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視小米商業模式,看褚橙、小罐茶、壹號土豬如何玩新商業
從2005年起,國內的生鮮電商經歷了發展、落寞、轉型、壯大的過程。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報告,2015年生鮮電商交易額約為500億,2016年預計約900億,可以看到,從最初電商滲透率不足1%的偽命題,到一個接近千億規模的市場,生鮮電商的商業邏輯已經深入人心。
在近幾年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只有極少數生鮮電商實現了盈利,更多的參與者選擇了戰略擴張,不過,隨著增速放緩、競爭加劇以及資本輸血減少,盈利能力顯得越發重要。觀察2016年的生鮮電商市場,搶鮮購、美味七七、青年菜君、壹桌網等倒閉,還有多家裁員、被收購和縮減業務的,趨勢可謂越來越明顯。
此時,該如何尋找創新的機會?我們不妨回歸商業本質,分析時下火熱的生鮮電商項目,因為只有符合商業本質的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而那些脫離商業本質的,都將隨著潮水退去而泡沫破裂。
扒掉“玩法”的外衣,生鮮電商的本質究竟是什么?
盡管生鮮電商有著多種模式或者說玩法,諸如B2C、B2B、C2C、F2C、O2O、移動電商、社交電商等,但在筆者看來,其商業本質只有一個:將食物“從農場到餐桌”的傳統流程優化。
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從農場生產的初級農產品到消費者餐桌上的食物,需要經過兩個鏈條:
一是顯性的產品鏈,二是隱性的價值鏈。
從產品鏈的維度,通過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生鮮電商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價格和服務;
從價值鏈的維度,生鮮電商則一方面結合上游提升農產品品質,做品牌化建設,另一方面引導消費者,把生產者、消費者和渠道商的利益一體化,減少中間的信任成本,為整個鏈條創造價值。
接下來,筆者將分別從這兩個鏈條出發,分析生鮮電商的商業邏輯。
產品鏈優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產品鏈的核心是供應鏈,借助對供應鏈的模式整合和創新,生鮮電商可以顯著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可以看出,傳統模式中,農產品流通是單向、多層級的:從農場/農戶,到農產品經紀人,經多級批發商,到零售終端,最后觸達消費者。
農產品電商則改變了這一狀態,變成多種流通渠道的復雜模式。受到農產品本身的復雜性所限,沒有一種模式適合所有的農產品,一個淺顯的例子是,消費者可能會在大的B2C電商平臺買波士頓龍蝦,卻還是會去農貿市場買大白菜。
在此基礎上,有相當多的消費者更希望能一站式購齊,于是,對多種模式整合、為不同農產品選擇最佳路徑,就是生鮮電商創新的方向之一。
生鮮電商“本來生活網”便是循著這條路徑的案例之一。除了B2C業務外,這一平臺還上線了便利店綜合服務業務“本來集市”和水果P2B業務“本來果坊”。
這種情況下,“本來生活網”就不單純是面向消費者的生鮮電商,而成為供應鏈整合商。
增加了2B業務之后,采購量大大增加,減少了采購成本,而在供應鏈源頭的農戶/農企也減少了多客戶交易的機會成本。
此外,采用貨物進地區總倉之后,再分級配送到2C或者2B渠道的模式,根據不同的產品屬性分配不同的流通路徑,進而優化整體路徑。
除了上述業務,“本來生活網”旗下的“本來食享會”則是以社區為基礎的社群。這些社群有共同的地區和消費屬性,針對那些高重量、低單價的本地生鮮水果來做團購。
食享會在社區招募合伙人,讓他們選擇商品并自主設定售價和分發地點,團購完成后在分發點收取商品。這樣,就解決了這一部分生鮮水果直營成本過高的問題。
降低倉儲物流成本:總倉+前置倉
對于許多生鮮電商平臺,最大的技術性難題是冷鏈倉儲和物流,為了降低成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技術手段,也可以嘗試模式創新。
以“每日優鮮”為例,采取總倉+前置倉的模式,把可變成本轉化為固定成本,同時配合銷售上的精簡SKU和小批量包裝,就可以部分解決倉儲物流難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
通常情況下,生鮮物品從電商倉運送到消費者手上,至少需要0.5-2天的時間,這就需要給生鮮產品提供保溫包裝并放置冰袋,這是很大的一塊成本,并且是可變成本。
假設可以把配送時間縮短,比如兩小時之內從倉庫到消費者,這樣的包裝就略顯多余了。
根據這一思路,“每日優鮮”設計了“地區總倉+前置倉”的模式,前置倉按照兩小時內配送的半徑設置。這樣,每單在包裝上的可變成本大大降低,通常情況下,一個手提袋即可解決問題。
增加前置倉雖然增加了固定成本,不過,隨著訂單量的增長,這部分固定成本被攤薄,邊際成本逐步降低,從整體上降低了成本。
價值鏈變革:讓每一個參與者都得到好處
生鮮電商不僅僅是流通渠道的角度縮短了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距離,而且從信息傳遞、價值傳遞上,也改變了傳統模式。
傳統模式中有一層層復雜的環節,個別環節的強勢及信息的不對稱會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生產者手中優質的農產品無法用合理的價格售出,消費者就算花了大價錢,依然可能買不到好產品。由此看來,傳統模式的價值鏈中,極少有價值增值,反而存在貶值。
相比之下,生鮮電商的一大優勢就是部分消除了信息部隊不隊稱:
在生產端,與農戶/農企一起提升產品品質,進行品牌化建設;
在消費端,對消費者進行教育,讓他們對品質產生認同感;
在整個鏈條上把生產者、流通者和消費者結合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體。
通過這些方式,生鮮電商正在可以為整個價值鏈創造價值。
接下來,筆者將從品牌化、引導品質消費和利益共同體的角度,闡述生鮮電商如何變革價值鏈的。
品牌化先鋒:褚橙的故事
談起農產品的品牌化,褚橙便是最好的例子,它的成功固然離不開“本來生活網”的運作,但核心在于產品品質。品牌化并非企業單純地增加投入就能做到,而是一種品質和服務的保障,由此,可以改變國內農產品市場劣幣驅良幣的現狀。同時,品牌化建設也為我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公地悲劇找到了出路。
褚橙的意義也并不只是可以賣出高溢價的“勵志橙”。對消費者來說,褚橙雖然貴了點,但是品質有保障,如果是其它不知名的橙子,那品質只就看運氣了。對于行業來說,褚橙讓大家看到了中國農產品品牌化和標準化的希望,褚橙之后,天天果園推出橙先生、農夫山泉推出17.5°橙,也都遵循了品牌化的道路。很明顯,在中國,橙子的品牌化在中國比其它水果領先一步。
在區域品牌上,“本來生活網”還與一些優質供應商共同打造了“狀元蟹”和“李玉雙大米”等品牌。以陽澄湖大閘蟹、五常稻花香大米這樣的區域性農產品為例,市場魚龍混雜,這對生產者和消費者都不利。怎么辦?選擇優質供應商,打造有差異性的品牌,讓口碑慢慢積累和傳播,就能慢慢改變這種現象。
生產方式升級:長秋山基地
那么,有了品牌化的思路,如何切實提升產品品質,就需要生鮮電商深入一線,改善生產方式。
同樣以“本來生活網”的做法為例,平臺與一些生產基地合作,讓基地按照其指定的方式進行種植,比如在2013年,在四川長秋山的不知火柑基地,單獨劃出來200畝,由5個農戶來管理,不打農藥,用有機肥,然后按照高于市場價一元的價格全部收購。通過200畝地的示范作用,3年來,帶動整個長秋山地區按照同標準實施種植,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
以往,鑒于流通渠道和信息傳遞不順暢,生產者沒有缺乏主動提升產品品質的驅動力。但電商可以讓生產者更直接地觸達消費者,采取好的生產方式,有了好的產品,經由更高效的物流,自然會在市場上有更強的競爭力,這也是新零售的魅力所在。
品質消費:為“丑陋蔬果”正名
隨著消費升級的浪潮,在吃的問題上,消費者的需求逐步從安全過渡到健康和品質。除了品牌化之外,生鮮電商還可以通過營銷活動、產品設計等方式引導消費者健康消費。
最近幾年,美國的全食超市以及法國的Intermarché超市都搞過“丑陋蔬果”的促銷活動,通過這種促銷活動,讓消費者重新認識那些看似丑陋的食物,同時應對食物浪費問題。
中國有句古話“歪瓜裂棗才夠甜”,最近的食品研究也發現,丑陋的水果中,有些含有更多的抗氧化成分。通過這些促銷活動,消費者重新認識了食物的價值,超市也借此提升了形象,Intermarché超市在活動期間客流量增加了24%。
打造利益共同體,是否能解決食品安全的根本問題?
在當下的中國社會,被媒體頻頻爆出的食品安全問題反映的,是更深層次的信任缺失。悲觀者眼中這是一個互害的社會,這體現在農產品流通的價值鏈中就是大家的價值損失。
那么能否改善生產者、流通者和消費者之間的信任關系?讓三者或者兩者成為利益共同體,減少之間的信任成本,為整個價值鏈增加價值。
筆者觀察到,日本生鮮電商大地宅配創立時,是由核心農戶和消費者共同出資成立的,這樣從公司的本質上就把兩端的利益綁定在一起。
在上游,大地宅配跟農戶簽約,作為農戶會員;在下游,跟消費者簽約,讓他們成為消費會員。
此外,這一平臺每年還召開會員代表大會,共同討論公司的重要事宜,并制定生產計劃和生產標準。消費者為了更健康和安全的食物,也愿意跟農戶共同承擔生產風險,農戶則愿意跟消費者分享收益。
從本質出發,尋求創新,這樣才不至于讓創新跑偏。除了文中所舉的例子外,還有很多生鮮電商正在回歸初心,找到自己的價值。
在此,筆者真誠期望這個行業的從業者能從產品鏈和價值鏈的“一增一減”之中探索出更多的機遇,讓生產者、流通者和消費者都能從中受益,這或將成為市場良性發展之道。
加入農業中小企業經理人和創業者核心商圈(農俠會),行業解讀、案例干貨、行業報告、實戰課程請訂閱農業行業觀察 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