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溫氏、牧原、雙匯、新希望……這 13 家農企,成 2019 上半年中國上市公司市值 500 強!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農村網絡化水平的提高,農村的電子商務平臺逐漸發展起來,有效推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為其注入了新活力。越來越多的農特產品搭乘電商快車,變成了網上熱銷產品。
“過去核桃擺攤賣,一棵樹賣不出多少錢。如今變成文玩,在網上論對賣,一天能賣出幾百單。”河北省淶水縣婁村鄉西安莊村農民王小雨邊說邊拿出一對核桃,“這叫‘獅子頭’,剛在網上被天津玩家預訂了。”
麻核桃又稱文玩核桃,是淶水的特色產業,有 2000 多年的種植歷史。山區獨特的氣候,讓這里產出的麻核桃皮質、紋理、手感別具特色。目前,全縣種植面積已逾 5 萬畝,遍及 15 個鄉鎮。
一根網線連通城鄉,讓山村的核桃有了好身價。頭腦活絡的孫連茹辦起了文玩核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一年四季賣碼子、收核桃,日均成交量約 400 單。
來源:地理標志服務中心
電商平臺讓王小雨嘗到了甜頭。“要配出一對文玩核桃,不僅品種、形狀、皮色要相似,紋路也要統一。現在是網上客戶要啥,咱們就種啥配啥。”他參加了縣里免費開辦的核雕培訓,學習手藝,如今講起文玩核桃很有一套:“這個品種是‘百花山’,不少南方客商喜歡,像這個‘白獅子頭’,資深玩家感興趣。”如今,西安莊村家家戶戶種起麻核桃,一年收入少則五六萬,多則幾十萬元。
不只是麻核桃,隨著電商下鄉,淶水縣的油栗、柴雞蛋、山楂、花生等土特產也火了。在縣城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的電子顯示屏上,每日網絡銷售總額、農特產品網銷交易結構一目了然。淶水縣電子商務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李海濤介紹,2018 年全縣農特產品網絡銷售總額達 7.08 億元。其中,麻核桃的電商平臺銷售總額 1.62 億元。
近年來,阿里、蘇寧、京東等電商企業紛紛布局鄉村,構建農村電商平臺,改變傳統銷售模式,越來越多的農特產品變成了網上熱銷產品。
電商下鄉
給鄉村帶來新活力
保定市大冊營鎮夜借村,一戶農家小院的屋內,3 臺電腦并排而置,打印機“嘩嘩”地吐著單子。“這些都是今天上午的訂單。”村民譚子壯忙著聯絡廠商。自打在網上賣起生活用紙,他每天從早 8 點忙到晚上 11 點,還雇了 3 個人幫忙。
來源:滿城在線
紙制品是大冊營鎮的傳統產業,借助互聯網東風,夜借村“長”出 60 多家電商企業。
“親們,10 斤 32 卷,現在下單只要 49.9 米(人民幣‘元’的網絡用語),批發價包郵哦!”夜借村盛柔紙制品廠生產車間門口,包裝好的卷筒紙碼放得整整齊齊,25 歲的趙文麗正舉著手機做網上直播。注冊兩個多月,她運營的賬號吸引了 1 萬名粉絲。
國光蘋果 來源:承德嘉沃
“農村電商,主要涉及農產品和加工類產品兩大類。”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農村電商研究中心主任郭紅東介紹,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成本高,僅限于蘋果、草莓、芒果等一些高附加值品種。加工類產品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用品、服裝、傳統工藝品等,占當前農村網上銷售的大頭。
“農村電商迅猛發展,在當地建立起新的服務體系、生產要素體系和基礎設施體系,能夠有力助推鄉村振興。”郭紅東說。數據顯示,去年河北省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 835.27 億元,同比增長 36.78%,占全省網絡零售額的 27.9%,同比增加 2 個百分點。
今年 3 月起,淶水縣所有的農特產品有了一個統一的名字——“京淶派”,這意味著當地麻核桃、杏扁等特產將迎來更為規范的質量流通體系標準。王小雨說:“同樣種核桃,現在要照方抓藥,泥漿蘸根、土壤熟化、疏枝修枝,用上新技術,才能保證長出好產品。”
同樣看重標準化生產的,還有張家口市沽源縣天然園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向永剛。他坦言,積極引導農產品規模化與標準化生產,統籌農產品生產、冷鏈物流、包裝設計等環節,才能讓農產品真正“觸網”。以往,合作社只能對藜麥等雜糧進行粗選作業。順應市場需求,去年合作社開始自建加工廠,建成無塵車間,全程按照標準化生產,銷路越來越廣。
這段時間,位于贊皇縣的華潤農副產品開發有限公司,正在緊張籌備年中促銷活動。“去年‘6·18’,我們賣了 3 萬多單,訂單量是平時的 10 倍多。”公司經理張佳明面露喜色,“這得益于公司專門推出了線上品牌。”
贊皇縣華潤農副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
運營農村電商 5 年多時間,張佳明在摸爬滾打中探索出了農特產品上行的網絡“捷徑”。如今,他在淘寶、京東、蘇寧易購等 12 家電商平臺都開了網店。“靠著好招牌,公司主打的核桃油、南瓜子油、養生茶等特產,每天線上訂單都有兩三千份,網絡銷售額每月穩定在 300 萬元左右,占總銷售額的 70%。”
電商下鄉,給村里富余勞動力提供了大量家門口就業的機會。走進夜借村金伯利衛生用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忙碌。一卷卷衛生紙由機器裁卷完畢,套上包裝袋,裝入量身定制的快遞袋,等待貼標發貨。“趕著‘6·18’備貨呢!”公司總經理張華說,包裝加工的活兒,賦閑在家的婦女、老人都能干。按件計工資,一個貼標工人每月能掙 4000 多元。
石雕作品《中華氣質·神農氏》
在曲陽縣羊平鎮東羊平村,依托當地石雕業,電商物流應運而生。石雕藝術品笨重,裝卸講究多,大型石材運費按噸計算。看準物流這個商機,以前靠雕刻為生的村民范玉微,搖身一變成了順心捷達快遞公司的加盟店長,年收入少說也比以前翻了兩番。
據商務部統計,去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占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的 17%。“農產品零售額之所以占比不大,一個主要原因是上行通道不暢。”郭紅東表示,冷鏈物流的高成本成為許多生鮮產品出村的瓶頸。
數據顯示,我國農產品物流環節損耗較高,部分地區的農產品物流成本占總成本的 30%~40%,而鮮活農產品的物流成本占到總成本的 60%。
為解決農產品上行“最先一公里”問題,淶水縣建立了電商倉儲物流配送中心,開設了 14 個鄉鎮級電商倉儲物流配送點,與北京龍騰韻達速遞有限公司對接,省去了保定中轉環節。“通過快遞直發北京模式,全縣快遞行業發貨基準價格從每單 10 元降到了 5 元,運營成本降低,農特產品的競爭力更強了。”淶水縣電商倉儲物流配送中心經理晉春雨說。
物流網絡不斷下沉。夜借村村支書譚紅衛回憶,2012 年以前,當地只有郵政和申通來村里收貨。隨著村里快遞單量增長,韻達、百世等快遞公司每天開車入村,把訂單統一拉到京津集散分撥中心進行分揀。
不同于生鮮農產品,一些加工類產品物流煩惱少,但轉型壓力大。大冊營鎮副鎮長劉錚表示,傳統產業和電商融合之后,產業鏈沒有理順,商戶之間缺乏資源整合,前店后廠、家庭作坊的現象依然普遍,同質化競爭激烈。“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必須建立起分工明確的產業鏈條,亟須更多發展空間和要素供給。”郭紅東說。
改革舉措正在跟進。2018 年年底,阜平縣出臺了加強土地資源要素支持電商發展的相關政策。對引進的國內知名電子商務企業及大型電子商務項目,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可按投資需求優先保障項目用地;對于年銷售額在 5000 萬以上的電子商務企業,在土地等資源要素保障方面給予適度傾斜。
農產品“觸網”,離不開專業人才。從石家莊經濟學院電子商務專業畢業后,王官回到夜借村開起網店。他經常幫村民設計網頁,也不忘定期“充電”,參加淘寶大學在線培訓。譚紅衛說,要不是這些大學生帶動,村里也開不起這么多網店。
用上了大數據,農村電商有了新前景。張華打開淘寶網店的后臺運營界面:地理位置、平均停留時長、跳失率、折扣敏感度……訪客行為數據匯集成一個個餅圖、折線圖。“細分市場,滿足個性化需求,生意才能越做越大。”
政策加力,讓小小網線在農村發揮更大效能。日前,河北省明確提出,建立商貿流通發展引導基金,主要投向農村電子商務等領域。今年,將把更多服務資源引入貧困地區農村電商服務站,推動每個縣重點培育一到兩個適合發展電商的特色產業。
來源:人民日報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