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農業如何破解傳統農業發展瓶頸?
目前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規范性監管制度尚未建立,互聯網金融機構得以利用制度性差異實現監管套利,從而實現其盈利。這種不受監管的盈利不具有可持續性,個體的經營風險會傳導至其它經營主體,最終帶來全行業的系統風險。
近年來,各行各業都相繼為“互聯網+”潮流所席卷,農村金融也不例外。“互聯網+”為農村金融帶來了全新的金融業態、金融模式和金融技術,極大激發了農村金融活力和效率,成為農村金融市場的一股“新鮮血液”。作為一項新生事物,農村互聯網金融除了面臨發展機遇外,還得面對源自于互聯網特性及金融屬性的系列風險。若不加強規范引導、預警監測并進行針對性監督管理,將影響農村金融市場穩健發展,甚至引發區域金融風險。
農村互聯網金融的機遇
目前,農村互聯網金融主要有四類運營主體,一類是大型農業服務商所提供的農資貸款,如新希望推出的“福達計劃”和大北農推出的“智慧大北農”;第二類是以阿里巴巴、京東為主的電商服務平臺提供的農村電子支付、小額信貸、財富管理等;第三類是P2P平臺,以宜信、翼龍貸等為代表;第四類是傳統銀行機構開展的涉互聯網金融業務。從目前上述各類農村互聯網金融業態運營狀況看,其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便捷性優勢,可實現對傳統金融機構無暇顧及的“尾部市場”的覆蓋,對農村傳統金融業務競爭起到“鯰魚效應”。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中農村的網民占比28.4%,規模達到1.95 億,較 2014 年底增加1694萬人,增幅為9.5%;城鎮網民占比71.6%,規模為4.93億,較2014年底增加2257萬人,增幅為4.8%。雖然從絕對數量上看,農村網民仍遜于城鎮網民,但農村網民規模增長速度是城鎮的2倍。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各類移動互聯網應用終端不斷豐富,可以預見農村網民仍會保持較高比例增長,為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提供堅實的用戶基礎。
從供需面看,目前農村金融嚴重供不應求。截至2014年末,涉農貸款(本外幣)余額23.6萬億元,占各項貸款比重28.1%,其中農戶貸款余額僅為5.4萬億元。與“三農”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不匹配,但也從反面折射出農村“互聯網+金融”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近年來,國家不斷出臺政策鼓勵農村土地流轉,規模化農業生產項目大力發展、農戶間轉讓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需求增加,土地流轉信貸需求較大。2014年末土地流轉貸款34億元、較上年增長64%,近三年年均增速達到54%,是農村信貸增速最快的信貸領域。近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介紹,目前全國三分之一的土地已經流轉,全國2.3億戶承包土地的農民中,6600萬戶或多或少地流轉了土地。據估算,僅占農地面積三分之一的耕地流轉,就能為互聯網金融創造每年2000億以上的抵押貸款市場。所以,農村各項改革的深入推進,農業的規模化、現代化發展,為農村互聯網金融發展帶來了規模迅猛增長的機遇。
農村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分析
筆者認為,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存在如下風險:
首先行業監管制度不完善。農村傳統銀行機構有機構網點、業務范圍、高管任職和資本充足率、流動性、杠桿率等方面完善的行業監管制度,這雖然給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業務拓展有著制度性約束,但也給其風險防控筑牢了密實的籬笆。相對而言,目前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規范性監管制度尚未建立,互聯網金融機構得以利用制度性差異實現監管套利,從而實現其盈利。這種不受監管的盈利不具有可持續性,個體的經營風險會傳導至其它經營主體,最終帶來全行業的系統風險。據網貸之家統計數據,2015 年末我國網絡借貸平臺數量達2595家,同比增長64.76%;而在互聯網金融發展較早、發展較為成熟的美國,目前只有 60余家。2015 年出現問題的網絡借貸平臺達 896 家,是2014 年的 3.26 倍。
其次農村社會征信系統缺失。社會征信體系是金融機構開展業務的基礎,在互聯網金融時代,若沒有良好的征信體系,互聯網金融就無法發揮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工具的優勢,無法進行信用評價、風險控制和金融業務創新。但目前全國農村尚未建立有效的社會征信體系,對農民的信用判斷更多依賴單個信用數據的分析,有時甚至還要到農民家庭實地查看。這將極大增加農村互聯網金融風險的不可控性。
再次農業生產的不確定性。農業生產具有投入大、周期長、“靠天吃飯”等特點,這必將帶來生產收益的不確定風險。由于目前農村互聯網金融大多數是采取信用金融模式,缺乏有效的物的擔保,故,農業生產的弱質性和高風險性,勢必直接影響到農村互聯網金融機構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
最后農業資產評估不準確。在全國各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試點工作看,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該項工作積極性不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對于用來擔保的抵押物價值無法準確評估,而該價值評估的準確性直接影響和決定了該抵押項下借款關系的償債風險。抵押物價值評估過低,會導致抵押人所能融資額度的減少,無法滿足生產經營的需要,不利于真正發揮該抵押制度的效應,也容易導致侵犯抵押人利益;如果評估價值過高,會放大抵押所隱含的融資風險,導致抵押權實現的幾率增加,增加抵押權人經營成本。所以,農業資產評估不準確,對于農村互聯網金融機構而言,也是一項重大風險。
推進農村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如何才能推進農村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筆者認為,應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要積極推進“互聯網+金融+農業”的協同發展思維。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需要把農業產業發展和金融發展緊密結合,并充分利用好互聯網所提供的技術支撐。農業產業要善于利用互聯網來提升業務、員工、客戶、合作伙伴等資源質量,利用大數據服務來實現農業重要數據(例如種植戶的種植數據、農產品交易數據)的分析;農村金融要通過提供包括第三方支付、互聯網金融產品超市等在內的服務,發掘農業金融更多潛在需求,整合產業的沉淀資金流。通過“互聯網+金融+農業”的協同發展思維,實現“金融為農業服務、農業促金融發展、農業與金融共贏”的目標。
其次要建立健全農村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農村金融服務信息數據的采集提供極大便利。要打破傳統大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金融征信體系的“籬笆”、“壁壘”,依托互聯網,建立和完善全國共享的農村互聯網金融征信體系,實現“資源共建、信息共享”。
再次要建立和完善農村互聯網金融監管制度。金融風險的防控體系建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行業監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農村互聯網金融亦不例外。目前關于農村互聯網金融的專門監管制度尚未建立,因此有必要在借鑒傳統金融監管有效做法的基礎上,充分考慮互聯網金融特性、農村市場特性,盡快建立和完善農村互聯網金融監管制度。
最后要加強宣傳教育,提升農村居民金融風險意識。要創新宣傳形式,借助移動通訊客戶端,通過微信、QQ、微博等新媒體,加大對農民金融知識、金融產品、金融服務的宣傳力度,加強金融風險的宣傳教育,尤其要加大民間融資、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股權眾籌融資等高風險金融業務的宣傳力度,從而提升廣大農村居民的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
總之,農村互聯網金融與農村信用社等傳統銀行機構在農村金融市場中,并不是“你死我活、非此即彼”的關系。兩者應該找準各自定位,發揮自身優勢,實現“資源共享、市場互補、服務農村、協同發展”的目標。
加入農業中小企業經理人和創業者核心商圈(農俠會),行業解讀、案例干貨、行業報告、實戰課程請訂閱農業行業觀察 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928 篇
瀏覽:16879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