在我國農業互聯網領域發揮效用。
5. 接地氣,接地氣,接地氣。重要的事情強調三遍。做農業互聯網,不能坐在中關村(000931,股吧)辦公室和杭州的咖啡館里,坐以論道,必須深深根植于土壤,了解你服務的農民。做水果電商的,知道許多下來的訂單都生產不出來,農業特點就是這樣,自然風險不可控,或者一場大雨,品相甜度都毀了。建立質量追溯體系,如果從農民側著手,要有很好的市場結合點,不能違背市場規律。做互聯網扶貧項目的,要了解扶貧體系運作,了解農民心態和市場需求的差距,重點是要給大家加上互聯網運營能力,大包大攬,或者蜻蜓點水,都解決不了任何問題,還會產生新的困局。做共享經濟,首先要深刻了解農村勞動力空心化和老齡化的原因,了解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動向和經濟原因,了解他們的痛點。
6. 會不會出現農業互聯網的大躍進。我的答案是yesorno。好像是一句廢話。其實不然,背后兩個邏輯。一方面,未來五年,國家在農業互聯網化領域,包括農村電商中心,物流中心,互聯網綜合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方面投入巨大,上萬億的投入,要求以市場為主導。國家投入會導致民間資本跟進,農業互聯網里面的種子選手未來五年會很不缺錢。另外一方面,農業互聯網的人才奇缺,是這個行業發展的巨大瓶頸。城市互聯網精英懂農業的不多,傳統行業想做互聯網,專業經驗又是個巨大障礙。但我判斷,第一個因素的主導性更強,資本開路,人才短板會逐漸補課跟上。所以,結論是農業互聯網的突破,會在未來五年內形成燎原之勢,強勢企業會初步建立疆域和行業領先地位。
互聯網雖然不是萬能的,但互聯網的一個巨大優勢,就是把市場機制用互聯網信息對稱的方式,一端三農從業人員,一端城市消費者,有機鏈接起來。讓國家倡導的消費升級和供給側改革方面,找到了一個可以落地,可執行的方案,讓大家圍繞市場機制指揮棒轉,讓重新構建農業行業規則的升級產品有了可能。以我們的農業互聯網實踐經驗來看,任何不具備市場基礎的互聯網模式,都不具備任何生存的土壤,最終都會消失。
總結1.0的得失,農業互聯網2.0必須深深扎根土壤,了解行業變化和趨勢,思考互聯網的本質和效率,著眼未來變化,捕捉到每一個商機,一點一滴的,踏踏實實,改變我國農業的現狀,也必然能夠獲得巨大成功。
加入農業中小企業經理人和創業者核心商圈(農俠會),行業解讀、案例干貨、行業報告、實戰課程請訂閱農業行業觀察 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280 篇
瀏覽:19679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