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飲料檸檬史:十年沉浮,酸倒一地,成就一片!
近年來,在中央政策引導下,南方省區不斷優化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生豬養殖產能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和玉米主產區轉移。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畜牧業龍頭企業在東北地區新建、擴建養殖基地,生豬養殖呈現出南豬北移的發展趨勢——
近段時間以來,雛鷹農牧、溫氏、大北農等多家上市農牧企業公布了養豬場新建或擴建計劃。通過梳理可以發現,大部分新建和擴建工廠都在東北地區。
據農業部統計,2016年以來,南方水網地區生豬調減超1600萬頭。國內大型畜牧業龍頭企業相繼布局東北。據初步統計,東北地區在建生豬養殖項目投資已經超過615億元,2018年底前可新增出欄1540萬頭。
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穩定生豬生產,優化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區域布局,引導產能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和玉米主產區轉移。在環保政策倒逼以及比較優勢驅動下,生豬養殖正加快挺進東北地區。
南方養豬面臨環保壓力
日前,多個地方政府公告了其限養禁養區內生豬養殖場關閉拆除情況。2017年全年,福建南平市共拆除關閉生豬養殖場7180家。與此同時,加快推進可養區內生豬養殖場的標準化改造;浙江衢州市衢江區在拆除禁養區內養豬場的同時,對養殖業提出了新要求。
首先是流轉的土地,形成小區規模養殖,以便于統一治污;其次是引導養殖業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當地96%的退養戶實現了轉產轉業。
從畜牧業發展環境來看,環保壓力對規模養殖的約束趨緊。原來農民既種地又養豬,農牧結合、種養循環,環保壓力較小。現在專業化分工,種地的不養豬、養豬的不種地,糞污無法還田,污染問題隨之而來。
尤其是養殖糞污無害化處理標準趨嚴,養豬面臨的環境壓力越來越大,這在南方水網地區尤其明顯。據了解,有10個省份已經劃定生豬禁養區,多地要求全面關閉拆除禁養區內生豬養殖場戶和可養區內不能達標排放的生豬養殖場戶。
南方水網生豬調減開始于2016年初。當年,農業部印發了《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2016—2020)》,結合各地產業發展現狀,在評估環境承載能力的基礎上,對全國養豬區域作出了明確劃分。
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等南方10個省份被劃為約束發展區,東北四省區被劃為潛力增長區。《規劃》提出,約束發展區環境壓力大,要控制總量,優化布局,提高糞便綜合利用水平;潛力增長區資源優勢明顯,要成為承接產業轉移的主要區域。
江西播恩集團是一家以飼料為主營業務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董事長鄒新華認為,環保升級倒逼畜牧業轉型升級,是挑戰也是機遇。2016年公司銷量增速為65%,2017年增速達76%。“我們的目標客戶是母豬存欄250頭至2500頭的養豬場。雖然環保壓力增大,但全國范圍內規模養豬場群體卻在擴大,所以飼料銷量隨之增長。”
東北養豬業優勢明顯
不久前,四川省福元肉類食品有限公司的一位負責人考察了東北生豬市場。他告訴記者,從畜產品開發上看,東北地區土壤、空氣和水源等生態狀況都比較好,畜禽養殖防疫的天然屏障優勢得天獨厚,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為何養豬企業青睞東北?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認為,東北四省區產業發展有基礎。從生產看,東北地區是新興生豬產區。“十二五”期間豬肉產量年均遞增3.9%,明顯高于全國1.6%的增速。
從市場看,東北地區是國家重要的畜產品輸出地。四省區每年生豬凈調出量超過580萬頭,生豬價格漲落已經成為全國生豬價格變化的風向標。從成本看,東北地區在人工成本、土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明顯。
全國畜牧總站體系建設與推廣處副處長楊軍香說,飼料占生豬養殖總成本的70%,且玉米又占飼料的70%。所以企業在東北布局,飼料就地收集加工,不僅能更好保證飼料質量,也能節省不少運輸費用,使用當地豬飼料單價比其他地區每斤便宜近0.1元。
據測算,一個年出欄10萬頭商品豬的養殖場建在東北,一年飼料成本比在南方減少480萬元。近年來,國家在東北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政府對從事玉米飼料加工的企業給予補貼。
從環境承載能力來看,東北地區優勢也很明顯。目前,東北四省區生豬年出欄量僅為7100萬頭左右,不及四川一個省的出欄量。沿海地區、水網地帶禁養限養,倒逼畜牧生產北移,東北廣袤的土地有足夠的接納能力。
按每畝地每年消納5頭商品豬的糞便測算,內蒙古、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耕地承載率分別僅為9.5%、8.5%、6.2%和7.4%,四省區還有2.67億頭豬當量的承載能力,實施種養循環、農牧結合有很大空間。
東北地區自身加快發展畜牧業的要求也很迫切。東北是糧食主產區,按照每頭豬每年消耗180公斤玉米計算,東北地區生豬出欄量翻一番,需要消耗玉米約1400萬噸,占目前東北玉米年產量的14%。
玉米種植帶和畜牧養殖帶緊密結合,是世界農業發展的一個普遍經驗。業內認為,東北糧食主產區不僅能搞好“大糧倉”,還要建設“大肉庫”。
全國生豬供給穩定
國家生豬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王珺說,當前我國生豬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受內外部環境變化影響,新舊矛盾交織疊加。
一是環境壓力加大。生豬養殖糞便污染、種養脫節等問題日益突出。
二是資源約束趨緊。土地資源短缺成為生豬規模養殖發展的重大制約,蛋白飼料原料對外依存度高。
三是國際競爭加劇。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生豬養殖的勞動生產率、飼料轉化率、母豬生產力水平較低,生產成本較高,豬肉進口的壓力加大。
記者在很多地方采訪發現,由于養殖業沒有稅收,富民不富縣,又占用了當地的土地指標,加之畜禽養殖糞污處理難,一些不屬于限養區的地方對發展畜牧業生產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認識不足,重“堵”輕“疏”,不合理設定養殖限量,簡單關停養殖場,對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不鼓勵、不支持,許多沼氣工程閑置,不僅不利于畜禽養殖糞污問題的解決,也對當地畜產品穩定供應造成了一定影響。
當前,南豬北移趨勢明顯,大企業紛紛在東北四省區建場。業內測算,如果產能完全釋放,將新增出欄1億多頭。“為推進綠色發展,養殖布局正在積極調整。對生豬養殖來說,既要保供給又要保環境,也就是既要吃上豬肉,又要不聞臭味,找到這樣一個平衡點。”
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說。這是生豬產業發展應該正視的問題,如果環保方面不達標,規模養殖寸步難行。近年來,大型養豬集團、飼料企業都發布了未來養豬計劃,若這些目標能最終實現,將彌補禁養拆遷、散戶退出帶來的市場空缺。
國家統計局1月1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豬肉產量5340萬噸,增長0.8%。如今,我國豬肉產量占全球產量的一半;豬肉人均占有量40公斤,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馬有祥認為,從2010年開始,我國豬肉產量一直在5000萬噸以上。
這幾年盡管有豬周期,但也說明了我們的生產能力是足夠的。下一步,國內生豬產業應著力提質增效,增強競爭力。此外,統籌發展保供給和綠色發展保生態是今后的一個大課題。
來源:經濟日報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