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眾籌新時代:網易全民養豬、蘇寧賣大閘蟹、京東賣大米
作者:馬云華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ID:nyguancha)
文章很長,希望想要進入農業、正在做農業的朋友都要看完...
馬上正月十五。農業春耕即將開始。
農業部也發文大力推進農業生產,鼓勵返鄉者留在農村創新創業。但,“農業不好做”、“農業不賺錢”等勸告或者忠言經常出回繞在我們的耳邊。迷茫、迷茫、還是迷茫。
但迷茫之時,我們還需要搞清楚“失敗的原因”、“不賺錢的原因”、“虧本的原因”“經營不慎的原因”...
其實,我們認為有2個普遍虧錢不賺錢的原因:
1、投入成本大于回報
做農業的成本,很多人都把自己的人力成本排除在外。平時說的投入成本基本上是生產資料、農業工具、聘用農業工人、租地等成本。
有一位干農業老板告訴我他的租地成本占整個營收的65%之多,一旦沒有總夠的利潤做支撐,虧錢是必然的。
除了租地,還有農業工人的工資、生產資料和各種水電的成本也是高的嚇人。
因此,做農業的人基本上會因為投入成本太大,看似有營收,實則是賠錢。
2、經營沒有差異化
跟風是整個農業的風氣,很多干農業的朋友看到身邊的養殖賺錢馬上就干養殖、種植賺錢馬上搞種植。
或許,這是小農戶朋友的經營狀態,但大規模的種養朋友也存在同質化經營的現狀。比如,搞臍橙種植的、搞大蒜種植的、搞養豬的...
這些大戶朋友可能因為沒有差異化經營,所以倒在產業化和品牌化上。
10個農業血淚案例
或許,我少看到農業領域失敗的案例,有可能是他們虧錢的事件不足以震醒整個行業。
但農業領域的失敗案例很多,我們希望做農業創業者和經營者的眼睛,挖掘或者梳理出這些血淚創業案例,以便總結出經驗,照亮前行的路。下面10個案例,希望能炸醒還在農業領域堅持的人們。
1、因糧價低迷導致虧錢
大劉是江蘇盱眙縣舊鋪鎮舊鋪村種糧大戶,他原來是做工程的,4年前流轉了2000多畝地種糧,每畝每年流轉費700元。由于流轉的土地都是丘陵崗坡地,土質貧瘠,且經常遇到干旱,前三年糧食產量不高,虧了100多萬元。后來他打了抗旱井,抗旱問題基本解決。
2015年,老劉種的小麥畝產700多斤、水稻1300多斤,對于旱地來說,這樣的產量已經很不錯了,沒想到稻子價格下降,雖然豐收了,卻沒有增收,只是勉強保本。
結論:糧價不穩定,價格變動這是沒有辦法避免,除了堅持之外,建議加大倉儲建設,借助錯時銷售。
2、因天氣原因導致賠錢
老易,本年55歲,早前在國企工作,經過商也失敗了。老易在農業領域創業者屬于第二次,本以為自己是農村人,種地不會有問題的。但,同樣早已失敗。
2012年,易崇良率領工人晝夜開荒整地,建溝渠,修便道,他自選的20萬棵桂圓小樹苗終于落地。但由于天氣原因,價值十萬的樹苗還沒成果就已付諸東流。
其實,易崇良的失敗看似因為天氣,實則是對果蔬的特性和土壤等技術問題缺乏。
結論:靠天吃飯是當前90%的農民做法,想要規模化經營必須要借助智慧農業或者設施農業避免靠天吃飯的惡果。
3、因銷售渠道不佳導致資不抵債
2009年,大崔花費千萬元補償款與人合伙流轉了位于鄒平城郊西董鎮的1000畝山坡地搞有機種養,并雇了100多個農民,同時大崔還設置了大型飼料倉庫、大型青儲池、儲存地窖,基本上形成了一個閉環鏈條。
事實上,2011年,大崔的農場經營迎來了最好的時機。當年的銷售額加上政府補貼在600萬元以上,農場開始逐步盈利。然而,好景不長。由于崔大有一開始的銷售渠道是機關事業單位、國企、銀行等單位的團購和福利,2012年底政策調整后特供市場繁榮不再,加上市場上對有機農產品認知程度不高,因此大崔的零售市場遭遇“0銷售”。但園區還要經營,大崔虧著本經營,還靠賣房補窟窿。
總結:種得好不一定賣得好,對于高品質的農產品一定要建立獨特的渠道,比如會員制、預售制,互聯網渠道等。
4、因盲目擴大規模導致虧錢
老徐,之前是家具廠的老板公司營業額超過2億,但因為整個中小制造業越來越不景氣,老余開始想轉型,看好農業領域,于是從種植業開始,在老家承包了土地,為了避免風險,一開始只是試種了幾十畝蔬菜,沒想到一開始特順,菜價特好,幾十畝就賺了十幾萬。
老徐認為既然成功了那就全面開花吧,又承包了1500畝全部搞基礎建設和種植。沒想到,幾十畝的銷售難度和上千畝的銷售難度根本不在同一個頻道,賣不出去,沒辦法。1500畝的蔬菜,要么低價賤賣,要么送人,要么丟棄,這一下子損失慘重,幾百萬就不見了,沒辦法只能繼續努力。
至此4年時間,3000萬積蓄全部花完,老徐的農場不得已轉讓給朋友。
結論:謹記小步快跑,不要盲目貪大。
5、因依賴補貼導致經營失策
小宋原來是城市的白領,受政策感召返鄉創業,本想做勞務公司,結果在家里承包了農村的30多畝地,聽了村干部的話種植四季豆。什么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前期購買農具上就花了上萬元,犁地的人工加育苗種植就花掉了400多個工(一半以上是浪費的)費用大概花了5萬多元。然后四季豆需要上木條或者竹條插桿,這又花了接近3萬元等。承包土地的租金還好不算貴1萬元不到。
小宋本想著會有政府的補貼拿,后來才拿到一畝100元的補助,因為承包土地立項需要300畝以上,否則是不能立項的。
結論:做農業一定要熟悉三農政策,按照政策開展生產,但最好不要沖著補貼,否則會敗得很慘。
6、因經驗缺乏導致虧損
安徽的小康,碩士畢業后,本可選擇留在德國工作,但他選擇了返回故鄉。2012年10月,小康u三位同學在合肥城郊三十崗租下近300畝地和魚塘,總投入100多萬元,開始編織他的田園夢想。
事實也和很多人預料的那樣,在農場建起的第一年,一個又一個困難接踵而至,從土地平整、修路,到篩選種子和挑選肥料,不僅有技術難題也有資金難題。
小康的農場,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化肥和轉基因種子。康瑋說,蟲害不嚴重的話就盡量不管它,讓蔬果自然生長,給蟲子吃一點對質量影響不大。然而因為缺乏經驗,從2013年到2016年康瑋的農場每年都在虧本。
結論:如果跨界農業,一定要做自己擅長的東西,不擅長的可以交給懂行的人做,比如農技和農田管理等,當然還需要快速學習。
7、因產品小眾導致虧50多萬
江西籍的劉先生返鄉創業,劉先生心想只要把這些荒地利用起來,會大有前途。于是,劉先生說干就干他把在杭州買的房子賣掉,回到家鄉租了300畝地搞起了農業。
這個舉動不僅村里人不理解,家人也堅決反對。劉先生不顧家人的反對種起了油茶樹,養起了泥鰍,因為這2個項目的都是小打小鬧,沒有形成規模化,同時這2個項目又屬于小眾市場,所以,劉先生在兩年內虧損了50多萬。
結論:做小眾市場必須要有固定的客戶,或者產業化有保障,否則很難堅持到市場的認可。
8、因錢不夠用、技術跟不上導致經營困難
受政策感召,2014年12月26日,臨沂的張慶注冊了家庭農場,種植桃子。他已投資了70多萬元,包括土地流轉花掉40多萬,開墾、修整、翻地等花掉近10萬,培育苗木、栽植管理花費10余萬元。4年時間,一直在投資,卻沒見到一分回頭錢。一開始是自己的積蓄,后來跟親戚朋友借錢,再后來是貸款。4年時間,園子一直不見效益。到現在,4年前的2萬多元的人工費還欠著。
“很多人知道家庭農場是國家提倡的項目,能看到其中的希望。但實際操作起來,困難重重。”張慶修說,“現在都沒有錢投入了,缺資金和技術,真是騎虎難下。
結論:農業投資是一個長期過程,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還有學會去融資。
9、因政策、環保監管迫使倒閉轉型
原材料上漲、國家嚴管環保,農資企業掉入經營深淵。兼并、并購事件頻頻。
從全球農化巨頭的世紀大并購,比如拜耳歷時兩年完成了對孟山都的收購。隨著中國化工和先正達、杜邦陶氏、拜耳和孟山都的合并,全球農化行業第一梯隊格局由六大巨頭(先正達、陶氏、杜邦、拜耳、孟山都、巴斯夫)變為四大巨頭。同時,國內收購也沒有停止。比如,利民股份現金收購河北威遠生物等100%股權,揚農化工擬收購沈陽化工院,中化國際把參股企業江山股份的股權轉讓給福華科技。
結論:創新渠道、創新經營、抱團前行應該成為時下農資行業的寫照。
10、沒有品牌、沒有流量導致農產品電商無人問津
小張34歲,在廣東打工多年,小有積蓄,但因常年在外拼搏,家中母親無人照顧,過年回四川老家,聽人說當地政府正在全力支持返鄉創業,補貼資金貼息貸款等優惠政策,于是小張帶著幾十萬積蓄,回鄉辦廠,想組織當地特色農產品通過網絡賣進城市。
然而,讓小張沒想到產品生產完掛到網上無人問津,各大網站做活動推廣,營銷經費花了不少,訂單很少,工人工資發放困難,整天愁眉苦臉道互聯網是個坑。
結論:互聯網時代,農產品不僅僅缺技術,還缺品牌和背書,想要靠互聯網賺錢要學會借力、借勢。
思考
農業是一個長期投資的項目,我奉勸哪些想賺快錢的人趕緊放棄,否則會輸得很慘。對于,未來農業要如何開局,我這有3點思考:
1、緊跟政策,讓政策幫我們助力
做農業,不熟悉政策、不懂政策,你將會很被動。因此,我們要了解國家三農政策的重點在哪里。
同時,我們還緊跟國家政策深度布局和切入,把我們的項目打造符合國家政策的創業項目。
2、小步快跑、找到方向和積累經驗
農業行業的特殊性,想要在農業領域尋找到機會,我建議農業老板們要以“小步快跑”的姿態進來,并要沉下心虛心學習和經營。
通過小范圍試驗的方式摸清楚農業各個要素,并且打通各個渠道、跨界的環節,適時嫁接產業思維,做小、做精、做尖。
3、如果不行,就趕緊撤
有人覺得這個句話很可笑。其實,這就是農業創業之道。有些堅持是有價值的,但有些堅持是毫無意義的,做農業玩命堅持真的不值得。
目前,做農業80%以上的朋友都是跨界進來的,對農業還是不了解,尤其是哪些抱著“賺錢”心態的人。個人建議,熟讀國家政策,小步快跑,如果覺得不行,請趕緊走。
畢竟,干農業是需要耐心和雄心的人,但更需要決心的人。一旦你抱著懷疑的態度進入農業,失敗早就埋下了種子。
最后,送給各位農業老板和農業領域的創業者一句話:做農業不易,且行且珍惜。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280 篇
瀏覽:19694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字節跳動發布2025助農數據報告:數字技術助力新..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