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李子柒”為例如何做好內容營銷策略
生鮮電商這樣一個充滿誘惑力的所謂藍海市場。
為什么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大公司?
生鮮電商跟其它行業有什么不一樣?
為何至今無人真正殺出重圍?
8月8日上午,天天果園獲得一億元的人民幣的D輪融資,雖然是一個單獨事件,但這算是近期以來,生鮮行業內的唯一一件好事,這證明這個半年來幾經生死的領域,并沒有被資本拋棄。
經歷了長達幾個月的質疑,愛鮮蜂一直處在風口浪尖,而在8月5日品途商業評論舉辦的“連接生鮮”行業沙龍暨渠道商見面會上,愛鮮蜂創始人張贏第一次公開發言:“今天是想把愛鮮蜂面臨的困難跟大家說清楚,希望大家在創業過程當中,能夠吸取我們的經驗。”在主題演講中,張贏透露了對愛鮮蜂的信心,以及對生鮮行業發展的積極態度。
泥淖中,張贏表態:愛鮮蜂是一家零售公司,生鮮只是其連接顧客的手段
愛鮮蜂創始人張說,愛鮮蜂是B2C模式,但更像社區O2O,愛鮮蜂有自己的社區小店,也正是因為這種屬性,所以使愛鮮蜂形成了自己的兩個特點:及時性、沖動性和碎片化。
及時性消費對于產品品質要求更高,愛鮮蜂采取的措施是,如果商品有問題,那么小店可以退換;而對于沖動性消費,愛鮮蜂開放了湊單口,這種巧妙的設置滿足了消費者購滿30包郵的需求;愛鮮蜂另一個特點是碎片化消費。以上三個特點也是張贏對生鮮電商的理解,但并不代表著對整個行業的理解。因為愛鮮蜂立足于社區便利店,離消費者最近,也沒有承擔房租的壓力,使得愛鮮蜂與其他B2C生鮮電商有者不同的模式特點。
愛鮮蜂通過推出自有品牌以及與品牌商合作補充現金流,社區便利店也是愛鮮蜂的金融入口,不僅可以推廣愛鮮蜂產品,也是可以推薦這個菜譜,還可以幫蘇寧賣電器。所以,張贏表示,做任何的事情回歸到商業本質,需要考慮清楚是否真正的有需求?沒有補貼還做的下去嗎?能盈利嗎?提高效率了嗎?
張贏表示,愛鮮蜂從未把自己定義成一家生鮮的電商公司,由于生鮮行業的發展,生鮮從業者也是越來越冷靜。我們就是將愛鮮蜂定義成一家零售公司,愛鮮蜂掌握的是渠道,我們上面很幸運在愛鮮蜂上有了生鮮的產品,可以連住顧客。
寒冬里,“我廚”入局:下半場要講硬實力,應該跳出城圍玩生鮮
生鮮電商這樣一個充滿誘惑力的所謂藍海市場,為什么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家大公司?即便是資本寒冬也好,冷靜期也好,生鮮從業者應該仔細的思考一個問題:生鮮電商跟其它行業有什么不一樣?為何至今無人真正殺出重圍?針對以上的疑問,我廚聯合創始人夏荷在品途商業評論舉辦的生鮮沙龍上表示:應該跳出城圍玩生鮮。
有孩子的家庭,網購比例高與其他。中國生鮮電商核心消費者的年齡分布在26—35歲,尼爾森數據表明,60%的中國網購消費者是三口之家。正是這些三口之家成為我廚的主要消費群體,據了解,有孩家庭每周做飯次數在三次以上的占80.4%。
我廚深挖有家有伴這一類用戶一個持續價值。單身貴族、二人世界、三口之家這三類群體的下廚頻次逐漸增高,還有菜鳥廚神,燒飯時間比不上發圖的時間,然而這28%的菜鳥廚神的價值不在于買多少東西,而在于可以把東西秀出去。
上圖是我廚建立的影響力模型。這個影響力模型,涉及如何綁定價值客戶,如何撬動資深父輩用戶到平臺上來,如何引導網生時代成為新用戶。
接下來就是講硬實力,分析清楚了客群,接下來要要建立供應鏈打造基本的壁壘。
關于如何做供應鏈:第一個理念,提高附加值,而不是強行把生鮮拉到線上。開始想到從農產品源頭開始切入,但從源頭切入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嚴重的非標和分散,而且非常非常的難控。后來,我廚從流通的起點開始切入,做出一套標準驗收,然后在中央廚房里面完成整個標準化,再搬到線上賣給千家萬戶。
我廚面臨的是家庭用餐的消費場景,所以需要大量時間去完成。如果想幫用戶節省時間,首先需要在供應鏈上面做的就是有品位;第二,在大品類、獨家菜上下功夫,做定制套餐,不定期推出孕婦餐、減肥餐,使產品具備不可替代性。
紛擾中,生鮮從業者自曝創業7大坑:定位、地推、創始人不淡定
這半年以來,生鮮電商行業經歷了生生死死,雖然戰爭不斷,但是每一場大大小小的戰爭都預示著抗日的成功。天天果園的D輪融資、愛鮮蜂創始人張贏的積極態度,不僅以上二位對生鮮行業的發展充滿了信息,品途商業評論同樣期待生鮮行業的穩步前行。在8月5日品途商業評論舉辦的生鮮沙龍上,華創資本投資總監公元把一個問題拋給了在場的200名生鮮從業者:生鮮電商這行到底有多少坑?
生鮮電商這行到底有多少坑?
根據臺上臺下嘉賓的互動探討,我們總結了生鮮行業發展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7大坑。
1 .第一個坑:用戶的定位不清晰。我廚聯合創始人夏荷表示,她們曾經踩過一個坑,最開始的時候不知道滿足誰的需求?如何去滿足?所以在產品的定義上過于寬泛,對于用戶的定位也不清晰。
2.第二個坑:地推是B2C的一個大坑。我廚創始人夏荷分享,他們踩過的第二個坑是,在沒有找準產品定位、不清楚自己用戶畫像的時候進行地推,地推是B2C的一個大坑。我廚聯合創始人夏荷透露,我廚2015年在營銷上交了2千萬學費,團隊也為此做了很多高層人士調整。 其實,每日優鮮也曾誤在地推這個大坑上,因為各個行業發展路徑不一樣,遞推用戶質量不佳,所以后來每日優鮮的用戶大部分都是靠社交分享過來的。
3 . 第三個坑:沒有勁敵也是個坑。每日優鮮CFO孫原表示,生鮮產業在原有線下業態,發展過程當中沒有勁敵,也是生鮮行業的大坑,因為沒有勁敵,所以在戰略上不創新,那么及使戰術上再勤奮、運營上再細致,也不可以彌補戰略不創新這個坑。
4 .第四個坑:繞過補貼也是個坑。度過了O2O死亡潮,如今的創投圈都在反對補貼燒錢,但是站在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速派得創始人江鎮表示,創業公司在運營的過程中會遇到資金短缺問題,所以沒有做大規模補貼,但從市場反映角度來講,跳過補貼可能是一個彎路。
5 .第五個坑:消費習慣是個巨坑。每日優鮮CFO孫原表示,縱觀過去10年生鮮電商的發展,滲透率只有2%,還有近期生鮮電商關閉的案例有很多,這不禁引發人們的思考,過去生鮮電商是圍繞著電商1.0和2.0版本做的,就是計劃性消費。局限性的發展使得生鮮電商的滲透率只有2—3%。
6. 第六個坑:創始人一意孤行、不淡定是深坑。夏荷還表示,創業最大的坑永遠是創業者自己沒有想明白,資本寒冬來了就開始悲觀。但是,作為一個冷靜的創業者,需要一直思考一個事情,你的優勢是什么?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你的手里有哪些資源是可以打通的?如果不考慮這些問題,這將是創業中面臨的十分深的坑。
此前有過投資經驗的孫原站在投資人的角度表示,創業公司還會面臨的一個坑是——創始人一意孤行,因為創業過程中會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因素,而創始人則不考慮清楚,盲目的花錢獲客。
花錢獲客這個事情是對的,但要在保證自己留得住的前提下花錢獲客。這個是靠后端服務體驗做的好的,長期留存率達到30%以上,有1千萬、2千萬的流量能力,才具備獲客能力。如果創造客戶留存低于10%的時候還是謹慎一點。
7. 第七個坑:小心重資產這個坑。最后 ,孫原還補充到做重資產的大坑,做重資產模式的時候更要小心,要用小步迭代的方式,區域化模型方式做的。有一個成熟模型以后再去復制,不確定時候不要把聲音弄的太大。
投資人看生鮮項目的三大維度:賣點、深度、存在感
華創資本投資總監公元分享了她看生鮮項目的三個維度。“我們從投資角度看一個商品,也是看三個維度。第一,有沒有購買的由頭?第二個維度,買了以后有沒有存在感,我買每日優鮮,我有高檔小白領,我買我廚,家里面可以買的東西就可以做飯,有一個團體存在感。還有一個維度,產品有沒有深度?就是意味著這個留存,后面支持你東西。對于生鮮行業來講,支持深度的是它背后的供應鏈,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維度。”
洗牌后,生鮮電商玩家們的價值觀何去何從?
一陣龍卷風刮過,行業優勝劣汰,重新洗牌之后,是一地雞毛還是重塑生態?生鮮電商從業者最終想要為這個社會帶來什么價值呢?
我廚聯合創始人夏荷:流程重塑,標準化嘗試
我廚聯合創始人夏荷認為,這個是一直要去思考的一個問題:“剛剛講到了生鮮至少在啟動的時候是一個區域化市場,這一點特別認可,我發現現在可以活下來的,很多可以達成共識。在中國生鮮這個市場,目前其實是一個非常非常混亂的一個市場。不管源頭還是流通,還是終端消費,有很多可以改進的環節。但是,由于這個市場太過龐大,我不認為任何一家公司可以一家通吃。在一定的區域,在一定的賽道上,是有馬太效應的。 ”
“我們會認為,我初期做一個嘗試是什么?生鮮在目前的行情下,如果想稍微做一些標準化這個是值得做的嘗試,我廚想做的就是標準化的嘗試。 ”
每日優鮮CFO孫原:將損耗率轉化成真正的價值
每日優鮮CFO孫原表示,將損耗率轉化成真正的價值。“我覺得價值就是滿足客戶的需求,需求端一個價值。然后,另外一側,就是提到對于供給側一個價值了。這個就像剛剛說的,生鮮標準化,這個生產商面臨的很多問題。 ”
“生鮮損耗就是中間鏈條過程,層層倒手和傳遞。生鮮品本來就很脆弱,周轉期一長就是腐爛掉。所以,每日優鮮想通過這個鏈條的梳理,優化產業效率,把20%損耗率轉化成真正的價值。無論給到消費者,還是給到生產端,都是價值,而不是浪費在路上。”
“最后,隨著地產越來越貴,生鮮的房租也越來越貴,這個地產也是越來越緊俏,使得對于地產這個坪效利用的效率越來越高變得很重要。”
速派得創始人江鎮:服務標準化
速派得創始人江鎮認為,最核心就是做流通,“大家都是做一個行業,我們想應對物流,應對碎片化,就是有這樣一個需求。同時把這個服務標準化,就是服務一致性的問題比產品標準化更困難一些。”
“目前生鮮電商已經進入洗牌階段,但這不是壞事情,因為如果泡泡繼續吹下去就會害了更多的投資人和創業者,大家的理想也會破滅。因此,行業極早的進入冷靜期是好事,再有,生鮮電商行業現在本身有一個內憂外患,這個過程很正常,也是趕上經濟周期的問題。但是,在目前這個階段要能夠冷靜地分析自己的業務,回歸到自己價值本身。”
“沒有創業是不苦逼的,沒有創業是不興奮。”即便行業在外界看起來風聲鶴唳,危機四伏,創業者們身在其中卻甘之如飴。我廚聯合創始人夏荷感慨道,“創業是一個讓人上癮的事情。到后來,你會經歷很多的起來的階段,經歷很多破滅的階段,這個過程是非常的享受的一個過程。”
加入農業中小企業經理人和創業者核心商圈(農俠會),行業解讀、案例干貨、行業報告、實戰課程請訂閱農業行業觀察 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720 篇
瀏覽:16099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