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順豐26載:用物流賦能農業產業鏈
作者:老貓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
中國農業迎來最好的投資年代!
農業已經成為互聯網大佬、房地產大佬、甚至家電大佬的產業布局重點,而且都是大手筆。
比如,格力布局農機、長虹布局生鮮、而海爾布局大農業。
從2017年開始,海爾以互聯網工廠和生態圈搭建為內容切入金鄉大蒜現代化種植、布局生鮮電商平臺,上線生鮮售賣專柜等等,一步步實現農業產業鏈的深度布局和產業的探索。
01
為何要布局大農業?人單合一的結晶
早在2009年,海爾集團董事長張瑞敏就提出“人單合一”模式,其目的就是“把海爾當做平臺,幫助無數個小微創新創業”。
海爾大農業布局就是海爾“人單合一”的結晶。海爾通過“人單合一”模式,海爾從封閉的企業變成了開放的生態平臺,顛覆了傳統規模與范圍的理論,以用戶不斷迭代的需求,構建生生不息的生態服務系統,導向生態品牌共創共贏。
除了海爾內部戰略牽引之外,還有個對海爾布局大農業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力——《中國制造2025》戰略。
眾所周知,制造業的智能化發展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的一個重要趨勢,在《中國制造2025》和《國務院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政策及綱要中,其中互聯網工廠和智能制造是2大關鍵詞皆作為重要主題被反復提及。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探索海爾轉型時也曾指出,現在是要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如果還停留在大規模制造,那么在大規模定制時代企業就會被邊緣化。
因此,響應《中國制造2025》戰略,2015年海爾集團對外公布了工業4.0戰略的實踐,并同時上線了用戶交互定制平臺和模塊商資源平臺。在這一戰略實踐中,海爾認為工業4.0的本質就是互聯工廠。
對此,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還表示,互聯網時代對企業最大的壓力就是一定要滿足用戶的需求。誰能夠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誰的質量就高。所以現在企業必須從大規模制造變成大規模定制,大規模定制在海爾的表現就是互聯網工廠。
其實,互聯網工廠是海爾戰略轉型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工廠把海爾從制造品牌轉變成服務品牌。尤其是物聯網的應用。
同時,海爾在物聯網時代的模式布局是生態圈、生態收入、生態品牌。海爾是為數不多能夠在每個時段中搶占先機的企業,這也是在全球范圍內企業第一次明確提出的物聯網時代“創牌”方式。
所以,作為存在諸多痛點的農業,一定是海爾產業生態圈的重要業務。眾覽海爾布局圖普來看,海爾布局大農業有2個出發點:
1、海爾生態圈的實踐,借助“人單合一”模式,鞏固海爾生態圈的服務能力,從之前的制造企業轉變成服務企業。
2、互聯網工廠的需要。海爾提出的戰略是平臺轉型,而是不僅僅是戰略轉型,互聯網工廠就海爾平臺轉型的體現,海爾希望借助互聯網工廠為農業和工業深度賦能。
02
互聯網工廠試驗田:金鄉大蒜
從近些年農業發展脈絡來看,農業2大頑癥難解。一是利潤薄的問題;二是信息化的問題。
業內人士告訴農業君這2大問題將長期存在,同時由于這2大問題導致農產品不賺錢和農產品滯銷的社會問題。
如何破解這2大頑癥?行業一直呼吁:放棄靠天吃飯,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通過現代化農業幫助農產品溢價,同時破解農產品信息不對稱等問題。
2017是大蒜轉折的一年,整個大蒜產業經歷了從“蒜你狠”到“蒜你慘”過山車式現象,大蒜滯銷價格大跌愁壞蒜農。
沒有辦法,這就是靠天吃飯的惡果。然而,山東金鄉大蒜也遭遇“難賣”的窘況。
2016年經逢“蒜你狠”之后,2017年大蒜市場又遭遇了“蒜你慘”。蒜價從每斤6元一路暴跌至每斤2.5元。
“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金鄉作為世界大蒜產業的霸主,常年種植大蒜60萬畝,帶動周邊種植區域超過200萬畝,出口168個國家和地區,年加工出口總量占全國的70%以上。
同時,2018年6月,農業部、財政部公示了第一批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單,金鄉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成功入選,成為山東省唯一一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單位。金鄉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面積6.6萬畝,其中耕地面積4.8萬畝。該園內以大蒜產業為主導產業,大蒜標準化種植面積達到3.6萬畝。
金鄉大蒜,面臨新的機遇,尤其是科技的賦能。這也是,海爾看到的新的產業機會。
據了解,從2017年10月開始,海爾在中國“大蒜之鄉”——山東金鄉打造了1000畝示范園,首次涉足農業,探索以工業思維重塑農業生產、以互聯科技化解產銷瓶頸,嘗試全面改造傳統農業種植、流通和銷售方式。
另外,在海爾看來,工業理念、互聯技術不僅能夠改造傳統農業生產,“人單合一”商業模式還能有效化解農產品暴漲暴跌的市場風險。
那么,海爾切入金鄉大蒜具體是怎么做的呢?
1、建立大數據生產:運用海爾COSMOPlat智慧農業數據可視化系統,實時監測全方位大蒜的生產過程,包括環境溫度、濕度、風力等級、風向、光照強度、土壤溫濕度、降水量等指標。并通過智慧農田對采集的各類數據及歷史數據的對比分析,準確的預測出大蒜的采收時間,給當地農戶及企業對市場預期的評估提供可參考的依據,同時根據土壤的成分分析,可以對科學種植提供看得見的憑據,保證了大蒜的品質及高產。
2、大蒜產品的溯源:海爾希望打造“聰明大蒜”。每一個大蒜外包裝上的二維碼,屏幕上清晰地顯示出了大蒜的產地追溯信息:產品來自于哪個蒜地,并可以查看該大蒜從一粒種子到收到貨物的全生命周期記錄,讓用戶和蒜農、蒜田做到了零距離交互。
3、產銷對接:海爾COSMOPlat平臺把大蒜種植、采購單位、大蒜企業的多方的需求整合在一起,并且相互相同,破解信息障礙,提升生存與采購的完美結合。
“海爾涉足農業是希望利用多年積累的工業物聯網平臺解決農業的痛點。”在張旭看來,進入物聯網時代,海爾進入、改造農業生產,與家電產業形成協同,打通從田間到餐桌的全產業鏈條。
金鄉大蒜已經成為海爾COSMOPlat的試驗田,而且取得積極效果。
簡單算一筆賬,對蒜農來說,上海爾COSMOPlat平臺后農戶平均增產300斤/畝左右,平均增收350元/畝,今年1000畝的示范基地總體增收30余萬元,用戶也不必再為中間環節買單,雙方各自都實現了增值。
當然,除了金鄉大蒜,現在海爾COSMOPlat平臺上還有小米、黑豆、紅豆、調味品等60余個品類,而這些品類都是地標性的農特產品。
03
海爾也做生鮮:不賣生鮮,只做服務
生鮮領域,一直被稱作電商最后一塊藍海。另外,跨界做生鮮又成為生鮮領域的“一騎清塵”。
比如,溫氏股份切入生鮮電商,海爾領域布局生鮮...他們都為自己的產業布局或者產品銷售開辟了新的戰場。
生鮮紅利機會已來,大佬已經坐不住了。作為,家電大佬的海爾布局生鮮的原因有2個:
1、家電產品的銷售。隨著互聯網時代來臨,海爾戰略目標已經發生改變,其希望致力于為全球用戶提供智慧家庭整套解決方案。海爾通過切入生鮮領域帶動冰箱、冰柜、廚房家電的銷售,借助生鮮幫助自身尋找到了一片新市場。
2、產業布局。海爾互聯網工廠的目標是生態圈的搭建,需要把海爾互聯網工廠賦能到整個產業鏈里,同時,海爾集團提出過智慧生活戰略 ,要為消費者創造更好的生活方式,生鮮領域布局將會幫助用戶提升“智慧生活”以及“生活品質”。
海爾布局生鮮,是海爾產業生態圈的重要布局。其中,海爾以3個方式切入生鮮領域
方式一、與生鮮電商合作,幫助電商平臺賦能
其實,海爾想的很清楚!想要分羹生鮮市場,必須要有消費者或流量。而生鮮電商平臺就成為海爾生鮮布局的主要客戶。其中,海爾以合作伙投資方式與電商平臺合作深耕生鮮市場。
1、聯手易果生鮮
2016年4月,生鮮電商行業領先品牌易果生鮮與國內家電巨頭海爾冰箱聯合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據了解,易果將獨家植入海爾馨廚互聯網冰箱終端,共同建立新型廚房場景商務平臺,讓用戶能在冰箱上一鍵購買,享受一站式生鮮消費體驗;并實現用戶數據的共享共通,聯合開發RFID食材識別、內容消費等模塊,搭建大數據分析模型,建立用戶生活習慣大數據庫,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推薦。
2、投資U掌柜
2017年10月,海爾資本領投生鮮電商U掌柜,幫助其完成B+輪融資,其中,今日資本、峰尚資本等數家機構跟投,總金額超過1億元。
我們發現,U掌柜成立于2015年8月,為都市白領提供“1小時達”的生鮮購買服務,上海的訂單量從今年第一季度始就已經遠超其他同類生鮮電商。
融資會后,U掌柜將充分發揮獨創的“1小時達”供應鏈優勢,結合海爾在無人零售設備和智慧家電方面的領先技術,全力拓展無人零售業務。
3、簽約每日優鮮便利購
2018年1月,每日優鮮便利購已經與海爾商用冷柜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共同推出一整套以“無人貨架+智能冷柜”為輸出模式的無人零售領域智能化解決方案。
根據合作協議,每日優鮮“便利購”將借助海爾商用冷柜的冷鏈技術與服務,加快其在全國范圍內的點位布局,同時,海爾商用冷柜也將借由此次與每日生鮮“便利購”的合作,完成其對快消品行業及終端零售業的冷鏈智能化、場景化升級。每日優鮮方面曾經表示,將于2018年實現在全國60個城市30萬個優質點位的拓展,與海爾的合作將幫助每日優鮮在冷鏈管理和點位拓展提供助力。
二、造互聯網冰箱,開辟生鮮入口
一直有人說,生鮮難在最后一公里。破解了生鮮最后一公里就等于破解了生鮮電商。
海爾找到了!海爾把冰箱又能變成生鮮入口,讓生鮮領域的不存在最后一公里。
2016年,作為行業首個成功研發出互聯網冰箱的品牌,海爾推出馨廚互聯網冰箱。該互聯網冰箱除了滿足消費者所需要的冷藏冷凍等基本訴求之外,還將冰箱變成了一個可以連接多種生活服務的智能端口。
我們發現,海爾馨廚互聯網冰箱直接連接消費者與生鮮電商平臺,主要得益于海爾冰箱成功的“平臺化”轉型。
同時,在這個平臺上,海爾冰箱整合了包括易果生鮮在內的近百家優質網絡資源方,提供了生鮮購買等多元化的生活服務。
消費者可通過這個“入口”直接在線購買新鮮食材,并且食材源頭可追溯,保證了食材供應渠道的透明性。
如此設計,幫助用戶解決食材安全問題,幫助生鮮行業解決銷售問題。可謂一舉兩得。
未來、爾馨廚互聯網冰箱“生態平臺”的內容目前仍在擴充,預計還將推出買家服務、買家政等更多的增值服務。基于這種服務模式,用戶無論是想購買食材,還是尋找家政、裝修、保養等服務。
據統計,海爾馨廚冰箱近日在全國銷量已突破6.8萬臺。作為生鮮入口,相當于在6.8萬個家庭中開了生鮮超市。按每家3人的標準算,意味著這種便捷生活體驗已覆蓋25萬人。
三、搭建生鮮生態圈
海爾產業互聯網在升級,從研發產品升級到研究生態圈。
另外,隨著新一輪消費升級的浪潮,人們越來越重視日常飲食的健康、安全。針對食品與物聯網交集,食聯網概念順勢而出,食聯網構建已成為當下滿足消費需求的切入點。
2018年9月,海爾在北京舉辦2018 海爾智慧家庭食聯生態發布活動,發布智家定制品牌戰略和食聯品牌戰略,不僅首次提出符合物聯網時代的健康美食解決方案,食聯定制布局也首次體系化發布。
據了解,在海爾打造的食聯生態中,海爾接入營養師、農場、生鮮冷鏈等7大類上百家資源方,包括食聯網數據中心、健康指導服務方、家庭健康方案提供方、安心食材提供方、智慧購買平臺、廚房智慧電器供應方。
作為海爾智慧家庭的重要一環,食聯網不僅為用戶“定制健康”,更為食品全流程“定制方案”。海爾相關負責人表示,從“食物鏈”到“食物圈”,或將引發食物供應一端的全流程變革。
海爾的生鮮之夢,才剛剛開始,未來還將會有更多的創造與創新。
04
跨界農業策略:做服務,才是最聰明的農業投資!
萬向集團原董事長曾總結“如何做農業”,不做生產端,制作農業服務,或者服務農業經營團隊,才是跨界做農業的該做的事。
我們也發現,網易丁磊切入養豬整個生產和銷售花了8年,阿里和京東切入農業只花了半年不到,他們幫助養豬企業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而不做投資基地。
因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跨界農業,幫助農業做服務,才是最聰明的投資行為。除非你真的懂農業,或者擁有農業所有的資源。
比如,溫氏做生鮮、新希望做食品,他們是從農業角度來跨界做二三產業的服務,同樣是幫助一產做賦能與服務。
因此,奉勸那些跨界做農業的朋友,該醒醒了!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