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創業會失敗,但農業投資6大領域成風口!你看到哪些機會
請大家把磚頭放下!
畢竟,這僅僅大猜想!
這些猜想,僅僅是我個人對未來農業經濟的思考,對與不對不重要,希望能與各位共同探討。
據《人民日報》報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科學判斷,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開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實踐,以新的有力作為標注著中國經濟新方位。
這篇報道,也是權威黨政媒體《人民日報》首提中國經濟“新方位”。
其中,該報道還提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到哪里去?圍繞中國經濟新方位這個宏大而重要的主題,人民日報刊發長篇述評,對新常態、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個關鍵詞展開權威闡述。
還以“新方位,新常態”、“新方位,新理念”、“新方位,新實踐”等三大模塊對中國未來經濟進行解讀與破解。有關詳情,請各位看客可以拜讀2016年12月14日《人民日報》頭版題為《中國經濟新方位:怎么看怎么想怎么干》宏篇大作。
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中國農業的“新方位”又在哪里呢?
我們先來看下什么是“新方位”。
我個人理解,“新方位”就是在新時代、新背景、新環境下的新方向、新的定位、新的干法。
好了,這個太深,我們就不再做過多的解讀。
我還是來聊聊與我們相依為命的“農業”。
隨著“十三五”規劃的落地與實施,現代化農業、生態農業、農業互聯網、返鄉創業、土地改革等等重磅政策與紅包不斷,我們也日益感覺到國家對農業的期盼與雄心。
今天,我先拋磚引玉來分享下農業經濟的“新方位”。
1、農業互聯網成農業支柱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這一點都沒有錯。作為新時代的生產力“互聯網”深入農業之后,我們已經看到互聯網的威力。
農業電商、智慧農業、物流網、大數據運用等等互聯網技術已經在農業領域驚喜連連、成果不斷。
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都多次提到看好農業互聯網,并認為在這一領域和農業有諸多合作機會。
甚至,有專家拋出“農業互聯網代表了未來發展方向”豪言壯語。
2、生態農業成農業新方向
從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公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中披露的一系列數字來看,我國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工礦業廢棄地土壤環境問題突出。
其中,土壤總超標率為16.1%,其中重度污染點位比例為1.1%。、 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13.7%、2.8%、1.8%和1.1%,主要污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
還有一組數據顯示:全國水土流失面積達295萬平方公里,年均土壤侵蝕量45億噸,沙化土地173萬平方公里,石漠化面積12萬平方公里。高強度、粗放式生產方式導致農田生態系統結構失衡、功能退化,農林、農牧復合生態系統亟待建立。
另據《財經網》報道,農業已超過工業成為我國最大的面源污染產業,“總體狀況不容樂觀。”據介紹,在我國西北干旱地區,農膜污染問題成為比較突出的問題;在南方,由于畜禽養殖規模化水平高,規模大,農業畜禽糞污染問題比較突出。
因此,生態農業、防治土地、水質污染,勢在必行!
早在1984年,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決定》正式提出:“要認真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各級環境保護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廣生態農業,防止農業環境的污染和破壞。”
2015年農業部發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到2020年,農業可持續發展取得初步成效,經濟、社會、生態效益明顯;到2030年,農業可持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供給保障有力、資源利用高效、產地環境良好、生態系統穩定、農民生活富裕、田園風光優美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新格局基本確立。
2016年農業部發文“關于印發農業綜合開發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指引(2017-2020年)的通知”,并指出2017年-2020年建設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300個左右,積極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生態保育型農業發展,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標準化生產水平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3、有機農業成為消費新趨勢
這幾年消費升級、消費者由從吃得飽邁向吃得健康、吃得安全。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重視,有機食品正逐漸走上高端消費者餐桌,成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未來,有機農產品、有機農業成為消費新趨勢。
根據2014年最新版的《有機農業世界》(The World of Organic Agriculture,由有機農業研究所和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編寫),截至2012年底,全球以有機方式管理的土地面積為3750萬公頃,這個數字在1999年僅為1100萬公頃。2012年國際有機食品和飲料消費達到640億美元。各大洲都出現有機銷售的增長,但是主要的需求還是在歐美國家。預計未來有機產品銷售量還會持續增長。
據統計,中國有機食品的消費額正在以每年30%~50%的速度迅速增長。我國有機食品也有著巨大的國際國內市場需求。
4、品牌農業成為農產品發展途徑
品牌建設作為參與全球農業競爭的國家戰略,已成為我國發展現代農業的一項緊迫任務,是農業“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抓手,是推動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推動力。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也指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農業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從過去的生產主導向消費主導轉變,從主要追求數量向更加注重質量、效益轉變,真正要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之路來。有效的辦法就是創品牌。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未來三年互聯網+農業的理念將深入人心,品牌農業將是農業企業未來努力的方向。
5、農產品溯源是農產品溢價的關鍵
前幾年,農產品與消費者之前一直處于封閉狀態。消費者不知道農產品是否打過農藥,豬肉、羊肉采用什么飼料喂養、農產品運輸儲存過程中溫度如何。
又是“互聯網”打破了封閉場景,直接讓用戶、消費者可以直接查詢農產品的種植與養殖方法,如此提升了購買信心,從而提高了農產品的溢價空間。
日前,農業部發布《關于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意見》,提出建立全國統一的追溯管理信息平臺,出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辦法,明確追溯要求,統一追溯標識,規范追溯流程,健全管理規則。
6、轉基因農業是國家戰略之一
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糧食進口國。中國進口大豆的數量不斷增加,且絕大多數為轉基因大豆。另外兩項大宗進口的轉基因糧食為玉米和油菜。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植物油和肉類在中國人膳食結構中的比重還會上升,由此繼續支撐此三項轉基因糧食進口。
習近平在講話要求“占領轉基因技術的制高點”。講話內容到2014年才被披露。2015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中關于轉基因技術的表述是:“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技術研究、安全管理、科學普及”。2016年一號文件中的表述為:“加強農業轉基因技術研發和監管,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慎重推廣”。
從各項報道中發現:國家重大科技專項一共16項,包括載人航天、登月工程、信息技術等項目,農業科技重點項目就是轉基因新品種應用,所以轉基因生物技術居于國家整體戰略規劃位置。
7、農業供應鏈金融是農業產業化鑰匙
我們看到一種概念:一種商品從生產到消費,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和最終用戶之間形成了供給鏈條,也就是供應鏈。
然而,供應鏈金融把供應鏈上的所有成員看作一個整體,以核心企業為中心,借助大型核心企業對中小供應商的深入了解,選擇資質良好的上下游企業作為銀行的融資對象,為供應鏈上的所有成員企業提供系統融資安排。
農業行業觀察發現:越來越多的巨頭進軍農業,布局各種種植經濟作物和飼養家畜等實體產業,隨著產業鏈條的延伸,金融業大有可為。
有專家認為:農業供應鏈金融和互聯網金融的結合必定是大勢所趨。
農業融資分散、小額、短期的特點在短期內無法有根本性的改變,這正是互聯網金融的優勢所在。在此基礎上,“在理財”提出,“移動互聯網金融+農業供應鏈”可能會是行業下一個“風口”。移動融資,移動審批,快速便捷的為農業企業和農民拿到融資,將是“在理財”努力引領的方向。
因此,移動互聯網金融+農業供應鏈”可能會是行業下一個“風口。
8、返鄉創業成為致富的主流
在返鄉創業上,國家陸續發出扶持紅包。2016年11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員等返鄉下鄉人員到農村開展創業創新給予政策支持。
另據初步統計,近年來,過去從農村流向城鎮的農民工、中高等院校畢業生、退役士兵等人員返鄉創業創新人數累計達570多萬人,其中農民工返鄉創業累計450萬人。
該《意見》還提出,重點是支持發展規模農業、農產品加工業、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和各類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要通過承包、租賃、入股、合作等多種形式,領辦創辦家庭農場林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大學生、農民工返鄉創業已經成為農村社會現象和主流。
9、一二三產業融合成為農業翻盤的關鍵
我們來看一些數據:
今年以來,農產品加工業的原料成本總體變化平穩,用工成本也未出現明顯上漲,成本穩定促進了農產品加工企業經營效益提升。上半年,農產品加工業實現利潤總額6049億元,同比增長5.1%。盈利狀況穩定或向好的企業占71.1%。
另外,到2020年,休閑農業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接待人次達33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7000億元;布局優化、類型豐富、功能完善、特色明顯的格局基本形成;社會效益明顯提高,從業農民收入、發展質量、服務水平有較大提升,成為拓展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
農產品加工、休閑農業成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的典范,中國農業如何破解困局?或許,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關鍵。
10、土地成資本掘金農村的入口
土地確權、土地出租和入股、宅基地入市、三權分置均成為農村資本化爆發的前奏。
農民除了依托種植、養殖、外出務工獲得收入之外,通過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土地租賃業也可以獲得高額的收入和回報。
自三中全會以來,農村土地改革一直備受矚目,土地改革、戶籍改革以及新型城鎮化構成未來農村改革的制度紅利,也將是資本市場未來數年的重要投資主題。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特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土地市場藍皮書:中國農村土地市場發展報告(2015-2016)》發布會在京舉行。藍皮書指出,盡管出臺了農地抵押融資政策,但大量農民仍不愿利用土地進行融資,其原因便在于缺乏有效的農村保障體系。
同時,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農村土地流轉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分析》指出:保守估計,農地使用權資本化價值達10萬億元以上。按5%的平均收益率計算,每公頃耕地(僅用于農業項目)的價值約8.7萬元,由此可以初步推算出我國18億畝耕地的潛在價值為10.44萬億元。實際上,隨著土地租金的逐年增長,以及未統計在冊的土地,全國農村資本市場規模更大。
因此,土地新一輪改革,或將會推動資本進入農村,服務三農。
最后,再次引用人民日報的句子文章:一切都在變,只有變化本身是永恒的。在駛向民族復興彼岸的海面上,中國經濟航船的經緯度也在不斷變化。
那么,農業的本身是什么?農民的增收、國家的戰略。
雖然,新技術、新思維、新干法滲透到農業大產業里,農業的生產方式、經營方式、渠道、流通、變現的方式一直在變化,但農業的本身一直沒有發生變化,也不允許變化。
更多農業重磅新聞、產業報道、干貨案例,500萬三農領域的行業人都在訂閱:nyguancha
相關文章
關注農業和互聯網,擅長品牌與營銷!
文章:60 篇
瀏覽:9826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