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磅|順豐26載:用物流賦能農業產業鏈
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十一”長假剛剛結束,人們還沉浸在假期祥和歡樂氣氛中。
可能很少人會關注到,就在國慶節前,在山東臨沭召開的一次科研項目啟動會。
這次會議全稱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型緩控釋肥料與穩定肥料研制’項目啟動會”。
會議云集了相關部委領導、院士專家,以及12所高校、7家科研院所、17家企業,共36家參與單位的代表。
可以說,這次會議聚合了我國在緩控釋肥、穩定性肥料領域最頂尖最優秀的創新資源。
會議確定的目標,更加讓人振奮——“十三五”期間,項目將研發超過40種新型緩控釋肥料、高效穩定性肥料及其配方肥,實現減施肥料2億公斤,增產糧食13.5億公斤。
減肥不減產!中國正在探索一條新的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之路。
歷史將會告訴我們:這次會議注定不是一次普通的會議。
它像“蝴蝶翅膀的一次振動”,其爆發的力量,未來幾年,必將在中國乃至全球緩控釋肥與穩定肥領域掀起巨大“風暴”。
破局化肥“零增長”
化肥被譽為“糧食的糧食”。
上世紀80年代,化肥的施用對我國糧食增產的貢獻率高達40%以上,化肥的施用極大的促進了我國糧食生產。
但到90年代初,人們觀察到化肥投入直線增長的同時,糧食產量卻徘徊不前。
研究表明,化肥利用率低是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經測算,我國當季氮肥利用率僅為30%—35%,磷肥約為15%—20%,鉀肥約為35%—40%。
沒有被吸收利用的化肥跑到哪里去了?
科研人員發現,約有50%以上的氮沒有被作物吸收流失到農田外,引發了一系列環境及食品安全問題。
水體富營養化、土壤板結、溫室效應、農產品品質下降等問題接踵而來。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研究顯示,每年我國有123.5萬噸氮通過地表水徑流到江河湖泊,49.4萬噸進入地下水,299萬噸進入大氣。
2016年《中國環境狀況公報》分析顯示,2016年,108個監測營養狀態的湖泊(水庫)中,貧營養的10個,中營養的73個,輕度富營養的20個,中度富營養的5個。其中太湖、巢湖為輕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滇池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標為總磷、化學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過量施用化肥導致我國許多地區地下水和地表水硝酸鹽超標,同時,化肥生產和使用過程中二氧化碳和氮氧化合物排放也是溫室氣體的來源之一。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產國和消費國,“化肥之殤”時時刻刻沖擊著國人的心。
該做出改變了,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讓“大量投肥”的傳統施肥模式成為過去時吧。
2015年,國家農業部發布《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
方案提出,化肥在促進糧食和農業生產發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帶來了成本的增加和環境的污染,在實施技術路徑中,方案指出:引導肥料產品優化升級,大力推廣高效新型肥料。
瞄準“主戰場”
距離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的目標,僅剩三年時間!
不言而喻,這次項目啟動會,是謀劃為我國化肥減施增效和化肥零增長行動方案提供強大科技支撐的一次重要會議,也是保障國家生態環境安全、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次誓師大會。
項目首席專家張民教授介紹說,緩控釋肥是一種可根據作物養分需求控制養分釋放,克服傳統化肥溶解過快、養分易流失等缺點的新型環境友好型化肥,“作為化肥領域的一次技術革命,世界各國爭相研發更加先進的緩控釋肥”。
但是,在相當長時間內,在西方發達國家緩控釋肥都被稱為“貴族肥料”,因為它太貴了!
我國緩控釋肥研發起步較晚,還面臨國外技術封鎖。我們還有機會有能力趕超國際先進水平嗎?
習近平總書記指示,我國科技創新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要在關鍵領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
據介紹,在緩控釋肥研發領域,我們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發展速度驚人。截至2015年,我國從事緩控釋肥料研究的科研機構已有30余家,從事產業化開發和推廣應用的單位有70余家,我國各類緩控釋肥產能為550萬噸。“短短十幾年,我們走出一條技術突破促進產業化發展之路,隨著成本不斷下降,‘貴族肥料’已實現‘走向大田’造福中國農業的目標”。
“十一五”“十二五”期間,我國在緩控釋肥研發生產以及示范推廣方面積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和成功經驗,試驗研究表明:與普通肥料相比,我國自主研發的緩控釋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30%,可實現作物增產10%—25%,節氮20%—30%的情況下不減產,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作物生長期內一次施肥無需追肥,節約勞動成本;同時,減輕土壤環境惡化和減少作物根部病害,有利于提高農產品品質。
為什么是“金正大”
在項目啟動會上,有一個“亮點”吸引在場所有人的關注: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化學肥料和農藥減施增效綜合技術研發”專項已啟動的34個項目中,“新型緩控釋肥料與穩定肥料研制”項目是唯一一個由企業——金正大集團牽頭主持的項目。
36家項目參與單位中,山東農業大學、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所……每一家的名頭都是響當當,每一家都具有主持項目的實力。
可為什么是一家企業來領銜?金正大有主持項目的“底氣”嗎?
讓我們看看金正大做了什么——
從2006年建成我國第一條年產30萬噸緩控釋肥生產線以來,金正大不斷推動著我國緩控釋肥的發展,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
金正大創新推廣應用模式,使緩控釋肥在我國大田作物上得到大面積應用,成功實現了“貴族肥料”的平民化;
金正大主導制定的控釋肥料和脲醛緩釋肥料兩項國際標準,為國際緩控釋肥料市場制定了統一“規則”,使我國緩控釋肥料真正實現了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轉變。
作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國家創新型企業,金正大在科研創新領域不遺余力,建有養分資源高效開發與綜合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農業部植物營養與新型肥料創制重點實驗室等7個國家級高端研發平臺。
金正大先后與國內40余家科研院校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并與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挪威生命科學大學、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等7所國際名校等單位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共同致力于新型肥料在國內外的研發與推廣應用。
牛不牛?服不服?
在國家“強化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大背景下,由金正大來主持項目,也可以說是眾望所歸了吧。
中國科學院朱兆良院士表示,由企業主持項目的形式很好,可以切實解決一些產業的問題,使產學研實現更好的結合。
張民教授說,該項目貫穿材料開發—產品研制—生產工藝—田間試驗示范整個產業鏈條,這是以往項目都沒有過的,可以從源頭上去綜合考慮化肥的農學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應,“由金正大主持項目,可以發揮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引領作用,促進科技與產業的深度融合,‘產、學、研、用’四位一體的產業科技創新體系的形成,加速科研成果的產業化轉換,促進化肥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p>
“項目的申報立項非常來之不易,作為項目主持單位,我們一定會集思廣益做好項目的協調、服務工作,秉持融合互聯、共創共享的理念,與各單位一道推動項目的順利實施及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實踐,按照主管部門要求,爭取把這個企業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做成產學研結合的典范項目?!眹揖徔蒯尫使こ碳夹g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金正大集團副總裁陳宏坤說,“未來,金正大將以項目啟動為契機,圍繞‘減肥增效、土壤修復、水肥一體化’三位一體來開展科研創新和推廣應用工作,助力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
來源:科技日報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