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豆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2018全年的大豆進口為2011年以來首次下滑,進口量減少7.9%,降至8,803萬噸。
但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大豆產量在1500萬噸左右,而全國每年消耗的大豆產量在3.5億噸左右,差了20多倍的產量。因此,我國大豆需求缺口問題依然很嚴峻。進口大豆依然成為市場的主流。
根據農業部日前發布報告顯示,2018年巴西大豆出口量達到創紀錄的8360萬噸,中國內地的強勁需求是主要推動力。2018年中國內地對巴西大豆的消費量達到6880萬噸,比2017年增加1500萬噸。換句話說,巴西大豆(6880萬噸)占到了中國總進口量(8803萬噸)的75.88%。
除了巴西之外,阿根廷、加拿大、俄羅斯、烏克蘭也在我國大豆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年產兩三百萬噸的玻利維亞也被批準向我國出口大豆。這將有利于我國繼續推動大豆進口多元化,同時也緩解中國消費者對巴西大豆壟斷我國市場后坐地起價的擔憂。
自2018年12月份以來中美經貿摩擦放緩,市場預期我國將恢復從美采購大豆。另據美媒報道預測:南美沒有足夠的大豆供應,2019中國將不得不回到美國市場。
進入2019年,我國大豆行業或將迎來新的局面,目前國家也意識到了大豆產業發展的嚴峻形勢。因此,著國家對國產大豆生產支持力度的加大,2019年播種面積有望繼續增加。
除了大背景之外,農業君(ID:農業行業觀察)認為:2019年,中國大豆將會3個發展良機,一旦抓住就有機會翻身。
機會一、大豆補貼上漲,國家扶持加碼
2019年1月,國家有關部門下發了新的大豆振興計劃,提出要在東北三省及內蒙古、安徽、山東、河南、四川等傳統大豆種植區實施新的大豆振興計劃。
另據媒體報道,中國中部的一個農業大省——河南省已下令農民將大豆種植面積增加一倍以上,河南省政府表示,將“積極引導”農民將大豆種植面積擴大50萬畝。此外,河南政府表示稱,截至2018年6月1日,全省大豆種植面積30萬畝。
從2018年補貼數據來看,2018年大豆補貼增加,高達320元每畝,東北地區2019年大豆種植面積大概率增加。而玉米補貼則處在下降態勢,那么2019年大豆補貼必定會持續增加。
機會二、土地集中、大豆產業化加快
土地問題不解決,我國的大豆產業就不可能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生產,自然也不可能實現我國大豆產業的飛速發展。
同時,2018年土地確權結束后,2019年土地流轉的力度將會加快,土地集中化推進將會成為時代的特點。
因此,面對土地政策激勵下,大豆種植面積將會增加,為大豆種植規模化提供了良機。
當然,除了面積之外,大豆技術創新也正發生。區塊鏈、AI技術都溢價在大豆種植中運用。
原中國農業大學校長陳章良曾表示:未來中國農業的出路首先是解決生產關系問題,通過土地流轉將我國的小塊田地合并為大塊,走向規模化機械化生產,其次才是發展農業技術(包括轉基因)。
一旦大豆技術得到破解,中國大豆走向世界也是指日可待。
機會三、畜牧市場對飼料的需求
大豆的關鍵不是大豆油,而是飼料的原材料。其中,豆粕,大豆榨油后的副產品、飼料蛋白的主要來源。
由于畜牧業的快速發展,僅2017年我國飼料消耗1.05億噸蛋白類原料中,豆粕就占7230萬噸。
另據調查顯示,2018全國非洲豬瘟疫情62%是使用相關的泔水喂養,目前國家層面已經全面禁止泔水喂豬,違法者將會重罰。
此舉,也為飼料行業帶來發展良機,而作為飼料來源的大豆同樣存在市場需求紅利。
2019年,中國大豆受政策優待是必然。作為大豆種植戶要做的就是緊跟政策,發力新品種和新技術。不久將來,大豆或將迎來春天...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