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順豐26載:用物流賦能農業產業鏈

創業需要熬,當然,做事業的人都是偉大的!即使在普通的事業。
一位普普通通的37歲的農村婦女竟然能夠折騰出讓大老爺們稀罕的成功,為何?其實就是創新!
創新就是為了更好的活著!這句話可以當做經營信念貼在每一個農業人的心里。
今天,農業君分享這個一位擅于創新的農業女老板的案例,希望大家可以從她的創新創業中領悟經營的真諦。
畢利霞,女,36歲,湖北興華農機合作社老板、被業界號稱“女糧王”。7年的時間,畢利霞創新攻克晚稻育秧難題,并創辦育秧工廠,鍛造社會化服務模式,還創立了“內荊河”大米品牌,帶領農戶奔向小康。
畢利霞合作社自2009年成立以來,形成自有種植面積2625畝,以生產優質、有機水稻為主,年均糧食產量1575噸,帶動農民增收165.4萬元;實行社會化服務面積2.29萬畝,其中全程托管459畝,半程托管2.24萬畝,年均糧食產量1377噸,帶動農民增收420萬元。
取得如此傲嬌的成功,離不開畢利霞的創新經營。我們一起來剖析下她的4點經營創新:降低成本、技術創新、產業永動機、品牌化。
1、降低成本,推進社會化服務模式

近些年來,中央財政持續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發展,在一些省份開展了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形成了農業生產托管等直接服務農戶和農業生產的多種有效形式,對于推進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等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此,農業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發布《關于支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工作的通知》(《通知》)、《通知》實施內容有2個關鍵信息:
1)實施區域集中連片。在整村、整鄉或更大區域集中連片推進,避免撒胡椒面,引導小農戶、專業大戶等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主體廣泛自覺接受社會化服務。
2)突出支持薄弱環節。以支持農業生產托管等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為重點,因地制宜選擇農業生產關鍵且薄弱環節的綠色高效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著力支持作業成本高、短期效益不明顯、群眾積極性不高的深耕深松、農作物秸稈還田、施用有機肥等環節,初始投入大、技術難度高、單個農戶做不了的工廠化育供苗、倉儲烘干等環節,外部性特征強、單個農戶作業效果差的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等環節,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資源利用率。
我們發現,社會化服務利好在于資源整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如何降低種糧勞動強度?畢利霞想到的就是社會化服務模式。她的干法又有2點:
1)推廣機械化。畢利霞夫婦用家里僅有積蓄添置了幾臺農機具,努力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但田塊不規則、旋耕機無法水旱兩用,耕整還得靠人力。耗費數個月時間試驗,夫妻倆發明了水旱兩用船式旋耕機,破解了這個難題,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同時還聯合周邊合作社共同推進機械化作業。
2)推進全托管和半托管模式。畢利霞采取統一與種植大戶簽訂農機作業協議、統一采購農機物資等措施,降低種植成本;提供訂單式社會化服務,降低了勞動強度;推行“生產在社、管理在家”模式,形成多種土地收益分配方式,促進農民增收。提供社會化服務的同時,畢利霞還十分注重農機和農藝的結合。一般一畝稻田化肥施用最多20斤,畢利霞發現鎮里約有700多畝地,農戶施用大量化肥,地越喂越饞,便免費提供紅花籽或綠肥幫助村民改良土壤,提高產量和品質。
2、創新技術,攻克晚稻育秧難題

作為水稻大縣、糧食大縣——湖北監利的水稻耕種成為該縣重要經濟來源。
當時監利縣晚稻機插秧技術一直沒過關。農戶用晚稻品種育秧,插到大田后,因秧苗小,到九十月份遇到寒露要么凍死要么灌漿不足而減產。
為解決這個問題,畢利霞夫婦花了5年才獲得真經——2011年兩人用早稻品種育晚稻秧,因早稻秧苗生長周期短,能在寒露風到來之前就長大,灌漿充足。當年試驗取得成功,晚稻大獲豐收。
畢利霞認為,如果攻克晚稻機插秧技術,就能提供早中晚稻育秧和機插服務,擴大服務市場,延長服務時間,也能獲得更大收益。
晚稻育秧技術突破,晚稻機插秧成為可能,改變過去只有早稻或中稻機插的格局,使“單改雙”成為可能。2012年,晚稻機插在監利全縣推廣,當年水稻復種面積增加20多萬畝。
這一技術的創新為單畝水稻種植效率提升奠定了基礎,從而實現每畝出產量的提高,為農戶增收提供了新途徑。
3、借助育秧工廠,打通水稻種植產業鏈

專家認為實施水稻工廠化育秧,可以成倍地提高作業效率,是集約化培育壯秧的有效途徑。國家對此,相應的補貼也特別可觀。
其中,育秧工廠的主體就是合作社。一般以合作社形式承載集中育秧、農機服務、統防統治、農資供應、水稻種植、蔬菜生產等6項功能,產業鏈更為完備的育秧工廠還有建有畜牧養殖、水稻烘干、存儲、土地托管、種苗培育等其他專業合作社。
2012年,畢利霞也創辦了全鎮第一家育秧工廠。公樓占地近2000平方米,有育秧大棚40多個,里面擺滿了秧盤。大棚外,還有4塊長方形秧盤放在露天里。
畢利霞介紹,育秧工廠能為農民集中育秧,提供耕整、機插、收割、烘干、存儲等全程機械化服務。合作社根據農民需要提供幾個甚至全程服務。
僅靠育秧這一個環節,畢利霞一年就可賺幾十萬元。育秧工廠通過提取服務費和農資捆綁銷售,一年獲利不小,這是育秧工廠快速推進的原因。
畢利霞說,近些年來農村投資機會增多,社會資本窺探已久,希望找到一個好平臺作為載體或者跳板進入農村,育秧工廠提供了這個機會。
畢竟,育秧工廠除了育秧工廠本身能賺錢外,更重要的它是一個平臺,能夠探索水稻種植、水產養殖、蔬菜種植、休閑旅游等多種模式。
4、延長產業鏈,創建大米品牌

種的好,也要賣的好。想要賣得好,就必須要創建品牌。通過品牌溢價,從而推動整個產業發展。
在畢利霞看來,農民不致富是因為他們始終處在生產最低端。現在不一樣了,無論是育秧工廠還是家庭農場,都已經是獨立的市場主體,具備較大種植規模,有能力進行社會化大生產,加工出社會需要的產品。所以,他們可以謀求社會平均利潤,可以像企業主一樣創建自己的品牌。
畢利霞雄心勃勃:我們現在既要搞育秧插秧,還要賣米、做品牌。
育秧大棚從成立時的2個發展到40個,自有種植面積近3000畝。現在,畢利霞還引進了智能配肥機,為農戶免費檢測土壤配肥,興建了糧食烘干廠房,注冊“內荊河”大米品牌,加工大米,并將自有3000畝水稻田作為綠色農業產業示范基地,延長產業鏈,推動農業向綠色、現代化發展。
未來,畢利霞要打造內荊河大米品牌,帶動周圍老百姓按照我們這個模式來種,讓他們種的糧食產生更高的效益。
創新是農業經營之魂!無創新,不農業!畢利霞的案例告訴我們創新才是農業經營成功之路。剩下的,請各位農業老板們深思與借鑒!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