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麗水山耕”式的全域全品類模式正在把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帶進大坑!這不是聳人聽聞,聽我一文講清。
什么是全域全品類模式
全域全品類模式把大到省市縣、小到鄉鎮村行政區內的所有農產品打包到一起,做成一個品牌。在品牌名稱上,無視區域公用品牌的規范,不說產地,也不明確產品。比如聊·勝一籌、天賦河套、武夷山水、淮味千年、蒼農一品、金農好好、贛鄱正品、天工宜品、極境寒養、巴山食薈、巴味渝珍、金口金品、平地生香、唐堯山下、三衢味、舟叁鮮、連天下、沽之源、東白……
還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告訴你品牌是誰做的、產品出自哪里,不告訴你為什么產品做品牌。比如齊魯糧油、荊楚大地、地道龍江、麗水山耕、永州之野、長治神谷、萬全衛道、濟寧禮饗、鹽之有味、白沙良食、尋味武隆、寧海珍鮮、錢江源……
穿區域公用品牌馬甲,帶節奏,有誤導之嫌
全域全品類模式從里到外都不是區域公用品牌,卻穿著區域公用品牌的馬甲在全國到處帶節奏。
區域公用品牌明確要求,品牌名稱由“產地名+產品名”構成,這是標志性特征,社會公認,農業農村部也多次強調這一點。全域全品類模式不說產地,尤其不指名代表哪個產品品類,鐵了心地把眾多品類打包在一起做,這是與區域公用品牌本質上的不同。
農產品品牌可以有各種做法,允許創新嘗試。如果改變之前的做事原則方法,就不要打原來的旗號了。說全域全品類模式借區域公用品牌欺世盜名可能言重了,說涉嫌誤導絕不為過!
全域全品類模式危害嚴重
這種全域全品類(有的還加上全產業鏈)模式甚囂塵上,風頭強勁,不明真相的人以為是品牌真經,趨之若鶩,競相模仿。
別人怎樣做品牌關我屁事,成不成的允許人家嘗試嘛。這種全域全品類模式連品牌都不是,我張正本不想說,可是這個模式披上了區域公用品牌的外衣,在全國大行其道,把本來清楚正確的區域公用品牌概念和做法搞得混亂不堪,把全國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帶進了大坑,危害極其嚴重。作為最早一批研究農產品品牌的專家必須站出來正本清源。
一、所謂的全域全品類模式,根本不是品牌!
品牌是品類的代表
品牌是什么?品牌是某一類產品品類的代表。成為品牌,就是要在消費者腦子里的某一類產品當中建立地位。成功品牌,就是某一類產品的代表者和主導者。就像格力代表空調、iphone代表智能手機,庫爾勒香梨代表香梨……沒有品類土壤,品牌無處生長,什么都不是!
“全域全品類”模式不是品牌
“全域全品類”模式是不是品牌,首先要看它能夠代表什么。
“聊·勝一籌”里面有糧食、瓜菜菌、林果、畜牧、水產等品類,幾百個產品,在廚房里見得到的這個品牌里都有;
“麗水山耕”培育了菌、茶、果、蔬、藥、畜牧、油茶、筍竹和漁業九大主導產業,自詡品類十分豐富;
“舟叁鮮”中的農產品更是橫跨了海、陸、空,既有海里產的帶魚,又有地里埋的沙洋曬花生、地上的黃金瓜,還有空中掛著的巨峰葡萄、草莓、桑椹、火龍果。
一個品牌什么都想代表,結果一定什么都代表不好、代表不了!因為從根本上違反了品牌成長規律和消費者認知規律。
消費者的思考和行為方式是,先想好購買什么東西(品類),然后決定選擇哪個品牌。全域全品類模式違反消費者行為規律,沒有品類,是反人性的。在正常條件下,不會被想起,不會被選擇,沒有成功的可能!
巴彥淖爾市有許多天然的好品牌,是標準的區域公用品牌,有五原黃柿子、河套肉蓯蓉、巴彥淖爾羊肉、磴口華萊士瓜、五原小麥……可是“天賦河套”是什么呢?據稱是巴彥淖爾市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可是在消費者眼里,它什么都不是。
世界上的品牌,能夠成功地代表一種產品尚且不易,代表一堆參差不齊的跨品類產品怎么會成功呢?(在工業快消品領域,延伸品牌軟弱無力,只要遇到專家品牌就會敗下陣來,非常能夠說明品牌成功規律。本文不展開闡述)
全域全品類就是一鍋燴,無法傳播好產品的個性化價值
再看全域全品類模式怎么提煉怎么傳播品牌內涵的呢?
還以“聊·勝一籌”為例,糧食、瓜菜菌、林果、畜牧、水產等五大品類、幾百個產品,各有各的優點、特點和價值,顯然,用一個品牌無法一一表達和傳播,怎么辦?全域全品類模式美其名曰:“建立整體競爭優勢,攥成一個拳頭出擊”,找出共性價值一塊兒傳播。
呵呵,還是打包思路。尋找共性價值的結果是,各個品牌價值清一色的“假、大、空、泛”,彼此差不多!比如:
“聊·勝一籌”說:我是聊城精致農產品,放心吃吧,聊城產的;
“淮味千年”說:淮水潤良田,鮮美傳千年;
“麗水山耕”說:生態精品。法自然,享淳真;
“萬全衛道”說:萬全農產,衛道自然;
“泗泉美食”說:承千古圣情,載生態源品
……
這些所謂的品牌,完全沒有個性和獨特價值。不信,把品牌名稱隱去,讓上述品牌之間任意交換廣告語,沒有違和之感。
全域全品類模式不是做品牌,是自嗨秀
全域全品類模式一鍋燴亂燉的結果,一來沒有品類指向,違背消費者消費習慣和認知規律,進入不了消費者的心智,無法完成在消費者心智中的注冊,做不成品牌。二來無法提煉和傳播獨特的、有競爭力的差異化價值。假、大、空、泛的傳播對品牌樹立沒有任何作用,消費者記不住,品牌立不牢,就是一場自嗨秀,熱鬧一陣就完了。
當然我承認,折騰總比不折騰強。但是只要進入不了消費者的心智,投入一停,一切迅速恢復原樣。
“麗水山耕”品牌自己在總結時坦承,“產品的同質化明顯,在各渠道中,產品的分層、定位都沒有明顯區分,沒有真正形成產品品牌效益。部分加盟企業利用低價來吸引消費者……”這跟投入、努力、道德無關,全域全品類模式干的就是泯滅產品品牌個性的事!
全域全品類“品牌”在家門口市場自娛自樂好像問題不大,敢走向外埠市場比試嗎?一個價值混沌的打包“品牌”,在面對每個品類里各頂個兒的代表品牌時,憑什么贏得地位和勝算呢?
當其他全域全品類模式品牌也來到市場上,大鍋燴面對大鍋燴怎么贏?一個全域全品類模式中的產品尚且搞不清品質特征,幾個大鍋燴放到了一起,不暈死幾個消費者不算完!
品牌規律和實踐反復告訴我們,不能明確代表一類產品的“品牌”,根本就不是品牌;不能提煉和傳播獨特的品牌價值,在市場中就沒有存在的理由。
二、農產品的特性決定了區域公用品牌名稱的樣式和創建方法
品牌規律只能被發現,不能被創造
眾所周知,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名稱的規范樣式是:“產地名稱+產品品類名稱”。
品牌規律只能被發現,不能被創造。
區域公用品牌事物的出現和亮明產地、品類的創建方法,本質上不是專家學者創造的,而是農產品的自然屬性要求這樣做的。
農產品好,首先是因為產地好。產地獨特的土壤氣候條件造就了農產品獨特的品種、品質和特色。因此,產地是優質產品、特色產品無法模擬、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來源,是與生俱來的差異化根源,是農產品品牌營銷最寶貴、最需要充分利用的資源。
枸杞在青海、甘肅、新疆、陜西、內蒙古、河北等眾多省份都有出產,為什么只有寧夏中寧地區的枸杞最好,達到入藥級別?產地使然!是寧夏中寧這個產地讓產品品質最優,中寧也就成了正宗枸杞的信任狀。
同理,“五常大米”的品牌標識如果換成了“舒蘭大米”(舒蘭是五常相鄰市),不會賣出五常大米的高價格。
產地是農產品品牌之魂!
作者張正從業營銷二十多年,對農產品產地和產地蘊育的品種品質懷有深深的敬意和敬畏,無論是興安盟大米的“東北上游,凈產好米”,還是西林砂糖桔的“高海拔,低緯度,每年早甜20天”,亦或是陜西榆林山地蘋果的“沒有來自海拔1000米山地,哪有優于國家鮮果標準的品質”,都是基于產地做出的價值、做出的差異。一個是一個,各有各的價值和個性,這是每個品牌存在的理由。
區域公用品牌名稱“產地名稱+產品品類名稱”,是唯一正確的格式
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需要明確產地,必須明確產地,加上上面講過的品牌要代表品類,區域公用品牌在品牌名稱上,應該并且必須采取“產地名稱+產品品類名稱”的樣式,如“陽澄湖大閘蟹”“西湖龍井”“洛川蘋果”等,這是唯一正確的格式。
區域公用品牌名稱不允許創新和胡搞,因為沒有半點必要,“產地名稱+產品品類名稱”就是最好的辦法,工作重點也在這里。
全域全品類模式將眾多產品打包在一起,在品牌名稱上不說產地和品類,不想受這種限制,這種做法不是違反哪一個人的提法規范,違反的是客觀規律!規律是不可抗拒的,違反規律不會有好下場。無論折騰多久、投入多大都不會成功。“人民公社化”“大躍進”的慘痛教訓歷歷在目。
農業農村部在評選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中明確規定,沒有品類沒有產地的品牌沒有資格參與評選,不能申報。國家級政府部門保持著清醒頭腦,必須贊一個!
全域全品類不要穿區域公用品牌的馬甲
做農產品品牌的第一步是快速提高知名度,這點與其他品牌一樣。用品牌名稱直接傳達出你是什么,來自哪里,這是不打廣告就能讓消費者知道的絕好方法,是捷徑,也是目的。
我看了,全域全品類模式是憋著勁兒地跟自己、跟消費者過不去,放著明白話不說說暗語,學特工,給自己起個另外的名字迷惑消費者。這得跟自己、跟消費者有多大的仇才能如此自宮呀,真是病得不輕。
有人說,我們家鄉的特產多、產品好,就想打包一起做,有毛病嗎?我反問他,你要的是“做”呢,還是要“做成”呢?他……
最后,我再一次重申,所謂全域全品類模式,不是品牌,也就不可能做成區域公用品牌!誰愛做誰做,不反對,有錢難買樂意。但是拜托,你連品牌都不是,就不要穿區域公用品牌的馬甲啦!
內容來源:老大戰略 作者:張正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900 篇
瀏覽:37444 次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字節跳動發布2025助農數據報告:數字技術助力新..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