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順豐26載:用物流賦能農業產業鏈
(“日本有機農業教父”藤田和芳)
藤田和芳(Hujita Kazuyosi) 日本
他是日本守護大地協會社長、日本最早推行有機農業的先驅者,提出的“讓消費者買到一根沒有農藥的蘿卜”口號風靡一時。他以“重塑信任”的方式,搭建起農業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橋梁。
有機農業已經在中國發展了幾十年,但因消費者對有機農業的認同、生產者與消費者互信不足、種地成本居高不下、價格昂貴等等問題而導致有機農業發展不溫不火。
因此,如何解決生產者與消費者信任問題就成為有機農業經營者需要面對的關鍵課題。2013年7月9日,被譽為“日本有機農業教父”的藤田和芳造訪中國。同年年初,守護大地協會與北京樂平公益基金會合資創辦生態信任農業社會企業:北京富平創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制定“富平-大地生態信任農業標準與規程”,支持樂平在中國發展生態信任農業事業。北京樂平公益基金會由經濟學家茅于軾、吳敬璉、湯敏等創辦,以“創新社會投資,創造平等發展機會,讓服務惠及窮人”為理念。
近日,藤田和芳出席由北京樂平公益基金會主辦的第一屆“數據化農業 可視化信任”——生態信任農業發展論壇,并暢談生態信任農業的發展問題和如何實現生產者與消費者信任升級。
在接受農業行業觀察獨家專訪時,藤田和芳反復強調,要收獲安全的食品,最重要的是播種“信任”。北京樂平公益基金會與守護大地協會通力合作,將守護大地的先進農業產業經驗引入中國,并在中國本土有了創造性的發展,逐步促進中國農產品誠信市場體系建設,建立消費者、生產者和社會共同受益的新型商業文明。
農業行業觀察:我們看了很多有關守護大地的報道,守護大地和您一直在強調農戶和生產者的信任問題。請您詳細介紹一下信任的具體內涵是什么,另外守護大地如何幫助農戶和消費者培養和建立信任?
藤田和芳:信任其實包括三個方面,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消費者和守護大地協會之間的信任,以及守護大地協會和生產者之間的信任。
維護這個信任關系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約定好的事情不能違反,比如說生產者約定好了不隨意使用農藥化肥,這樣他不能在中途自作主張。同樣大地作為相對于生產者的購買方、采購方,當時跟生產者約定好了要采購的一些東西,就不會變更,就會遵照這個約定來執行。
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關系的建立,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式就是創造互相能夠見到面的關系。比如組織消費者去到生產者的農田地里面,去到田間地頭看看種菜的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是怎么在種地的,甚至幫忙做一些農活,體驗一下農產品生產的過程。這些事情都是需要持續去做的,可能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堅持,大地從建立之初到現在一直都在這樣做。
農業行業觀察:守護大地協會已經走過41年,這41年對于日本農業帶來了怎樣的改變?
藤田和芳:1975年大地設立之初,一開始只是希望盡量不使用農藥化肥,讓消費者和生產者建立信賴關系。當時日本的農業生產和食品安全情況跟中國的現狀是比較相似的,大氣污染,食品公害,食品行業丑聞等等;因為大量使用農藥化肥導致農民自身的安全、健康問題以及對于耕地的破壞,環境污染問題也比較嚴重。大地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開始了有機農業推廣的事業。
1975年守護大地協會成立時,在日本農業屬于少數派。七十年代是日本經濟增長高速時期的后期階段,在當時如果提倡不使用農藥,不使用化肥,在日本會被其他人排擠。因為大家知道我們不使用農藥,不使用化肥,我們的蔬菜看起來就不是那么的漂亮,我們的蔬菜葉子上一定會有蟲咬的痕跡,菜店、超市都不采購我們的蔬菜。
面對這些課題,當時我們采取了三種創新模式,第一點是生產模式的創新。當時大地協會創新了制作堆肥、利用天敵以及輪作體系等不同于使用化學農藥和化肥的生產技術。第二點是流通方面的革新,我們采取了一種不依賴于菜市場和超市的流通體系,開發了包括我們中國很熟悉的團購,送貨上門,以及開設網店等新的流通方式。第三點是消費者意識的革新。當時有很多日本的消費者對商品價格和品相有很多關注,我們通過消費者教育,告訴他們有些蔬菜即使不漂亮,不好看,帶有蟲眼,但其實是對他們健康最有利的蔬菜。
40多年來,通過包括守護大地協會在內的各界共同努力,日本社會對于食品安全性有追求的人群在不斷擴大。大地現在有定期會員消費者10萬人左右,通過互聯網購買的不定期非會員消費者有20多萬人,這樣大地直接影響的有約31萬日本消費者。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消費者雖然不是大地的客戶,但同時也關注并消費有機農產品。
在我們的工作過程中,有很多同伴產生了,整體來說國民對于食品安全的意識和認識也提高了。守護大地協會誕生30年之際,日本誕生了第一部與有機農業相關的法律,就是《有機農業推進法》。這個法律是2006年的12月份頒布的,它是在日本產生了食品安全問題以及環境問題的大背景下,才得以出臺的。
在我看來與其說是大地協會做出的努力,不如說是日本每一個農戶,每一個農民一起做出的努力,才促成這一部法律出臺。目前日本有很多媒體在進行各種各樣的市場調查,調查之中發現在日本希望吃到有機蔬菜的消費者達到90%以上。可以說這就是守護大地協會對于日本整個社會的影響,可謂星火燎原。
農業行業觀察:我們知道,采用有機農業生產方式,農戶要投入的時間、精力和生產成本要遠高于常規生產,大地如何使農民有動力堅持這項事業?換句話說,大地如何促進農戶增收?
藤田和芳:對于簽約的農戶,大地在要求他們進行綠色栽培的同時,對于他們的收購價格也會有所提升,我們在收購的時候價格會高于一般農產品的兩到三成左右。
我們為什么定了這樣相對來說比較高的價格,也是考慮到可持續性發展,也就是說當我們的農戶進行了這種無農藥無化肥的種植之后,他們不光是這一年,到第二年,第三年還要繼續耕種,我們考慮到這一點,才給他們提供更高的價格。同時我們也考慮到,即使是農村農戶,有很多人也特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好的大學,在日本大學學費相對比較高,因此我們會考慮到讓農戶的孩子上大學,他們的收入一定要支付得起學費,考慮到這些,我們也會盡量提高收購價格。
農業行業觀察:大地與樂平公益基金會合作,支持中國生態信任農業事業發展,是基于怎樣的初衷?
藤田和芳:中國當前的一些問題跟當年日本比較相似,例如環境污染、食品安全問題、農民收入水平比較低等等。經過前期多次交流,我們與北京樂平公益基金會合作,樂平一貫致力于以社會創新的方式規模化解決社會問題,而大地在有機農業領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相信這些對樂平公益基金會/富平創源公司在中國發展生態信任農業事業會有所幫助。
我在心里面一直有一個比較大的理想,就是通過自己和樂平公益基金會、富平創源公司的共同努力,將來有一天對中國的農業形成整體影響,中國的農業有了很好的改善和變化以后,會對全世界的農業產生積極影響。
農業行業觀察:您認為中國生態信任農業發展的關鍵是什么?
藤田和芳:生態信任農業要在中國得到好的發展,最關鍵的兩點:第一點是生產技術的提高;第二點就是把我們種出來的東西賣出去。而要達到這兩點,堅持什么樣的標準很重要。
我想起大地成立最初跟生產者之間約定的標準,其實只有很簡單的四件事。第一件事就是盡量不使用農藥和化肥;第二點是不使用除草劑;第三點是不用藥物進行土壤消毒;第四點是不說別人壞話。所以生產者只要能夠承諾保證這四點,守護大地協會就可以跟他合作,一起推廣有機農業。共同的圈子里面需要有共同的標準。這樣我們對外宣傳自己的時候,就有能夠說的出來的東西,比方說我們農場的東西全都是遵守這四條標準。
回到關鍵的兩個問題:生產技術的提高和如何把產品賣出去。我們在和樂平公益基金會合作之初,共同制定了符合中國本土現狀的“富平-大地生態信任農業標準與規程”。
這些年富平創源公司在中國發展生態信任農業事業時,始終堅持這個標準,而且把“生產記錄”放在重要的位置,即是對這兩個關鍵問題的回應。一方面,生產記錄反映的信息可以簡潔明了地向消費者呈現,這一點對于讓消費者了解生產過程,對于建立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信任關系很重要;另一方面,更為重要和根本的是生產者要理解做生產記錄到底是為什么。生產記錄反映的最根本的東西是我們對標準的堅持,我生產的農產品是按照什么標準來操作的,我和消費者、供應商之間的約定如何履行。以及是否可以通過生產記錄數據的匯總,幫助我們總結經驗,在未來提升生產效率。
農業行業觀察:您一直提到生產記錄的重要性,守護大地協會的生產者是如何做生產記錄的?
藤田和芳:守護大地協會制定了自己的農業生產標準,并且將這一標準公開,我們所有簽約農戶都是按照這一標準來進行生產的。
同時我們也與政府進行合作,政府指定的機構會到農戶各家各戶來進行檢查,看看他們的生產是否符合我們的標準。只要看一看生產記錄,我們就會清楚這一塊種的什么,地的土壤狀況怎么樣等等,同時農戶是否使用了農藥和化肥,一目了然。
當然這個標準也是有一定的寬松性的,也就是說當在日本發生了大規模的病蟲害的時候,他是否應該使用農藥,同時該使用什么樣的農藥,我們指定的機構也會與農民站在一起進行商討。但是如果農戶沒有進行上報,擅自播撒農藥,他的資格就會被我們剝奪。同時守護大地協會擁有自己的實驗室,對我們的農產品進行抽樣分析,抽樣化驗,我們協會對農戶提供上來的蔬菜隨時進行檢測。
所以即使有一些農戶他沒有認真或者詳實記錄生產狀況的話,我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分析和調查檢驗出來。
當農戶與我們守護大地協會進行合作,只要簽一次約,我們雙方之間沒有反對的意愿,我們的合作就會永遠持續下去。換句話說只要咱們的農戶不撒謊,不偷偷撒農藥、夜里跑到地里面施化肥,他就會永遠成為我們的簽約會員。
接下來我來介紹一下守護大地協會是如何幫助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建立信任關系的。
首先,我們要求生產者一定要誠實,大家一定要嚴格遵守生產標準,不要撒謊。同時我們也致力于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一種交流。我們盡量讓生產者、消費者之間能夠面對面進行交流,他們知道對方是誰。生產者知道自己種植的蔬菜是由什么樣的人吃到,消費者也知道自己吃的蔬菜是由什么樣的人種植,這樣他們之間的信賴關系會得以逐漸形成。
其次,我們每年會舉辦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活動,每年會超過一百場,包括一起割麥子、一起插秧、一起挖土豆等這些活動,幾乎每周都在進行。每一次大家都非常踴躍,參加的人數非常的多,我們不可能讓所有人都能夠到現場參加,所以目前是通過抽簽的方式讓抽中的人去參加這個活動。我們長期舉辦這類活動,讓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建立了不可比擬的信賴關系。
農業行業觀察:除了產品的采購,大地還會和生產者保持怎樣的互動?
藤田和芳:我們會監督、管理生產過程。跟生產者的合作當中,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求生產者一定要進行生產記錄,記錄一些相關的生產動作。比如說使用了生物農藥,他需要寫明他用的是什么生物農藥,用了多少,及時把信息反饋給大地。另外在技術方面,大地也提供同品類的農產品生產者之間開展技術交流的平臺,比如說大家全都是番茄種植的生產者,番茄農戶就經常聚在一起開一個番茄種植技術交流會。再例如水稻方面,有機水稻的難題就是除草問題,我們也會把水稻的農戶召集在一起開一個關于除草方法的交流會,大地會開設這樣的平臺和機會給生產者。
農業行業觀察:此次中國之行對中國的生產者印象如何?
藤田和芳:我在日本也經常走訪農戶,感覺日本農戶不太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非常的羞澀。但是中國之行看到很多生產者,踴躍自由地進行各種發言,覺得這一點非常好。
農業行業觀察:我們知道藤田先生對中國的《三國志》倍感興趣,看到相關報道,藤田先生最佩服的人物是關羽,最欣賞的人物是曹操。我想問一個問題,如果說來中國,藤田先生想建立一個什么樣的農業國家,是類似蜀國、魏國還是東吳?為什么?
藤田和芳:我假如要建立一個農業國家,可能它跟蜀國的感覺會更像一些,因為我比較尊重社會以及個人的多樣性。雖然我最欣賞的是曹操,但是曹操的手段和為人可能太過于集權了,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而且如果這三個國家做農業種植的話,可能蜀國的收成會更好一些。我在日本算是地方的農戶,有農戶出身背景,這一點跟劉備比較像。比起針鋒相對的打架,我可能更喜歡逃跑,喜歡跑來跑去的這種感覺。畢竟,逃跑也是人生哲學。
更多農業重磅新聞、產業報道、干貨案例,500萬三農領域的行業人都在訂閱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