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俠會:三農領域產業社群(資源對接、案例分享、線上課程、線下活動)
前言:白手起家,古今中外不乏其人,然而富豪也沒那么好當,創業不易,白手起家更是艱辛。新希望劉永好每日工作16小時以上,每天開銷不超過100;牛根生自幼由養母養大,從一名養牛工人,開啟了“屌絲”逆襲之旅;宗慶后42歲開始創業,每日工作16個小時,一年出差200多天......
這些聽起來是傳奇,走近了全是感嘆。今天我們就盤點一下,農業圈和食品圈有哪些艱辛創業的大佬們!
01
劉永好
我們不是一夜暴富者
▼
這位60多歲的董事長,歲月似乎在他身上沒有留下太多的印記,腳步輕快、心態年輕,似乎有一顆永遠不老的心。
盡管劉永好聲稱自己努力變得時尚,可一旦忙起來,時尚似乎又靠邊站了。幾十年來,據說劉永好每天工作至少12個小時以上。不過,無論多累,一投入工作,他總跑在前面,顯示出讓人驚訝的充沛體力。員工們私下透露說,還真不是懾于董事長的威嚴不敢超越,而是根本沒有人能跑得過他。
“我們不是一夜暴富者,深知創業的艱辛與不易;我們企業的底蘊是踏實穩健的、生機綿綿的,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創建百年希望。一切務實、不講排場、不圖虛名,不抽煙,不酗酒、不打牌,每天開銷不超過100元,吃穿隨便,得體就行。”
劉永好經常和員工一起在食堂吃飯,和員工共用一個廁所,讓員工感到親切、親近,劉永好也不喜歡參加很多宴會,劉永好覺得在食堂或在家里吃飯比較親切、溫馨。新希望集團總裁辦主任趙韻新曾透露:1997年國慶節,劉總裁和集團高層幾位高層管理人員在上海考察工作,吃飯晚了,幾個人就在南京路大排檔吃牛肉拉拉面,3.5元一碗,劉永好吃完后,大叫好吃,好吃。
02
牛根生
只要努力,“屌絲”能逆襲成功
▼
1958,牛根生生于呼和浩特。出生不久,為生活所迫,被生父母賣入養父母家。據牛根生親自描述“因為吃不起飯,親生父親開價50塊錢把我賣了。”由養母撫養14年。1978年參加工作,成為一名養牛工人。
90年代的牛根生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自己后來會成為載入中國金融史冊的大人物。那時的他,一個41歲的“老男人”,竟然要大老遠從內蒙古草原跑到北京來找工作,投出去50多份簡歷,連個面試的機會都得不到。如果這樣的“屌絲”都能逆襲成功,我們真的沒有理由抱怨了。
相信此時的牛根生,對人生苦難、人間冷暖定有深切的體悟,聊以寬慰的也許就是孟子的那句“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苦其心志……”不知道真的是天無絕人之路,還是運氣使然,就在牛根生幾乎走投無路之時,他碰到了至今依然神秘的人生貴人。
經過一番長策短計的高人點撥,牛根生像換了一個人似的,竟然轉身回內蒙古了,他要像一個真正的男人那樣,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也就是這時起他建立了蒙牛!
03
宗慶后
每天工作16個小時 70歲時一年內還有200天在跑市場
▼
眼袋、皺紋、老年斑種種跡象表明,宗慶后老了。年輕時雷厲風行,老了之后看起來和藹可親。
出生于1945年的宗慶后,創業29年來,每天工作16個小時,一年中200多天都奔波在市場一線。
40歲時還是一名電表廠供銷員,有一天他帶著一身疲憊、滿心沮喪,以及被廠長誤導后的郁悶,來到一家大排檔吃東西。旁邊兩個人在聊海南島正在搞大開發,機會很多,對各種資源的需求量都很大。
當時他也不知哪來的勇氣,第二天一早便出門就奔海南島了。這一次,他既未向廠長請示,也沒跟家人說太多,他只知道,海南島可能是最后的機會了,如果還沒簽下訂單,電表廠估計就得停業了。
他在海南盤桓了將近一個月,一個月的杳無音訊讓廠里和家里都憂心忡忡。當他一個月后帶著供銷合同回到杭州的時候,廠里和他的家人們都松了一口氣。
1987年,宗慶后靠借來的14萬元承包連年虧損的杭州上海校辦企業經銷部,并開始蹬三輪賣冰棍。
“很多年過去了,我依然清楚記得那一天的情景:1987年夏天的一個下午,天氣悶熱,杭州的小巷子里見不到人影。我騎車出了家門,去干一件有些冒險的事情——靠借來的14萬元錢,去接手一家連年虧損的校辦工廠。”宗慶后曾這樣回憶,創業初期的條件十分艱苦,可以說是白手起家。借來的14萬元錢,也不敢全部用完,只用了幾萬元錢,簡單地粉刷了一下墻壁,買了幾張辦公桌椅,就開張了。
“市場的變化之快超乎想象,行動遠比想象更有價值。”
04
鐘睒睒
“水性”好,“橙”心大,九死一生的農業生產之路
▼
1954年生的鐘睒睒,家族原本是已定居在杭州的一個書香門第。但上到小學五年級時,鐘睒睒被迫輟學。時逢“文革”,其父母被打成右派,從杭州下放回了老家紹興諸暨。連帶鐘睒睒的教育歷程也受到了影響,輟學之后,是一段絕對灰暗的人生經歷,從上世紀60年代末到1977年,鐘睒睒輾轉于嘉興、紹興等地,學做泥水匠和木匠。也許是這些那個年代的大起大落,才造就了鐘睒睒如今的“獨狼”性格。
2007年,鐘睒睒第一次去到江西贛州。看著漫山遍野的臍橙,他便以為好橙汁唾手可得。于是,他很快就決定在那里發展果園,并建廠生產橙汁。
鐘睒睒不曾想到的是,因為這個倉促的決定,自己要付出十年的心血來彌補。
工廠建好后,麻煩卻一個接著一個:因橙園選在了又高又陡的丘陵地帶,人力、物流成本高不說,果樹還時常受到極端低溫的影響;又因他將工業管理模式生搬硬套到了農業上,按雇產業工人那樣雇農民,農民疏于管理,致使果園產量少、果質差;還因工廠選址錯誤,偏遠的廠區飽受用水用電緊張的困擾,生產期幾乎天天停電,日常供水量還不足40噸……鐘睒睒這才發現,農業遠非自己想像的那么簡單。
更讓鐘睒睒感到絕望的是,他們發現贛南臍橙壓根就無法榨汁——臍橙榨出來的果汁,放不了多久就變得異常苦澀。
堅持,還是放棄?鐘睒睒選擇了前者。有人說,是因為他的“軸”,不撞南墻不回頭;可在他自己看來,實在是形勢所迫。“錢都投下去了,工廠也建起來了,哪還有什么退路啊?”
鐘睒睒埋頭向前,更因為其對知識的信仰。在他看來,只要農夫山泉在這個領域積累了足夠多的知識,無論是現代農業的管理難題,亦或是榨汁技術的瓶頸都能迎刃而解。
很多人把農業看成是一個賺快錢的行業。而鐘睒睒表示,農夫山泉從創建以來,沒有一個項目走過那么多彎路、付出那么多艱辛,投入那么多精力,而來贛南種植臍橙農夫山泉遇到了,農夫山泉以前把農業看得太簡單了,做農業實在太難了!
“看起來不過是一個橙子、兩瓶果汁,農夫山泉卻為此走了非常多的彎路,幾乎可以用九死一生來形容。”鐘睒睒說。
05
嚴彬
艱苦經歷,成就卓越傳奇
▼
中國紅牛老板嚴彬曾對媒體講述過自己初闖泰國時的慘況,因初到泰國,身上沒錢吃飯,一度曾賣血求生。所以,當他找到一家肯收自己打工的老板時,老板問他要多少工錢,他的回答很簡單:“管飯就行”。由于嚴彬特別能吃,老板娘很不高興,說:“北方佬吃得真多!”。他見老板娘這樣說,只好每頓就吃一碗,然后自己拿工資去買米,煮熟后用醬油拌著吃。
嚴彬在打工做學徒時,勤奮善學、有眼力見兒。別的學徒是睡到8點鐘才起床,他5點鐘就起來到院子里打掃衛生,做好工前的準備工作。因此深受老板喜歡,不到兩個月就被任命為經理。經過多年打拼,1984年在嚴彬30而立之時,他在泰國創辦了華彬集團,主要經營物業、旅游、國際貿易等業務。逐漸成為當地華僑中非常有實力的企業。
06
陶華碧
食業木蘭,大道至簡老干媽
▼
陶華碧,貴州人,一個沒上過學、連自己名字都寫不好的農村婦女。
1989年,43歲的她為了生計蓋了個簡陋的“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面。在別人只會往涼粉里加點胡椒、醬油和小蔥的時代,陶華碧獨創了專門拌涼粉的麻辣醬,最后直接來買麻辣醬的竟然多過買涼粉的。
1994年,貴陽修建環城公路,途經實惠飯店的貨車司機日漸增多。陶華碧開始向司機免費贈送自家制作的豆豉辣醬、香辣菜等小吃和調味品,這些贈品大受歡迎。
1996年7月,陶華碧租了當地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了40名工人,開搞“老干媽麻辣醬”。“老干媽”這名字是常在她攤上吃涼粉的學生取的。陶華碧經常給沒錢的學生免單,大家覺得她心腸好,親的就像自己的干媽似的,沒想到她現在成了“國民干媽”。
“早期我挑著擔子賣米豆腐,很多人恥笑我。我不怕,靠我自身的努力,我覺得光榮和自豪,我總比你吃勞保、拿別人的錢好,如果我那時候也是好吃懶做,我就到不了今天。
從年輕走到老,我覺得人生的路沒有平平淡淡的。沒有經過風吹雨打,不算企業家;經過風吹雨打、日曬雨淋,才算真正的企業家。有些企業家你別看他說的,要看他實際做的才是真功夫、硬工夫,拿都拿不出來是見不得太陽,是在溫室里長大的。我們是見得到太陽,經過日曬雨淋、風風雨雨走過來的。”
07
范現國
吃苦就是吃補,勤勞才能致富
▼
范現國生于農村,長于農村,幼年的貧困生活帶給他最初的理想。
生于1960年中國經濟最困難時期,對生活的第一感受就是貧困和饑餓。小時候聽母親說家里用來盛放小麥的200多斤缸從未裝滿過,這激發了他對創造財富的渴望。
1978年高中畢業后,范現國到農機站學開拖拉機,靠自己的這股韌勁,用農機站最老的車創造了最好的效益。后來再到建筑隊當小工,利用別人休息時間,自學抹灰、砌墻,樂此不疲。這些經歷讓他堅信,勤勞才能致富。
而這個信仰催生了范現國的創業路。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不安分的他開始了食糖加工經營,想起那時創業的艱辛,至今仍然歷歷在目。“一次下大雨,由于道路泥濘,汽車進不了村,為了不誤送貨,我就把糖裝上拖拉機倒運到公路上再裝汽車,按期交貨,客戶非常感動。隨之這件事迅速傳開,食糖廠的客戶也越來越多,我成為周圍三縣最大的食糖個體戶,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我常跟大家說“吃苦就是吃補”,就源于這段經歷的體驗。”
1992年,時年32歲的范現國靠著賣“老冰糖”積攢了20萬元的積蓄,聯合其他十余個股東一起創建“天帥集團”,生產單晶體冰糖,并于次年開始生產方便面。
08
李經緯
半腹委屈,十年沉默。不向人間嘆是非
▼
“一瓶魔水,廿載豪情,從來中原無敵手;半腹委屈,十年沉默,不向人間嘆是非。”2013年健力寶創始人李經緯去世,吳曉波用這段話總結這位“雙規”民營企業家的委屈十年。
李經緯在孤兒院長大,擦過皮鞋,做過印刷工人,一手將利潤不過幾萬元的酒廠,打造成年銷售額破50億元的知名企業,譜寫出中國飲料之王的傳奇。后又因香港上市爭議與當地政府的關系惡化,到最后突發腦溢血,并在2011年因貪污罪獲刑15年,并沒收個人財產15萬元,最終卻以悲情收場。回顧李經緯的一生,他無疑是改革年代的風云人物。
2002年1月,在三水政府主導下,拒絕了作價4.5億元三年內付清轉讓給李經緯的方案,以3.38億元將健力寶集團出售給張海。在簽字儀式上,李經緯默默地坐在會場一角,仰面朝天、眼中含淚。
新華社報道稱他全程“含淚仰天,不發一語”,這張照片被迅速刊登在了國內所有財經媒體和新聞網站上,即便對此事不明就里者,看完亦是五味雜陳。在此之后,這個喜歡交朋友的老人,再沒有見過媒體,也沒再提及過健力寶。簽約儀式后的第9天,李經緯突發腦溢血,直至病逝也沒能擺脫病床和輪椅。
每位員工都應感謝你的老板,尤其是行業整體不佳的這兩年。你也許永不知道,你玩著手機開小差的時候,你的老板正在焦頭爛額;你也許永不知道,你盤算該拿多少薪水的時候,你的老板正在下一張借條上簽名。中國的民企老板,解決了中國80%以上的就業人口。但中國的民企老板,80%以上面臨著企業倒閉風險、法律風險。臺風覆船的時候,最倒霉的一定是船長自己——船員可以逃命,但船長卻舍不得他那條船!所以,請照顧好你的老板,他也不容易!
來源:食品板(華糖自媒體,畜牧水產本家)
更多干貨、市場分析、重磅案例、實戰課程歡迎訂閱 [農業行業觀察]公眾號:nyguancha
相關文章
文章:10891 篇
瀏覽:37226 次
【考證】第7期鄉村振興管理師招生火熱招生,線上..
鄉村振興新范式:整村運營,不只是網紅村的流量..
干貨梳理!不知道如何打造農業品牌?附6個切入點..
【智慧農業】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模型與知識服務..
2025第四屆數字農業發展大會暨數字農業分會換屆..
十五部門聯合發文:推進智慧農業管理成熟度認證..
鄉村振興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內涵、做法及..
【鄉村振興案例】牛欄江鎮水海村如何巧用“一二..
【縣域農業】湖南省:運用“四大法則” 加快湖南..
【農資賽道】農資行業未來發展的五大趨勢!..
重磅政策!“十五五” 時期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規..
聚焦農業科技!第四屆“金扁擔”農業現代化論壇..
【預制菜】預制菜公司如何招商?“5張招商圖譜”..
中化化肥品牌煥新發布:鑄就作物營養健康引領者..
松洋壓縮機閃耀2025冷暖峰會,展現產品創新硬實..
【預制菜】預包裝食品數字標簽來了!一目了然更..
【智慧農業】智能無人機將解決“三農”三大痛點..
種地也要高科技!土壤傳感器開啟農業精準種植新..
天域航通:30倍增長書寫東北農業新篇 新疆基地鑄..
【鄉村產業】“土特產”如何做成大產業?8大方向..
AI賦能農業發展向“新”提“質”,中國移動助推..
農資行業商業模式揭秘:不靠賣農資產品,靠會員..
【智慧農業】智慧農業創業:20+條創新商業模式推..
【農業案例】農業創業中的5個坑,農民看過后,選..
恭喜新疆缽施然智能農機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
農村電商僅剩下農產品直播,未來還將如何發展..
新年特刊!100多個特色農場的經典案例,都非常有..
數字農業創新典型案例——淘菜菜、京東農場..
如何打造更賺錢的“無人農場”?
【預制菜】重磅分析!我國預制菜出海的趨勢與特..