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視小米商業模式,看褚橙、小罐茶、壹號土豬如何玩新商業
這幾天一直在關注農資圈。其中,有兩件事件尤為關注:第一件事件,農藥新標準出爐;第二件事件,肥料出口下跌。
貌似,這2件事情對農資行業來說都不是特別看好。
更有人說:不在黑暗中滅亡,就在黑暗中永生。機會中蘊藏困難、困難里飽含生機。
“中國農業資源環境遭受著外源性污染和內源性污染的雙重壓力,農業可持續發展遭遇瓶頸。”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曾公開表示。
這意味著,如果不解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將直接影響到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民的身體健康。
因此,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未來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并推進農業清潔生產。
同時,深入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大力推行高效生態循環的種養模式,加快畜禽糞便集中處理,推動規模化大型沼氣健康發展。
據《全國耕地質量等級情況公報》顯示,中國耕地退化面積超過四成。另據環保部調查,目前受污染的耕地約有1.5億畝。耕地質量堪憂,主要是重金屬和有機物污染,與畜禽養殖廢棄物未得到有效處理也有關系。
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周長益介紹,緩控釋肥作為一種環保、高效、省時、省工的新型肥料,歷經十年快速發展,現已成為我國肥料發展的主要方向。
因此,新型肥料將成為未來農業的發展方向。
新型肥料之痛
其實,早在2014年新型肥料就被各大企業和媒體熱炒,但因缺乏認知、管理而導致“虛火不旺”、“叫好不叫賣”等等現實問題。縱覽很多新型肥料推廣的案例,這2年間各類新型肥料發展較快,隨之也出現了不少共性問題。
1、成本和銷售價格問題。
“實際上,化肥是一種生產資料,是要創造價值的。我們可以提它的環保和生態作用,但對農民而言,他們只考慮投入產出比和成本。現在尿素價格每噸已跌到1400元左右,使得農民用肥成本很低。緩控釋肥再節肥、再環保,農民覺得多用一點尿素什么效果都出來了。因此,肥料必須算投入產出比,否則不好銷售。因此,新型肥料的價位一定要與投入產出比對應,不然推廣難度會很大。”沈兵說。
2、標準比較混亂。
據了解,目前新型肥料的標準跟不上產品研發推廣速度,且標準與標準之間存在差異,名稱不清。從緩控釋肥看,有緩釋肥料國標、控釋肥料行標,還有穩定肥料行標、無機包裹肥料行標、硫包衣尿素行標、脲醛緩釋肥料行標以及緩控釋尿素的行標。看起來挺多,但有些標準是“打架”的。比如,緩釋肥料國標與控釋肥料行標兩個標準之間就有沖突;水溶性肥料的化工標準(行標)和農業部標準(國標)也相互沖突,造成產品質量問題多、概念多、名稱多,農民無從選擇。
3、工藝技術落后。
比如:水溶肥,大部分企業是簡單混配,產品潮解、板結、染色不均、雜質高,影響水溶肥料的銷售。另外,一些企業不是根據養分的配伍情況選擇原料,而是根據價格選擇,導致有效養分濃度低。
4、假冒、模仿頻頻。
配方存在相互盲目模仿現象。大部分企業是根據進口肥的配方進行模仿,極少考慮當地作物養分需求。此外,產品價格居高不下,在零售環節,高端產品達2萬元/噸,低端也在5000元/噸,單養分價格遠高于復合肥。是偽劣產品頻現。由于新型肥料價格高,假冒偽劣產品競相登場。
統計表明,據數據統計,獲得農業部登記的水溶性肥料占肥料登記總數的97.9%,總數多且類型豐富,但生產企業以中小企業偏多、質量參差不齊,與進口產品質量差距大,也沒有形成全國性品牌。
5、產能過剩,同質化嚴重。
以全國尿素為例,2015年產能9000萬噸(不包括進出口和工業用),全國耕地面積18億畝,按平均復種指數200%計算,每畝可供尿素25公斤。還有碳銨、硫銨等其他氮肥,還要加上磷鉀肥、有機肥、有機無機復混肥料和各種水溶肥料,每年還要進口鉀肥。種種因素造成尿素價格持續走低,土壤酸化、板結等現象嚴重。
新型肥料:標準高于一切
6項新型肥料標準發布將于2017年4月正式實施!
化肥零增長和減量增效離不開新型肥料的創制和推廣。實現零增長的目標,農業部列出了四個技術路徑:
一是精,即推進精準施肥、減少盲目施肥;
二是調,即調整化肥使用結構;
三是改,即是改進施肥方式;
四是替,即利用有機養分資源部分替代化肥、提升耕地基礎地力。
農業部提出,調整化肥使用結構不僅要優化氮磷鉀配比、促進大量元素與中微量元素配合,還要適應現代農業發展需要,引導肥料產品優化升級,大力推廣高效新型肥料。配合農業化肥使用結構的調整,工業和信息化部2015年在《推進化肥業轉型發展指導意見》中強調,化肥行業要調整產品結構、提升創新能力、加強農化服務,開發高效、環境友好的新型肥料。
新型肥料的發展需要標準來規范
此次批準發布的含腐植酸尿素、腐植酸復合肥、含海藻酸尿素、海藻酸類肥料、水溶性磷酸一銨等6項標準,2017年4月1日起實施。
同時,2016年11月份,新型肥料國際標準制定中國嶄露頭角。中國在緩控釋肥、水溶肥、硝基肥等新型肥料國際標準制定取得了豐碩成果,ISO/TC134國際標準已經通過及正在審議的共有44項,中國主導了13項,占比將近1/3。我國化肥行業在世界上的話語權不斷提升,逐步實現從化肥“中國制造”向化肥標準“中國制定”的轉變。
新型肥料“三國殺”開啟
2016年《中國新型肥料行業發展報告(2015年)》發布,報告稱在傳統肥料產能過剩的倒逼下,新型肥料成為行業發展新的引擎,傳統的化肥企業紛紛主打創新牌,推出了多種多樣的新型肥料。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下這些新型肥料大咖們是如何布局?
1、阜豐集團:技術打天下
享有“全球知名味精生產商”、“全球知名黃原膠生產商”、“國內知名土壤調理劑生產商”三重聲譽的阜豐集團,之所以能夠在以微生物肥料為代表的新型肥料上,表現亮眼,原因之一就是阜豐一直堅持技術創新。
據介紹,阜豐集團連續多年在肥產品的研發投入上超過上億元,擁有國家級研發中心,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呼倫貝爾市和陜西寶雞市等地均設有現代化廠房和設備。同時,阜豐集團的循環經濟產業鏈也是阜豐新型肥料做大做強的重要原因。
“一直以來,阜豐集團都致力于通過自己的科研進步,來助推化肥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以自己的‘四兩’撬動行業的‘千斤’。” 阜豐肥業的負責人表示,“在研發創新上,阜豐主要從3個層面進行創新升級。”
一是菌種創新。挖掘、篩選、拓展新的功能菌種,選育具有作物親和性、生產性能優良的菌株。如包括酵母菌、乳酸菌、地衣芽孢桿菌等眾多菌種。
二是質量創新。優化生物肥料產品的組合和活性保持技術,使不同功能菌株互補、菌株與載體功能疊加的組合產品,實現應用效果的穩定。
三是技術創新。據介紹,阜豐集團目前已與齊魯大學、濟南航晨生物科技公司簽約進行新型產品研發。
2、司爾特:切入土壤改良方案
早在2003年,司爾特便開始參與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的研究,而2011年4月,司爾特便與中國農業大學強強聯合組建了全國首家“測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多年來充分發揮全國首家“中國農大-司爾特測土配方施肥研究基地”功能優勢,不斷完善大數據庫,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和新產品研發力度,加快高效緩釋肥、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的推廣應用。
并且,司爾特一直不懈追求通過技術研發提高耕地質量。
僅2014年一年,司爾特便先后獲得“一種腐植酸型鈣鎂硫土壤調理劑及其制備方法”、“一種土壤改良型棉花專用緩釋肥及其制備方法”、“一種土壤改良型水稻專用緩釋肥及其制備方法”、“一種土壤改良型油菜專用緩釋肥及其制備方法”共四項與土壤改良相關的專利。
目前司爾特已成功構建六大產品體系,包括配方肥、高塔肥、水溶肥、緩控釋肥、生物有機肥、土壤調理劑等。六大產品體系正是依托司爾特先進的科研能力,符合行業發展規律和發展需求形成的。
3、芭田股份:用革命性產品制勝市場
芭田股份公司報告顯示:新型肥料及檢測業務是芭田股份未來重要業務模塊,2017年銷量增長有望達到50%,目前公司復合肥銷量全國份額接近2%,廣東地區達到20%以上,未來公司計劃從產品質量升級和產品營銷兩方面改善銷售業績。
為了呼應供給側改革,芭田股份研發新型礦物復合肥、營養液產品,從以前追求提高農產品產量為導向轉為在提高產量的基礎上更多地向提升農產品品質增加農產品營養方面研發新型復合肥產品,公司推出的生物包膜肥、有機無機復混肥、水溶有機復混肥就是以提高農產品品質、增加農產品營養功能為導向開發的新型肥料。一款革命性產品——生物有機包膜肥。
該產品具備成本低、肥料利用率高、環保低稅等突出優勢,一舉解決了諸多市場“痛點”。
芭田的三大革命性創新將引領肥料全面升級,進入生物膜時代。生物膜具有抗病、緩釋的作用,令人省心省力;有機碳則促生、抗擬,實現早收、不怕天氣影響;多元素則令農作物好口感、好賣相,讓農戶賣得多、多賣錢。
4、金正大:生物營養解決方案
經過19年的發展,金正大集團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和中國最大的復合肥料生產基地,開發出了作物生長所需的全系產品,成為國內唯一一家能獨立提供作物生長全程營養解決方案的企業。
2016年6月,金正大和巴斯夫簽約,宣布將合作推出面向中國農戶的新型肥料產品,該產品采用了巴斯夫力謀仕創新技術。通過雙方強強合作,在中國化肥市場融合最新的創新產品與尖端專業知識,聯合開發作物營養管理方案及種植業解決方案,共同應對農業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2017年2月20日,“金正大—巴斯夫合作產品力謀仕聚能長增效復合肥投產儀式”在山東臨沭金正大集團總部舉行。
金正大集團執行副總裁翟際棟在投產儀式上表示,實踐證明力謀仕解決了農業所面臨的緊迫問題——脲基肥的氮素流失,產品對 于減少化肥用量,優化作物營養,提高農民收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新型肥料之突破點:技術服務、解決方案、產業鏈
據統計,截止2015年底,我國各類新型肥料企業共有7200多家,較2015年增加了約600家企業,已經占肥料生產企業總數的30%-40%。目前有80%的傳統化肥企業在向新型肥料轉型,預計新型肥料產業的總資產規模在800-1000億元。未來,新型肥料企業將還需要做好以下幾大布局:
1、為農民精準技術服務
新型肥料的發展,必然增加市場競爭,由于各產品功能不同,每個企業所研究的重點也不一樣,為贏得市場認可,廠家紛紛將提升農化服務水平作為提高市場競爭力的內容之一,不僅為農民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企業間產品也可優勢互補,致力于作物解決方案,促進整體產業的進步。例如,推出測土配方施肥、套餐費等,使化肥使用量減少,達到“減肥”增效的效果。
2、制定整體解決方案
據全國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土肥處處長辛景樹介紹,目前我國肥料利用率穩步提高,主要糧食作物肥料利用率達到35.2%,農用化肥總量也趨于平穩,肥料品種更加多元化,施肥方式更加科學。但目前還是存在化肥施用、施肥結構不合理、不均衡,有機肥資源利用率低等一系列突出問題。
因此,未來不僅僅是單純賣產品,而是還要在=為種植戶提供一系列精準的解決方案,助力中國農業可持續性發展。
3、加強產業鏈整合
倡導在新型肥料領域,建立一個由致力于我國新型肥料產業發展、積極從事新型肥料產業技術進步與產品的研發、生產與服務、注重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科研機構與關注新型肥料行業發展的機構和個人構成的新型肥料產業發展聯盟,加強新型肥料產業鏈上下游的整合,推進新產品、新技術的發展、并專注土壤、種子、肥料等種植全產業鏈綜合服務。
專家認為表示,實現“減肥增產”、“節本增收”的農業發展目標,企業需要積極推動自身的轉型升級,向重效益轉變,在做好技術集成、產品研發的基礎上,努力擴寬產業鏈,通過原料利用、生產制造、產品運用、流通和增產模式上綠色體系的建設來構建我國綠色肥料體系。
最后,隨著國家對農業與環保的重視,新型肥料未來競爭將會逐漸趨向開放與融合,不管在研發、生產端,還有可能在營銷端的融合。
競爭不是為分勝負,而是為了更好的合作與未來!或許,這才是新型肥料經營者需要思考的方向。
更多農業重磅新聞、產業報道、干貨案例,500萬三農領域的行業人都在訂閱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