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報!科普教育研學基地是未來休閑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文 | 曾響鈴
來源 | 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在互聯網時代的創業大潮如火如荼行進了好幾年之后,創業這件事某種程度上已經進入了平穩的高原時期,許多狂奔猛進的創業者、投資者都開始用更多時間思考創業背后的新邏輯,而服務于創業者的孵化平臺也必然面臨如何更好地服務創業者、打造自身品牌新的挑戰。
1月11日至12日,2018產業創新峰會暨招商局創投、招商啟航兩周年年會在深圳舉辦。此次峰會的主辦方正是知名VC投資機構招商局創投和其旗下天使投資與創新創業孵化平臺招商啟航。
這種由資本和孵化平臺聯合主辦的峰會正變得越來越多,也說明孵化平臺這個角色在服務“高原期”創業的價值逐漸顯露出來,開始更加積極地活躍在創業舞臺上,本質上,它反映的是創業邏輯向“強資源”轉變的趨向,從招商啟航的一系列動作上,我么也許可以窺見孵化平臺和資本們究竟應該在新邏輯下怎么玩。
資本寒冬是偽命題,創業只是更依賴“資源”
經歷2015、2016年的創業高潮后,“資本寒冬”這個詞匯經常被創業圈子里的人掛在嘴邊,因為初創企業越來越難找到錢,VC們也不那么熱情了,創業者想當然認為資本口袋的錢少了。事實上,“資本寒冬”只是一個偽命題,反映的本質是創業對資源的進一步依賴。
1、資本由“單打獨斗”轉入創業生態
被渾水摸魚的創業者“忽悠”了兩年后,資本變得更加謹慎和聰明。在一些投資人眼里,他們只是對項目的眼光變得越來越挑剔,越來越不像輕易把自己手里的籌碼交出去,而不是過去那種追風口爽快投錢,廣泛鋪場。
精益求精的投資思路事實上導致了兩個結局:
A、資本并沒有變少,投出去的項目變少,這使得投資者手里的熱錢反而變得更多、更豐盈,這與資本寒冬是完全相反的。
B、對項目有著更高的眼光,決定資本審視項目、尋找項目、培養項目不再像過去那樣憑借一個BP就緊趕快上怕錯過風口,而是更加積極地借助于系統性的創業資源扶持體系,降低項目投資風險,提高投資的準確率。而這個扶持體系,可能是由孵化平臺為核心的一系列創業支持資源的整合,因為孵化平臺很容易形成創業項目、資本、產業、政府、社會力量共同構建的創業生態。
2、“好的項目”絕不僅僅是稟賦好
創業生態其實也反映出“好的項目”的定義變化,也即,除了團隊、項目創意的先天優勢之外,一個真正算得上好的項目,越來越需要外部資源的支持。過去普遍認為內因+外因決定成敗,內因占主導,現在外因的重要性越來越高。
其原因,無非在于信息高度通達使得創業項目之間的同質化競爭也越來越明顯,真要說項目和項目之間本身有什么太大的優勢已經不大可能,大多數被看好的創業項目,例如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都是一窩蜂上。這時候,同質化先天稟賦基礎上的外部資源介入往往決定競爭的成敗。
對用戶來說,既然都是一樣的產品,他們當然只選擇聲音最大、一眼就能看見的那個,而這一切都需要產業、資本、創業操盤經驗等一系列外部支持,創業只是更依賴起了“資源”兩個字。
回歸產業邏輯,三大資源決定孵化器價值
更依賴資源,表明對創業項目來說,孵化平臺的“強資源”屬性更為重要,而解構這個“強資源”,就是要回到產業的邏輯上,分析一個創業項目的成功糾結需要什么樣的資源。作為國家級的孵化平臺,招商啟航旗下的厘米空間CM Space(招商局旗下的國家級互聯網創業孵化器)身上區別于其他孵化平臺的獨有優勢或許能夠給予行業一定的啟示作用。
1、產業資源對接:廣度+深度
這是從產業邏輯出發首要的外部資源。對接產業資源能夠從產業鏈整合的角度裨益創業項目,而孵化平臺背后的產業資源越強勢,這種助力就會越強。
背靠產業資源的孵化平臺國內有很多,例如海爾的海創匯等。但若論資源的體量,招商啟航背靠145年歷史、6.85萬億總資產的招商局,在深度+廣度上都有領先優勢。
A、廣度,代表孵化平臺所能觸及的創業領域的范圍,增強的是平臺對創業項目的適應性和包容性,能夠全方位照顧到創業項目的需求。例如,招商啟航旗下厘米空間CM Space對接招商局金融、地產、交通三大板塊,擁有銀行、證券、金融、保險、基金、地產、公路、港口、物流、航運、貿易、海工裝備等業務集群,金融科技、物流科技、智慧城市……幾乎所有熱門創業領域都能夠對接到自己的產業依托。
B、深度,代表孵化平臺對創業項目在產業資源方面所能支持的力度大小,直白地說,除了廣度,產業資源如果只是淺嘗輒止,連自己都沒有做好,更別提去支持創業項目了。例如,如果是一個金融科技創業項目進駐招商啟航旗下的厘米空間CM Space(或者內部創業項目孵化),一旦被認為值得扶持,招商局在金融方面的產業資源諸如招商銀行、招商證券、招商國際等巨頭型金融集團無疑能夠起到最深度、最有力的資源協助,創業項目一開始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2、全周期金融:供血+造血
金融是經濟的血液,也是產業邏輯中最底層的外部資源。所謂的全周期金融,不單單指的是孵化平臺能夠給予融資支持,還有背后的一系列金融服務對業務的匹配,也即,既能夠在創業項目需要的時候給予資金,又能夠通過恰當的資金進入幫助創業項目運轉獲得自我的造血功能。
例如,招商啟航擁有全牌照、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在項目孕育期由招商啟航提供孵化+天使輪投資;在初創期,招商局創投可以提供VC+小微貸款;在成長期和成熟期,招商銀行、招商證券、招商局資本、招商致遠資本可以為前者提供PE+貸款+IPO等一系列金融服務,為后者提供PE+貸款/信用投資+財務顧問等高端深化的金融服務;而當項目進入穩定期后,還有并購、不良資產處置以及財務顧問等服務。
由此可見,在一個創業項目成長成企業穩定運作的每一個階段,招商啟航的金融服務都是量身定做式的介入,既能夠做及時雨,又能夠幫助項目更好地成功,實現自我造血。
3、內部生態整合:操盤手更要懂創業
如果一個孵化平臺自己都不懂創業,那么它的價值可能就站不住腳,內部生態的整合反映的是孵化平臺這個創業操盤手在整體創業服務方面的能力,也即創業者需要的各項基礎設施、會務、路演等方面,要有整合式的“解決方案”,創業的各項必備活動都有統一的預案。
其好處在于,創業者只需要集中精力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剩余的普通事務性事項被孵化平臺合理安排,只會占據最小的時間和精力。在招商啟航旗下的厘米空間CM Space這里,體現出來的是一套“訓練營-孵化器-加速器”的生態孵化鏈條,通過差異化的產品形態以滿足不同階段創業項目孵化需求,以擴大孵化影響力,并挖掘和培育更優質的高成長項目。
例如,在訓練營階段,以與外部產業垂直型機構聯辦為主,根據行業篩選項目,提供針對性的全方位培訓;在孵化器階段,不同于眾創空間,面向社會選拔優秀創業項目進行孵化,為項目投資提供觀察室;在加速器階段,招商啟航轉化成一個更專注、更深入為初具規模且處于成長爆發階段的創業項目提供深層次且個性化創業服務的創新平臺。
在這三大資源的支持下,厘米空間CM Space形成了相對于其他孵化平臺、眾創空間的一系列差異化特色,包括:
A、“省、聚、融、高”:即場地及服務“省”錢、對接資本“省”心;24小時創業“聚”合生態圈,且有大咖導師指導;項目之間“融”合、與招商局產業資源的“融”合;“高”成長、“高”平臺。
B、真孵化、真扶持、真投資、真增長:4000+創業項目申請及10000+㎡孵化空間;300+項目獲得免費孵化及產業資源對接、創業導師服務;40+項目獲得天使投資,并被恪守反向跟投機制;5個項目在厘米空間組建團隊,超過3個項目在半年內即實現下一輪融資,2個項目實現招商局資源深度對接。
C、1+3+N:結合招商局三大業務板塊,整合外部資源,招商啟航進行了垂直領域孵化平臺的體系建設,即是內部孵化平臺,也積極拓展外部孵化項目,充分利用到“強資源”的優勢。
孵化器的未來,是挑戰BAT
回過頭來看,在互聯網創業浪潮的這些年,倒底誰才是最大、最成功的孵化平臺?是李開復的創新工場,海爾的海創匯,還是招商啟航旗下的厘米空間CM Space?實際上,盡管招商啟航這些平臺如此“給力”,但如果算上那些隱形的“孵化平臺”,目前為止只有BAT們可能才算是最大的“贏家”。
以騰訊為例,從PC互聯網時代早年的抄襲風波走出來后,騰訊轉而對潛力項目進行收購、跟投或者內部扶持,事實上成為了互聯網最大的、沒有掛牌實體場地的最大孵化平臺,微信這樣的殺手級產品本質上也算是被騰訊所孵化而來。
而BAT這樣量級的企業,其隱形孵化所能提供的資源,也無非是上文產業邏輯下的資源對接、金融扶持以及創業生態整合,因此,對于未來的孵化平臺來說,競爭的維度應該進一步提升,對標BAT、挑戰BAT,創造類似的規模也不是不可能。
以厘米空間CM Space為例,累積4000+申請入孵項目、300+孵化項目、40+投資項目、6+獲得下輪融資項目、7000萬投資金額、150萬+單項目投資金額、4+共建孵化平臺數、7億+基金管理、8+合作基金數……短短2年的時間就已經創造出足夠矚目的成績,依托招商局產業大樹,跳出孵化平臺的思維,做出一個BAT式孵化巨擘也未嘗不可。
從招商啟航的一帶一路布局也可以窺見這個“理想”的現實度。積極利用國際化創新資源也給予了招商啟航新的高度,借助這個“高度”,創業者也實現不一樣的格局。例如,目前招商啟航利用到的招商局集團資源創新布局已經深入到諸如美國硅谷(與PNP合作共建孵化器)、澳大利亞悉尼科技大學(共建數據智能孵化器)、南洋理工大學(共建機器人智能垂直孵化器)、以色列(對接其豐富的創新資源)這些全球創新戰略要地,此外,在香港、印度、俄羅斯、土耳其、巴西、阿根廷、哥倫比亞等地都有豐富的產業創新基石可供開發。
在這樣的大格局、大視野布局下,孵化平臺的路變得更宏觀、更長遠,脫離了集合辦公、集合路演、集合融資的固有印象,做出巨型企業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完)
曾響鈴(微信ID:xiangling0815)
鈦媒體、品途商業評論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AI新媒體“智能相對論”創始人。
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趨勢革命 重新定義未來四大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雜志撰稿人,近80家網絡媒體專欄作者。
“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現為“今日頭條問答簽約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曾響鈴,微信id:xiangling0815,資深評論人,關注智能硬件、新媒體營銷、互聯網金融、O2O、企業級服務等。鈦媒體、虎嗅、i黑馬、創業邦、投資界、藍鯨TMT、界面、億歐、砍柴、速途、頭條、搜狐、一點資訊等近60家媒體專欄作者。《商界》《銷售與市場》《重慶商報》等撰稿人
文章:208 篇
瀏覽:3758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