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透視小米商業模式,看褚橙、小罐茶、壹號土豬如何玩新商業
2017,新零售時代悄然而至,然而究竟新零售“新”在哪里,至今仍像“盲人摸象”,沒誰能給出一個公認的定論,與此同時,生鮮行業因為“剛需+高頻”的特性,率先被推到了新零售的前臺。
而在過去近四年的“生鮮淘汰賽”中,一家起步不算早但模式獨特的生鮮電商以其“前置倉+精選”的組合跑到了最先。也許出于大佬的站臺,人們此前在談論新零售的時候,往往都會提及網紅盒馬,然而今天文章的主角,我選的卻是每日優鮮。這家要做“百姓新菜籃”的生鮮電商,如今已經成為一成多北京家庭日常購買生鮮的選擇,而這改變了很多業內人士對于生鮮滲透率徘徊不前的看法。
有報告顯示,現存的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面臨1%盈利,88%虧損,7%巨額虧損的慘狀。2016年總共有14家生鮮電商倒下。而每日優鮮的復購率達80%,是同行業目前最高水平,今年年中,每日優鮮已經在全國一線城市實現規模化盈利。
前置倉——效率之根本
新零售的本質,是在于整體零售效率的提升。每日優鮮一直在做兩件事:一、看清用戶的需求,去努力滿足;二、提高產業效率。簡明扼要的說法就是,用最高效的方式把價值最大化。而這正是我看好每日優鮮的重要原因,它精確合理地整合了現有的技術,做出模式創新,從而重構了生鮮電商的邏輯。
其中,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方案,在新零售布局中意義深遠。過去,整個業界做冷鏈物流2C的做法基本一個套路。即到城市一級,于是商品脫冷的距離就在100公里左右。整體參考的還是傳統電商其他品類物流結構和解決方案,成本居高不下,線下門店的冷鏈也不完善,效果依然難以保證。
每日優鮮則決定自建物流體系。
北京有兩萬個小區,拆成樓有幾十萬棟,樓下光北京就有上百萬個鋪面,每日優鮮的選址,專門找適合倉儲的“暗鋪”。每個前置倉平均面積一百多平,房租是店鋪房租的1/3到1/5,算上人力成本、空間利用率等,同樣大小的前置倉的坪效大概是711那樣的便利店的幾十倍。
據公開報道顯示,每日優鮮目前已有800多個前置倉,其中北京有300個左右。
此外,每日優鮮精算的另一筆賬在于冷鏈成本:一單三十五塊錢的履約總成本,其中三十塊錢是冷鏈,五塊錢是配送,而后者差不多也是同樣物流結構的普通電商包郵開銷,所以破解這個問題,要優化的應該是冷鏈而不是配送。
冷鏈技術的創新空間有限,其一是冷源式冷鏈,就是以通電庫藏的方式實現低溫,冰箱、冷庫都是其子類;其二是冷媒式冷鏈,通過冰袋、保溫箱這些媒介,解決二十四小時以內長距離配送的需求,可變成本較高;其三是時間式冷鏈,簡單來說,就是跑得夠快或是路程夠近,就像顧客從超市買完水果,不會專門還要在路上去想辦法冷藏。
到目前為止,冷源式冷鏈,也就是冰箱和冷庫,仍然是最有效、最成熟、成本最低的食品保鮮技術。無論是充氣條還是其他冷媒技術,都要建立在冷源冷鏈的基礎之上。每日優鮮把生鮮商品冷藏在距離用戶家門口不超過三公里的地方,用戶可以直接取貨而不再需要任何冷媒了。
這個「前置倉」方案,將城市地圖鋪開,再投射消費數據,最大化地以集約型運輸代替單包裹運輸,減少冷媒及包材的使用,在規模效應中分攤交付成本。目前,每日優鮮90%訂單可以做到1小時內送達。
每日優鮮的CEO徐正對于「優先」于別人這件事,有一種執著。就像他的人生軌跡一般:15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學霸身份如影隨形。
復制其他模式的生鮮電商都死了。徐正要走自己的路。
阿里、小米往線下走,徐正很清楚,這是他們產業的互聯網滲透率決定的,「滲透率超過20%,再增長已經很不容易了,再往上1%的邊際增量成本是高于線下的。你在形成足夠市場地位的時候,你往線下走這個思路是對的。」
on line of line 雙管齊下
今年6月,「每日優鮮便利購」業務上線,便利購替代了傳統茶水間,將冷藏柜、常溫貨架和冷凍柜(冬日有熱儲柜搭配)搬到辦公室,白領們可掃碼自取。如果消費者還需要其他線上商品,可從每日優鮮商城訂購,形成線上線下閉環。便利購和主商城流量可以相互轉化。便利購同樣共享每日優鮮的整個供應鏈和后臺數據,系統代替人工來計算倉庫商品的補貨需求,保證近千款商品在每一個前置倉中損耗和售罄的平衡,由專人負責一日一次到兩次補貨及設備維護。
前置倉模式一方面縮短了產品配送的距離,保證配送的時效性及商品的新鮮品質,另一方面最后一公里配送「去冷媒化」節省了冷鏈成本,包裝成本。如果沒有這些基礎,每日優鮮很難壓低成本,提高營業額和毛利率。
從2014年11月創立至今,每日優鮮已經拿到六輪融資。最新一輪3.3億美元C輪系列融資在今年3月完成,除了“老投手”騰訊、浙商和華創,知名的老虎基金和聯想也均悉數入局,這被業內看做是資本在生鮮領域開始重點押注“頭狼”的信號。
每日優鮮在「看清用戶需求」這一點上,也一直貫徹「全品類精選」戰略。徐正堅信,2015年到2025年這十年是中國零售打碎重構的十年,80后、90后是推動中國互聯網應用普及的一個主力人群,而這個主力人群,消費意識更注重「品質」的選擇。
每日優鮮為用戶提供近千個SKU,但能夠滿足用戶日常餐桌一切關于吃的需求。一支60余人的采買團隊,都是農業生產一線有著十多年經驗的買手,對于每個品類最好的產地和貨源熟諳于心。比如說水果,首先確定要做這個商品,通過打分來判斷供應商的標準:先找到產區,看氣候、土壤結構,包括土壤酸堿度、微生物環境,能不能種出好東西;再看種植者,傳統的小農種植者種不好水果,需要一些新的機構,用新的技術并與人力結合,勞動力需要得到科學的指導;看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抗旱防澇是一個保障;再看樹體,要挖出來看樹根好不好;再看果子采摘下來,用什么方式保護他。每年過完霜降要去剪枝,枝條最后留的長度要合理,這樣一來,傳輸到果子的營養就比較合適。觀察完頭果的比例情況之后,每日優鮮才會跟對方談來年的采購情況。
此外,每日優鮮還按地域自建品控實驗室,對水果、蔬菜、肉類、海鮮等品類展開100%批次質檢,保證商品的安全。
買手制精選的優勢在于,它迎合了新一代消費者“碎片化時間購買生鮮”的需求。逐漸接過社會主流消費接力棒的80-90后人群對于買菜的“省時省事兒”需求使得精選更受歡迎,一個小時時間,他們顯然更愿意選擇瑜伽或是打一盤王者榮耀,而不是從10個雞蛋中選擇哪一種是更好的。而SKU的降低又能促成“款款都是爆品”,在大幅降低生鮮耗損的同時,提升平臺對于每一個單品的議價能力。
正是每日優鮮「全品類精選+前置倉」的創新模式,有效破解了生鮮電商高成本、高損耗的難題,并在短時間內實現規模化與盈利。而從整個行業角度看,其基于底層創新,極大程度上提升了行業效率,在之前甚至不少互聯網巨頭都不敢深入的生鮮行業,砸出了第一道實際意義上的突破口。
同時,從其目前的滲透率上來看,也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一二線城市人們對于生鮮購買的傳統方式。簡言之,我認為如果一個企業的模式能夠在提升產業效率的同時,還能改變消費者消費習慣,那么他就擁有撬動這個產業變革的潛力,對于新零售來說,當下的每日優鮮立起了這個行業的標桿。
最后,有必要提一下盒馬鮮生,盒馬最大的特點之一也是線上下單的快速配送:門店附近3公里范圍內,最快30分鐘送貨上門。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需求,通過線上渠道或者去線下實體店進行消費。從戰略功能上來看,盒馬的零售模式更注重綜合阿里的優勢。它的使命在于,打通阿里線下到線上的通路,而從其當下所做的來看,更多的是通過噱頭和爆款樹立品牌影響力,但從生意的模式上,值得討論的地方還有不少。
來源:科技蟹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