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順豐26載:用物流賦能農業產業鏈
作者:老貓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ID:nyguancha)
作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需要炒作、因為他本身就是新聞與熱點。
89歲還奮斗在農業一線、89還在編織超級水稻之夢、89歲還能奔波于世界推廣超級水稻、89歲還能自由地用英語交流...你可能做不到!
最近,袁隆平又上熱搜了。大家不是因為他是袁隆平,而是被他執著的精神感動。
那些活躍在抖音、快速、頭條號、微博的人在袁隆平這個超級大網紅之下都是籍籍無名。可以斷言,21世紀最大網紅非“袁隆平”莫屬。
2018年,88歲的袁隆平說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國際稻都夢’,希望雜交水稻覆蓋全球。”
我們可以看到,袁隆平的第一個夢想依舊實現了,第二個夢想正在邁進....
我們深信:未來,袁隆平的大IP將會成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加速器。
01
坎坷的一生 堅守夢想
半個多世紀,袁隆平只研究水稻,但袁隆平的水稻研究之路可謂一生坎坷,遭遇失敗、嘲笑、甚至詆毀、謾罵。
對此,袁隆平篤定自己的事業是正確的事業,大有“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的大無畏精神。
1930年出生的袁隆平,遭受中國史上最動蕩的年代,他跨越僅一個世紀,但卻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60年代自然災害年代、文革年代以及改革開放、新時代。
在每一個階段,袁隆平深知“吃飽飯”的重要性,更認為中國不應該遭受饑餓和貧窮,這些也是幫助袁隆平立志“學農”樹立的初心。
1949年,袁隆平義無反顧地報考了西南農學院的農學系,畢業后,被分配到了湖南農校任教。到了20世紀60年代,自然災害來了,很多地方都鬧起了饑荒,人們有的餓死,有的病死,就連袁隆平的身體也有些撐不住。
有些時候,殘酷的現實擺在眼前,袁隆平愁得連覺都睡不好。“必須要讓中國擺脫饑餓和貧窮”這個信念每每沖擊著袁隆平。
但在‘文革’期間,袁隆平的60多個科研用的陶缽被人全部砸爛,嘔心瀝血研究了三年多獲得的秧苗沒了蹤影,為此,他傷心欲絕,四處尋找,最后在一個幾米深的廢棄的井里,撿到幾根大難不死的秧苗。
遭受客觀環境的磨難,這是個人無法避免,但在袁隆平研究和推廣中國水稻50年間,一直被詆毀、質疑所困擾。
比如,轉基因事件。2018年4月,袁隆平在海南接受鳳凰財經采訪時發表了自己對轉基因的看法。對于轉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過安全檢測的轉基因作物,都是沒有問題的。
另外,從多方報道來看,袁隆平團隊目前正在進行轉基因水稻的研究。在袁隆平看來,分子育種的轉基因技術是解決糧食增產、保證糧食安全的科學措施。因為支持轉基因技術,袁隆平遭受到崔永元的炮轟和網友的詆毀與謾罵、網絡攻擊,這個質疑到目前仍然在發生...
除了轉基因之外,就是袁隆平財富問題。
根據媒體報道,袁隆平的名字,在幾年前就被網友們根據其相關技術及持股比例進行過價值估算,其品牌價值1008億,其中袁隆平持有的科技公司股份,股價也高達上億元人民幣,可以簡單的說,袁隆平是中國科學家界的“億萬富翁”。
2009年,有網友借助豪車們事件詆毀袁隆平。因為2009年袁隆平去參觀車展,在一輛奔馳轎車前多看了兩眼,就被媒體大肆報道,說袁隆平過的“很奢侈”,其名下有許多豪車。
其實文章經媒體一報道,引起一股網絡風波,當網友們后來實實在在的求證后,才發現袁隆平其下確實擁有很多汽車,為了工作方便,都是10萬左右的代步車,沒有一輛能和“豪車”扯上些許關系。
另外,在水稻實驗上也是遭遇失敗。比如,2016年9月份,袁隆平院士超級雜交稻第五期攻關第二次測產驗收中,袁隆平的攻關品種“廣湘24S/R900”此次表現并未達到預期,甚至可以說并不成功。這也表明,袁隆平院士的超級雜交稻第五期攻關第二次測產宣告失敗。
質疑、挫折、失敗、磨難...袁隆平卻越來越強。
02
3大創舉,震驚世界!
不專注,很難有成就。袁隆平專注水稻50多年,研究出雜交水稻、海水稻、沙漠種水稻等技術創舉。袁隆平研究的水稻產量從畝產400斤變成畝產1000多公斤,一步步把雜交水稻推向全國、全世界,終成中國雜交水稻之父。
創舉一、雜交水稻
中國雜交水稻發展是“磨難中成長”。除了袁隆平之外,還有丁穎、李必湖、顏龍安等科學家的心血與付出。
袁隆平從1953年大學畢業分配到安江農校,到1971年調往湖南省農科院前,一直生活、奮斗在這個偏僻的學校。在這里,他確立了為之奮斗一生的雜交水稻事業。
其實,中國雜交水稻理論研究經歷多位專家的嘔心瀝血,袁隆平曾說“自己是站在同行及前輩的肩膀上”。
眾所周知,雄性不育性的發現是雜交水稻研制成功的第一步。然而,水稻雜交難度大,要想成功,就要先育出只有“單一性功能”的水稻。中國稻作科學的奠基人丁穎曾用人工辦法給水稻“去雄”,但實際效果不佳,也未能大面積推廣。
在政府的指示下,1967年,由袁隆平、尹華奇與李必湖三人組成的“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組”正式成立,全力尋找不育系。其中,利用不育系來培育雜交水稻并非袁隆平的首創,并專注于“三系法”雜交水稻的研究。
其實,日本學者則在1917年就發現了野生不育系,并于1968年培育出“三系法”雜交水稻,但由于效果不好,并未在該國推廣開。
在湖南省安江農校早稻品種試驗田,袁隆平被一株“鶴立雞群”的水稻吸引了:株型優異,穗大粒多,這顆竟然有160多粒,遠遠超過普通稻穗。
期間幾年,袁隆平遭遇團隊散貨和分家、研究進展停滯,但雜交水稻研究及推廣事業從未間斷。
1975年以后,袁隆平以自己的不育系配成的優勢組合“南優2號”,在湖南洞庭湖地區大規模試種。后來,洞庭湖地區幾十萬畝水稻遭遇矮縮病,顆粒無收,“南優2號”也因此被逐漸淘汰。
1973年10月,在全國雜交水稻會議上,袁隆平發表論文《利用“野敗”選育“三系”的進展》,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1976年,雜交水稻開始進行大面積推廣,全國達到208萬畝,增產全部在20%以上。
1982年,國際水稻研究所學術會首次公認:中國科學家袁隆平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從“三系”到“兩系”的轉變是中國雜交水稻新的探索,1995年,袁隆平主導的“兩系法”雜交水稻大面積生產,平均產量比“三系”增長了5%~10%。 袁隆平提出“超級水稻”的概念。
2000年,袁隆平的超級雜交水稻畝產700公斤目標實現;2004年,800公斤目標實現;2005年,超級稻第三期小片試驗田達到900公斤。
目前,中國雜交水稻已在世界上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研究和推廣,種植面積達到150萬公頃。雜交水稻不僅解決了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對世界減少饑餓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88歲的袁隆平曾多次表示,“我有兩個愿望:一是2010年超級雜交水稻能實現畝產900公斤的目標,二是將雜交水稻在全世界推廣到1500萬公頃,多養活1億世界人口。”
創舉二、海水稻
全球有9.5億公頃鹽堿地,亞洲占3.2億公頃,海水稻的研發是一項世界級的超級工程。
據了解,我國鹽堿地主要分布在西北、華北和東北平原的低地、湖邊或山前沖積扇的下部邊緣,以及沿海地帶。如果能將我國近一億畝鹽堿地改造利用,生產農作物,可解決8000萬人的糧食問題。
88歲的袁隆平想再次攻克這一難關。袁隆平團隊已經在山東的青島、東營、還有在江蘇、浙江都布了點主攻“海水稻”,基地利用袁隆平團隊“四維改良法”,改變土地鹽堿化現狀,化灘涂為良田。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海水稻發展到1億畝,最低要求生產300億公斤糧食,生產一個湖南省的糧食總產量,多養活8000萬人口,這是我的夢想。
近幾年,山東已經投入大量資金,著手嘗試解決鹽堿地再利用問題,他們的想法與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一拍即合。
2018年,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將繼續在國內不同氣候區發起,建立5到10處海水稻示范種植推廣基地,用2到3年時間在技術層面和經濟層面,為海水稻產業化推廣提供成熟解決模式。
其實,早在2016年8月,袁隆平團隊正式入駐山東青島國際院士港,主攻雜交“海水稻”科研項目。
為了種植“海水稻”,讓鹽堿荒灘變良田,袁隆平團隊的“四維改良法”應運而生。它整合了物聯網系統、土壤定向調節劑、植物生長調節素及抗逆性水稻四大要素的技術配套方法,讓土壤和作物活起來。
2017年,袁隆平團隊經過多次試驗,從四個維度對鹽堿地進行綜合的改良、并且從180多個品種里選定一個品種,小試驗田里畝產可以達到620公斤。
經過測量、收割、脫粒、稱重、去雜、水分測定等多道工序進行測產驗收。據了解,這次測產的“海水稻”2018年5月初開始插秧,截至收割已經過153天生長期,實際測產樣本是從80份海水稻材料里選出長勢最好的海水稻,即1805品系。
根據農業農村部《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測產驗收方法》中“水稻測產驗收條款”的要求,經測定,“海水稻”理論測產結果為646.3公斤/畝,實際產量549.63公斤/畝。
之后海水稻在新疆、陜西南泥灣、乃至中東沙漠里成功種植收獲成功。袁隆平團隊海水稻正在改造億畝荒灘,增加億畝良田,2020年將“海水稻”推廣種植一億畝是袁隆平的小目標。
創舉三、沙漠種水稻
我國有著960萬平方千米的廣闊土地,但事實上,一直以來我國卻進行著的是“以世界7%的耕地養活世界22%的人口”。我國大片的土地是不適合種植作業的,更有像塔克拉瑪干沙漠這樣的不毛之地。
但袁隆平又做到了。
據中新網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帶領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團隊近日對在迪拜熱帶沙漠中實驗種植的水稻進行測產,最高畝產超過500公斤!這是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中實驗種植水稻取得成功。
從報告中獲悉,2017年,袁隆平團隊把“四維改良”技術也引入了迪拜的種植實驗中,不僅能將所需水肥自動送達水稻根系部,供水稻生長,還能將土壤中滲出的多余水肥回收再利用,精確控制水稻生長所需要的水分和養分,這樣土壤就可以達到種植水稻和植物的可能性。
繼中東沙漠種水稻成功之后,袁隆平又有新動作:讓沙漠變耕地。
據央視報道,2018年開始,袁隆平海水稻科研團隊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西緣,新疆岳普湖縣開辟了向大漠要耕地的試驗田。
袁隆平的奇跡還在發生...
6月15日,在河北省硅谷農科院超級雜交稻示范基地,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團隊選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湘兩優900(超優千號)”通過了該省科技廳組織的測產驗收。平均畝產1149.02公斤,即每公頃17.2噸,創造了世界水稻單產的最新、最高紀錄。
03
商業之路:用科技和商業改變中國農業!
其實,海水稻就是袁隆平團隊的商業化之一,但袁隆平不僅僅思考技術改變中國農業,而是希望推進中國農業的商業化和現代化的轉變。
我們發現,袁隆平的商業之路除了自尋商業變現之外,還牽手阿里和華為等互聯網企業,他們強強聯合幫助中國農業注入了科技和商業的力量。
我們一起來梳理下袁隆平的商業之路。
我相信大家都熟悉隆平高科,隆平高科主營業務聚焦種業,以雜交水稻、玉米、蔬菜、小麥、谷子、食葵種業為核心,以棉花、油菜等種業為延伸,同時大力開展農業服務,目前公司水稻種子業務全球領先,玉米、蔬菜、谷子、食葵種子業務國內領先。
成立于1999年,隆平高科是由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等發起設立、以科研單位為依托的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是一家以“光大袁隆平偉大事業,用科技改造農業,造福世界人民”的農業高新技術企業,成立之初注冊資本1.05億元。
自1999年6月30日,袁隆平開始出任名譽董事長。之后,袁隆平的兒子袁定江同一天出任隆平高科副董事長,今年51歲,也就是說,袁定江在31歲時接班,擔任隆平高科副董事長。
目前,隆平高科市值202億元。
褚橙、柳桃、潘蘋果等個性化農產品Ip已經成為農產品品牌營銷的利器。
袁米是由中國著名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及團體,通過四年時間研究出來的在鹽堿地和灘涂土地上大面積種植——高品質堿生稻,堿性,富含12種微量元素,以及豐富的微生物。
2017年3月28日,袁米在選育階段性成功后正式亮相,開啟了互聯網商業化之路,成為褚橙之后的互聯網農業品牌網紅。袁米參加“開始吧”的眾籌數據驚人,18秒破百萬元,2小時破千萬元,最終,袁米認籌額為2140萬元,成為當時“中國農業第一籌”。
未來的袁米除了袁米·海水稻的種植推廣之外,袁米品牌還將打造鄉村振興示范區,實現農業生產綠色化、景觀化、適度規?;?,打造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民宿旅游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此前,馬云表示:“袁隆平先生把畝產做到一千斤,我們互聯網技術,要爭取把畝產做到一千美金?!?/span>
2018年6月13日,阿里巴巴宣布,袁隆平領銜的海水稻研發團隊,與阿里巴巴農村淘寶達成合作,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將加入農村淘寶發起的畝產一千美金計劃。
根據協議顯示,雙方合作已經進入實質性階段,“海水稻”終端品牌“袁米”的種植和推廣成為首個落地項目。后續,阿里將和“海水稻”團隊共同創辦“畝產一千美金”研究院、“中國稻米食味與品質研究院”,并啟動多個維度的項目協作!
2018年8月,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一次大會上提到,華為將與袁隆平院士領導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建立農業物聯網全球聯合創新中心,利用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云計算等等技術支撐智慧農業的發展。
據了解,華為與袁隆平合作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的復制和推廣。
眾人周知,一旦鎘元素在人體中積存,會導致軟骨病,甚至引發癌癥。
袁隆平團隊所做的,就是將水稻中含有“鎘”或者吸收“鎘”的基因去掉,大大提高作物純凈性。扭轉我國部分農作物重金屬含量超標的趨勢。
想要現實和推廣這個技術,只有互聯網可以實現復制。據悉,華為正在參與整個“要素物聯網”系統的基礎建設,對鹽堿地進行“四維改造”,雙方攜手利用智能技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環境對作物的影響,增加糧食的產出量、健康。
袁隆平及其團隊的目標不僅僅是水稻本身,半個世紀的努力,袁隆平一直探索中國水稻和農業的技術推廣、商業變現、產業融合...盡管89歲了,袁隆平還在繼續..
最后,89歲的袁隆平依然懷有夢想、依然年輕,依然活躍在國際化舞臺上,為了自己的夢想、大家的夢想砥礪前行。
這樣的一位有夢想的中國老人,“我們自己都不喜歡,還有誰能喜歡呢”。在近期的“2019中非稻作發展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宣誓“糧食安全,不僅中國要有,非洲國家也要有,要讓雜交水稻技術在非洲地區扎根!”
籍此,膜拜,中國水稻雜交之父——袁隆平。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縣域農業】湖南?。哼\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