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農經司司長吳曉表示,下一步工作重點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新業態,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的融合,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
在魚目混雜農產品市場,無明確安全標識的情況下,知名品牌成為消費者判斷食品安全的標準。在廣大消費市場的推動下,不少企業大佬涌入農業領域,從阿里村淘,京東代購,到丁磊養豬,再到中糧全產業鏈布局,聯想控股進軍農業,加速了品牌農產品的發展。各地政府也加大扶持當地農產品的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利用“互聯網+農業”的模式將自己的品牌農產品帶出去。
生產管理數據化,產品加工標準化
在大數據時代,借助數據,生產管理者可實時觀測到動植物生長精準數據統計,并可利用數據進行有效分析,預測管理效果。利用標準化的加工方法是提高產品質量,保障產品安全的必要手段,為規模化生產打下堅實的基礎。
物流技術升級,客戶服務創新
在產品運輸的重要環節,物流技術必須得到升級,用最快的方式把農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且要保證產品質量度和新鮮度,當消費者拿到自己的產品都會欣慰,掃描產品二維碼,都可追溯到產品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倉儲物流各個環節的準確數據。
依托地域品牌,打造產品品牌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環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氣候不同,導致思想觀念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借助地域優勢生產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如陽澄湖大閘蟹,潛江油燜大蝦,利川柏楊豆干。然后依托這些地域品牌,在產品上做出特色,打造具有個性化的產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