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作者:老貓
來源:農業行業觀察(產業●科技●商業)
中國果蔬損耗率高于國外,這是眾人皆知的事情。
權威數據統計,中國一年損耗的果蔬超過上億噸,比很多國家一年的果蔬總產量還多。
另據了解,我國進口水果的商品果成果率高達80%到90%,上架后的損耗率也只有5%到8%;而國內水果的商品果成品率只有50%到60%,流通過程中帶來的損耗高達30%。
我們再用這個個數據來證實下:
比如。采購1000斤的生鮮農產品,只賣掉800斤,剩下200斤就是損耗,也就是說該賣掉的生鮮農產品沒有賣掉而造成的“硬”損耗。
這是問題,也是機會,或許,能把損耗降到最低的企業,有機會超越對手。
那么,中國生鮮農產品的“破與立”又在哪里...
-010-
生鮮農產品損耗極高 每年超過3000億
據悉,我國農產品采摘后無法在第一時間預冷、分級、包裝、標準化,導致我國農產品損耗高,超越歐美等國家。
有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農產品總產量19.80億噸,其中生鮮農產品產量超過11億噸。生鮮農產品影響農民收入的彈性最大,由于存在保鮮和腐爛問題,無法及時銷售的生鮮農產品損失可達20-30%,而這一損失主要由農戶承擔。
而根據農業部有關專家測算,我國糧食、馬鈴薯、水果、蔬菜的產后損失率分別為7%-11%、15%-20%、15%-20%和20%-25%,遠高于發達國家平均損失率;折算經濟損失達3000億元以上,相當于1億多畝耕地的投入和產出被浪費掉。
另外,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朱明大致測算,中國果蔬產品在‘最先一公里’的損耗率高達15%-25%,也就是說,在農民手里,沒賣出去就爛掉了15%-25%。再加上糧食的損耗,共計相當于2億畝耕地的產出白白浪費掉了。
目前,中國的農產品鏈條非常長,從種植到消費經歷了四五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加價百分之幾十,這就造成了“菜賤傷農,菜貴傷民”的現象。由于產業鏈條長,也導致農產品腐損率高達20%-30%,而在歐美國家這個數字還不到5%。
生鮮農產品損耗除了會影響農業整體收入之外,還會對消費市場的農產品價格帶來影響。
根據供求平衡定律,在同一根桿桿上,一邊東西增加,另一邊必須要增加,才能確保桿桿平衡。
以蘋果為例。
如果農民在出售蘋果中,把損耗率也算到蘋果的價格里,在消費端,消費者必將花費更多的錢購買。如果能把損耗降低,甚至消減,獲利的必將是生產端和消費端。
中國農業產業分析師李劍認為,生鮮農產品損耗的關鍵是冷庫、物流的缺失,另外,由于冷庫物流是投入品,且投入資金很大,也讓中小農業企業望而卻步。未來的突破點一定是技術和模式上突破,除國家相關政策之外,還需要有能力的企業參與進來共建。
-020-
問題到底出在什么地方?技術與創新
其實,生鮮農產品從采摘開始,再到到消費者手里,需要經過包裝、加工、冷鏈、物流運輸等多個環節。損耗的發生存在于每一個環節里,必須要整體突破。
目前,很多專家都指出,生鮮必須要在技術上創新,其中包括包裝技術、冷鏈技術等。
那么,生鮮農產品損耗的問題具體出現在什么地方?我們認為有以下3個點:
1、包裝技術傳統,包裝技術是生鮮農產品保鮮與成本的第一道圍欄。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與招商路凱研究成果《中國零售業生鮮周轉筐應用調查報告》提出,國內果蔬產品流通效率低下、損耗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一次性包裝的大量使用。參考國外成熟市場的經驗,以標準化果蔬周轉筐作為果蔬產品的儲運單元,可有效解決果蔬產品流通中的諸多問題,但是中國的周轉筐保有量約為2億個,相當于人均0.2個,在世界上處于較低發展水平。
據悉,在我國,生鮮產品從產地發運便以紙箱、泡沫箱等一次性包裝為主,果蔬等生鮮農產品流通損耗率高達20%至30%,而發達國家僅為1.7%至5%。
故此,包裝技術的突破與創新必將對生鮮農產品損耗帶來改變。
2、冷鏈短板難解,冷鏈技術和設施是生鮮農產品損耗的重中之重。
冷鏈是整個生鮮農產品運輸與保鮮的關鍵端口。
根據瓦赫寧根大學數據顯示,冷鏈的不標準是造成生鮮農產品損耗最大的原因。很多蔬菜水果原產地冷鏈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不健全,各個環節容易出現冷鏈脫節的現象,導致溫度上有比較大的變化,對水果保存上的損害比沒有冷鏈是更加大,由此造成的損耗占到25%-30%。
國內農產品冷鏈流通率占比很低,在國內僅有28%蔬菜水果等農產品采用冷鏈配送,但是在日本歐美比例占到100%。
冷鏈的標準建設不健全造成農產品損耗嚴重,包括裝卸標準、作業流程、驗貨機制、運輸、倉儲、配送和銷售等環節。
3、物流短板,物流不給力,一切都白費。
目前,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依然嚴重滯后于現實發展需要。
在農產品產后損耗中,物流短板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不足,尤其是冷鏈系統發展滯后,造成很多農產品運不出去也造成了農產品的損失和浪費。
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商務廳初步統計,新鮮果菜冷藏保鮮比例不到10%,運輸費用占收購成本的20%—50%,平均損耗率超過20%。因為運距遠和冷鏈物流的不足,使得很多產品過早采收,產品的質量不能保證。
因此,包裝技術、冷鏈技術、物流落后需要突破與創新,否則,生鮮農產品損耗依然難解。
-030-
創業機會在哪里?巨頭已經在探路
對于創業者而言,問題,也是機會。
上文提到,降低生鮮農產品的損耗需要技術與創新。一旦有企業能做到把生鮮損耗降低最低,就能在市場取得主動性。
所以,除了技術創新之外,還需要模式或經營規則創新。
農業行業觀察發現,永輝超市的生鮮損耗4%,商超行業最低。做到如此低的損耗迷局就是高效的生鮮物流配送。
還有有媒體披露,永輝超市以零售終端作為流通供應鏈的主導者,通過對供應鏈采購管理、物流管理和銷售管理三大核心環節的建設、整合與優化,實現 生鮮 產品流通全過程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從而獲得低價格、低損耗、高毛利的“兩低一高”競爭優勢。
其實,總結一句話就是全鏈條自營,每一個環節自營,從組織上減少生鮮農產品損耗難題。
另外,還有媒體報道,叮咚買菜的商品損耗竟然達到3%。
我們探究叮咚買菜的生鮮損耗案例來看,前置倉是叮咚買菜商品損耗低于行業的關鍵所在。
農業行業觀察發現,叮咚買菜通過200個前置倉近距離接觸消費者,結合APP的29分鐘送菜上門模式,以“方便的買菜”為核心賣點,門店庫存周轉快速。
這個怎么理解呢?其實,就是與損耗比時間,在最短的時間把生鮮農產品送到餐桌上。
其實,我們探究生鮮農產品而言,其根源還是在農產品本身上,或者源頭。前置倉,做的還是“最后一公里”的事情,生鮮農產品損耗最嚴重的地方還是前端——外界號稱“最先一公里”,這一點才是與農民利益息息相關的地方。
對于,前端的生鮮農產品損耗,阿里采用的是數字產地倉模式。阿里通過數字化把農產品轉變成商品,全程涉及分選、品控、裝箱、打單等諸多流程,再配合高效的冷鏈和物流,從而全鏈路降低生鮮農產品損耗。尤其是產地倉的農產品分級處理環節實現了農產品標準化,從而提高農產品溢價,確保農民利益。
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總裁侯毅表示,通過數字農業、借由數字化,能夠快速縮減供應鏈的鏈路,降低銷售成本,提高零售效率,進而提升提高生鮮商品的品質。換句話說,農產品損耗問題也可以因此得到緩解。
據悉,阿里以及在四川、陜西、山東、廣西、云南等5個地方建設了產地倉,并在多個省會城市打造20余個銷地倉。
以上是巨頭們在生鮮農產品損耗上的發力,那么對農業企業如何尋找突破口呢?最好也要發力倉儲、包裝上創新,構建現代化倉儲和包裝體系;如果能力有限的話,建議抱團合作。
-040-
政策紅利已顯,但核心在農產品本身
農產品保鮮、防損耗、冷鏈物流等相關產業都存在巨大的機會與需求。
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農產品貿易額2468.3億美元,同比增長8%。其中,2020上半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1937.7億元,同比增長39.7%,比2019上半年增速還高6個百分點。
另外,這些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商務部等多個部門紛紛出臺并發布一系列政策支持“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促進冷鏈行業發展,全面推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
截止2020年12月,中央財政已經投入50億元將支持超9000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產品產區新建或改建1.4萬個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補齊現代農業基礎設施短板。
另外,隨著阿里、京東、拼多多、叮咚買菜、每日優鮮、永輝超市、美團優選、橙心優選、美菜網等互聯網、產業巨頭紛紛進入農業深水區,也將會引發生鮮農產品保鮮升級。
誠然,農業紅利已顯,但是,我們還要加強農產品品質和品牌化建設,這是一切農業的基石。因為,倉儲、冷鏈、物流是留給農產品溢價的武器,核心還得“產品過硬”。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91 篇
瀏覽:37240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